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材料的积累和大胆的联想是学生作文的双翼。如果说,材料枯竭,学生作文是无源之水.难以汩汩滔滔;是无本之木,难以葱茏如盖;如果不使用联想.学生作文会思路阻塞,难以挥洒自如;会行文不畅,难显胸中沟壑。联想可将生活中的感受和思考串联起来.连缀成完整的事件,可以弥补事实材料的不足。丰富文章的内容;可以大胆虚构,创造生动新颖的形象:可以让你“寂然疑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百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从而让你写作的天空更高远。  相似文献   

2.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说倘若“无米”。即使“巧妇”也难为“炊”,可见“米”是多么重要啊。这使我不禁联想到我们高三学生的作文。很多语文教师和学生都埋怨高三学习生活紧张没时间看课外书,叫学生作文简直是做无米之炊,他们戏称作文是“榨文”。乍一听,蛮有道理,高三学生确实没有多少自由支配的时间。即使有一点自由支配的时间,他们也不愿将它投放到他们认为的投资大收益少的课外阅读上,他们总是将这可怜的时间投放到解题上。静思之.不对啊,我们的学生也生活了十八九年,读了十二三年的书,怎么没积累一点材料呢?作文怎么成了无米之炊呢?一定是没用好身边的优质大米。  相似文献   

3.
联想的妙处     
许多学生都有这样的感受,在作文的时候,思路不畅通,写着写着就没有多少话说了,写出来的作文好像是蜻蜓点水,内容单薄。主要是不会运用联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海外学生掌握汉语词汇的能力不强,因此对外汉语教师探索适合海外学生的汉语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语音、汉字、类别等角度,提出运用联想法加强学生的短时记忆,促进长时记忆的积累,提高教学效率。运用联想的包括三方面,即汉语词汇、汉字字形和同类范畴的联想。  相似文献   

5.
当前,高三理科学生写作文是个亟待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他们中不少同学不爱写作文,手太懒;有的想写,由于平时不善于积累素材,写不好,缺乏信心。特别是写议论文,大部分同学议论不到点子上,也就是说,不能够针对事物的本质生发议论,内容空泛,用词不当,标点乱点,不善于运用修辞等现象极为普遍。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对他们进行最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的训练,以达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考力、想象力等。”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一环就是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准确感知语言的能力。就是从文字的表面形成中敏锐地感知、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形象或思想。读到描写、记叙性语句时,学生能联想到自己的经历、体验,在脑子里呈现出相应的形象;读到准确的说明、议论性的语句时,能联想到自己学过的知识,在头脑中呈现出相…  相似文献   

7.
好的新闻报道离不开记者丰富的联想。本文主要论述了记者必须遵循联想律,善于根据事物间的不同关系熟练运用联想。指出联想是一种思维能力,可以通过积累知识、多参加社会实践和深入的思考来提高记者的联想能力  相似文献   

8.
每到写作时,不少学生咬着笔杆,挖空心思,结果还是老一套。学生由于生活和阅读的积累不多,作文最感苦恼的就是“无米下锅”。因此,只有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积累,才能使他们左右逢源,做到诚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胸中先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计算机网络能提供大量的作文素材,包括各种内容的图片、乐曲、影像以及好词佳句、范作名篇等,并且能及时地展现出来,极大地方便了作文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在写作之前,先收集一些关于作文所需的资料,共建学生信息库,巧过“选材”关。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阅读:培养想象力、联想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写作:鼓励写想象幻想作文。想象、幻想是引导中学生在读写中走向创新之路的桥梁,是发展他们的阅读和写作创造精神的催化剂。语文教学应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的实践逐步认识、了解并掌握运用表象、联想、想象、幻想,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拓宽他们的写作思路,从而为语文学习主体进行有创意的读写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提起写作文,许多学生感到无从下手,这显然是学生在脑海中缺乏可供习作的素材,也就是平时没有养成积累习作素材的习惯。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使文章言之有物,必须有一个寻“源”取“材”的过程,这个“材源”应来自于生活。所以说,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让他们亲身体验生活,去获取各方面的信息,这是积累习作素材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注重“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就是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作自己要做的题目。久而久之,学生将会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写文章是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语言,使他们具有较高的接受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即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通过"感受-领悟-运用"的途径,不断吸收和积累语言,习得语言,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语文体验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感悟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等实践过程中,发展语言素养。实践的真谛在于变革,体验是亲历变革的心理反应和成果,学生的言语体验是任何人都无法“代庖”的,也是不可能接受的。它是以理解语感为核心,  相似文献   

14.
当前。大多数学生厌倦习作,其根本原因就是无话可说,没有习作素材可选。其实习作素材就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只要我们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有足够的习作素材积累,就能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在这方面我做了几点不成熟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基于以健康为主题的小型自建写作语料库,旨在考察两个问题:(1)非英语专业学生就健康为主题的101篇议论文中,主题词、关键主题词以及联想词的运用特征。(2)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如何用目标语来构建特定话题的词汇语义网络。研究表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写作中能够运用具有语用特征和意义联系的词语群。关键主题词与联想词相互关联,形成严密的词汇网络。但主题词多为常用词,用词较笼统不准确。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写作文最头疼的就是缺乏材料。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善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引导他们学会观察和思考身边周围发生的一切,着重培养他们小中见大、平中见奇的认识能力。这样.他们才能从生活中摄取丰富的材料还要让他们了解一些构思方法,如对照比较法、大中取小法、类比联想法、细节蓄情法、由表及里法、独特视用法等。  相似文献   

17.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意识地利用中学生富于联想的心理素质,引导他们运用纵向联想法、横向联想法等对历史知识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地整理,是一项有意义的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自觉运用这些方法,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写作本身就是学生心理和情感的体验过程。没有对自我心理情感的主动积累和积极审视,就不能写好作文。所以培养学生欣赏自我,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放飞学生的心灵,是写作的很重要的方面。写作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潜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要想提高作文水平,不仅要多积累还要多训练。我们的作文课堂就是学生训练写作的阵地。可是事实证明,没有多少学生愿意守住这块阵地。因为他们怕作文,不喜欢作文。经调查,发现学生之所以不喜欢作文.不喜欢上作文课.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作文难写,因为肚里没货;②作文题老套,不感兴趣;③作文课死板,没有活力。仔细想想,也难怪学生不喜欢写。  相似文献   

20.
郑艳霞 《新天地》2011,(12):205-205
学生积累阅读材料后要品味运用,体味是吸收材料的过程,运用是积累材料的目的,如果不品味运用,阅读便会劳而无得,因此应经常翻阅所积累的材料,反复品味理解,融会贯通,对其中的佳句名言还要熟读背诵。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