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后计划经济时期政府经济职能的选择与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后计划经济时期政府经济职能的选择与确立孙学玉一在中国固若金汤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级政府以无所不能的全能思想来定位经济职能,否认和排斥市场的机制和作用。从企业的产供销、人财物,到社会的吃喝拉撒睡,处处可以看到政府的辛苦与劳作。尽管这种高度集中统一的...  相似文献   

2.
再谈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杨晓玲一、关于计划的两层涵义我们通常所讲的“计划”,有着明显的两层涵义。第一层含义是指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即我国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其特征可以概括为两点;其一,在资源配置的决策和协调机制上,由于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政府将全部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3.
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运行机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当前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本文拟就计划经济与市场调整相结合的形式问题谈点粗略的认识。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在实践中的结合方式,应该取决于具体的经济发展条件。我国现阶段存在着多种经济成份,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场发展现状不平衡,各类产业、企业、产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特点不同,实现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式就会不同。就我国的现状,可以考虑以下三种结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大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几十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使我们不仅形成了微观经济运行的产品经济模式,还构建起一个无所不包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因此,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企业和政府都面临着艰巨的改革重任。企业需转换经营机制,尽快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吻接;政府要调整行为,为企业进入市场创造条件。而且后者比前者更急迫、更重要。实践证明,没有政府机构的简政放权,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就不可能落实;没有宏观调控手段的根本性改变,企业也不可能摆脱传统势力的束缚,走上商品化经营之路。总而言之,政府行为机制不向  相似文献   

5.
机构改革,顾名思义就是按照现阶段政治、经济、社会等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要求,对党政机构设置、职能配置等方面进行的调整。长期以来,我国的机构及其职能是按照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设置的,存在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在计划经济时期就显而易见。为此,建国以后我国曾进行过数次机构改革,并解决了当时一些突出的问题。但基本上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框架内进行的,其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传统经济模式下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与财政的关系经济体制改革以前,我国传统经济模式是一种排斥商品关系和市场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它反映在消费上,就表现为消费决策权高度集中,从宏观上消费基金总量到微观上职工个人工资都由国家统一决定,政府和集体代表劳动  相似文献   

