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美国小说家约瑟夫·海勒是黑色幽默的最重要作家。他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其成名作,也是“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作,已被公认为美国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性”作品。《第二十二条军规》这部作品的表层意义十分明显,暴露美国军事官僚机器的黑暗和不人道,揭穿了美国政治与军事政策的伪善本质。但这并非小说的基本主题。海勒曾说:“约塞连的情感并非我在战时的情感,我是战后才体会到的。这本书在更大的程度上是对50年代社会情绪的反应,对麦卡锡时期的反应。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我写下了自已对一个处于混乱中的国家的感受,我们至今仍在忍…  相似文献   

2.
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无论是故事的情节还是语言的运用,在小说中无不直指世界的荒诞性。这些黑色幽默化的情节和人物塑造,很多可以在更深的层次上找到其文化原型。小说在运用神话原型的同时,把它们建构在黑色幽默的喜剧框架上并进行颠覆,让我们在捧腹之余体味到了海勒小说世界里的荒诞性。  相似文献   

3.
唐文 《东岳论丛》2012,(8):86-90
无论黑色内涵和幽默之间,还是荒诞主题和写作手法之间,虽然在一定历史时期可以相得益彰,但它们关系的张力却注定了黑色幽默小说发展的最终落寞.同时,那些曾处于社会底层笔耕不缀的黑色幽默作家们,随着其作品的声名远播和功成名就,其笔锋也不再犀利,这也成为黑色幽默小说创作的瓶颈.约瑟夫·海勒作为黑色幽默小说的代表人物,其小说作品集中体现着这一文学流派独特的创作个性,他创作的第一部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和其所谓的续篇《最后一幕》,两者在艺术和思想领域的差距正表明黑色幽默小说的创作困境所在  相似文献   

4.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人物的象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当代作家约瑟夫.海勒的代表作,也是文学流派黑色幽默的经典之作。在书中,海勒通过对众多人物的描写与刻画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美国当代社会的众生相。海勒描写人物的方式是讽刺式的,同时也是超现实主义的,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与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5.
海勒属于少数几位对中国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美国作家之一。他的“黑色幽默”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对我国学者了解当代外国文学帮助极大。甚至成为许多作家接触国外现代表现手法的启蒙书。几十年转瞬即逝,海勒的作品都反映出他对人类命运关切至深的末日焦虑,而他为寻求人生真谛所做的探索,在作品主题的不断变换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6.
海勒属于少数几位对中国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美国作家之一。他的“黑色幽默”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对我国学者了解当代外国文学帮助极大,甚至成为许多作家接触国外现代表现手法的启蒙书。几十年转瞬即逝,海勒的作品都反映出他对人类命运关切至深的末日焦虑,而他为寻求人生真谛所做的探索,在作品主题的不断变换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7.
熊海英  李长亭 《云梦学刊》2011,32(3):116-119
约瑟夫.海勒的黑色幽默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荒诞不经的现实世界:有组织的混乱和制度化了的疯狂。人们在"第二十二条军规"这只"无影手"的操控下,上演了一幕幕的悲喜剧,有人被这只手勒得疯狂、窒息;而有的人则借此飞黄腾达、财源滚滚。因此,无形但却无处不在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像一个穿梭不息的能指,表现并规定着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他们的主体间性。  相似文献   

8.
美国19世纪著名小说家亨利·詹姆斯的<贵妇人画像>是他早期"国际题材"小说中的经典作品,是一部经得起用任何方法阅读的作品.本文主要分析了小说中的五个主要人物及其关系,论证其"国际题材"小说所体现的欧美两种文化的互渗与碰撞.  相似文献   

9.
海勒属于少数几住对中国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美国作家之一.他的"黑色幽默"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对我国学者了解当代外国文学帮助极大,甚至成为许多作家接触国外现代表现手法的启蒙书.几十年转瞬即逝,海勒的作品都反映出他对人类命运关切至深的末日焦虑,而他为寻求人生真谛所做的探索,在作品主题的不断变换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文学乃至当代文学的发展潮流中,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呈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约瑟夫·海勒受哲学、语言学、自然科学、文学潮流和社会后现代性的影响,引进黑色幽默的叙事策略,在小说作品《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体现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不确定性特征。黑色幽默的叙事策略与幽默的叙事策略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其独特之处。从主题到情节,海勒以语言逻辑上的悖论和语言实验以及话语游戏作为该小说的主要叙事策略,在解构"逻各斯中心"的同时,将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不确定性发展到极致,对当代文学的创作形成了重要影响,为当代文学的发展找到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张恨水小说文本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如在以市民社会为读者群的小说创作中,通俗文学与新文学的对话:不同于新文学以知识分子及农民为主要表现对象,张恨水明确表示,其读者群是市民阶层,作品突显出了文学中的娱乐性与趣味性,作家始终自觉地让文学作品与大众站在同一阵线;在女性婚恋主题上经济与道德的对话,张恨水塑造的仍然是与时代俱进的女性,然而不同于新文学中强调女性“灵魂的提升”与对崇高生活的幢憬。张恨水注重描写在生存经济压力下的爱情,其笔下的女主人公始终处于选择与被选择的位置,着眼于市民社会中世俗的生存与爱欲的挣扎之中:人物活动空间的转化中,人物心理上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对话。张恨水小说文本所描绘的多数是大都市的图景,这些描述深深地打上了已经被都市化了的作者本人的精神烙印,而小说中的人物总是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徘徊无所归依,这正体现了作者内心深处对自己所来自的乡村无法摆脱的眷恋.而作者更为重点表现的是人物对城市的深沉的依赖和以城市作为自己最终归宿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奥地利小说家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以独特的创作赢得了世界性声誉,被表现主义、意识流、存在主义、荒诞派、黑色幽默及新小说派作家奉为大师[1]。《诉讼》是其标志性作品。它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银行襄理约瑟夫.K一天早晨突然被宣布"被捕",但仍可以自由行动和工作,只是在诉讼进  相似文献   

