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修《晋书》是唐朝建立以后唐太宗第三次设馆而修的官修史书。当时,可供参考的史料很多。一是前人所修《晋书》唐时尚存。从晋代到南北朝时期,私人修撰的晋朝史书大约有20多种,唐初犹存于世的尚有10多种,一般被称为“十八家晋书”。二是晋代起居注唐初尚存一部分。据《隋书·经籍志》载,自晋武帝至隋开皇,起居注存44部,1178卷,这是有关晋代最为原始的史料。此外,还有史料杂著、野史杂史共17部,245卷,五胡十六国的国书30家及《十六国春秋》等。唐人重修《晋书》可借鉴的史料如此广泛,而《晋书》的编撰者却大量…  相似文献   

2.
《晋书·罗含传》 :含父尝宰新淦 ,新淦人杨羡后为含州将 ,引含为主簿 ,含傲然不顾 ,羡招致不已 ,辞不获而就焉。“辞不获”后盖涉上而脱一“已”字。“辞不获已”为中古习用的成语 ,意思为迫不得已。《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 :“绍遣将攻之 ,连年不能拔。”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载袁绍与公孙瓒书曰 :“遂跃马控弦 ,处我疆土 ,毒遍生民 ,辜延白骨。孤辞不获已 ,以登界桥之役。”《晋书·陆机传》 :“(机 )谓秀曰 :‘自吴朝倾覆 ,吾兄弟宗族蒙国重恩 ,入侍帷幄 ,出剖符竹。成都命吾以重任 ,辞不获已。’”《宋书·武帝本纪上》 :“义众…  相似文献   

3.
竹林七贤是魏晋之际一个著名的清谈家集团,对当时的社会思潮、社会风气乃至后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意识、性格情趣,都是有影响的,也为历来治文化史者所留意.他们当中,阮籍、嵇康、阮咸、向秀、刘伶五传,见于唐修《晋书》卷四十九;山涛、王戎二  相似文献   

4.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孝悌之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强 《阴山学刊》2001,14(1):26-30
《世说新语》在编撰时于儒家宣扬的众多德行中,对孝行是相当重视的.魏晋之际的孝悌之风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即“至”“纯”之孝;”“色养之孝”;“生孝”、“死孝”与“灭性之孝”;“心丧”与“试守孝子”;维护家讳之孝.  相似文献   

5.
《世说新语》乃南朝宋刘义庆部下诸名士所编,义庆集以成书。梁刘孝标注,纠正义庆之纰缪,尤为精核。《新语》是一部从汉到魏晋的历史资料,不仅记载了五六百人的风貌、思想、言行,还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俗、习尚。《新语》中的文学论,尤其为研究文学的人所看重。《新语》中又有修辞学,也可供探索。张万起、刘尚慈的《<世说新语>今译》注意吸收当代学术研究成果,反映当代学术研究水平,译文有文彩,有韵味。  相似文献   

6.
关于《俗说》的作者,隋唐时期的典籍记载就比较含混:《隋书·经籍志则。说家类著录《世说》刘孝标注本下附注:“梁有《俗说》一卷,亡”;同书又在其杂家类著录:“《俗说》三卷,(梁)沈约撰,梁五卷”。可见,《俗说》当时就已失传或部分失传,作者已有无名氏与沈氏二说。此后,来尤表《遂初堂书目列。说类著录刘孝标《俗说》一种,无卷数,元脱脱主修的《宋史·艺文志》小说类著录《俗说》一卷,作者为沈约。迄止元代,《俗说》的作者已有无名氏、沈约、刘孝标三说。而其传本从唐代三卷到元代一卷,至清代仅见于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世说新语>一般被认为是小说,然而也有人认为它是史书或史料,出现这种争议的原因主要是:<世说新语>本身所特有的文体特征和古今对小说、历史概念的不同理解.对待<世说新语>既应尊重其小说地位,又要科学分析其史料价值,而不能偏重其中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世说新语》所反映的魏晋人的审美观,是生活于那个特殊时代的门阀士族的特殊精神产物。它的产生,直接导源于魏晋玄学的浸润和诱发。它起步于人的思想性情的解放,并以人物品藻和对自然美的爱赏为核心内容,呈现出以“人”为中心,由现象世界向精神本体转移,从世俗社会向自然界拓展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9.
提起“魏晋风度”,人们往往将之理解为风流潇洒,放达不拘,任性而为,完全是人性解放乐观的一面。其实,“魏晋风度”的内涵是多方面的和双重的,它有其广阔的社会现实作背景,有其深层的人性内容。我以为,它是魏晋名士矛盾人格与分裂人格的集中概括。南朝刘义庆的轶事小说《世说新语》被认为是“魏晋风度”的实录。本文即想通过《世说新语》所反映的士族名流生活、思想、情趣诸多方面的内容,对魏晋时期(主要是两晋)名士之人格作一探讨,以此揭示“魏晋风度”的实质。  相似文献   

