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汪小玲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1):128-131
上古汉语在发展过程中在较早的一段时间里是没有鼻音韵尾的,只存在阴声韵,还没有出现阳声韵。从古典文献、形声字、方言三个方面对上古汉语中的阴阳对转现象进行考察,笔者认为,上古汉语中阴声韵、阳声韵不是随意对转的,而是先出现阴声韵,后出现阳声韵。 相似文献
2.
3.
4.
释“阴阳对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赋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2)
“阴阳对转”是古音学上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不同韵部之间互相押韵的一种特殊现象,同时也是从理论上对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所作的一种解释。这种理论是在研究《诗经》分部时提出来的,后来又被应用到其它领域。本文只从《诗经》用韵的角度谈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阴阳观念的发生、内涵和思维方式的分析,认为八卦中的阴阳概念是中国哲学的逻辑起点,阴阳八卦不是巫筮而是一种独特的符号形式的哲学,卦占是哲理化的巫术。在文字没有形成的时代,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用阴阳八卦图式"象""赜",曲折地表达他们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创立了人类文明史上的第一个哲学世界观,并以此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哲学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治功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4(6):24-26,61
"易"字在甲骨文、金文中是由左右结构两个形体构成的会意字,其本义是表示日出山谷夜去昼来的变化,而不是蜥蜴之象形。阳字是由三个形体构成的会意字,而不是从从易的形声字,其本义是日照为阳。阴字是由三个形体组合而成的会意字,表示无光的暗凉之境即为阴。易由语言文字,经概念提升为阴阳学说的名称。阴阳则经概念、范畴,提升为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兼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7.
媒体通过对政策渐进式的影响,不断促进社会形态的嬗变。面对变革,我国学界还未能从“传统媒体”的框架中摆脱“路径依赖”,传统媒体长期以来处于行政隶属地位,使得其他利益诉求难以在传统媒体上发声;而“社交媒体”的兴起又进一步分化了“传统媒体”对公共政策过程的影响力。“运动式”的媒介公共政策动员手段导致意见的撕裂,地方“传统媒体”一片叫好,“社交媒体”不乏争议。这是因为我国还未形成系统的“社交媒体”的公共政策过程影响管理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未能给相关管理部门提供足够的社交媒体治理经验,缺乏社交媒体对公共政策过程从“问题产生”到“效果评估”各阶段影响方式和作用的详尽分析,未建立起与社交媒体对应的政策过程传播管理框架,社交媒体的管理仍停留在“消极管理”阶段,缺少“积极管理”机制。文章试从传播学、公共政策过程理论出发,利用框架分析与对比研究的方法,综述当前“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对公共政策过程影响存在的差异因素、国内“传统媒体”影响公共政策过程框架失灵的原因以及“社交媒体”框架对公共政策过程影响研究的缺失。 相似文献
8.
两年多来 ,学术界关于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三个代表”提出的背景 ;二是“三个代表”的内涵 ;三是“三个代表”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谭洁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4(3)
由著名学者陈寅恪先生提出的"四声"受到佛经转读影响的观点,在学界影响深远.百年来吸引众多学者围绕此对四声与印度古声明论、梵文悉昙、江南民歌、以及传统文化中的"四象"理论的关系,以及"四声"的创立时间及其发明者等问题展开探讨.这些研究不仅全面整理了"四声"形成背景的相关史料,丰富了"四声"形成与中印文化有着密切关联的理性认识,而且厘清了概念上的模糊和因此带来的认识误区,推动着关于"四声"问题的学术研究在前沿领域跨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在对朱载堉《论大阴阳小阴阳第十一》解读之基础上,运用列表图示方法对朱氏原文作了直观的阐释,分析评述了十二律吕之内涵,揭示了朱氏所论大阴阳、小阴阳之规律,客观评述了朱氏所论律吕上生、下生、左转、右旋等,恰当地解读了朱载堉密律的阴阳属性。 相似文献
12.
“一阴一阳”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朴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文章认为《易传》所谓的"道",既有一个阴、一个阳的不易之体,又呈一时阴、一时阳的变易之用;从而《易传》所谓的"一阴一阳",包含有这静动体用两方面的含义,忽略任何一方,都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13.
