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新时期”以来中国诗坛就不缺乏各种各样的选本,由诗歌报刊、民刊、诗集、选本、互联网、电视等共同构成了整个诗歌传播体系,而选本在其中具有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地位,选本传播在推举年轻诗人、促进诗坛竞争和确立诗人与诗群的文学史地位方面具有重要贡献和影响力.当代诗歌亟待经典化,而选本重任在肩.应多多关注选本在诗歌传播上的优势和影响力,而不必总是盯着互联网、电视之类的“热媒体”,一厢情愿地幻想诗歌的大众传播.  相似文献   

2.
许学夷在《诗源辩体》卷35中,论述魏晋至明代的歌选本、诗论和诗歌批评著作,以“大中至正之门户”〔1〕,“未敢以私智立异说”〔2〕的客观求实精神,对历代诗歌选本和诗论做了较为全面和实事求是的分析。初步看来,他对历代诗歌选本、诗论的研究,在坚持正统儒家价值取向和复古论立场的同时,吸收了明代审美主义的创作和理论经验,推进了儒家诗学审美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臧克家文学创作研讨会综述朱先树1994年金秋十月,迎来了我国当代著名的老诗人臧克家同志的90岁诞辰。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山东大学等十多个单位,于10月18日至20日在京联合召开了“臧克家文学创作研讨会”。臧克家文学创作研讨会,从诗歌、诗论、散文、旧体...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十七年文学”留下了一批包括诗歌在内的精神化石。遗憾的是十七年远去已近半个世纪,可对“十七年诗歌”这个辉煌经验和惨痛教训共生的复杂存在的研究,尚未走出简单的虚无主义否定或盛誉为当代诗歌高峰的批评怪圈。“十七年诗歌”当隶属于现实主义艺术范畴。如果将它置于其发生的历史情境下考察就会发现,它的许多篇章都出于诗人的心灵和对生活的热爱,反映着现实的某些本质,有真诚的一面。可是时过境迁后人们再回头检视,会感到它是建立在十七年运动频繁、是非交错的历史基础之上的文化现象,所以带着一种复杂…  相似文献   

