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政策一改过去强调均衡布局、重点发展内陆地区,转变为区域推进策略的非均衡布局。非均衡政策的实施在带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东西部经济发展的非均衡问题,现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协调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在认清东西部经济非均衡增长现状的基础上,探讨非均衡增长的成因,寻求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具有事要的现实意义。一、东西部经济非均衡增长的现状我国地域辽阔.自然地理、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差异很大。根据这种差异,“七五”期间将我国划分为东中西三大经济带,从经济关系的角度…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了新的内涵。它包括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动力、经济发展能力与形态的跨越;兼顾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三者之间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并以改善民生和提高西藏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为最终目的。通过对西藏地区要素禀赋以及产业结构效益分析表明,必须降低西藏产业结构的外生性,形成内生性的产业结构,促进西藏形成相互支持的区域产业体系,建构经济发展的内部推进力量;应当利用要素集聚效应,构筑经济增长极,通过城镇体系带动整个经济区域发展,推进区域经济从非均衡到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二元经济结构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在均衡增长、非均衡增长以及非均衡协同增长三种战略中,非均衡协同增长战略是二元经济结构下经济发展的较优选择。非均衡和均衡是相对的和动态的,“非均衡”通过大大小小的发展极的聚集效应完成,“协同”通过发展极的扩散效应和落后地区的自身发展来完成。  相似文献   

4.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21世纪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本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密不可分: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产业结构的状态;经济增长依赖于产业结构的转换,经济增长又必然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能够使资源得到最佳配置。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三次产业不协调,二是各次产业科技含量低。因此,调整和优化我国产业结构的重点是: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其结构层次;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推进国民经济的高技术化和信息化;用先进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努力振兴装备制造业。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西方经济学中的非均衡增长与发展经济学中的不平衡增长,是两个不同内涵的概念。然而,中国经济的非均衡增长概念却包含以上两个概念的内容,中国经济的非均衡增长是由其生产力的不平衡性,总供需的不平衡性和产业结构的不平衡性决定的。由此可见,中国经济的非均衡增长与宏观平衡的关系极大。促进中国经济的非均衡增长,应正确处理好其与宏观平衡的关系,这正是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之所在。非均衡增长,宏观平衡与宏观调控三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6.
财政政策是“稳增长、调结构”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具。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是当前中国亟须解决的重大议题。通过引入一个多部门、自下而上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从产业网络视角对经济增速进行结构性分解,进而分析了财政支出的部门配置对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元的财政资源的再配置方案,最高可以带来0.1269元的GDP总量的提升,其中约有10%的贡献来自于产业结构优化。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财政资源有针对性地配置在关联性强的产业集群间,能带来更优的结果。研究结论意味着财政支出政策的合理实施,能平衡“稳增长、调结构”目标,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这为财政政策在产业结构中的实施提供了新启发。  相似文献   

7.
马芸 《理论界》2007,(4):54-55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涉及每个产业的发展问题,资源怎么配置,发展路线怎么选择,这实质上是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问题。因此,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寻找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经济发展路线,是关系到我国未来经济能否持续发展、产业有无竞争能力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8.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是提高一国国民经济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经济实力的重要途径。笔者通过分析我国目前产业结构的状况 ,指出技术创新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 ,并对激励技术创新 ,推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出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关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转变是实现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源泉。调整和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对促进经济增长和解决当前的供求矛盾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突出问题是 ,在GDP中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所占比重过高 ,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偏低。针对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就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对策 ,即控制工业部门的扩张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把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 ;通过体制变革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结构调整的方式由以行政计划手段为主转向以市场机制为主  相似文献   

10.
利用赣州市2000-2016年产业转移、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数据,分析赣州市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升级及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承接产业转移能够促进赣州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产业结构升级;苏区振兴政策因素对产业结构升级只有短期影响,没有长期影响,但能够推动经济长期增长。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理论分析还是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实践均表明,现代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结构的状态.一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尤其是增长方式,与其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当前在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并利用其集约增长效应,便具有了特殊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上,理论界长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区域均衡发展战略,其二是区域非均衡增长战略。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是手段,均衡发展是最终目标。通常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实施不均衡发展战略是被视为促使经济快速发展的最有效途径。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实施经历了从区域低水平均衡发展战略到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再到区域均衡发展战略的一系列转变过程。当前,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方针,促进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协调发展,这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缩小区域经济差别,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结构问题的制度成因与相关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经济增长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大变动与制度结构的大调整。造成我国经济结构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认为我国过去实施的非均衡渐进性体制改革模式所产生的制度创新不对称及由此而产生的制度不互补是其深层制度成因,为此必须在21世纪初实行均衡体制改革模式,努力做到制度创新中的对称与制度互补,以解决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体制障碍,从而促使经济增长模式的大转换。  相似文献   

