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对成熟社会主义阶段知识分子作用不断加强的原因和机制作具体-历史研究的问题,往往变成了关于“一般”脑力劳动作用的提高、关于“一般”科学技术革命作用的不受时间限制的抽象-思辨的议论,或者试图仅仅根据某些知识分子职业群体的活动特点(“劳动的性质”)来推论这一过程。因此就丧失了社会主义基本规  相似文献   

2.
个性是一个人出生后,经过社会生活实践,逐步形成一定的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使自己的活动总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从而在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个性心理特征。这就是说,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构成了一对矛盾,这对矛盾发展变化形成人的个性。因此个性形成的过程,也就是个性矛盾运动的过程。 本文试图从分析个性矛盾运动的条件、个性矛盾运动的主导方面、个性矛盾运动的动力因素、个性矛盾运动的过程、个性矛盾运动的质变几个方面来研究个性的形成与发展的规律,阐明个体由自然实体变为社会实体,在社会实践中形成个性心理特征的情况。以说明笔者对个性的定义和个性心理结构的不成熟看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立统一规律就是矛盾运动规律,唯物辩证观就是矛盾运动观.矛盾是一切运动的动力,运动是一切矛盾的源泉.宇宙就是物质连环锁链式的矛盾运动过程.根据自然科学家们对宇宙的研究成果,在矛盾运动观看来,宇宙的来源可回溯到高能量"空洞";再而可回溯到"零"和"无"状态.它经过了母子、子孙具有各种不同质的多层次演化.人类至今对宇宙的认识很可能只是它在特大黑洞与明朗宇宙螺旋或波浪运动及其所包含的较小时空局域膨胀与收缩波浪运动中一个半波中的半波宇宙.  相似文献   

4.
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的分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样,这一社会分工的存在、发展、完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在这一问题上,多年来,林彪、“四人帮”制造了很多混乱,破坏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肃清其恶劣影响,正确解决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社会分工问题,就显得异常必要和迫切。我们感  相似文献   

5.
我们党同“四人帮”围绕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关系问题上展开的激烈斗争,是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还是倒退到穴居野人的斗争;是要建设高度文明的新中国,还是倒退到黑暗愚昧的旧中国的斗争.归根到底,这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长期以来,“四人帮”视无知为荣耀,称流氓最“革命”,拼命鼓吹“知识越多越反动”,诬蔑知识分  相似文献   

6.
审美系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文学是审美系统中最重要的门类。文学的发展是审美系统自身的矛盾运动,审美系统基本矛盾是推动文学发展的直接动力。只有认识审美系统基本矛盾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机制,才能科学地解释文学的发展。 审美系统不是一个封闭孤立的系统,它是社会巨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社会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以及非审美意识形态,对文学发展的决定、制约、影响是勿庸置疑的。但是,它们都只有通过审美系统基本矛盾才能发挥作用。 所以,揭示审美系统基本矛盾的辨证运动,是深刻理解文学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运动和矛盾的关系问题,是辩证法中的根本问题。然而,我们的有关哲学书籍和文章对这个问题的简述是不够全面的。这个问题应当从运动的源泉,本质和表现形式这三个方面来考察。可是,人们往往把前两个方面混淆起来而不加区分,例如:“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问题,经典作家早有论述。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甚至简单的机械的位移之所以能够实现,也只是因为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一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既在同一  相似文献   

8.
在一般系统论和矛盾学说的关系中,既不能说前者和后者无关,也不能用前者取代后者。矛盾学说是一般系统论的科学指南,两者的相互关系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首先,一般系统论使辩证法的矛盾学说得到了充实与丰富,表现在:(1)一般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扩充了矛盾学说关于如何规定矛盾群体性质的思想;(2)一般系统论的有序性原则,丰富了矛盾学说关于怎样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思想;(3)一般系统论关于要素相互作用的原理,充实了矛盾学说关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与相互转化的思想。其次,矛盾学说对一般系统论的指导意义表现在:(1)只有用矛盾观点分析系统,才能说明系  相似文献   

9.
历史的长河奔腾向前,在它千曲万转的前进过程中,呈现出烟锁云封、复杂而生动的景象。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否有着自身的规律性,这历来是思想家们努力探索的问题。然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这个斯芬克斯之谜,使历史上的思想家们感到迷离难测,他们始终没有走出迷宫的大门。只是在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才被科学地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而这种普遍规律中则内在地包含着社会进步的内容。本文试就社会进步的规律及其一般特点谈谈粗浅体会,以求赐教。  相似文献   

