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是《山西老年》的老读者,长时间以来,很想谈谈我对它的看法,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情。自从我由教师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生活中好像缺少了些什么,是《山西老年》充实了我的精神生活。我认为《山西老年》的宗旨非常明确,从栏目到每篇文章,都是紧紧围绕着老年人需要和喜爱的材料选编  相似文献   

2.
想不到,拙文《〈山西老年〉让我发现了父亲的珍贵遗产》《(山西老年》2004年第12期)居然获“我与《山西老年》”征文一等奖;想不到,文章发表后,老宽的宽心故事在村里又掀起新的波澜,在社会上也引起不小的反响;更想不到,在许多人眼里,我好像是得了一笔无价遗产,俨然成了一个“富  相似文献   

3.
自费订阅《山西老年》已有10年的时间,10年来,我不仅是《山西老年》的忠实读者,也是《山西老年》的一位撰稿人。每当心中有了喜怒哀乐的时候,总想对《山西老年》说说,每当看到好人好事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时,也想对《山西老年》讲讲,遇到一些不平之事想倾诉的对象还是《山西老年》。还有在阅读《山西老年》杂志时,每读到一篇好文章,无论是文章的思想内容还是作者流利的文笔,都使我感触颇深,收获巨大;每发表一篇文章时更使我喜不自禁,尤其当许多熟悉我的老同志说看到我的文章时,我更是高兴得心花怒放。更高兴的是,通过在《山西老年》杂志上发表…  相似文献   

4.
董朝 《山西老年》2014,(2):71-71
我身边的很多老年朋友都喜欢《山西老年》,当然也包括我。《山西老年》刊登的文章不虚伪不做作,有爱心有灵魂.  相似文献   

5.
读了今年第1期《山西老年》主编张永利同志的《真诚永远与您相伴》一文后,我深深地感受到山西老年杂志社一定要把《山西老年》“办得好些,再好些”的滚烫之心。  相似文献   

6.
张弘 《山西老年》2014,(5):71-71
三年来,是《山西老年》陪我度过了幸福快乐的退休生活。我感到《山西老年》的编辑,就是我的老师、我的朋友。  相似文献   

7.
2006年9月15日,广西钟山县政府退休干部黄晓大伯匆匆赶到县邮政局投递班,一进门就问:“这期的《山西老年》怎么还没到呢?”工作人员连忙解释说,因邮局的原因,这一期的《山西老年》今天才到。黄大伯这才松了口气说:“《山西老年》一期不看,我心里急呀。”闲聊中,黄大伯谈起了他与《山西老年》的不解之缘:2003年,他患上了脑血栓,全家人急得团团转,经医院精心救治,黄大伯才脱离了生命危险。这时,邻居给他送来一叠厚厚的剪报本,说上面都是《山西老年》刊登的预防和救治脑血栓等多种疾病的保健文章“,你不妨看看,对你的病会有帮助的。”结合杂志…  相似文献   

8.
好的书刊总是给人带来感悟,给人传递社会的正能量。《山西老年》就是这样一份引人入胜的好刊物,这是我十多年来阅读此杂志的切身感受。我对《山西老年》的钟爱是从我2004年退休后开始的,我第一次看到《山西老年》时,便一见钟情,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从那以后,我便同《山西老年》结下了情缘。  相似文献   

9.
1999年我退休后,县委老干部局为我订了一份《山西老年》,我从那时起开始结识她,感受颇深,感觉她就是我的良师益友。《山西老年》的内容丰富多彩,像是一座知识宝库,可供人们学习的地方很多。你想知道《趣闻轶事》吗?你想知道《政策与法》吗?如此等等,均可在《山西老年》这座知识宝库中找到比较满意的答案。因此,我认为《山西老年》具有可读性、趣味性、知识性。  相似文献   

10.
身边的亲戚朋友,都说我的6个子女,个个都是孝子,实在难得。我自己为此常有一种幸福感,觉得为人在世老来能享受到子女们的孝敬,该满足了。离休以后,有了时间,在阅读《山西老年》之际,突发奇想,何不写写自家之事。于是,以《晚景如春老来福》为题,将子女们如何孝顺的故事,伏案走笔,写成了一篇短文,寄给了《山西老年》编辑部。没几天,编辑部来信,向我要了一张“全家福”照片,连同文章在1994年第1期《山西老年》一并发表了。文章发表后,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好多相识的同志见了面就说:“你的孩子们真好,你真有福气!”使我感到意外的是,一日信步街…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读了《山西老年》1993年6期“热门话题”专栏里的“一不干二不休”,感到实在是一篇很好的文章。之所以称好,我感到有这么几点:  相似文献   