14.
新的历史起点:中国经济的非均衡表现与走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8年,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增长绩效。但是,中国过去的经济改革采取了渐进推进的方式,中国经济中的三次产业结构,宏观总需求结构,金融结构,中、东、西地区结构,各阶层收入结构以及内外经济结构的非均衡现象日益突出。中国经济中的金融部门、垄断部门、改革滞后的公共服务产品供应部门的低效率阻碍了增长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以美国为代表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非均衡最终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金融体系的低效使得其抵御当前全球经济金融风险的能力大大降低,与金融危机相伴随的全球需求的下降,又使得高度依赖外需推动的中国经济增长面临挑战。中国经济又一次处在十字路口:我们如何在前三十年改革和开放的基础上,推进金融领域、政府领域、第三产业和公共服务产品供应领域的改革和开放,在这些领域培植多元经济主体,增强竞争,均衡结构,增加内需,增进效率。其中,继续通过大规模的劳动力转移,改变二元经济现象,提高全体人民的人力资本投资,在改变劳动力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融全球化、工业化、城市化为一体的高速增长,实现生产要素在各产业和各地区间的动态优化配置,是未来三十年中国经济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由精英向大众化过渡阶段,然而,我国的高等教育机构既需要多样化的发展体制,也需要合理性的布局。高校在扩展的过程中往往被忽视其布局的合理性,进而带来了高等教育区域发展的不均衡问题并其非均衡发展状况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其基本格局是东部地区的发展远快于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教育资源最为匮乏。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政府教育经费投入、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是造成区域高等教育非均衡发展的重要原因。我国高等教育的非均衡发展给我们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我们需要重视高校布局的合理性及其适度超前发展的意义,对我国的高校区域布局进行合理的宏观调控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运用"梯度理论"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梯度理论是利用梯度差异,通过非均衡增长来促进经济全面发展的新理论,主要应用于区域经济学中研究生产力的布局.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运用梯度理论特有的运作机理,确定正确的梯度推移顺序,培育经济新的增长极,优化地区产业结构,可以有效地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促进经济全面、协调、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地区经济均衡协调发展要求后发地区实现经济的赶超型、跨越式发展,这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后发地区追赶发达地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需要寻找到充分的理论依据,以确保后发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不只是注重于速度的超越,而是经济发展的全面综合跨越。本文通过对后发地区经济发展经典理论的分析,从后发优势理论、大国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理论、增长极理论等多方面为我国西部后发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要素流动与区域发展差距的理论和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非均衡增长的发散理论对于中国地区发展差距的现状和趋势具有较强的解释力,由此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和启示:在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并不像新古典经济学家设想的那样收敛;缪尔达尔等人的非均衡增长理论以及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理论的解释在我国得到证实;劳动力等要素流动的地区差异与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几乎具有同步变化的趋势;政府目前推行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中部崛起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十分必要;劳动力和资本向东南沿海地区的流动使东部地区的二元产业结构得以维系,这会在一定程度阻碍产业的梯度转移,不利于缩小东中西部差距。  相似文献   

19.
论区域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少红 《东岳论丛》2004,25(2):170-173
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就是要素配置趋于优化、生产效率得以提高、产品供求接近均衡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要素流动、技术进步和市场导向来实现的 ,其中蕴含的人力资本因素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 ,必须正确认识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本的关联关系 ,增加人力资本投资 ,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相关历史数据的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及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我国国内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国内旅游消费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短期内可能出现非均衡状态,误差修正机制将系统往均衡方向调整。由经济增长到国内旅游消费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经济增长整体上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国内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明朗。各地区的经济结构和旅游发展状况对国内旅游经济效应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