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称谓是人们可以用来相互称呼的有关名称,一般可以分成亲属称谓、社会称谓、姓名称谓和指代称谓四种。中西方文化中都有自己独特的称谓体系。中国传统文化"重名分、讲人伦"的封建伦理观念,与西方社会"人为本、名为用"的价值观念,使得中英语言在称谓语体系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通过分析中文亲属称谓语的翻译.阐述形成这种差异的文化根源.具体展示中英两种语言在称谓方面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2.
中英称谓语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文化、历史、社会体制的不同,中文和英语的称谓习惯也有所不同,了解这些差异将有助于语言学习者更好地达到交际的目的。本文从亲属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角度论述了两种语言在称谓上的不同之处,同时又使人们了解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什么样的称谓语,不至于造成误会或笑话,也不至于中断交际。本文对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知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刘群  尚国文 《理论界》2010,(5):144-146
现代汉语中的称谓体系十分复杂,各种称谓语都有其特征和适用范围,人们在语言交际中应根据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称谓语。本文探讨现代汉语中"的"字短语作为职业称谓语的使用情况,而对这种"的"字职业称谓形式的语用特征及其演变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职业称谓语的社会心理内涵。  相似文献   

4.
称谓语作为言谈交际的先导,能反映一个民族的传统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不同的历史传统、伦理道德以及价值观念导致了两种称谓系统的不同。了解称谓语之方略,比较英汉称谓语差异,探究差异背后的社会文化根源对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在中西方文化中都存在着对女性不同程度的歧视,这种对女性的歧视反映在英汉语言中的称谓语中。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的使用反映了其使用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对比英汉语言称谓语,可以看出在两种文化中对女性歧视的程度,也有助于挖掘其历史和社会原因,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以及对语言本身系统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称谓语作为语言的基本组成要素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是语义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本文分析了英汉称谓语中广泛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并进一步探讨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和基础,以期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语言文化的学习与交流。  相似文献   

7.
价值取向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西价值取向无论是在家庭观念、权利倾向还是在人际关系方面都存在着根本的差异,这种差异对汉英称谓语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不仅使得两种语言中的称谓体系特征各异,还使其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称谓词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汉浯称谓词从传统称谓词脱胎而出,既保留了某些传统称谓形式,又产生了新的变异。本文拟从传统称谓词与现代汉语称谓词的差异入手来考察现代汉语称谓词的特点以及现代汉语称谓词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一、称谓词与文化的变革 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改变,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变化,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这就要求在语言中反映这些变化以适应交际的需要。称谓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社会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际的需要,称谓形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而且,在这发展变化中也反映着民族文化变革的脉络。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称谓语及其社会动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汉语称谓语系统是一个发展完善的复杂系统 ,带有深远的社会文化内涵。根据其适用范围 ,可以把它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 ,社会称谓语又可分为职业称谓语、通用称谓语和姓名称谓语等。各种称谓语的使用和发展具有深刻的社会动因。通过对其社会动因的分析 ,可以揭示出隐藏在现代汉语称谓语背后的社会制度和文化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0.
广西农民工语言实证研究表明,在语言容量的扩展上,农民工普通话水平进程比较慢、普通话运用水平不高;在语言认同上,农民工语言亲感评价家乡话高于普通话,语言功利评价普通话高于家乡话;在语言交际模式选择上,农民工在公用场合运用普通话进行交际的选择倾向越来越明显,称谓语运用中,既有方言称谓成分的保留,也较好地吸收了城市中的称谓用语,体现了农民工语言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代瑛 《南方论刊》2007,(10):58-59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同时,语言也是文化的载体,它同样也会受到民族思维方式、民族心理的影响。如今,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曾被我国人民广泛运用的社会交际称谓语"同志"被用于"同性恋者"的代称,这种变化不仅跟社会变化有关,而且跟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民族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它们之间的关系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汉语中有大量由人体词喻化而来的称谓语.若从所涉人体器官、构词理据和表达功能等方面分析此类称谓语的认知特点,探讨从人体词到称谓语的喻化机制,可以发现,从认知的视角看,这类称谓语的形成源于人的身体部位的规约化隐喻在称谓中的映现,是人体词在隐喻认知模式下发生的转类,即由人体域向称谓域的投射.  相似文献   

13.
称谓语是一种具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的语言现象,它和民族文化互相渗透、互相作用,显示了一个民族特有的民族心理和思维方式。通过对中、英称谓语差异的剖析,从高低语境的角度探讨了中国与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称谓禁忌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也是文化的映现,可以说它是一种带有浓厚民族文化特色的语言外现。了解和掌握这些差异的深层文化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对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论述了中英称谓禁忌差异的文化根源及其提高跨文化交际实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丫头"一词原为发式名称,后演变为年轻女性的一种称谓语,受社会发展、观念进步和交际需要等因素影响,"丫头"在交际使用中呈现出多样化的词义内涵和表达色彩,有褒义和贬义之分;丫头语义的多样化有社会进步、观念变化以及人际交往等多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有着丰富的文化,许多文化现象都是由语言来传承和记录的,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语言,一直是文化语言学的重要内容。汉民族的婚姻文化、民俗文化和传统文化等文化现象有一部分记录在汉语方言特殊称谓词语中。文章主要讨论从这些文化现象中看汉语方言特殊称谓的问题,分三个部分讨论:婚姻制度与特殊称谓;民俗文化与特殊称谓;传统观念与特殊称谓。  相似文献   

17.
汉语泛尊称的变动不居及其缺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称谓语是个庞大的系统。各种各样的称谓很复杂 ,也很细腻。但是却又有缺环、空位 ,甚至在使用中会令人尴尬 ,觉得没有适当的可用。尤其是 ,目前汉语中缺乏为社会所普遍接受的那种社会通称 ,或叫泛尊称。由于泛尊称的使用涉及社会范围广 ,因此 ,泛尊称的缺乏也就更令人关注。当您需要与一个人打交道 ,而一时对对方的姓名、年龄及职业、职称等身份、地位又一无所知时 ,您如何称呼对方而又不失体面呢 ?这就需要泛尊称了。语言是全社会成员共同约定的符号系统 ,泛尊称更是全社会的一种认同。在现代汉语中 ,作为社会通用称呼的泛尊称 ,先后出…  相似文献   

18.
中英大学生使用的赞美回应策略在宏观和微观上都存在着差异.这种现象与双方使用的语言和礼貌策略以及其背后所体现的价值观和社会文化因素有关,社会文化因素影响和决定人际交往行为,而人际交往行为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社会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9.
汉语社交称谓语"先生"的古今嬗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语社交称谓语"先生",在发展中发生了很大变化.指称对象从有德识的长者到普通人,呈现通用、泛化的趋势;与交谈者之间的身份差距以及亲疏程度等相呼应,"先生"这一称谓使用的原则从"等差"演变为"情感"."先生"演变的原因不能从称谓自身中去寻找,而应该到称谓之外的社会和交际的人中间去寻找.其使用形式的多样性为称谓者根据不同的需要而有所选择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0.
家庭观的文化差异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历史的形成原因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家庭和家庭称谓语、东西方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各自独特的文化模式对于社会结构和语言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思维当中,思维反过来又制约并形成了家庭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