潘殊闲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3(2):6-11
阴阳是中国古典哲学的元范畴,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精辟概括,深刻濡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于十二生肖而言,十二种动物的有序排列,渗透了丰富的阴阳思想。如何认识这些阴阳思想,古人的切入角度有趣而又有异:有的从十二生肖的生理特征区分,有的以十二生肖的习性特征区分,有的以《周易》卦象区分。但不论如何区分,“一阴一阳”的哲学思想根深蒂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人的象喻思维特性。 相似文献
14.
五行音乐盒带的编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长城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3,(5):108-110
贵阳中医学院与贵州民族学院的合作科研项目《五行音乐对五脏虚实证影响的研究》,其中《五行音乐 曲目精选》已编制完成。五行音乐治疗的理论依据是先秦阴阳五行的核心观念,医和之说与《黄帝内 经》。编选乐曲的基本原则是将实用的五行音乐治疗同民族音乐欣赏有机地结合起来。选曲的标准 是以调式分类之外,首选古曲,次选近世传统乐曲,以及现代人创作之精品和新民乐。 相似文献
15.
魏慧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37-40
《周易》阴阳合和、天人合一的理念构成中华传统德性文化最稳定、最本质的内核。《周易》之后的中国传统德性文化中,诸子学说,都从各自主张出发,共同遵循《周易》的顺应天道、天人合一等思想。阴阳之道出现了明显的偏差,主要有崇阳说与崇阴说两大类。儒家思想重于崇阳,道家思想偏于崇阴。儒、道两家即使有崇阴、崇阳上的偏重,也从未将乾坤阴阳截然对立,而是把乾坤阴阳视为宇宙天地的两个方面。儒家的经世致用、内圣外王思想,道家的阴阳互济、天人合一思想,无不从乾坤阴阳之道中化生而来。 相似文献
16.
周明哲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8):105-107
钢琴的弹奏,是一种心身合一,人器合一的生命活动。这种活动,是人的肢体在钢琴上弹奏,心灵在钢琴上倾泻,通过音乐的形式来表达。在钢琴弹奏中,演奏者随着时间的流逝,空间的流动,肢体的运动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但是,无论是何形式的表达,人与器,身与心,灵与肉,分而为二,合而为一,对立而统一。阴阳对立统一变化规律在钢琴的演奏中应注意手臂、手腕的变化,气息的变化,触键的状态和位置的变化,曲风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夏先培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8(4):113-115
作为词,"阳"的本义是"太阳;阳光";"阴"的本义是"没有阳光;阴天"."阴"、"阳"表示山水南北的意义,是先产生于"阳",然后连带影响到"阴"的.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其原始意义是指山坡和河岸.水的阴阳与山相反,是因为河的北岸向南,南岸向北. 相似文献
18.
赵国求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与现代科学中的物质运动状态是对应的 ,是物质运动状态或构成成份相对于自组织系统最佳有序状态正负偏离的哲学抽象 ,偏快或构成成份增加属阳 ,反之属阴。几千年来的中医实践和几十年来的中医证实质研究从宏观和微观视角给出了有力的证明。通过“阴阳与物质运动状态”的对应及相应“稳定平衡态”概念的建立 ,可以在东方与西方的思维模式之间 ,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9.
薛红艳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Z2)
阴阳辩证观在“易——老”哲学系统中占有显著地位 ,它是“易——老”哲学的基础 ,也是其真谛所在。中国民俗文化受“易——老”哲学的影响颇深 ,在其事象里深蕴着或著或微的阴阳民俗事象的辩证思想。本文试图阐述“易——老”哲学的阴阳辩证观之本质内涵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古太极图中所包含的有关阴阳的民俗文化信息及其应用 ,从而探析阴阳辩证观的本质特点和中国民俗文化脉络的发展 ,把握相关民俗事象的功能与特质 相似文献
20.
杜鹃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2):62-65
儒家思想在汉代的影响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作为国家礼乐思想的体现者,汉代国家祭祀乐舞可以反映儒学对汉统治思想影响的进程。儒学提倡的“顺阴阳助教化”的思想理念在汉代祭祀乐舞的某些具体篇章中有体现。汉初宗庙乐舞《四时》的出现完成了先汉时期“阴阳五行”观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转变。五郊迎气乐舞的完善说明新的世界观的形成。而灵星祠舞的重新解说,代表着儒家思想对汉代国家祭祀的重新整合,代表着“顺阴阳”观念成为汉国家政治最高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