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世纪以来的地缘政治变迁与中国的外交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类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地缘政治状况 ,既表现出与冷战结束以后的形势有若干联系 ,但又明显地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变化。本文主要考察了既直接与欧亚大陆有关 ,同时又具有全局影响的 4个向度的地缘政治变化 ,并对上述一系列地缘政治变化进行了分析与理解  相似文献   

2.
中国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重要性决定了西线地缘政策的重要性.在中国的西线地缘中,西北的中亚三国与西南地区国家形势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因此需要制定不同的外交对策,以争取西线安全环境不断改善,为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赵银亮 《学术探索》2003,7(4):55-57
摩根索地缘政治学是其强权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摩根索地缘政治学的形成有其历史背景和哲学基础.摩根索在批判传统地缘政治学的同时,形成独具特色的地缘政治观;其中存在一定的困惑和悖论,但其对美国外交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4.
当今国际石油地缘政治存在三大突出问题:一是叙利亚内战、伊朗核问题及巴以冲突威胁着中东石油地缘政治的稳定;二是美国重返亚太及中日关系紧张使亚太石油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三是石油主要生产国较强的价格操控能力严重影响着世界石油价格的合理调整。为了维护我国石油安全,应该从动态发展的视角重新审视并优化维护国家石油安全的能源安全战略,不断丰富能源公共外交(关系)手段,积极探索新型大国关系框架下中美能源关系的应有内涵,努力实现能源消费结构及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为国家石油安全争取更大的腾挪空间。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地缘政治与安全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结束以来,全球地缘政治与安全格局、亚洲地区的地缘政治与安全关系和中国周边的地缘政治与安全环境都发生了极大变化。中国实现了阶段性的和平崛起,显著改善了地缘政治与安全空间,但仍面临着各种复杂的挑战与威胁,包括美国的全球霸权扩张和对华战略围堵、亚太地区主要大国间的地缘政治对抗、与邻国的边界争端以及国内台独、藏独、疆独等分裂主义威胁。要进一步推进和平崛起,打造世界级强国,中国须全面规划以合作性参与为主导的地缘政治与安全战略。应致力于与美国霸权和谐相处,平衡发展大国关系,深化地区安全合作,妥善处理与邻国的领土和领海争端,化解潜在冲突,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争取成为海上强国。  相似文献   

6.
地缘外交是毛泽东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毛泽东外交生涯的始终。其主要内容是,以大国外交为核心,以睦邻外交为内核,以全球外交为外核。分析研究毛泽东的地缘外交思想,对于丰富和发展中国的地缘外交战略,营造良好的地缘战略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气候危机约束下能源政策目标的紧平衡、传统化石能源的产能过剩、能源转型背景下能源通道控制效应衰减和清洁能源供应链的对外依赖共同推动美国能源安全战略转型。拜登政府以能源地缘俱乐部为工具将经济增长、国家安全、低碳环保、盟友约束等一系列多元和冲突的政策目标相统一。一方面不断强化美国在传统能源领域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突出西方能源供应链体系的整体韧性建设,并致力于打造以自身供应链配置为核心的“轴辐式”地缘能源俱乐部和面向发展中国家的多边援助俱乐部,从而服务美国能源霸权的网络式延伸、排斥主要竞争对手并实现规范引领。与此同时,美国的霸权干涉和“国内优先”导向也将为全球能源治理及自身俱乐部体系运转带来多重风险。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基经济体和能源消费国家,在新旧能源格局转换中享有优势,且最有可能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和权力变更的领导者。中美能源资源领域的竞争不断挤压双方气候合作空间,中国应关注和警惕美国能源地缘俱乐部的战略风险,既要在中美能源共栖中强化能源安全韧性建设,也要在联合国等多边框架下防范美国地缘俱乐部体系损害全球能源治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中国石油需求的缺口越来越大,能源紧缺问题正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能源外交的地位在中国总体外交中日益突出.俄罗斯是一个能源大国,中国应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与俄罗斯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从中既要看到有利因素,也要看到不利因素,通过采取正确的对策,趋利避害,实现中俄双赢.  相似文献   

9.
国家安全是地缘政治研究的重点,地缘政治争夺为国家安全服务,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与国家安全紧密相关。自近代以来,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的每一次转变都对中国的国家安全产生了重要影响。面对东北亚地区复杂多变的局势,中国应坚持和平合作发展的道路,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0.
地缘政治与中国的大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缘政治的维度看,中国的地缘政治具有八个方面的主要特征,这是中国进行国家角色定位,确定建军路线、国防战略方向和外交战略,衡量国际贸易风险、运输成本和经济对外依存度的坚实而可靠的依据。据此,中国应该制定谋求世界大国的外交战略;自主构建周边的安全体系;依托经略东亚,营造新的东亚合作模式;加强海军建设,发挥海陆兼备优势;积极、稳妥地处理与大国的关系。并且,在长远目标的进取和恢弘性与实现近期目标的内敛和稳健性之间谋求一种战略平衡。  相似文献   

