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都以为是     
北京房价为何那么高,而且越高越买,一套不够,两套、三套、N套地买,就是因为都以为2008年要开奥运了,全世界人都要来,房价能不涨吗?现在咬牙买两套房,自住一套出租一套,后半辈子就什么都不用干了;要是买上三套,儿子的房子都有了;要是买上四套,就成资本家了……  相似文献   

2.
英子 《今日南国》2010,(1):36-36
问个小问题,你是否愿意花6000元去买一台收音机?疯了吧,在如今MP3、MP4、Ipod等数字产品横行的年代,谁会花6000元就为了买一台破收音机,买个Iphone都不用这么贵啦。  相似文献   

3.
门口的年轻人 小区的大门口,有两个年轻人的报摊,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他们都以同样的价格卖同样的报纸,对买报的人都是同样的笑脸相迎,可是人们都到左边去买报。  相似文献   

4.
时评     
《社区》2011,(2):4-5
多给孩子订点报一位初中生请家长给他订几份报纸,遭到了家长的断然拒绝。家长说,学校正经的书都来不及读,哪里还有时间看报纸?把老师讲的知识消化就足够了!孩子很委屈,很纳闷,不明白为什么他要买吃的买穿的家长毫不犹豫,说买就买,而要订份报纸,却那么难呢?  相似文献   

5.
面对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报业面临生存危机,"报纸消亡论"似乎预示着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当今时代,新的媒介的诞生改变了人们以往的传播模式和阅读模式,大宗报纸的迅速消亡和破产揭示了传统报业发展面临困境。为更好地理解这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博弈,本文从对"报纸消亡论"的理解出发,阐述报纸消亡论的真正内涵,探讨报纸在媒体变局中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并为报业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进入厚报时代.提升报纸的易读性更为重要。报纸版面作为报纸易读性的具体承载者,必须努力营造一个方便读者快捷阅读、轻松阅读的资讯空间。运用报纸版面细分化、导读方式多样化、稿件安排模块化、信息传递图解化、报纸外型瘦长化等编排技巧,正确处理文字的疏与密、图片的大与小、色彩的浓与淡、风格的变与不变等几种关系,都有助于实现报纸的易读性。  相似文献   

7.
瞧这一家子     
我们家一共三口人,各自爱好不一样,也各有各的绰号。下面,就让我给你介绍介绍。“报纸迷”“报纸迷”肯定是指我老爸。我老爸还真行,都四十岁了还学习呢!可我有一次总算弄清了我老爸看报的目的。那正是暑假,爸爸经常叫我去买报纸,而且每次都是买《金融投资报》。有一天,老爸又叫我去买《金融投资报》,我边走边想,这报纸有什么好的,每次都买它?我买到了报纸,看一看吧!边走边看,我发觉这报纸上的每条信息都有一个“股”字。我想了想: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好像是关于股票的。原来老爸是在看股票呀!我还以为他学习呢!“逛街迷”“逛街迷”当然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阅读心理和习惯、阅读的对象及方式都有了很大变化。一张报纸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不仅要在新闻质量上下功夫,以满足读者求知、求新、求奇的需求,还必须依靠版式设计来提升报纸版面的视觉效果,以吸引读者的眼球。现代报纸版面设计越来越趋于个性化,经过多年的演变和丰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风格。  相似文献   

9.
再见!报纸     
恐怕有一天,我们不再看报纸了。 你们看,邮差不会按铃送报纸了,家庭主妇不用逛商店了,学生上课看不见老师,甚至给你看病的医生,也不用诊脉。 这些都不是幻想,而是已经到来的现实,美国以及日本、新加坡、台湾正在铺设的资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 Highway)正在人们身  相似文献   

10.
浅析英文报刊标题的语法特点苏训祥(安徽财贸学院讲师蚌埠233041)人们翻开一份英文报纸或刊物,首先要阅读的就是其中的标题。看懂了标题,就可以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阅读,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但一接触到英文标题,虽用词简单,明明每个单词都认识,却使人不解其意...  相似文献   

11.
《人生与伴侣》2009,(7):61-61
排队的都是包子 某日,若水下班后在一家食品店买馒头,顺便想买几个包子。包子和馒头是一家的。只不过买馒头不用排队。若水好奇,问,馒头不用排队吗?卖家回答,是的。  相似文献   

