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南宋高宗朝的川陕军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陕边境地势险峻,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南宋朝廷出于捍蔽四川、固守东南的目的,对川陕防务亦格外关注,于此集重兵把守。关外之地因常遭战火躁践,所产粮米不足供军。为解决关外大军的粮饷供给,宋廷曾作了种种努力,主要是从蜀中水陆转槽。但由于嘉陵江河流湍急,沿途道路崎岖,加之又是逆流而进,欲将蜀中粮米运抵关外是何等之不易。正因为如此,南宋时期关外大军的军食供给一直比较紧张。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如何保障军粮供应对保证中国共产党在边区的执政具有重要意义。陕甘宁边区军粮供应是在中国共产党和边区政府的总体统筹下,经过预测、生产与采购、仓储、运输、调剂和供给等五个环节的系统运作,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军粮供应之路。边区军粮的有效供应,对稳定边区物价、保证粮食安全、抑制通货膨胀等有重要作用,不仅基本满足了边区军队对粮食的需求,而且对其他根据地具有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收复新疆的过程中,左宗棠在军粮呆买、运输、管理等后勤保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采买费用的缺乏,粮食采运后大都集中存储在巴里坤、哈密等战略后方,导致前线军粮补给的严重不足。西征军粮运费积欠对西征军粮运输的制约很大,如果没有运办事费用的局限,收复新疆的进程将更加迅速。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逐步建立起了一套符合近代化军事理念的后勤体制。战前军队军粮通常就地征发,战时则由后方办理,向前方部队补给。与此同时,军粮配拨权力逐渐收归中央,更便于统筹与调剂。理论上,各级兵站与军粮局设立后,军队可专心练兵、作战,不必参与军粮的配拨、征集、移交、补给诸环节。然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地方粮政部门、军粮局、兵站以及各部队间难以协调,在体现军事近代化的后勤体制下,国民党军军粮补给反陷入困境。国民党军队后勤补给运作的失灵,使前线部队士兵温饱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严重影响国民党军战斗力。  相似文献   

6.
王刚 《南都学坛》2003,23(1):16-19
在汉代的关税问题上 ,学术界观点纷呈 ,据有关资料 ,对汉代关税征收时间、税率等问题进行较为详尽的考订 ,认为汉关税的正式征收应始于高祖 ,文帝时一度中断 ,景帝时恢复。汉代关税苛重 ,不统一、不规范是其特点。  相似文献   

7.
南宋川陕战区战略地位重要,在南宋国防安全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为确保充足的粮食供应,南宋通过和籴、科籴等方式籴买粮食,筹集到大量军粮.南宋将川陕各地籴买到的粮食通过陆路和嘉陵江水路两条路线运往边防前沿,这为川陕边防的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川陕战区军粮籴买与转运中,出现了诸多弊端,成为当地民众的沉重负担,体现出军队物资供应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南宋川陕战区军粮的籴买与转运问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军队物资供应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8.
粮草的供给对军队作战具有重大影响,根据河西地区出土的简牍资料,汉代河西地区粮食草料的发放由于量具的不同、人员身份的不同及劳动强度的不同,供给体现了一定的标准性。粮食的供给方式主要有入粟于边、屯田边郡、随军携带、军队自买等。草料的供给主要来自藁税、就地取给等。为了保证河西地区粮草供给的稳定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组织人力物力进行转输、实行更卒输边、僦人输边等方法,并在河西地区建立了相对完备的仓储体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传世文献与简牍材料对汉代赎罪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并对密切相关的汉代赎刑制度作了必要的分析。汉代"赎罪"有三种含义(一)指依照法律条文应处以"赎刑"之罪,是一个概括性的"罪"的概念;(二)指舍弃本刑而易科赎刑或以其他法定的方式除罪,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三)指在法律制度外,通过缴纳钱财、削除爵位、提供战功或劳役及其他途径除罪、减刑。这三种意义上的"赎罪"在汉代一直存在,而其具体内容则随着法律制度的变革和时代变迁而变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金融供给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抑制是影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结合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和金融供给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革农村金融体系、增加农村金融供给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Nerlove模型的中国粮食供给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978~2007年粮食价格和粮食播种面积的年度数据。运用Nerlove模型,对我国粮食供给反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粮食供给的长短期价格弹性都较低。即我国粮食播种面积不能根据粮食价格的变动作出迅速调整,从而对买粮难和卖粮难的现实形成了放大的效应,不利于粮食市场的稳定。为此.一方面要加快粮食流通体制的市场化改革。让农户能根据粮食价格的信息。积极调整粮食播种面积;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大粮食补贴政策力度.积极推进农地流转的速度,让农民真正能从种植粮食中获得与外出务工相当的收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比照分析,唐代同时存在于中原与缘边地区的部曲虽名称相同,但属性不同,身份迥异。中原部曲属于具有良人身份的军人,边地部曲则是与奴婢、牲畜为伍的贱口;中原部曲用于随主征战或做将帅、官僚的武装扈从,边地部曲则被用于除征战以外的家内役使、农业生产等多个领域,甚至被寺院役使;中原部曲隶属于相对狭小的官宦集团,边地部曲的拥有者遍及社会各个层面。  相似文献   