5.
孙基林 《文史哲》2005,(5):27-30
2005年10月8日,是中国现代杰出诗人、山东大学校友臧克家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文史哲》创刊半个世纪以来,得到了臧克家先生深切的关怀和鼓励,他长期担任《文史哲》编委、顾问,经常为《文史哲》审读稿件、推荐青年作者,每次回母校他总是要到《文史哲》坐坐,在《文史哲》庆祝创刊50周年的时候,他欣然命笔题词“高枝独秀”,高度评价《文史哲》在学术界的地位、鼓励《文史哲》同人再接再厉……。为了缅怀和纪念臧克家先生,我们特以“传统、时代与诗歌创作”为题组织了这次学者笔谈。诗人臧克家从传统中走来,又沐浴了五四新文化的风雨,他的艺术创作生涯历经几个不同时期,始终保持着与时代的紧密联系。丁尔纲先生的文章纵论古今,肯定了臧克家的创造,确立了臧克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认为臧克家承前启后,是中国特色新诗的新起点的奠基者和开路人;孙基林教授的文章,则从诗人经验与记忆的创作论角度,采用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论说了诗人臧克家的乡村情结和诗作的乡村意象;蒋登科教授的文章从创作动力的角度,指出了诗人两种鲜明的表现姿态,即批判与顺应;李掖平教授的文章,则揭示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实语境与臧克家诗歌的本质联系及其艺术的写实价值……视角不同,观点各异,读来给人许多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丁尔纲 《文史哲》2005,(5):22-27
2005年10月8日,是中国现代杰出诗人、山东大学校友臧克家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文史哲》创刊半个世纪以来,得到了臧克家先生深切的关怀和鼓励,他长期担任《文史哲》编委、顾问,经常为《文史哲》审读稿件、推荐青年作者,每次回母校他总是要到《文史哲》坐坐,在《文史哲》庆祝创刊50周年的时候,他欣然命笔题词“高枝独秀”,高度评价《文史哲》在学术界的地位、鼓励《文史哲》同人再接再厉……。为了缅怀和纪念臧克家先生,我们特以“传统、时代与诗歌创作”为题组织了这次学者笔谈。诗人臧克家从传统中走来,又沐浴了五四新文化的风雨,他的艺术创作生涯历经几个不同时期,始终保持着与时代的紧密联系。丁尔纲先生的文章纵论古今,肯定了臧克家的创造,确立了臧克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认为臧克家承前启后,是中国特色新诗的新起点的奠基者和开路人;孙基林教授的文章,则从诗人经验与记忆的创作论角度,采用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论说了诗人臧克家的乡村情结和诗作的乡村意象;蒋登科教授的文章从创作动力的角度,指出了诗人两种鲜明的表现姿态,即批判与顺应;李掖平教授的文章,则揭示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实语境与臧克家诗歌的本质联系及其艺术的写实价值……视角不同,观点各异,读来给人许多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7.
蒋登科 《文史哲》2005,(5):30-31
2005年10月8日,是中国现代杰出诗人、山东大学校友臧克家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文史哲》创刊半个世纪以来,得到了臧克家先生深切的关怀和鼓励,他长期担任《文史哲》编委、顾问,经常为《文史哲》审读稿件、推荐青年作者,每次回母校他总是要到《文史哲》坐坐,在《文史哲》庆祝创刊50周年的时候,他欣然命笔题词“高枝独秀”,高度评价《文史哲》在学术界的地位、鼓励《文史哲》同人再接再厉……。为了缅怀和纪念臧克家先生,我们特以“传统、时代与诗歌创作”为题组织了这次学者笔谈。诗人臧克家从传统中走来,又沐浴了五四新文化的风雨,他的艺术创作生涯历经几个不同时期,始终保持着与时代的紧密联系。丁尔纲先生的文章纵论古今,肯定了臧克家的创造,确立了臧克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认为臧克家承前启后,是中国特色新诗的新起点的奠基者和开路人;孙基林教授的文章,则从诗人经验与记忆的创作论角度,采用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论说了诗人臧克家的乡村情结和诗作的乡村意象;蒋登科教授的文章从创作动力的角度,指出了诗人两种鲜明的表现姿态,即批判与顺应;李掖平教授的文章,则揭示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实语境与臧克家诗歌的本质联系及其艺术的写实价值……视角不同,观点各异,读来给人许多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8.
李掖平 《文史哲》2005,(5):31-34
2005年10月8日,是中国现代杰出诗人、山东大学校友臧克家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文史哲》创刊半个世纪以来,得到了臧克家先生深切的关怀和鼓励,他长期担任《文史哲》编委、顾问,经常为《文史哲》审读稿件、推荐青年作者,每次回母校他总是要到《文史哲》坐坐,在《文史哲》庆祝创刊50周年的时候,他欣然命笔题词“高枝独秀”,高度评价《文史哲》在学术界的地位、鼓励《文史哲》同人再接再厉……。为了缅怀和纪念臧克家先生,我们特以“传统、时代与诗歌创作”为题组织了这次学者笔谈。诗人臧克家从传统中走来,又沐浴了五四新文化的风雨,他的艺术创作生涯历经几个不同时期,始终保持着与时代的紧密联系。丁尔纲先生的文章纵论古今,肯定了臧克家的创造,确立了臧克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认为臧克家承前启后,是中国特色新诗的新起点的奠基者和开路人;孙基林教授的文章,则从诗人经验与记忆的创作论角度,采用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论说了诗人臧克家的乡村情结和诗作的乡村意象;蒋登科教授的文章从创作动力的角度,指出了诗人两种鲜明的表现姿态,即批判与顺应;李掖平教授的文章,则揭示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实语境与臧克家诗歌的本质联系及其艺术的写实价值……视角不同,观点各异,读来给人许多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南宋以来所形成的古诗评点批评形式,发展到了明代蔚为大观.评点批评不仅在诗歌领域,而且在小说、戏曲、散文等方面也形成风气.明代古诗选本中,选评者借助于评点批评的各种形式元素,表达自己流派的批评观念,成为明代诗歌批评的一种重要形式.总的来看,明代古诗选本评点批评一般局限于对于一首诗歌的批评,缺乏理论上的概括力.但作为一种批评形态,评点有着独特的批评优势.评点的各形式元素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的全景式的批评,形成具有中国传统文学特色的、独特的古典诗歌批评模式.  相似文献   