12.
自1995年瑞典出现面向大众的免费报纸至2005年,免费报纸几乎风靡全世界。据世界报业协会统计,全世界每天大概发行2800万份免费报纸,其中欧洲1900万份。欧洲人阅读免费报纸的总数在过去3年中翻了一番。①同时,免费报纸市场已经进人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竞争也更加激烈。由此  相似文献   

13.
“买报哟买报哟,快来买今天刚出的新报纸哟!”本学期开学以来,每天下午放学后,都有一群青年学生在学生食堂门外像这样热情地招呼着过往的教师和同学。他们手捧着新崭崭的《中国青年报》、《重庆晚报》和《重庆晨报》等多种报纸,笑容可掬地为师生们服务,不但在学生一食堂门口设了专卖点,还随时深入寝室零售。因此,他们在受到欢迎的同时,收入也不错。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行为。也就是说阅读是学习者个人的事,任何人都不可替代。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却忽略了这种“不可替代”的个体行为,深怕学习者不懂,千方百计讲清、讲透,结果学生不用思考便轻而易举地“坐享其成”,长此以往,日积月累。学生就有了“惰性”,滋长了厌学的情绪,从而丧失了阅读教学的本义。怎样改变这一状况呢?笔者认为可以实施尝试教学,努力凸显学习主体,培养主体的阅读能力。现在就这个问题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小区的大门口,有两个年轻人的报摊,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他们都以同样的价格卖同样的报纸,对买报的人都是笑脸相迎,可是人们却都到左边去买报。这是因为,若是你早上花一元钱在左边买两份  相似文献   

16.
远离图书馆     
魏剑美 《社区》2009,(26):12-12
说起来也许别人不相信。我在大学里教了七八年书.居然一次图书馆都没过去。我甚至压根就没办过阅览证。是我不喜欢读书吗?不,事实上我每天都要看书、写作,不谦虚地说。我一个月的阅读量可能比不少图书管理员一生的阅读量都要大,买书的费用也一直是我最大的开支项目之一。那我怎么就吃饱了撑的,有现成的公共资源不用,偏要自己掏腰包呢?  相似文献   

17.
每天清晨,路易斯都是边看报纸边吃早餐。他喜欢紧跟时事,但是除此之外,阅读还能带给他独一无二的感受。每看一页报纸,他的大脑中都会出现不同的色彩,而且每一个字母也能带给他不同的感受。  相似文献   

18.
迟暮之年的富翁到海边散步,看到渔夫在悠闲地晒着太阳,就问:“你为什么不打鱼呢?” “打鱼干什么?”渔夫反问。“挣钱买大渔船呀!”“买大渔船干什么?”“打很多鱼——那样你就成为富翁了。”“成了富翁又怎么样?”“你就不用打鱼了,可以幸福自在地晒太阳啦!”  相似文献   

19.
一、什么是电视编导学电视编导学就是关于电视编导的科学。广义说,也是“电视编导理论研究”的同义语。任何事物总是实践在前,概念于后。自从电视身披现代科技的光环,降落人间,伴随着理论的萌芽显出绿色。有许多人,对这个“魔箱”开始采用冷静的目光审视和研究。因为它在短短几十年的形成和发展的态势中,对于一切的传统传播媒介冲击得再也无法令人忍受了。阅读报纸的人少了,因为人们可以从屏幕中看到新闻的具象,不用爬字格子便可声象并茂地知晓了当日发生的一切;阅读小说的人少了,  相似文献   

20.
《北方人》2006,(7)
最近刚刚听过这样一个笑话:在河滩的桥底下,有几个乞丐在闲聊。"最近米和油都大大地涨了价,城里人都在发愁呢。""好像是这样,真可怜……""比起他们来,还是咱们好过,一不用买米,二不用买油。""是的,是的。谁也不用出房租……真好过。"这时,其中的一个赶紧用手捂住嘴:"嘘,小声儿点,要是让人听见,他们都想当乞丐了。"前几年到美国探亲,曾对亲朋好友们说,虽说你们在美国日子好过了些,可这颗心还真不能放下——指不定哪天就失业了。为了在地球的这一头也替他们做好下岗再就业的准备,探亲期间我没少观察、研究美国的乞丐,只当是以备不时之需。时间长了,和这些乞丐也多多少少打了几次交道,感受最深的只有一条:在美国当乞丐难,当名乞丐更难,当有名、有闲、有钱的乞丐难上加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