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慧 《殷都学刊》2014,(2):108-110
当代汉语新词语丰富了汉语词汇,促进了语言的发展。但部分新词语过于哗众取宠,标新立异,对汉语词汇系统和人们的交流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尚待规范。本文分析归纳了汉语新词语在创造和使用过程中的不当取向,分别从语言工作者、媒体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提出如何对待和防范新词语中的不当取向。  相似文献   

2.
张松青 《中州学刊》2005,(6):246-248
语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要素,它对社会的发展有很强的应变性,它能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不断地调整与创新,从而完善丰富起来.因此,社会生活中很多变化都会在语汇中得到反映.新词语的产生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汉语语汇,显示出无与伦比的社会文化内涵.对汉语新词语的研究,应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吴慧 《殷都学刊》2011,(4):128-131
新词语的衍生变异是语言变异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在语词意义表达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涉及语言系统内部各层面的发展变化,而且关涉语言外生态系统环境及语言发展的和谐生态之美。在生态语言学观念的观照下,汉语新词语的衍生变异可以看作是语言生态环境化的产物,汉语新词语的衍生变异既是语言系统内部构成要素的优胜劣汰,也是其与外在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从理据学的角度对现代汉语新词语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新词语大量涌现的理据,并具体分析了几种类型的新词语的理据特点,同时阐明了从理据学分析新词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试论当代汉语新词语研究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汉语新词语是世界进入信息时代和我国进行改革开放的产物。新词语研究是一个热门的课题。语言学界对新词语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同时也有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文章主要讨论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新词语的界定问题 ,从名称、特点、范围三方面探讨新词语的界定 ,分析了几种名称的利弊得失 ,指出了新词语的六个特点及包含的范围。第二个问题是新词语的规范化问题 ,主要讨论新词语要不要规范 ,如何规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语言和社会是一个统一体,不断涌现的汉语新词可以间接地反映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深入挖掘汉语的文化意蕴,是渗透式文化教学的有效途径,本文对汉语新词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及其来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琼州学院学报》2015,(3):63-67
从语言学角度观察2013年364个媒体新词语,三音节词占优势、偏正结构占优势、使用频次呈橄榄型、网络缩略多字格盛行、词语构成材料以汉字为主、体现年度特点的词语群有所变化等,其中蕴含了社会现象日趋复杂、词语模和双音节构词素材的推动、语言的经济机制等诱因。  相似文献   

8.
新词语是人们对新事物、新思想、新认知的反映.隐喻是生成新词语的最重要实现机制.“给力”的结构是由“给X”或“V力”结构类推生成,语义衍生是心理空间映射的结果,更多地反映在“力”的量化、影响、满足用法上;“给力”虽然词义不固定,但其背后的隐喻特点却是固定的:反映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摆脱传统束缚、追求个性解放、对自我权利的渴求,以及对自我愿望的满足和对他人实施影响的欲望不断提升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当代新词语对汉语语素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量产生于当代的新词语给汉语的语素系统带来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是产生了一些新语素,其中包括部分字母语素;其特点是受外来词影响而产生,大都经过缩略过程。二是一些固有语素产生了语素新义,主要是汉语词汇系统自身繁衍的结果,通过造词、吸收非普通话意义、窄化旧义、起用古义等途径形成。  相似文献   

10.
许晓倩 《理论界》2012,(4):156-157
汉语新词语是汉民族发展进步的产物,也是汉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通过新词语的产生,可以看出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发展的缩影,可以看到一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1.
电影、电视领域的新词语,随着媒体功能的逐渐发达,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语言表达形式及言语交际。本文从外部结构分析影视领域新词语的音节结构、缩略形式,从内部性能方面分析影视领域新词语的性质、构词法及其功能。通过具体分析,希望能对新词语的分类研究以及影视领域词汇的语用研究的进一步探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贾慧舫 《兰州学刊》2010,(Z1):107-108
改革开放的30周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包产到户、市场经济、假日经济、互联网、以人为本、绿色奥运、人文关怀等众多新词语的出现也反映了社会的时代变迁,由此折射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失范走向规范——关于网络语言影响及规范策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语言是一种颇具争议的语言现象,它对全民语言的冲击可谓泥沙俱下.这引发了人们对网络语言规范问题的关注,相关研讨方兴未艾,虽取得一定成果,但仍有不足:重复的、局部的研究较多,创新的、系统的研究不足;规范理论的层次亟需提高,理论对规范实践的指导有待加强.本文认为规范网络语言,首先要正确认识其影响及失范因由;第二,应在系统的、积极的、发展的规范观下进行;第三,采用恰当的规范原则和有效的规范方法.对网络语言的科学规范有利于促进语言生活的和谐与进步.  相似文献   

14.
曾祥喜 《江汉论坛》2003,(12):65-68
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巨大变迁给汉语词语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社会的经济、政治、社会心理及文化等无一不影响着汉语词语的发展变化,现代经济的发展使得汉语新词语中经济词语占据主导地位;政治环境的变化使汉语新词语体现出更符合现代精神的时代色彩;社会心态的多样化形成了新词语的丰富多彩的语义风格;不同亚文化的相互影响进一步体现出现代社会开放的多元局面。当代社会本身的急剧而深刻的变化是新词语变化的最直接动因。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类词缀不断增多,派生式新词语大量涌现,语言接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动因。语言接触对于汉语派生构词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外来音节语素化后演变为类词缀;外来类词缀的引进;促使汉语原有类词缀化等。其中,英语作为一种强势语言对于汉语的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词类转换作为填补词汇空缺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英汉新词语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在总结新词语词类转换特点的基础上,主要从原型范畴理论、隐喻和转喻思维等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新词语词性转换的深层动因,并提出这些转换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以汉语、俄语外来新词语借词为考察对象,界定了新词语的概念与语言符号学的基本理论。从符号学的角度来谈论它的符号学意义:能指与所能、语码解谜与社会共变理论。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新词语的文化价值取向及文化行为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世纪的网络新词语折射出崇尚自主创新、力行互惠、力求简约、推崇权力、推重平民及信奉"拿来"主义等文化价值取向,体现出超越传统的多元的工作方式、衣食住行、休闲方式、学习方式、商业模式及政治行为.因其主体受西方文化的牵引,中国网络文化已与西方文化部分同质.  相似文献   

19.
近年的新词语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邵宜 《学术研究》2004,(9):131-134
改革开放以来 ,伴随着新事物的出现 ,大量反映这些新事物的词语开始出现 ,数量之多是空前的。其中部分使用频率相当高 ,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际不可或缺的表达成分。如何界定、看待新时期的新词语现象 ?它们与过去汉语创造新词的规律比较起来有什么特点 ?这些问题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 ,运用不同材料发表了各自不同的见解。本文对各家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 ,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张庆 《南方论刊》2007,(12):33-34,22
基础规范是凯尔森"纯粹法学说"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规范秩序之有效性的根本理由,熟悉凯尔森有关基础规范的论述对于理解纯粹法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编译自凯尔森《纯粹法学》(HANS KELSEN,PURE THEORY OF LAW,University of Califorlia Press,1967)一书中论述"基础规范"的一个关键性章节(第34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