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是伟人,是领袖,又是老师,又是同志。这是我在延安时期的亲身感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的日子里,我浮想联篇,夜不能寐,如烟往事涌上心头,仿佛又回到了延安……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封感人至深的信。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出身于回族的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优秀的民族工作者马寅同志,因病于今年5月27日逝世。马寅同志1919年4月19日出生于上海。早年投奔延安,参加革命。长期从事民族工作。建国后,曾任国家民委委员,文化司副司长、顾问,中国民族博物馆筹备组组长等职。他在民族史、民族理论研究、民族政策宣传、民族问题书刊编辑出版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谨登此信表示我们的深切哀悼,弘扬其对党的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40年前那激动人心的一幕,至今仍留在老民院人心里.1951年6月11日,中央民族学院25个民族的262名学生和数十名教职工,兴奋地挤在北京东城国子监一间临时改建的会议室里,隆重举行中央民院成立大会暨首届开学典礼.朱德、李济深、董必武、马叙伦、李维汉等领导人前来祝贺.朱德同志代表中央讲话,勉励师生办好中央民院.党从来就十分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早在1941年,就在延安建立了延安民族学院.建国后,虽然当时国力薄弱,百业待举,党和政府还是立即把建立民族学院的事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1951年1日,中央民委召开少数民族教育问题座谈会.同年8月,中央调曾在延安民院担任过领导职务的刘春同志来京,正式筹建中央民院.刘春受当时的政务院秘书长、中共中央统战部长、中央民委主任李维汉同志的委托,起  相似文献   

4.
30多年前,我在北京铁路第六子弟学校读小学.还是顽童就赶上了家中发生变故,我犹如断线的风筝,随风飘荡.许多人只是看着着急,爱莫能助. 我的班主任韩淑贞老师把我接到她家,结束了我当时半饥半饱的流浪生活.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她象对待自己孩子一样照料我.韩老师身边有一幼儿和一幼女,还得侍奉年迈多病的公婆,再加上淘气的我,其负担之重可想而知. 那时的韩老师还年轻,端庄、文静,让小学生们看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40周年,我国的民族问题研究工作也随之经历了40年的历史,作为民族研究的一名老兵,谈点感想。实际上,我们党的民族问题研究工作今年是整整经历了50周年。它应该从1939年党中央在延安成立西北工作委员会时算起。对于延安时期党的民族问题研究工作,李维汉同志在他的《回忆与研究》一书中,作了  相似文献   

6.
2003年10月16日,我十分敬重的革命老前辈、老红军战士扎喜旺徐同志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悲痛之余,写下短文一篇,以示无尽的哀思。 美国著名作家、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夫人海伦·斯诺在《延安笔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述: “我们在延安的那些日子里,一次曾碰到一位瘦高个儿,一头卷发,行为比较异样,说话不大听得懂的红军战士。通过翻译知道他是一个来自川西北的战士,现  相似文献   

7.
李维汉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在统一战线和民族问题方面的著名理论家、卓越的领导人。远在延安时期,维汉同志就致力于民族问题的研究。建国以后他又长期主管民族工作。他创造性地学习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分析和研究我国的民族问题,提出了许多适合中国国  相似文献   

8.
在成都蜀都大道西段附近,有一条绿树葱笼的街道西胜街,这里坐落着一所中学.这所中学创建于1901年.我党早期的优秀活动家如李树勋、阳翰笙等同志曾求学、执教于该校.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抗日战争时期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从这里奔赴延安.解放战争时期学校进步师生参加反内战反饥饿斗争,用实际行动迎接新中国的诞生. 近年,这所学校为越来越多关心民族教育的人们所瞩目.省内甘孜、阿坝、凉山等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子弟,纷纷前来求学. 四川民族地区急需大批人才.如何  相似文献   

9.
1941年9月18日,中共中央为了实现“动员蒙民、回民及其他少数民族,在民族自决和自治的原则下,共同抗日”的目的,在革命圣地延安成立了延安民族学院,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民族学院。延安民族学院自成立至1948年2月结束办学,为我党我军培养了蒙古、回、藏、彝、苗、满等民族干部300余人,造就了大批少数民族军事、政治人才,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收复失地,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彻底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经国家民委批准,2003年4月由陕西省委省政府、延安市委市政府等有关部门具体实施了延安民族学院旧址恢复工程。2003年夏,延安民族学院旧址恢复一期工程竣工。  相似文献   