13.
卢焱 《中州学刊》2006,(4):226-228
死亡是余华作品最突出的主题,它经历了对死亡表象的描绘、死亡思考和死亡承受的嬗变历程。余华在早期的作品中沉迷于对死亡表象的大肆渲染,小说充斥着“暴力”、“血腥”、“杀戮”;随后他遁入对死亡哲学层次上的思考;最后让人物感受死亡、咀嚼死亡、承受死亡的打击,逐渐的超脱使灵魂上升到一个平静自足的境界。余华关注死亡尤其是关注个体的死亡,这从某种意义上说更接近了文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约瑟夫.海勒的代表作,也是"黑色幽默"小说公认的代表。自《第二十二条军规》问世以来,已引起无数批评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它作出评论。无论这些评论家作出何种评价,这部小说的喜剧性都是毋庸质疑的。本文将从喜剧性重要的反讽特征来分析这部小说,并探讨反讽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
许朝阳 《东岳论丛》2011,32(8):90-93
爱伦·坡的作品以描写死亡著称,《红死魔的面具》是他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短篇恐怖小说之一。小说的叙事空间、聚焦、人物及叙述者、隐含作者与作者的生存现实密切相关,由此角度揭示小说的死亡主题,体现了死亡是存在于人的内心不可避免的恐惧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享利·詹姆斯是一位素有争议性的作家.首先是他的归属问题,英国文学史将他列为英国小说家,美国文学史却将他列为美国小说家.更突出的分歧是表现在对他的小说创作的基本评价上.有的评论家认为他的小说反映的生活面“太偏窄”,“根本谈不上是对生活真实的反映”;有的批评家甚至说他小说中的人物“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永远碰不到的人”;还有人指责他的作品文风雕琢造作、情节进展缓慢、辞句冗长繁琐,常使读者“厌烦到不愿拜读的地步”.但他的创作也得到过当时的现实主义大师福楼拜、屠格涅夫等人的关注和赞赏,更为后世的一些欧美作家、批评家所推崇.不少美国当代评论家都认为他是“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是革新小说观念和艺术形式的先驱,是西方现代小说的开拓者之一;一些英国学者和批评家则认为,他是可以与狄更斯相媲美的“文学大师”;更有人提出:“在英语世界里,我们还能找到谁在小说艺术的成就上能够超过他?”人们对詹姆斯如此关注,对他的文学创作成就的评价又如此悬殊,可见他并非一位寻常的作家.与同时代其他一些欧美作家相比,詹姆斯确有他种种独特之处.如:他虽出生在美国本土,但他却没有扎根于本国土壤,做一个“马克·吐温式”的地道的美国作家;他素来对欧洲文化传统和欧洲一些杰出的现实主义大师(  相似文献   

17.
《文明小史》是晚清小说家李伯元名噪一时的长篇谴责小说,它以讨论中国维新改革方案和道路为主题,是一部当之无愧的开先河的作品。从其结构、情节和人物设置来看,作品对晚清改革中的种种混乱作了全景式的反映,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缺陷。  相似文献   

18.
哈代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常常被称作"性格与环境小说",充满了浓郁的宿命论和悲剧色彩。本文从哈代的生长环境、教育过程和社会背景入手,简要分析了他的部分作品中主要人物在维多利亚时代旧有习俗观念和制度下,为生存和幸福而挣扎、奋斗、追求、幻灭;并从其生活的时代和作品出发,通过对其社会文化和现代文化价值的思考,对哈代的悲剧思想和社会观进行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19.
《英语阅读教程》每个单元分课文A、B、C三个部分,其中课文C部分大多是英美文学名著。这些被收编进来的短篇小说,充分体现了英美现代短篇小说的基本特点。人物(Characters)人们喜欢读小说,大抵是因为小说是关于人类的事情。在短篇小说中,人物是内容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小说人物并不象现实生活中的人那样复杂。按照英国小说家爱德华·摩根·福斯特(EdwardMorganForster)的话来说,短篇小说中的人物是“扁平的”(flat)而非“浑实的”(round)。扁平人物是显出一种主要特征的人物。短篇小说只需在所给背景下表现这种主要…  相似文献   

20.
但丁的“讽喻诗学”是乔伊斯批评理论主要来源之一.乔伊斯认为现代小说家应该像“弥撒”仪式中的神父一样,从日常经验的“面包”中创造出永恒的艺术.他的《都柏林人》描述爱尔兰社会信仰缺失、精神瘫痪的状态,并通过挖掘“顿悟”的讽喻功能,具体展现小说人物如何建构充满意义和精神价值的“另一个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