10.
11.
<正> 西晋哲学家裴頠,他的主要著作是《崇有论》,这是一篇针对时代之弊而发的论战性文章。他见于当时“虚无之言,日以广衍”、“上及造化,下被万事,莫不贵无”的倾向,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崇有”的思想,犀利地批判了王弼等人的“贵无论”,坚持了唯物主义,在魏晋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裴頠的《崇有论》保存在《晋书》卷三十五《裴頠传》中。因研究不够,《崇有论》中  相似文献   

12.
《晋书·石勒载记下》:"太兴二年,勒伪称赵王,赦殊死已下,均百姓田租之半,赐孝悌力田死义之孤帛各有差,孤老鳏寡谷人三石,大酺七日。"(房玄龄:《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2735页)  相似文献   

13.
14.
象数易学发展到东汉,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学派林立,传《易》者绵延不绝,“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汉书·儒林传》)易学家们为了寻找《周易》卦爻辞与象之间一一对应关系,不惜绞尽脑汁,或旁征博引,或借数立象,极尽牵强附会之能事,“互体不足,遂及卦变,变又不足,推致五行。”(王弼《周易略例·明象》)“流及于虞翻,而约象互体,半象变爻,曲以象物者,繁杂琐曲,不可胜纪。”(王夫之《周易外传·系辞下传第三章》)故虞翻成为汉代象数易学巨臂和集大成。虞翻易学的产生标志着西汉象数易学的终结。 然而,虞氏博大的易学体系,与其它任何一种思想体系一样,也是历史发展的结晶。是在承袭汉易旧说的基础上,引而伸之,阐发和建立起来的。其中作为东汉三大家之一的荀爽易学,就是虞氏易学重要的思想来源。这一点,从虞翻对当时易学家的评价即可看出。虞氏遍览汉代诸家易说,并皆有评论,唯独赞赏荀氏易学。他说:“汉初以来,海内英才,其读《易》者解之率少,至  相似文献   

15.
歌德说过,美就是自然的秘密规律的显现,如果没有人去把这种秘密规律揭示出来,它就永远是不可知的。山水自然、花鸟虫鱼、日月星辰、人类本身及其它自然形态和非自然形态的事  相似文献   

16.
袁济喜 《学术界》2023,(9):106-114
《世说新语》的称谓中蕴藏着丰富的内容,从“我”这一称谓在不同语境下的运用,可以考量当时的社会风景,审视时代趣尚。魏晋是世族名流占据历史舞台,与皇权平分秋色的特殊年代,《世说新语》中“我”的称谓在不同场景下的运用,彰显出当时世族生活的情景,以及世族与文士任诞开放、崇尚自我的伦理意识,影响到当时的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17.
林宪亮 《船山学刊》2009,(2):128-131
刘义庆、刘孝标分别是《世说新语》的编撰者和作注者,刘义庆虽追求内容的真实性,但也不完全排斥道闻途说,所以《世说新语》被写成了一部介于子、史之间的小说;而刘孝标认为它是一部史书,所以他作注时是以史学的要求对其进行补阙、纠缪,这使《世说新语》具有了史书的特征。他们的这种态度的差异也造成了后世人们对《世说新语》文体的争议。  相似文献   

18.
李小平 《云梦学刊》2004,25(1):104-107
《世说》中的同义复合词构成语素的状况和特点,从其意义来源来说,共有四种主要类型:(一)本义 本义;(二)引申义 引申义;(三)本义 引申义;(四)引申义 本义。而其复合成词后语素义变化也有三种情况:(一)两语素义基本不变。(二)两语素义基本丧失;(三)产生了新义,但语素义仍在使用。  相似文献   

19.
黄崑威  戴叶 《船山学刊》2010,(3):164-166
通过对《世说新语》中的名士与名僧进行个案研究分析,指出通过名士和名僧的学术交流,促进了玄学和般若学的理论互动,最终出现了名士与名僧合流、玄学和佛教般若学合流这一东晋时期重要的社会思想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0.
《世说新语》中的复音词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初期的作品。由于该书语言比较接近口语,它在汉语语法史的研究上无疑是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主要想从构词角度对《世说新语》中的复音词问题做个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