10.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一切事物内部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本文试图就金属断裂过程中的一些现象和规律来谈谈唯物辩证的基本思想的体现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给出了柯诺华洛夫定律的热力学定量椎演方法和一氧化氮氧化反应的速率呈现负温度系数的动力学定量推演方法,具有很好的教学研究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脑力劳动与劳动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天荣 《东方论坛》2003,(3):106-110
本文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出发 ,提出一种计量各种劳动的复杂程度的建议 ,并给出一种适用于各种商品的价值计量法 ,从而得出结论 :劳动价值论也适用于脑力劳动的产品。  相似文献   

13.
文艺界吸收辩证思想,提出了许多与矛盾规律相关的创作原则,而且使矛盾规律在创作中得到了普遍运用;矛盾规律在文艺创作中的成功运用,可使作品主题更加深刻,形象更加鲜明,语言更加生动。  相似文献   

14.
在历史唯物主义生产方式理论指导下,"休闲方式"概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框架。在此框架的指导下,我们进而能够从技术社会形态、单纯经济形态、人的发展形态、经济社会形态几个角度系统地揭示休闲文化发展的一般过程和规律。  相似文献   

15.
矛盾表达与逻辑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的符号与意义之间并不存在一种单一、固定的关系,矛盾表达正是运用语言形式上对逻辑规律的违反与接受者在心理结构和深层语义上的复归,使处于矛盾关系的同一词语或词义对立的不同词语产生语义上的分解、融合或转化,从而取得言语变异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6.
“公”与“私”有时是统一的,有时又是对立的,“公”与“私”的矛盾斗争规律表现为“此消彼长”、“此长彼消”的反比例关系;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就是“公”与“私”的矛盾斗争过程,“公”与“私”矛盾斗争的结果是使人具有了不同的道德层次;“公”与“私”的矛盾斗争贯彻于人的一生,“公”与“私”的矛盾斗争规律说明了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长期性、艰难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在《水浒》这部书里,写了宋江与高俅的矛盾。那么,宋江与高俅的矛盾是什么性质的矛盾呢?是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的斗争吗?否!宋江与高俅的斗争,不仅不是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的斗争,而且也不能和地主阶级内部革新派和守旧派的斗争混为一谈。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正如毛主席深刻揭示的那样,不过“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不过是“大狗小狗饱狗饿狗之间的一点特别有趣的争斗”。  相似文献   

18.
试论史迪威与蒋介石的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8月美国任命史迪威为中缅印战区盟军参谋长。在其后的岁月里,史迪成与蒋介石发生了极为深刻的矛盾,美国不得不于1944年10月召回史迪威。回国后,消息被严密封锁,记者招待会上,罗斯福在回答提问时说:“史迪威与蒋介石的争吵,不涉及租借法案,不涉及喜玛拉雅航线空运吨位,不涉及战略,不涉及政策,也不涉及赫尔利和纳尔逊,也不涉及高斯的辞职,同所谓的共产党人也没有任何关系。纯粹是个性问  相似文献   

19.
错综驳杂的历史现象,五彩缤纷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给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使史学研究建立在坚实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石上。诸多的史学工作者据此已取得不少成果。但是,由于各国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有各种不同的具体情况,呈现了历史的多样性和特殊性。所以,历史研究领域里常  相似文献   

20.
作者在本文中企图说明一般规律在历史上具有其在自然科学中的相似作用;是历史研究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具;甚至构成研究社会科学的各种方法的共同基础。在本文中,所谓一般规律,被理解为一种普遍的条件形式陈述,可以用适当的经验发现去证实或否定。作者认为,任何具有科学性的解释,必须经得起客观核对,包括(a)一种对于陈述决定条件语句的经验检查;(b)一种对于作为陈述基础的普遍假设的经验检查;(c)一种对于解释是否逻辑上可靠的审查。并认为,科学的预断的逻辑结构与科学解释的结构完全相同。特别是在整个经验科学中,预断正同解释一样地要涉及对于普遍的经验假设的参证。作者最后指出:第一,把经验科学上的“纯粹叙说”和“假设上的概括与理论上的建立“分别开来,是不许可的;在建立科学的知识方面,两者是不可分割地相联系着。第二,同样不能许可并且无益的,就是企图在科学研究的不同领域之间划下鲜明的界线,而且要使各领域中每一个都去自主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