10.
孟伟 《北方论丛》2015,(5):28-34
清乾嘉以降,推崇骈文者以编纂骈文选本的方式进行骈文“尊体”批评。其要旨有三:一是通过阐明骈散同源、肯定骈文特征,以达到推尊骈文文体地位的目的,这是骈文选本“尊体”批评的首要任务;二是通过剖析骈文弊病,对唐宋以后,骈文衰敝的症结进行反省与厘清,这是骈文选本“尊体”批评的重要方式;三是通过提倡“复古”与“雅正”,树立骈文创作原则与审美标准,这是骈文选本“尊体”批评的最终目标。此一时期骈文选本的“尊体”批评,对于提高骈文地位,促进骈文创作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清初诗人王渔洋一生诗歌取向发生多次变化,本文不以诗人宗唐或宗宋的变化作为区分标准,而以作家文坛角色意识的转换为中心,提出渔洋诗歌“三变”说,考察渔洋从风流自尚到皇清诗人再到文学侍从的三次转变。康熙四年前,渔洋风流自尚,追求名士风范,无意政治功名;康熙六、七年后十余年,开始有意于“文治”,皇清诗人角色意识突显;康熙十七年荣升侍读后,弘扬“文治”与推崇风雅,互为表里,由此成为文学侍从和清诗的“开国宗臣”。渔洋“三变”是诗人主动创新求变的一种结果,不但体现着清初变风、变雅之调向“治世之音”的演变动态,而且标志着清初诗坛盟权从“在野”向“庙堂”的转移。  相似文献   

12.
诗歌选本是诗歌思潮的载体之一。《瀛奎律髓》等诗歌选本是宋元诗学发展过程中在诗歌选本领域所收获的重要成果。它们在宋、元宏阔的诗学背景下应运而生,与同一时期的诗歌创作与批评实践互相促进,生成独特的宋元之际诗坛风貌。《瀛奎律髓》等诗歌选本在宗宋、宗唐以至唐宋双宗的诗学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尤其是在唐、宋诗接受历程中价值独具。  相似文献   

