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当代美学的转型:从美的本质探求到艺术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美学演变历程,有一条若隐若现而又内在地存在着的逻辑主线,这就是从美的本质的争论到实践美学的论证再到艺术或审美的文化研究。这一学术转型包含着两个层面的变化:一方面是理论观点的演进,即从美的本质的理论方位论争,到以人的本质为理论定位的实践美学理论建构,再到把艺术或审美的文化阐释;另一方面是研究范式的转换,即从“形而上”的理论推论到“形而下”的事实阐释。从中国当代美学学科发展角度审视,这一变化体现的是学术研究的推进与深化,若将其置于当代世界美学乃至于人文和社会科学发展态势观之,这一变化呈现出了中国美学向国际学术旨趣的趋近或接轨倾向。  相似文献   

2.
康有为是我国近代的著名改革家。他在进行改良政治活动的同时,还广览文史古籍,游览世界诸国。撰写政治文论。从事书法实践和诗歌创作。在近代,人们一般认为,王国维是中国近代美学的奠基者,而梁启超的美学理论又给予王国维以很大的启发,却往往忽视对康有为的美学思想的研究和评价。实际上,从研读康有为的有关著作可知,康有为不仅是一个诗歌和书法方面的艺术实践家、而且在艺术实践中表现了他的比较丰富的美学思想,其中包括有审美学、艺术心理学、书法美学和文物审美学等方面的内容。可以说,康有为是中国近代美学研究的先导,他的美学思想也为其以后的梁启超、王国维等的美学思想的形成打下了基础,十分值得研究。下面将从审美学、艺术心理学、书法美学和文物审美学方面。对康有为的美学思想作一粗略探讨。  相似文献   

3.
林语堂在专著《中国人》和《苏东坡传》中站在西方人接受心理的角度阐释中国书法,提出了独到的书法美学观点。林语堂充分肯定了书法的地位和价值,分析了以“动”为核心的书法美学范畴,以西方抽象画为参照来阐释书法的性质,并且以形式分析法为基础阐释书法美学欣赏。林语堂的书法美学观维持了书法“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平衡,他在80多年前提出的书法美学观点对当今中国书法文化的国际推广仍有现实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音乐美是中国诗词语言重要的美学特质,和谐流畅是它的基本特征.本文借助音乐中"和声"及"和声色彩"的概念,从押韵、节奏等方面对中国诗词语言音乐美的丰富变化进行探讨与研究.旨在揭示其音乐美和谐中变奏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从现代学术文化发展的整体态势来看,还是从中国现代学术发展的成就来看,我们都应该对中国古典美学的规范进行整理发掘,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美学体系,与西方美学体系"双峰对峙".中国古典美学从研究范畴到具体命题到名词术语到学术用语,均自成体系,与西方美学"各说各语".但殊途同归,两者都是人类对于美的关注和诠释,都是人类对于主观美感和客观美的欣赏与诠释,以及对于人类审美经验的总结.中国古典美学作为东方审美学说,蕴含着深沉丰厚、蕴藉优雅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魂,总结了中国传统诗歌、散文、词曲、戏剧、绘画、书法等等的审美经验和美的创造的"美学创获",这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文化的特殊而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文章紧紧围绕魏晋时代精神和书法自觉时代去阐释王羲之的书法所蕴涵的重要文化意义和审美境界,认为王羲之处在魏晋时代氛围中,受老庄玄风的影响,其审美情趣已经逐步从古趣质朴转向自然洒脱,而儒、道、释、玄的融汇,使士人崇尚清谈,寄情山水,从而将中和之美发挥到极致,形成传承古代精髓、独标新意的尚韵书法美学理念。王羲之守正创新而形成的中庸、中和、刚柔相济的书法,获得"龙跳天门,虎卧凤阙"之美誉,并雄霸书坛一千六百多年,使得帖学的潇洒流美之风成为中国书法史的主流。王羲之所张扬的神采韵味,从内容和形式和谐入手臻达神采和形质的完美统一,成为中国书法文化中最为亮丽的风景,滋润并影响了一代代书法大家。  相似文献   

7.
翻译美学作为一种蓬勃发展的翻译理论,正逐渐运用到各种体裁的文章的翻译中.以往翻译美学更多地被运用到文学翻译中,随着其应用范围的扩大,科技英语翻译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翻译美学.从准确美、简洁美和逻辑美三个方面探讨了科技英语翻译中的美学体现.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苏轼“笔所未到气已吞”的美学观点切入,重点阐述“势”在书法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中的美学内涵。一、古代书论家对“势”的美学界定。二、从中外古今众多理论家的阐述中,深化对“势”美学内涵的阐释。三、当代对书法之“势”的认识所存在的误区及其产生原因与纠正方法。  相似文献   

9.
作为两种审美理想的“芙蓉出水”与“错采镂金”,在旧题梁武帝《书评》中被戏剧性地并置一处,致使原有阐释产生困境。通过对书学文献的考证爬梳,发现《书评》原旨在于主张一种具有“舒蹙之势”的中和之美。古代书法美学之研究,须具备考证功夫、会通视野与同情了解的结合,才能建构起中国性、本土性的书法美学。  相似文献   

