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因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2)
高尔基说:“人这个字是多么响亮……多么值得骄傲。”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人——最下贱不过了、什么都能习惯。” 谁对呢? 人确实是种非常复杂的东西,非常难以研究又非常值得研究的东西。 一八四二年到一八四八年,马克思在当《莱茵报》主编的时候,就摩基尔农民状况同莱茵省总督展开辩论,他对官方为幼树的权力而牺牲人的权力,表示了极大的愤慨,他极力反对“胜利的是木头偶像,牺牲的却是人。”(《马恩全集》1·P·137) 胜利的是木头偶像,牺牲的却是人。何止一个当时的莱茵省。被马克思称之为“人类史上的动物时期”的中世纪,不就是典型的木头偶像取得了胜利,而人却遭到了牺牲吗? 相似文献
2.
张玉能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2):15-20
人的本质力量是人的本质的具体表现。人的本质是人区别于其他任何存在的内在规定性,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的本质可以是一个三层次的系统: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劳动)是人的类本质——在其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力量就是人类所具有的一切物质能力、精神能力、话语能力的总和。而美就是人的本质和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是在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社会实践之中生成的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对象性显现,美也反过来作用于人,使人成为真正具有人的本质和人的本质力量的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3.
应宇芳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
人的本质问题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哲学问题,在人类历史上,很多先哲贤人对此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求索。马克思主义在批判地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人的本质理解为人的类本质和人的具体本质的统一,并提出较为系统的人的本质理论,使人的本质观获得了科学的形态。本文试图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的思路,对人的本质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4.
朱震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4)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问世以来,中外学术界相当多的人们先后论证了“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这样一个根本的美学命题。这对于美的本质这样的美学原则问题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应当指出,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美学原理。 然而,近年来,也有许多同志对这个问题提出了种种质疑和非难,不承认人的本质的社会性,认为美可以是纯粹游离于人的本质以外的自然物。本文想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些看法,以就正于美学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5.
人的本质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当前我国哲学界热烈争论的问题。 关于人的本质的含义,我们认为马克思从一般和个别两个角度作了科学的规定。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他提出了人的本质是劳动的命题;在1845年春天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一文中,他又提出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命题。第一个命题从人类与动物群的根本区别上规定了人的一般本质或类本质,从而把人类与动物群根本区别开来;第二个命题从人与人的区别上规定了人的个别本质或具体本质,从而把人类社会中不同的人科学区分开来。由于现实的人总是一方面与动物相区别,另一方面又与他人相区别,所以,人的本质也应该是一般本质与个别本质的统一,即劳动和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统一。 相似文献
6.
7.
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寿鹤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5)
人的价值是和人的本质密切相关的.人的本质是人的价值的内在根据,人的价值是人的本质的功能表现.因此,在论述人的价值之前,必先说明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寿鹤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1,(5)
人的价值是和人的本质密切相关的。人的本质是人的价值的内在根据,人的价值是人的本质的功能表现。因此,在论述人的价值之前,必先说明人的本质。人的本质人类作为主体出现之后,就把客体作为自己的认识对象和改造对象,这客体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自身。人对自身的认识和对自然界、人类社会的认识是同样古老的。早在两千年前,我国著名哲学家荀子就提出了关于人的本质的看法,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把“义”看作是人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的标志。所谓义,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理性、道德。所以,我们中国人历来把那些丧失理性、不讲基本伦理道德的人骂为畜牲。差不多与荀子同时,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人是社会的动物”、“人是政治的动物”的观点。前者着眼于人的个体与动物的区别,后者着眼于人的整体与动物的差异。两千多年来,人类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基本上就沿着这两条线索延伸着、发展着。直至马克思才集其大成,作了 相似文献
9.
楼昔勇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3)
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美,生活中的人,大家都喜爱着美,可是,美究竟是什么?这却是一个难解的理论之谜.几千年来,不少哲学家、文艺理论家,为了揭开美的奥秘,曾经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过艰苦的探索,可是,直到今天,这颗美学皇冠上的明珠,还不能说已经被人摘了下来.美不仅是难解的,而且在美学研究中还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是美学的最基本的范畴,是解决美学中一系列理论问题的基础和前提,美学研究中许多分歧的产生,不同学派的形成,其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对美的本质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因此,关于美的奥秘的探索,这是美学研究中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这里,我们只能沿着前人的足迹, 相似文献
10.
