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文学艺术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发展的? 在马克思主义以前,人们关于文艺的起源、范畴和发展的种种见解、论述,还没有科学地回答这个问题。诸如“艺术摹仿自然”说,文艺起源于“人的内部需要”说,艺术起源于“人的外部需要”说等等。他们或把艺术起源归结为“智者”、“贤者”所创造,或归结为人的本能、欲望,或者归结为宗教、祭祀仪式的需要等等。而共同点都是离开了社会生产劳动,看不到艺术与生产劳动的关系,从  相似文献   

2.
代迅 《学习与探索》2003,10(3):101-106
普列汉诺夫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产生过巨大影响 ,但是现在被我们遗忘了 ,这是苏联思想文化领域的深刻变动和我们盲目追随的结果。回顾历史 ,普列汉诺夫艺术社会学的思想体系 ,包括艺术起源于劳动的观点 ,从认识论走向阶级论的理论思路 ,对现代西方艺术全盘否定的简单化态度等 ,无不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美学和文艺理论 ,并构成了 2 0世纪大部分时间里中国文艺的主流叙述。普列汉诺夫文艺思想体系本身的矛盾与张力 ,依然是我们继续发展的理论生长点。  相似文献   

3.
普列汉诺夫文艺思想对于中国学术界的影响一直存在,然而,新时期以前,学术界更多的只是译介他的著作,相关研究却比较少,而且这些研究基本还带有政治的眼光,不能给予客观的认识和评价。新时期之后,由于摆脱了过去认识上的政治思维模式,人们对他的研究才算是真正有规模地展开。普列汉诺夫的思想异常丰富复杂,从“对普列汉诺夫文艺思想的总体研究”、“关于艺术起源问题探讨”、“对功利和审美问题的探讨”、“普列汉诺夫的社会学文艺批评”等几个方面研究他的学术思想可以发现,普列汉诺夫的文艺思想始终围绕并且从未离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和方法指导,他对艺术问题具有独特性的认识与主张。对普列汉诺夫的社会学文艺思想做庸俗化、机械化的理解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消灭劳动”的思想,是共产主义原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消灭劳动”不是空想,而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科学推论。“消灭劳动”的条件是随着生产自动化的发展,劳动者逐步退出直接的物质生产过程。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微电脑的普遍应用已经展示了这样的前景。文章指出消灭劳动是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文章还在劳动与生产范畴的联系与区别、“个人对生产力总和的占有”等问题的探讨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原理之一。马克思在《资本论》(特别是第四卷)及其手稿中留下了大量的有关论述。但是长期以来,各国的许多马克思主义或非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并未对此给予应有的充分研究和足够重视。在西方,正如美国经济学家艾·亨特所指出的:“大多数经济学家不考虑古典经济学家和马克思著作中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概念”,甚至把它“看作是毫无意义的谬误”①。而在苏联和  相似文献   

6.
年轻的列宁以捍卫马克思的《资本论》、反对民粹派批评家的活动,开始踏上他的哲学斗争舞台。普列汉诺夫在他的《我们的意见分歧》中,第一次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批判了米海洛夫斯基和民粹主义。1894年,列宁也以他的《什么是“人民之友”》参加了马克思主义与民粹主义之间的思想斗争。有趣的是,米海洛夫斯基—普列汉诺夫—列宁之间的论战,是马克思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 ,文艺心理学已成为现代文艺学的重要学派之一。而主要从西方现代心理学派中借鉴的文艺心理的研究方法 ,在认识论上大都存在着把人类心理简单化、生物学化的偏颇与倾向。要使文艺心理学研究走向科学 ,就必须确认人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活动与社会心理不可分割的联系。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批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对文艺进行社会心理分析的经典范式。由恩格斯提出、经普列汉诺夫完善的“中介环节”说 ,则把社会心理分析提升到了作为科学的文艺心理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的高度  相似文献   