7.
一、经济体制对企业追求目标的影响长期以来,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企业只是政府机构的附属物,国家运用行政手段直接管理企业,直接参与企业的经济活动。企业的组建和发展完全由政府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来决定,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由国家直接下达,企业所需原材料由国家统一调配,产品由国家统购包销,职工由国家分配和调动,工资由国家统一确定和调整,财政由国家统收统支。国家本身就如一个巨型的大工厂,而企业作为国家的一个车间只要完成国家计划就行了。在企业管理上,企业也只限于对本企业内部生产要素存量的调配和管理,…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初期 ,为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管得过严、统得过死的弊端 ,中央逐步采取了“放权让利”、“价格双轨制”、“企业承包”、“企业转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但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和改革进展不平衡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地方利益 ,采取地方保护主义措施 ,影响了市场体制建设进程。究其原因 :一是市场竞争主体的利益驱动 ,二是我国市场规则存在着浓厚的“关系”底色 ,三是地方政府本位主义工作思路 ,四是我国法律体系建设不完善。而克服“诸侯经济”的基本对策是要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加强立法、执法和制度建设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9.
周新城 《学术探索》2004,3(5):21-24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市场经济是发展生产力的一种方法,是调节经济的一种手段,是不同社会制度都可以利用的,市场经济不存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分。市场经济与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相容的,不存在一搞市场经济就必须实行私有化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排斥计划的作用。完全否定计划经济的观点,不符合邓小平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几十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仅使我们形成了经济运行的产品经济模式,还构建起一个无所不包的经济管理体系。因此,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企业和政府都面临着艰巨的改革重任。企业需要转换经营机制,尽快与市场经济运行机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传统的经济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与此相适应的国有企业流动资金亦是采取的双重供应模式。企业定额内流动资金的需要由财政部门保证供应,企业无偿使用,因临时性或季节性因素的影响所引起超额流动资金需要,则由银行供应,企业有偿使用(利率比较低)。一切资金运动都是随着计划走,银行始终处于从属的被动地位。对企业流动资金需求的供给制,构成了传统体制下资金流向和资金管理的显著特征。 经济体制改革以后,我国经济的商品化、货币化、信用化程度迅速提高,传统的资金计划供给制受到了冲击,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加强。面对投资领域.出现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资金来源多渠道化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初期,为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管得过严、统得过死的弊端,中央逐步采取了"放权让利"、"价格双轨制"、"企业承包"、"企业转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但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和改革进展不平衡,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地方利益,采取地方保护主义措施,影响了市场体制建设进程.究其原因:一是市场竞争主体的利益驱动,二是我国市场规则存在着浓厚的"关系"底色,三是地方政府本位主义工作思路,四是我国法律体系建设不完善.而克服"诸侯经济"的基本对策是要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强立法、执法和制度建设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领导我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长达1/4个世纪,在这段时间内,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因而,人们便自然而然地把毛泽东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直接联系在一起。如何评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学术界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一种观点认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纯属主观认识上的失误,或主观意志的产物。我不同意这种看法。我认为,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是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选择的超前工业化的经济发展战略相依存的,从而具有历史的客观性与合理性。正因为这个缘故,其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既有负的效应,也有正的效应。不应当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繁荣昌盛,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和五中全会的召开,为经济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我国经济管理已经或正在发生以下十大转变。一、经济体制模式由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转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对经济进行管理的根本制度。究竟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才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不同。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靠政府的指令性计划来调节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而市场经济则是靠市场主体间的契约来调整资源的分配和产品的销售。因此市场经济需要有一个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来保证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曾几何时,我国在理论和宣传上是不存在失业的。“人人有饭吃,个个有事做”的社会主义优越性,几十年间一直为教科书所津津乐道。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劳动力资源的使用实行全面控制:在城市,劳动者的就业安排完全由国家一手包办,企业用工规模和用工数量完全由政府部门规定;在农村,人民公社这一高度集中统一的组织体系使劳动力不能流动。但是,失业问题其实是一直存在  相似文献   

17.
委托代理理论与我国国有企业代理机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 ,我国国有企业的各项权利集于政府一身 ,企业只不过是政府的生产车间。在这种政企合一的模式中 ,委托代理关系被弱化了。但是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经营责任制和股份制试点的改革 ,以及国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 ,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开始显现出来。本文借助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评析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构建国有企业代理人激励约束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 十余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打破了那种主要由高度集中的计划来配置资源的体制,市场在调节生产、组织流通和引导消费中的作用愈来愈大。但是也要看到,我国的市场组织尚未健全,市场体系尚不完善,市场法规也是不完备的。要在我国真正建立科学的宏观调控与有效的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新体制,还需要花大力气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一、建立市场体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下,虽然也象有些同志所讲的那样,并没根绝商品生产和流通。但不能不承认,那时我们在指导思想上不承认社会主义是商品经济,同时又把指令性计划做为计划经济的基本形式。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我们不仅用计划分配、计划调拨来代  相似文献   

19.
朱高林 《学术界》2012,(4):175-188,288
当前,一些学者以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为借口,全盘否定计划经济制度,否定这一时期我党所进行的艰辛探索。事实上,我国居民物质消费水平虽然提高缓慢,但精神消费水平取得了明显进步。我国居民总体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的主要原因是在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农轻重之间产业结构的不均衡、投资基金与消费基金使用的不均衡、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维护国家主权与军事力量薄弱的不均衡、所尽国际义务与自身经济实力的不均衡等一系列问题造成的。在这些不均衡问题中,除人口问题是政策失误的结果外,其他问题是特定历史环境下我国战略选择的结果。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虽然造成了居民生活水平的巨大牺牲,但为以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打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一、抑制性通货膨胀的由来 在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再生产的“自动”平衡机制,即各类经济杠杆的作用,基本上被“主动”的计划机制所取代。计划的失误表现了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内部和相互间的失调。计划既穷于协调已经看到的失调,又难于掌握一些滞后效应所孕育着的失衡,因而不断产生新的失误。 由于社会再生产的各个方面基本上不存在经济利益矛盾的冲突,加上社会经济生活理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