12.
说起《山西老年》来,还真和我们夫妻有“缘”。与丈夫结婚时,他是县委老干部局办公室的科员。之后几年的日子里,不管是下班,还是节假日,经常有老干部到家里找丈夫领取《山西老年》,我的家成了《山西老年》的一个发行点。时间长了,一些老干部总是无时无点地到家里来,我真有点烦,就埋怨丈夫:“办公室里有几百本《山西老年》,可还是要一摞摞地搬回家,让老干部找到家里来,不嫌麻烦?”丈夫的脾气并不好,可在这件事上特别有耐心,他说:“许多老干部不在城里住,来领书不一定正赶的是上班时间,星期天来了,要让他们拿上。就是节假日休息了,他们顺便到…  相似文献   

13.
初识《山西老年》是1998年岁末,我刚生完孩子住父母家的时候,本是忙乱的哺乳期因有了父母亲的细心照应而轻松了许多。卧床安养的我无聊中随意翻看家里的旧书刊报纸,第一次见到了《山西老年》。从刊名上讲,这本书并不怎么吸引我的眼球,只是自己很无聊随便看看罢了。谁知这一翻,便开始了我与《山西老年》的不解之缘。那是一本1998年12月份的刊物,上面登载着一年一度的百题知识竞赛,我便趁着孩子“奶足饭饱”酣然大睡之际,翻看这一年1期的《山西老年》,帮助爸爸答题题而发愁呢!这下有了我,爸爸便信心十足。其实对于我来讲,答题的过程就是学习的…  相似文献   

14.
在今年《山西老年》第3期“我与《山西老年》征文”获奖名单上,我看到自己获了三等奖,心里非常高兴。在退休前,我就常想,以后退了休,一定要积极参加一些比赛,重在参与。不得奖是锻炼提高,得了奖更要鼓励自己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从2002年4月退休起,至今年已3年多,赋闲在家,就有时间去参与一些活动,竟也得了不少奖项。虽然只是些证书、少许奖金或物品,但却使我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5.
人到老年,爱看老年报刊。离休十年,看了9年《山西老年》,从头到尾,只字不漏。虽然案头也常有一些省内外报刊,但我唯独对《山西老年》情有独钟。 我觉得,《山西老年》办得不错,基本上实现了它的四项办刊方针:“维护权益的阵地,安度晚年的顾问,相互学习的课堂,发挥作用的桥梁”。因此,被评为优秀报刊当之无愧,我们也投一票。  相似文献   

16.
我原籍浮山县张庄乡杨村,在河南修武县工作, 1998 年退休。2002 年我回故乡探亲时,本家的兄长、退休教师石邦德给我送来3 本《山西老年》,说这个刊物办得很好,内容丰富,知识全面,栏目多,可读性强,你抽空看看。我一看封面上的“华北地区优秀期刊、山西省一级期刊”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当时我正吃午饭,就边吃边翻阅了起来。看完这3 本,我又去换了3 本,直到全部看完。 2003 年春,我和爱人(也是退休干部)重回故乡探亲。回家后头一天要办的事,就是借《山西老年》看。因遭遇“非典”,我们滞留数月,把未看过的《山西老年》翻阅了个遍。临走, 爱…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与《山西老年》接触是在1999年,那时我在乡党委办公室工作。因为要写一篇有关老干部工作的文章,就借了一摞《山西老年》找资料。本来只是要找一些相关的内容,但是无意中发现其中的许多文章都很有意思,所以就把那一摞《山西老年》一页接一页地看下来了。记得当时还有不少同事都拿去看了。大家都觉得,杂志办得不错,有思想,有深度。我也没想到,办给老年人看的杂志这么受人欢迎,但是我更没想到自己能与《山西老年》结下这么深的机缘。我先是从乡机关调到县机关工作,2003年初又通过公开招考调到晋中市委老干部局工作,开始了我与《山西老年…  相似文献   

18.
《山西老年》2011,(6):68-68
近日,我受党委的委托,将在林区工作了62年的离休干部闫礼福夫妇送回晋城老家居住。当我问他们有什么需要帮助时,老人只提到了一个要求,那就是把老干部科为其订阅的《山西老年》改寄到晋城老家。老人动情地说:“《山西老年》伴随我二十多年了,我每期都一字不落地阅读,  相似文献   

19.
多年的《山西老年》垒起来几乎与人等高,是我家中最多的刊物,也是我们全家人最爱读的杂志。每月杂志一到.我便爱不释手地从扉页一直看到最后一个栏目“夕阳看台”,其中,“文史丛林”、“文苑漫步”和“养生保健”的全部文章都要篇篇细读,并用铅笔勾画出来,让家人翻阅时多加注意。我家祖孙三代都抢着看,老伴儿爱看“真情人生”,女儿、媳妇爱看“文史丛林”,儿子、女婿爱看“共同关注”,孙辈们则喜欢“休闲驿站”,总之,一本《山西老年》全家人共享,各取所需。  相似文献   

20.
编读往来     
《山西老年》2010,(6):68-68
获奖感言从《山西老年》今年第一期获悉,我的《三谢〈山西老年〉》一文,荣获"我与《山西老年》征文"三等奖,这使我深受感动。感动之余,我有两点颇深的感受要说。一是《山西老年》不拒收手写稿。时下,大部分报刊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