8.
文艺经济学是一门正在探索中的边缘学科。我国研究这门学科的有些同志认为,它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个分支”。本文对此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文艺经济学系文艺理论与经济科学相互交叉产生的,可以归属于经济新学科,并试图用经济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文艺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优化系统以及文艺的经济管理进行分析,对文艺发展的大趋势也作了一些预测。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同志的,《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决了社会主义时代文艺发展中许多带根本性的问题,它是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光辉文件。  周恩来同志这篇重要讲话的基本精神是,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坚持民主与科学。发展艺术民主,就是废止“长官意志”,提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发展文艺科学,就是要按照艺术的客观规律办事。周恩来同志的这篇批判文艺界“左”倾错误的讲话,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得到贯彻,致使这种错误未能得到纠正,在文化革命期间终于被“四人帮”别有用心地发展为…  相似文献   

10.
一段时间内,文艺界的一些青年作者和高等院校文科的一部分学生,在张扬西方现代派文艺的同时,往往把鲁迅的“拿来主义”同“全盘西化”划了等号,似乎鲁迅提倡“拿来”就是主张“全盘西化”。这显然是不正确的,既不符合《拿来主义》一文的实际,也有悖于鲁迅对待外国文化艺术的一贯思想。《拿来主义》写于1934年6月4日,收在鲁迅先生的《且介亭杂文》里。文章是针对中国长期奉行的闭关锁国主义而发的。在批判“闭关主义”的同时,也抨击了近代以来的“送去主义”。主张本着“礼尚往来”的原则,在“送去”之外,也要“拿来”,是为“拿来主义”。要实行“拿来主义”,在鲁迅看来,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拿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艺术理论的发展,既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丰富完善和艺术观念的变革上,更体现在众多艺术新学科的崛起上。这些新学科的兴起,无疑地对新时期艺术理论的繁荣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杨春时同志的新著《艺术符号与解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12月出版)就是近年来出版的众多文艺新学科著作中受人注目的一本。 《艺术符号与解释》是“七·五”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之一种。在这本20万言的专著中,作者认为,对近年来国内外涌现的文艺新观念、新方法,都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加以审视,不能生吞活剥,简单地拿来加以应用,否则势必事倍功半,收…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来,文艺社会学在国内也开始为人们所问津。目前刊登在报刊上的文艺社会学文章有:《谈谈文艺社会学研究》、《论文艺社会学学科的确定》、《文艺社会学漫谈》、《文艺社会学初探》、《略论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社会学》、《文艺社会学研究概述》、《艺术与社会沟通》、《音乐与社会——音乐社会学》、《论文艺社会学中的社区文艺与艺术》等。这些文章分别从文艺社会学的性质、对象、分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关于文艺社会学的性质:有的人认为,文艺社会学是文艺学  相似文献   

13.
赖大仁 《学习与探索》2006,1(6):118-122
关于意识形态与文艺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那里并不是孤立的命题,而是在他们的唯物史观理论视野中被观照和阐发的。马克思、恩格斯是否有意用意识形态来规定艺术的本质或给文艺下定义,这并不重要。如果我们能够调整思维方式,更多地从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解入手,真正能够获得一种唯物史观的宏阔视野,并以此成为我们观照人类文艺活动的角度,以及研究、阐释和评价文艺现象的维度,这也许是更为重要也更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文艺思想,是在激烈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从留学日本时期开始,他就以文艺为武器,为中华民族和劳苦大众的解放而战斗。从一九○二年到一九○九年,鲁迅在日本七年多。这七年多中,前四年主要是补习日语和学医,但也留心文艺,课余披览了大量外国文学名著,还钻研了文艺理论和美学书籍。后三年主要从事文艺运动,翻译和评介外国新文艺。这一时期鲁迅形成的文艺观,在以后漫长的岁月中,对他的文艺实践具有重要影响。鲁迅留日时期的文艺论著不多,但内容很丰富,涉及的范围颇广,本文不一一阐述,仅谈两个问题。一、鲁迅早期对文艺特征问题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学术界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问题的讨论中,如何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同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派的根本区别,认清后者的要害所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我在拙作《也谈马克思的生产劳动学说》(载《经济研究》81年第10期)中,针对一些同志批评生产劳动的“宽派”论者实际上是在重复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论调的观点,写了“资产阶级庸俗学派的要害何在?”一节,指出: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在生产劳动问题上炮制种种谬论的用心,并不……在于混淆物质生产的和非物质生产的界限,而在于混淆劳动者与剥削者的界限,以便掩盖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本质和阶级对立,为这个罪恶制度辩护。”但限于篇幅未能展开分析。本文从政治经济学史角度,对上述  相似文献   