13.
百年新诗的选本现象,是新诗经典化中的重要一环。除了全国的新诗选本现象值得关注之外,作为地域化呈现的各地新诗选本也值得诗界重视和反思。作为西南省份之一的贵州,出版黔地新诗选本一直与几代贵州诗人群体的创作实践活动相伴随,在不同历史阶段诞生过近百本各类诗歌选本。这种穿越黔地的诗歌之光,照耀了贵州的诗坛,见证了贵州诗歌从单一面向丰富、从西南走向全国的发展与演变历程。贵州新诗选本在及时总结经验、选录经典、推出新人上功莫大焉,同时良莠不齐、缺少大家、力作尚少的缺点也很显著。作为贵州诗歌前行的精神路标,贵州诗歌选本放射出的独特光芒,值得进一步关注与总结。尽量借鉴全国百年新诗优秀选本的经验,则是贵州新诗选本努力与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选本具有衡鉴、评定的功能.选家必须在个人审美偏好与诗坛风尚、在文学与政治的互动中找到最佳平衡点,所编定的选本才能起到树立权威诗人、确定经典诗歌的作用.优秀的诗歌选本从实践层面上将选家的诗学观念具体化,并与诗文评、诗文创作等一起,构建选家的诗学体系.清代诗歌选家编定选本的最终目标的是影响时代风会,扭转诗歌地位下滑的局面.在清理古代诗歌的同时,一些选家也编定了大量"当代"选本,这表明选家有意识地将"当下"的诗歌创作纳入诗史传统之中,为"当下"文学的存在、发展寻找最恰当的逻辑理路和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中国新诗的理论批评可分为"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两个阶段。"建设"时期的诗歌理论批评,是中国新诗研究史中的辉煌篇章。除形成了诗人兼批评家的传统、涌现了一批重要理论批评家、出现了具有规划研究格局的大家和体系化的诗歌理论外,还有三个重要特点:一、"选本"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二、重视诗歌理论的翻译介绍;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风气的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16.
臧克家的旧体诗创作成就卓著,与其新诗交相辉映.近年来出版的《放歌新岁月》和《臧克家旧体诗稿》可谓两峰并峙.在新旧诗由对立走向并存的过程中,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旧体诗创作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不少诗歌工作者为之做了许多努力,臧克家更是功不可没.五十年代.他任《诗刊》主编,发表了毛泽东诗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毛泽东致臧克家等信中说:“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旧诗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从而结束了新旧诗对立的局面.此后,臧克家发表文章说,“真是一个槽上不能系两匹骏马吗?真是诗坛上不能开并头花吗?”(《新诗旧诗我都爱》)阐发了关于新旧诗并存的观点,并且比较了旧体诗与新诗各自的优点与局限,为实现新旧诗的并存和统一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正> 《烙印)》、《罪恶的黑手》是诗人臧克家最早问世的两部诗集。如果将诗人的全部诗歌比作一首交响曲的话,那么,这两部诗集就是第一乐章。藏克家诗歌交响曲中的第一乐章,第一次向诗坛,向社会显示了这位青年诗人的创作才华,为诗人以后作品的艺术风格奠定了基础,使诗人在当时的青年诗人中,成为“最优秀中间的一个”。(一) 《烙印》集成后,诗人最初曾请求书店承印,老板以“诗集暂不收”为由,拒之门外。  相似文献   

18.
《诗品》所以垂式千秋,独秀众品,成为百代诗话之祖,除了其中包蕴的诗歌史观,刚柔相济的美学理想,确立“滋味说”以外,其独特的批评方法,同样是它成为经典的原因。 钟嵘非常重视批评的方法,他把批评方法、批评目的和批评效果视为整体。他称自己的方法是:“致流别”、“辨清浊”、“掎摭病利”和“显优劣”。“致流别”,指区分诗歌流派,追流溯源,辨体貌之所出。“辨清浊”,指分辨声调清浊,区别风格流派的一致性和多样性。“掎摭病利”,指褒贬作品,指陈得失。用“显优劣”确定诗人的品第。 从某种意义上说,《诗品》集批评方法之大成。“致流别”追溯历史师承,属“历史批评法”;“辨清浊”、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3,(9):86-91
明代中后期诗学思潮此起彼伏,各种诗学流派党同伐异,迭相更替。作为一种易于传播和接受的诗学批评方式,唐诗选本大行,成为各派借以标榜自我、攻击异己的诗学实践。与前代唐诗选本相比,李、杜在明代唐诗选本中得到空前的重视。选家对于李、杜各体诗歌的选录与评点,可以说是明代各诗学流派,尤其是格调派与性灵派审美思想、诗体观念的碰撞。  相似文献   

20.
文学选本与文学思潮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文学选本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文学思潮,而文学思潮也制约着文学选本,促使选本对思潮作出反应.文学选本与文学思潮的互动关系,在宋代文学选本中有非常生动的表现,典型的个案有《二李唱和集》等诗歌选本与“白体”诗风的相互生发、《西昆酬唱集》对“西昆体”的引领与示范、《二妙集》《众妙集》《三体唐诗》等对宗唐思潮的契合与呼应、《草堂诗余》《花庵词选》对雅正词风的疏远与游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