13.
粮食供求波动的轨迹、走势及其平抑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49年以来我国出现了7次粮食供求波动,而每次波动都有其复杂的成因。我国的粮食产量曲线是一条上升的直线叠加了一条波动曲线,而进入市场经济之后的1984~1999年其波动特征更有规律:长周期为6年,短周期为3年(为不对称波,上升1年,下降2年)。为此,建立傅立叶级数、龚伯兹方程等预测模型,对未来10年我国粮食供求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大部分年份粮食将供不应求。因此,可采取增加粮食产量、政府市场干预、提高抗灾能力等平抑措施。  相似文献   

14.
广西边境地区民俗旅游开发策略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边境地区民俗旅游具有民族性、乡土性、神秘性和参与性等特征及地缘、政策、资源、设施等方面的优势。当地旅游开发有增加收入、扩大就业门路等重大意义。要加强人才培养,完善组织机构,积极保护自然生态,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将相关文献和简牍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进一步证实秦汉时期军队的粮食、盐和副食以及草料不仅由国家供给,而且还有一定的月供给标准。保障供给的方式和措施也多种多样,且有相关的法律和规定。说明当时国家政权对军队后勤保障是非常重视的。  相似文献   

16.
汉代太学浅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代是中国古代官学制度的奠基和迅速发展时期.太学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具有了比较完备形态的大学.通过对太学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出太学的兴衰与政治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统治者始终把通经入仕与太学的发展紧密结合,实行"劝以官禄"的政策.太学对汉代的政治统治和文化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陕甘宁边区政府建立后,在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一些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进入边区,使边区人民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边区政府制定了一些新的法规,尤其是有关婚姻方面的规定。自由、文明、平等的婚姻观念逐步为边区人民所接受,人们摈弃了旧式的封建婚姻习俗,建立了新的、平等的男女婚姻关系。陕甘宁边区的婚姻风俗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风俗的改变为新中国婚姻法的制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汉代蝗灾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蝗灾是中国古代一种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汉代蝗灾在时间分布上有明显的季节性 ,空间分布上有明显的地域性 ;成灾面积广阔 ,灾情严重 ;蝗灾具有群发性、连锁性特点。  相似文献   

19.
文物保护工作是陕甘宁边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逐步制定具体、完善的文物保护政策,领导边区军民进行博物馆建设,开展文物征集、展览、抢救和研究等文物保护工作,充分发挥文物保护在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陕甘宁边区的文物保护工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地域性和历史继承性,总结陕甘宁边区文物保护工作的实践和经验,可以得出历史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湘鄂渝黔边民族地区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特色的偏好是市场的天性,湘鄂渝黔边区的经济发展必须立足于区情,走特色经济发展之路,把独有资源、技术、产品等比较优势变为竞争优势,才能实现边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本文基于比较优势理论,以资源为依托,从旅游、农业及加工业三方面提出了边区发展特色经济的构想,以期能为边区经济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