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在引入了通胀预期这一因素后,运用协整检验和VAR模型对农产品价格波动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期而言,农产品价格波动、通胀预期以及通货膨胀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但农产品价格波动是通胀预期的Granger原因,通胀预期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短期来看,三者之间存在着波动性的相互影响,一般在当期或滞后1期时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2.
农产品价格和CPI是2007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问题。文章采用新投入产出价格模型对农产品价格变动相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基本理论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农产品价格变动只有在非农产品价格相关因素的作用下才显著影响总体通胀率和CPI,但不能依靠农产品价格提高农民收入。从中长期看,应有效地推动农业的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提高单个农民的农业生产率。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资产价格与通货膨胀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资产价格与通货膨胀之间确实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资产价格对通货膨胀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其中房价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大于股价变动.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资产价格与通货膨胀正处于一个螺旋上升的阶段,对产生资产泡沫和出现全面通货膨胀有重大隐患.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构建TVP-VAR模型分析发现,中美货币政策的时变溢出效应表现为中国货币政策对美国货币政策具有正向冲击,"拉动"效应明显;而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的长期冲击为负向冲击,短期表现为"拉动"效应,长期表现为"以邻为壑"效应,非合作的国际货币政策调控框架是其成因之一;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股价和房价具有正向溢出效应,但"拉动"效应和"以邻为壑"效应并存,中国货币政策对美国股价和房价也具有类似效应。由于利率市场化问题,中国以货币供应量为工具的中国数量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更有效,资产价格对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反应也更具弹性,其外溢效应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过后,飞速上涨的房价和物价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文章选取了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的月度CPI指数和商品房销售价格指数,借助协整回归、误差修正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等参数模型,对后危机时代我国房地产价格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我国房地产价格与物价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同时,物价与房地产价格之间存在着单向的因果关系,物价波动导致金融危机过后房地产价格波动.  相似文献   

6.
国际石油价格与通货膨胀的周期波动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成  王彬  马文涛 《统计研究》2010,27(4):28-34
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大幅波动,不可避免地给各国经济带来冲击和影响。本文利用小波变换频带分析方法,结合VAR和多元GARCH-BEKK模型,考察了不同经济周期下中美两国通货膨胀与国际油价间的溢出关系。结果表明,国际油价只在短周期里对中国通货膨胀有显著的单向均值溢出效应,而二者之间不存在任何方向的波动溢出效应;美国通货膨胀与国际油价则在多数周期下具有显著的单向或双向均值波动溢出效应。本文认为尽管当前中国通货膨胀与国际油价的关系并不显著,但随着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依赖的不断提高,能源安全问题将成为未来中国需要应对挑战,因此相关部门应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完善国内石油市场化建设,增强能源意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应对未来石油冲击对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商品住宅价格与通货膨胀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采用状态空间模型对二者关系的演变进行了实证检验。对全国1998~2010年季度样本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商品住宅价格与通货膨胀之间不是简单的固定参数协整关系,而是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变协整关系;从总体上看,1998~2010年间商品住宅价格的通货膨胀弹性是逐渐增加的,这说明通货膨胀对商品住宅价格影响的程度正在逐渐加大,但同时又可将弹性的波动细分为5个阶段;货币流动性对商品住宅价格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2010年下半年我国CPI涨幅基本都在3%的通胀警戒线以上,全年CPI同比上涨3.3%,和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农副产品价格的上扬也给物价上涨带来更多压力。针对目前国内较明显的通胀压力,文章基于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数据,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计量经济学方法,考察和分析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动及其决定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CPI变动与其影响因素(广义货币供应量、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固定资产投资)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调整机制,并提出缓解当前通胀压力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依据"价值→成本"和"工业→农业"的价值传动链思路,收集了1978~2008年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年度序列数据,运用协整理论、邹志庄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王连  董兴志 《统计与决策》2017,(16):130-133
文章构建了考虑价格变动,反馈作用的区域间投入产出价格模型,计算北京市农产品价格上涨10%以及30省农产品价格均上涨10%对中国各省各部门价格以及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无论是否考虑反馈作用,北京市农产品价格上涨10%以及30省农产品价格均上涨10%对各省各部门价格以及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影响均为正,但是各省存在差异.(2)与不考虑反馈作用相比,考虑反馈作用时,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各省各部门价格以及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1.
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而土地供给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又是当前非常现实的问题,特别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该问题的现实意义更为突出。利用AD-AS模型和面板VAR模型,研究土地供给对通货膨胀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从脉冲响应函数看,在受到土地供给冲击时,通货膨胀在同期没有发生变化,在第一年受到正的影响,但在第二年之后主要受到负的影响,并且累积响应为负;从方差分解看,土地供给对通货膨胀波动的解释程度较小。政府可以通过对土地供给的调控,使中国宏观经济处于"高增长,低膨胀"的平稳状态。  相似文献   

12.
张喜艳  陈乐一 《统计研究》2019,36(1):115-128
借鉴Diebold和Yilmaz(2012)广义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思想,利用14个主要经济体2003年1月至2017年5月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数据,测算了其溢出效应,并对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测算结果表明:发达国家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溢出效应整体水平要高于发展中国家,该溢出效应对突发大事较为敏感,而对于可预期世界大事则较为迟钝。在控制了个体和时间效应后,进行面板固定效应的FGLS估计,实证结果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及其波动对溢出效应的偏效应均为正,且波动值的估计系数远高于水平值,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主要体现为波动溢出效应。由分位数回归估计结果可知,随着分位数的增加,对外贸易、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水平值、波动值及交互项估计系数的绝对值逐渐变大,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溢出效应起主要作用的因素随之变化。为了更好抵抗来自其他国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污染,各国应找到推动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减少国际依赖。  相似文献   