10.
邓以蛰对书法意境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现代美学思想.邓以蛰对书法意境理论的贡献,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就"意境"的构成而言,邓以蛰认为有"形"、"意"两个基本因素;其次,结合书法意境的基本构成,邓以蛰就书法意境美的生成问题,紧紧抓住书法形象抽象性的特点进行了深刻、系统的阐发.邓以蛰的书法美学思想及其史论结合的研究方式,是中国美学史乃至学术史上宝贵的思想财富.  相似文献   

11.
试析李商隐诗歌意境的主要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美学角度对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歌意境的主要特征及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具体从“悲凄之美”、“曲折之美”、“迷离之美”三个方面论述了李商隐诗歌朦胧凄迷的美学特征, 并从时代特点、个人际遇和内容、结构、用典、意象、语言等艺术创作方面阐释了李商隐诗歌意境的成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断代研究的方式,对汉晋南朝书法评论语辞进行梳理、考释和美学分析,发现最早为人们关注的书法美是书体的典范美。典范美与书体的成熟和美饰息息相关。对典范美的崇尚意味着书法正统的初步确立。“实用”是文字由书体规范升华到典范美的内趋力,儒家“经世致用”的思想为典范美审美价值取向的理论根源。以“工美”为核心内容的典范美.从形式、技巧到艺术品味.均体现了儒家的“中庸”之道和“尽善尽美”的审美理想。后来,典范美又进一步泛化繁衍,形成了一个较为庞大的书法“中和美”审美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政治美学是政治学和美学的交叉学科,主要是以美学的视角展开对政治理论及其实践的学理性关照.政治和美学在源头处即有着天然的联系,并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实施的治国理政方略在多个方面均呈现出了鲜明的审美意蕴.具体分三个层面:从观念层次看,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审美意蕴的意识形态意符;从制度层面看,新时代的制度体系建设呈现出了和谐、节奏和透明简约之美;从人物层次看,新时代的政治权威展现了超凡的领袖魅力,迫切需要进行系统论证和阐释.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真、善、美三个方面阐释了尼采强力美学的独特寓意  相似文献   

15.
从现存可见的文学艺术来看,"汉代的艺术是人的艺术";汉代的思想是尊重人重视人的。"天人之美"主要是西汉时的美学风格,也是汉儒阐释"六经"的美学追求;"人和之美"涵盖了东汉中晚期的艺术特征,是文艺走向自觉的开始。如果说,汉代人对经学的阐释是发现自我,那么汉代书法就是汉人与自然的真正交流见证。人的自然化、自然化的人,二者水乳交融却是以汉代审美意识的整合开始的。  相似文献   

16.
湘西审美文化有着其自己的文化品格。本文试从审美的角度入手,对湘西审美文化进行分析与阐释,归纳出湘西审美文化的多样性统一、质朴刚健、浪漫诡奇、原始古朴等美学品质,并从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美学等方面对此进行了详实的论证。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典美学研究的领域中,美学范畴是承载某一美学理论形态诸概念和命题的基本词语。自然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其基本命题聚集着自然范畴的核心美学思想和最根本的美学观念。该文从对自然范畴的美学内涵的廓清入手,对古典美学自然范畴的基本命题进行专题性的阐释,并在这一阐释所开启的视域下洞察和揭示自然范畴及其在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位置。基于自然一词在中国哲学中的源始含义,古典美学用自然一词经验、思考和表达文艺美的本质和规律,由此生成了一个完整的文艺美学形态。自然范畴的基本命题是美即自然。在该命题看来,美是自然(即道)的一种根本性现身方式,是自然向人的感性观照的敞开。在由这一命题所开启的视界中,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基本范畴,自然范畴显明地标识了中国古典美学的思想特质、民族特色、审美精神和美的本质观。  相似文献   

18.
刘纲纪的实践本体论美学在美学界独树一帜.其以实践本体论取代和超越认识论美学,有力地推动了实践美学的发展.他既重视社会性又强调感性和人的个性,重视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将美看成客观必然性与人的自由性的统一.他认为实践的自由是通过创造来实现的.从审美活动的角度,他将劳动理解为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在具体的论述中,他对西方现代美学有批判、有继承,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尤其能有所肯定,主张中国的实践美学应当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进行认真的对话和交流.他还结合具体的创造等问题对实践本体论美学加以阐释.刘纲纪的实践本体论美学观值得我们珍视、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苏轼不仅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美学家。他的美学遗产十分丰富,就所涉猎的广度而言,包括创作美学,诗歌美学,书法美学,绘画美学等;就所研究的深度来讲,他对美与艺术的本质;对审美和美感的特征,对美的欣赏与创作等理论问题,都作出了较好的回答。本文仅就苏轼对审美观照的认识,作些分析和归纳,以就教于方家。审美观照,亦称审美静观,从狭义方面来讲,是“一种关于审美方式和审美状态的理论。指审美欣赏和创造过程中,主体全神贯注  相似文献   

20.
一、"文艺美学"是一门什么性质的学科?文艺美学,简言之,就是对文学艺术的美学阐释.它从美学角度研究文学艺术,深入到文学艺术的审美方面,揭示文学艺术作为一种审美活动的特殊性质和特殊规律.文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文学艺术,使用的方法是美学方法.这就决定了它既是文艺学的一个部门,又是美学的一个部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