11.
1949年至今,新中国外交分别经历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为党和国家领导集体核心的五个时期。60多年来,维护国家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成为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两条主线,我国外交政策的形成和演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二者的互动。在二者的作用下,新中国外交在不同时期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对之进行系统归纳和总结,对于我国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开启我国外交的新征程、开创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底以来,中国外交的行为方式及其内涵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表现为全球问题积极应对、地区问题合作协调、多边外交直率担当、双边关系自主果断、海洋维权强化实效、军事战略主动公开。中国外交变化的特点表现为自信的大国心态、负责的对外行为和理性的指导原则。借鉴国际关系的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的主流理论分析中国外交变化的原因,自信来自综合国力的提升,负责源于积极参与国际体系,理性依赖思想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能源外交,无论对于俄罗斯国内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还是对于其外在的战略利益和国际地位都至关重要,对于未来国际能源格局的发展更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八国集团"成员国和"世界第二大产油国"的双重身份,地跨亚欧大陆的特殊地缘政治条件,使俄罗斯的能源外交本身更具多向性和多变性。当今国际形势的特征和俄罗斯自身的实力状况决定了后苏联空间、欧盟和东北亚地区是目前俄罗斯能源外交的主攻方向。因此,研究俄罗斯在上述三个地区能源外交战略征,对于探析俄罗斯能源外交的内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雷 《学术探索》2011,(3):47-51
后金融危机时代,印度在国际能源秩序变化、气候问题和新能源挑战、能源需求全面紧张、能源安全形势复杂的背景下,制定了新的能源外交战略,主要包括促进能源进口与合作多元化、推动能源外交机制化、探索能源外交新模式、推进新能源开发合作。印度的能源外交战略启示我们要加强后金融危机时代能源外交战略的规划、建立健全能源外交协调机制、深化国际能源合作机制、深化新能源外交。  相似文献   

15.
朝鲜半岛核问题是当前世界一个非常重要而复杂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新世纪中国的外交思想、外交思维和外交走向.朝鲜半岛核问题的实质是大国关系,对此,可以从朝鲜半岛核问题的定位、相关现状、发展趋势及中国新世纪外交努力的方向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是中华民族百年梦想的实现和中国步入世界中心的象征,需要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努力,也需要中国外交的协作支持和国际运作,而这也为中国新外交的理念实践提供了外交契机。围绕北京奥运的多元化外交运作将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获取更广泛的国际支持,增强软实力,营造更为有利的国际空间和环境,最终从根本上促进中国的和平发展。但另一方面,某些西方国家和非政府组织、海外媒体以及“藏独”等分裂祖国势力借助于北京举办奥运会之际,企图通过致使奥运政治化、妖魔化中国和破坏奥运进程来阻挠奥运会成功举办,进而破坏中国和平发展,面对三重复合型挑战因素,中国外交已经开始理性而务实应对。  相似文献   

17.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日益上升。与此同时,我国对外交战略进行了建设性的调整,逐步融入到国际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中。尤其21世纪以来,新一届政府采用了更加务实、自信、灵活与成熟的对外政策,更加凸显出大国意识的外交理念与风范,积极塑造“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从而有利于我国在地区和国际范围内争取到更大、更多的国家利益,进而对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外交观的传统文化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观强调在平等互尊的基础上,在国际交往中坚持诚信互利,从而达到各方的和谐共处。这种"和合"观对当代中国外交产生重大积极影响,是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渊源。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多元外交思想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尊重主权平等和坚持非干涉原则、实施审慎的多边主义、主张多极化和国际民主,以及反对霸权主义等。多元思想作为中国外交的重要理念基础,其来源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传统文化(历史因素)、追求现代化的国家身份(行为体因素)、东亚主权国家体系的存在和冷战遗留(体系因素),以及国家领导人对于中国作为特殊国家的认知(观念因素)。然而,建立在多元思想基础上的中国外交实践将遇到美国霸权与欧盟规范化等西方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外交能力是国家实力的重要构成要素,外交能力大小是影响一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重要变量。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时代命题,就是要主动塑造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所应有的外交体系和外交能力,外交能力建设自始便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内容。新时代中国外交能力建设,以“两个大局”为时代坐标,着眼塑造和用好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为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中国外交能力建设应以外交体制机制建设为基础,以外交理论创新为引领,以外交布局的谋划和推进为主线,以战略实施能力的全面提升为支撑。外交能力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效实现国家实力、战略目标、外交方式的相互匹配,同步推进外交体制机制改革与外交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外交实务也要加强学术发展和智库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