蒋国良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5):85-91
美的本质命题是个千古难题。美是合规律、合目的的发展、创造和发现。从对象世界与人的关系双线并行发展的角度来看 ,合规律与合目的相统一 ,统一的接触点应该是前所未有的 ,是发展、创造、发现的结果。合规律、合目的的发现在本质上也是对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确证。当个人精神愉悦的对象能得到类的认同 ,美就具有客观性。而只有当美具有客观性时 ,美才能真正地存在。因此 ,只有当人的发现符合类的目的时 ,这个美才是真正的美。美应该具有真实性、客观性、社会功利性、情感性和新颖性的特征。美的发展和社会同步 ,美学体系的建立也应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 相似文献
11.
赵金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3):1-3
美学创立以来,中外美学家一直试图给美下一个定义,由于美本身的不确定性,没有一种概念能够解释人类的全部审美话动,因此对美的本质的注释成为美学领域的"哥德巴赫猜想"。从千差万异的审美活动中,从人的生命本体的角度阐释了美的定义,认为美是生命本体的现实性合理超越,美感就是这种对生命本体的超越感。尽管人的生命本体千差万别,但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当一事物合理地超越了它的现实性,美就产生了。 相似文献
12.
科学的揭示人的本质,是正确认识和理解人生观、价值规的理论基石。人的本质从来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和发展的,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特殊的历史形态,有着不同以往的、新型的社会关系,既存在以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人的共同本质,又存在多层次和可变性为特征的个人本质。 相似文献
13.
杨治经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2)
一 美的本质问题,是美学理论中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它是解决美学研究中的一系列复杂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建立科学美学体系的关键。以往的一些著名美学家,哲学家虽然都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并力图揭开美的本质的奥秘,但迄今为止,尚未得出科学的结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很复杂的,而我认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美学研究者们的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还不够科学。他们在探讨美学理论中的根本问题时,不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紧密地结合着人类的劳动实践和审美实践,从考察美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不仅心理学史上,而且整个西方思想史上,历来存在着意见分歧。这个问题可以用许多方式提出。人是有理性的动物吗?这个定义是否意味着仅仅人才有理性?这是否意味着人具有自由意志,并且仅仅人才具有自 相似文献
15.
张维祥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
本文批判了把需要作为决定生产发展的动力和根据的观点,认为在需要与生产的相互关系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方面,它决定着需要,创造着需要,而需要作为人的一种本质力量,它只是促进生产的发展,而不能决定生产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分析了人性、人的本性以及人的本质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指出人的本质只能是劳动及其社会性,而不能笼统地把需要当作人的本质。主张“需要即人的本质”,并以需要为根据去说明人的劳动及其社会性,其实质就是要从个人出发去说明社会,势必导致抽象人性论。 相似文献
16.
樊德三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1995,(1)
美的本质再探索樊德三美的本质问题,康德和列夫·托尔斯泰都曾说它是美学中的一个谜。康德在他的《判断力批判》中说:、“美是个象谜的东西”。列夫·托尔斯泰在他的《艺术论》中说:“‘美’这个词儿的意义在一百五十年间经过成千的学者的讨论竟仍然是一个谜。”确实如... 相似文献
17.
18.
19.
马克思早期思想中,对人的本质及其异化的问题多有论述,这既是那个时代哲学研究的兴趣所在,也是马克思整体理论由以开始的兴奋点.马克思从最初在人的本质问题上受费尔巴哈深深地影响到用异化劳动理论引出人的劳动本质再到最终形成人的实践本质的观点,是一个必然的逻辑过程.理顺马克思早期思想中对异化和人的本质问题的论述,继而经过深化逐渐达到实践的高度概括,对于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对人的本质问题的真实内涵和理解马克思的整个哲学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莉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5):96-97
由于对马克思原著的理解偏差以及历史因素的影响 ,传统哲学往往片面强调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 ,其实人的自然性是人的社会性的基础和根据 ,是人的社会性的潜在形式 ;人的社会性是人的自然性的发展和实现 ,二者作为矛盾的对立双方是不可分割的 ,忽视或片面强调任何一个方面都会产生不利影响。从这种辩证统一的角度考察人的本质 ,对于解决当今的生态环境问题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