16.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科技研究范式也发生深刻变革,数据劳动历经多年发展已经从新兴的技术类型,逐渐成为推动时代发展的战略资源。如何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影响,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论题之一。马尔库什以马克思“人的本质”与生产理论为起点,提出了解释现代性问题的新思路、新模式、新框架——生产范式理论。以马尔库什生产范式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阐明数据劳动的本质、特征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把握数据劳动在现代社会中扩张与膨胀所产生的后果,对“数据劳动的异化”进行反思和批判,探究摆脱数据劳动异化的正确途径,有助于促进数据劳动的合理发展、校准数据劳动发展理念;有益于调适社会公众对数据劳动的认知;有利于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科学的数据劳动观。  相似文献   

17.
本刊 2 0 0 2年第 5期译介了意大利两位学者关于劳动价值论的两篇研究和争论文章。进入 2 1世纪以来 ,在西方一些国家出现了新一轮关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论战热潮。众所周知 ,马克思的《资本论》被推崇为“工人阶级的圣经” ,而他的价值理论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说法 ,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一些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家们”虽然千百次地宣告已经“驳倒”价值理论 ,或者断言这种理论根本站不住脚 ,但一次又一次的理论争论 ,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和剩余价值学说的伟大生命力依旧 ,它的真理性不可磨灭。而在当代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条件下 ,再次出现这样的讨论也绝非偶然。事实表明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及与此相关的劳动、资本、剩余价值和剥削等学说没有也不可能过时。关于目前这场争论的意义 ,正如有的学者所说 ,它“也许是一个信号 ,表明不带偏见地进行反思的时机又开始成熟”。当前 ,我国理论界响应中共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和研究”的号召 ,正在展开新一轮关于劳动价值理论的学习和讨论。为此 ,我们从国外有关论争中再次选择两篇论文 ,译介刊出 ,供研究  相似文献   

18.
鲁贞银 《浙江学刊》2003,2(2):84-91
胡风创作论的主要特点在于强调创作主体的能动性,强调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作家的主体意识对于对象所起的积极作用。作为其现实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主观战斗精神”概念的形成与胡风对鲁迅的人生和文艺实践的解读密切相关。胡风着重从“主观(心)”、从伦理层面(主观和心的发扬)接近鲁迅,在鲁迅身上深切感受到强烈的主体意识,并把这些作为鲁迅传统的核心基点,从中整合出一种精神力量,纳入到自己的艺术与人生一元化的整体艺术观之中,认为作家只要拥有战斗的主观精神,就能够通过艺术来追求人生的完美,进而构建起以“主观战斗精神”为核心的独特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语境中继承和推进了“五四”的思想主题,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文学范围。  相似文献   

19.
过去,一提到马克思主义的艺术论,一般是从别林斯基的“艺术=形象性认识”这一定义出发。本文尝试通过阐明别林斯基的艺术定义与黑格尔艺术观的不同来考察马克思的艺术论。当然,我不否认别林斯基是一位伟大的文艺评论家,也不认为那个有名的艺术定义就是他的全部艺术理论。索性可以说,在进行艺术评论时,他并没有受他自己的艺术定义的限制。但为了搞清问题,我特地将他关于艺术本质的定义逐字逐句加以解释,并与黑格尔的美学加以对比研究。这是因为我认为,这样做可以把两种类型的艺术观鲜明地区别开来,从而也可以弄清楚马克思所处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这个概念的本义原是指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艺思想,所谓坚持、发展都是就他们的唯物史观美学文艺思想而言。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发展了他们的学说,普列汉诺夫、卢那察尔斯基、高尔基的文艺思想也是对它的发展。我们今天讲坚持、发展和更新,主要含义也是这样。 继承发展有两方面的含义。它包括舍弃与发扬两个必然同时存在的方面。作为马克思主义来说(其文艺思想体系也一样),恩格斯指出,其基本原理、基本观点是必须遵守、不能违背的,否则就要犯错误,就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了,但对那些非基本原理的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