10.
北京有个新鲜胡同。53号住着刘春同志。盛夏的浓枝密叶已把这里搭成一个细长的甬道。它的深邃和悠远引导着我们的脚步,好象真是要走进历史,走向延安去。哪怕天热,早晨的刘春戴一顶泥色圆软帽,坐在略显过时的沙发里,背后的墙前秩序地码着砖块一样的各类书典。他记不起给来访者茶水和烟火,倒是多次起身,迅速而熟练地抽出多种著作、文献,引经据典,为延安时期民族问题的研究情况来佐证。显然,他健谈,精力沛然。作为中国共产党内研究民族问题的老前辈,刘春对延安时期民族问题研究展开的始末记忆惊人——当代中国对国内民族问题正式、系统地研究和重点性突破是从延安时期开始的。刘春说。李维汉把正在陕北公学分校任教的刘春叫回延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少数民族英才录摄景/喻非卿布赫蒙古族,1926年3月生于内蒙古土默特左旗。194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至1946年在延安陕北公学、延安民族学院、延安大学民族学院学习。曾担任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局副局长、包头市委书记、自治区党委常委、国家民...  相似文献   

12.
1973年6月,周恩来总理在一次访问考察西安时,在给当时陕西省委常委负责同志谈话中说:“30年代末,一次我和林老(指林伯渠同志),从延安去武汉开会时,路过云阳(云阳:指现在的陕西泾阳县),当初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孔从周请我们吃羊肉泡漠。朱老总、秦邦宪,邓小平也参加了,大家吃后盛赞西安的羊肉泡馍富有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3.
延安《解放日报》是抗日民主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个大型日报,作为中国共产的机关报,延安《解放日报》在宣扬报道解放区音乐文化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其文艺副刊上发表的音乐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当时"解放区"文艺的动向。本文以1941年至1946年延安《解放日报》中的音乐资料为研究对象,从延安《解放日报》的文艺副刊、刊发歌曲与歌词、音乐理论三个角度出发,系统梳理其音乐史料存在状况,从报纸这一载体透析解放区音乐宣传情况。  相似文献   

14.
正我和刘岘同志相识约在39年前,那时我们全在延安党校三部学习,所住的窑洞是邻接的——那时期他已经是全国知名的木刻家了。延安整风以后,党校三部成了党和非党的文艺工作者集中地之一。又因住地邻近,接触的机会就多一些,而他也是和鲁迅先生相识的,这又多了一层关系。我们分别时他还将自己木刻的拓片送给我一部分。惜乎在文化大革命中也荡然无存了。  相似文献   

15.
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作为延安"三大教育基地"的主要载体,长期以来,特别重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积极想办法、创形式,尤其是2009年延安的大部分景区成为第一批国家免费开放景点后,面对博物馆、纪念馆社交工作的一个"瓶颈"期,面对革命类纪念馆展示手段落后、内容枯燥的问题,面对摆在博物馆宣教工作者面前的如何灵活地开展社交活动的难题,面对18大之后新的挑战和机遇,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局属各单位都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开动脑筋,努力找寻,不断探索与本单位的陈展和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新路子。目前,可以说延安文博人已经找到了具有延安特色的一些适合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交活动项目和品牌。  相似文献   

16.
延安时期李维汉对民族工作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安时期李维汉对民族工作的贡献马奎抗日战争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解放战争,必须并且可能团结国内各民族共同奋斗。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到达陕北以后,就开始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少数民族工作,并于1939年初成立了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简称西工委),...  相似文献   

17.
1989年9月5日,全省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奖励大会在哈尔滨市隆重召开。这次会议山省教委与省民委共同举办。省委副书记周文华、省政协副主席李敏出席了大会。省政府副秘书长刘公平、省教委主任张惠芳、省民委副主任李祯镐和省民族经济开发总公司总经理崔秀镇先后在会上讲话。 大会表彰奖励了5个先进集体、157名先进个人。在先进个人中有校长43人,班主任教师94人,教研员20人。他们当中既有满、朝鲜、回、蒙古、达斡尔、鄂伦春、赫哲等少数民族同志,又有汉族同志。  相似文献   

18.
正王琦(1918-2016),别名文林、季植,重庆人,擅长版画、美术理论。1937年毕业于上海美专,1938年在延安鲁艺美术系学习。早年在武汉政治部三厅、重庆文化工作委员会工作,曾在重庆育才学校美术组任教,并当选重庆中国木刻研究会、上海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常务理事,香港人间画会理事。1949  相似文献   

19.
国内《格萨尔王传》研究 (1941——1989年) 罗马凯撒与关羽在西藏韩(亻入)林成都华西大学杂志 2期 1941年30—37页: “蛮三国”初步介绍任乃强边政公论 4卷4、5、6合刊 1945年关于“藏三国”任乃强康导月刊 6卷9、10期 1945年关于格萨尔到中国之事任乃强康藏研究月刊12期1647年  相似文献   

20.
正姚治华,1932年9月2日出生,湖北孝感市人。曾受教于李可染、叶浅予、蒋兆和、李苦禅等名师。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兼任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校长十年之久,曾任中国美术艺术家协会主席、中华英才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延安鲁艺美术学院校友会美术委员主任、黄山写生画院院长、北京中外民间文化艺术交流促进会会长等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