13.
赵华  王杰 《统计研究》2018,35(7):49-61
本文基于混频VAR模型分析了中国实体经济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之间的时变溢出效应。结果显示,实体经济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之间收益率与波动率的溢出效应呈现显著的时变特征,溢出效应在金融危机期间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而后呈现下降态势,且易受到极端事件的影响;在大部分考察时期内存在股票市场向实体经济的波动率溢出效应,而债券市场相对于实体经济则从考察初期波动率溢出效应的净输入方转化为中后期的波动率溢出效应的净输出方。进一步分析收益率与波动率总溢出指数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极端事件、宏观经济代理变量和期限利差对于溢出效应具有正向影响,泰德利差对波动率总溢出指数具有负向影响,而投资者情绪指数对收益率总溢出指数具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尾部风险溢出思想,采用2007-2017年的周收益率数据,运用CoVaR模型测度银行、证券、保险及房地产四行业40家上市公司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并结合系统性风险指数,得出各机构风险吸收与扩散能力排名。运用极大平面过滤图(PMFG)算法对风险溢出网络进行化简,构建仅包含关键路径信息的ΔCoVaR有向加权风险溢出网络,并结合网络中节点关联特征指标,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有效识别提供了全新视角。总体来看,各行业依风险传递方向不同而对风险的敏感程度各异,网络中关键节点对系统的整体结构影响较强;证券公司内部风险关联较为紧密,房地产机构承受行业间风险多源自银行业,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对其他行业的风险发散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5.
中国沿海与内陆间经济影响的溢出与反馈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文卿 《统计研究》2012,29(10):30-38
本文利用1997、2007年中国8地区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测算中国沿海与内陆地区经济影响的溢出与反馈效应的动态变化。三大类系数测算结果显示:区域内乘数效应大于区域间溢出效应,区域间溢出效应大于区域间反馈效应;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域内乘数效应在下降、而区域间溢出与反馈效应在上升。对比沿海与内陆地区对对方的溢出效应系数,发现沿海地区小于内陆地区,但引入规模效应后,由于沿海地区有着更大的最终产出规模,它对内陆地区的实际溢出效应大于内陆地区对它的实际溢出效应。产业层面的分析表明建筑业与机械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是沿海与内陆共同的具有较大溢出效应的产业,对沿海与内陆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6.
货币冲击对农产品相对价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Cairnes—Bordo的理论,当货币政策调整引起货币供给量变化时,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反应要比工业品市场快,因此货币政策的调整会影响到农产品与工业品的相对价格水平。然而,国外的农业经济学者的一系列实证检验的结果却不尽一致。基于中国有关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货币供给冲击的确会对中国农产品与工业品的相对价格水平产生一定影响,扩张的货币政策短期内会提高农产品与工业品的相对价格水平,反之,收缩的货币政策会降低农产品与工业品的相对价格水平。实证分析结果也显示货币政策调整不会对中国农产品与工业品相对价格水平造成长远影响,从长期来看货币是中性的。  相似文献   

17.
The relation between inflation and RPV plays a prominent role in explaining the costs of inflation.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whether the CPI subcategories drift apart more over a period of high inflation rates than during one of low inflation. The wider dispersion of the subcategories is reflected in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common stochastic trends in the system of sub price indices. The results for US data as well as for cross-country comparisons indicate that the influence of inflation on the dispersion of relative prices cannot be revealed by counting cointegrating relations. Thus, the number of stochastic trends or cointegrating relations is not a reliable indicator for the distorting effect of inflation on the dispersion of relative prices.  相似文献   

18.
为了考察中国公务员工资的增长是否会对本地其它行业工资产生溢出效应,以及这种溢出效应的大小在不同的行业类别和区域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利用中国31个省份在2003-2014年的有关面板数据,使用工具变量的方法,尽力消除公共部门工资和私人部门工资之间的逆向因果关系和影响,估计了中国公务员工资增长对本地其它非公共部门行业工资增长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公务员工资每增加1%,会带来其它行业工资约0.741%的上升,其中对劳动力流动性较大以及与公共部门关联较密切行业的工资溢出效应较大。此外,中国公务员工资的溢出效应在不同的省份之间存在区域差异,东部省份公务员工资的溢出效应大于西部省份。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变量VAR模型的基础上,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通货膨胀的原因和特征.结果表明:居民消费、固定资本投资、政府支出、货币供给、利用外资规模等因素的扩张都会引起通货膨胀.中国发生的通货膨胀基本属于需求扩张型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相比,财政政策对通货膨胀影响更大,而外资流入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则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20.
Restrictions on the risk-pricing in dynamic term structure models (DTSMs) tighten the link between cross-sectional and time-series variation of interest rates, and make absence of arbitrage useful for inference about expectations.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new econometric framework for estimation of affine Gaussian DTSMs under restrictions on risk prices, which addresses the issues of a large model space and of model uncertainty using a Bayesian approach. A simulation study demonstrates the good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method. Data for U.S. Treasury yields calls for tight restrictions on risk pricing: only level risk is priced, and only changes in the slope affect term premia. Incorporating the restrictions changes the model-implied short-rate expectations and term premia. Interest rate persistence is higher than in a maximally flexible model, hence expectations of future short rates are more variable—restrictions on risk prices help resolve the puzzle of implausibly stable short-rate expectations in this literature. Consistent with survey evidence and conventional macro wisdom, restricted models attribute a large share of the secular decline in long-term interest rates to expectations of future nominal short rates.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for this article are available onli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