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生与伴侣》2011,(12):29-29
电影《风声》里的“白小年”,让人们见识到苏有朋除了英俊小生之外的另一面。去年,由他主演的《密室之不可告人》,成就了小成本大票房的“反转”;而在即将于今年万圣节上映的续集《密室之不可靠岸》中,苏有朋扮演的“柳云飞”从第一部中的落魄小说家摇身变成能文能武的专业侦探,上演潜水、打斗等多场动作戏。苏有朋说:“其实我一直在转型,逼迫自己发挥潜能,给大家带来新鲜的东西。”在即将开机的电影《铜雀台》中,  相似文献   

2.
孟谦 《社区》2001,(12):56-57
近年来,活跃在影视舞台上的李丁先生,为广大观众创造了一系列鲜活的角色,从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的六王爷到电影《天堂回信》中的爷爷;从《林中谜案》中的“老公安”到连续剧《人虫》里的“房虫”老掮客。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3.
《21世纪》2010,(4):14-15
电影《2012》向人们展示了在2012年冬至那天“发生”的山崩地裂、流星飞溅、大火熊熊、海啸滔天的恐怖景象。末日来临,人类文明危在旦夕,人们在喜马拉雅山紧急建造了一艘“末日方舟”,以便能够逃过浩劫,继续繁衍。其实,早在这部电影上映之前,2012年这个年份已经变得“恶名昭彰”。有人言之凿凿,说根据玛雅人的预言,世界将在2012年12月21日毁灭。那么,关于2012年,玛雅人究竟是怎么说的?世界真的就要毁灭了吗?  相似文献   

4.
死亡是人类无法逃避的宿命,它以其自身的神秘性吸引着古往今来的人们,赋予人们充分的想象空间。本文以电影《人生大事》中的“黑盒子”“天上的星星”“外婆的消失”三重意象凸显出儿童死亡叙事的三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从“身体”“社会”与“灵魂”三个维度进行死亡的内涵阐释,最后获得儿童如何面对死亡的理想进路。  相似文献   

5.
青岛作家协会主席尤凤伟发表了“抗战三部曲”,其中《五月乡战》被长影拍成电影;《生命通道》、《生存》则由北京阳光灿烂制片有限责任公司取得电影改编拍摄权,并协定先宁白《生存》。1996年6月4日,“阳光公司”派人携已签名盖章的协议书到青岛尤凤伟家中,经商谈后达成协议大致如下: 尤凤伟将《生存》的电影改编权及电影拍摄权独家授予“阳光公司”,期限为三年;尤凤伟担任《生存》的电影文学剧本编剧,并在影片的显著位置署名;“阳光公司”如对剧本有异议,可改编再创作;“阳光公司”支付尤凤伟五万元作为《生存》的改编权许可使用费,投入拍摄后支付尤凤伟不低于六万元的编剧费(后者达成口头协  相似文献   

6.
电影《英雄》是中国新世纪商业大片的代表性作品,其情节布局的缺陷一直为人们诟病。运用维戈茨基艺术心理学“katharsis”阐释,对电影《英雄》情节设计、人物形象塑造以及情感表达上的缺陷进行分析,探讨英雄悲剧性电影在叙事策略上应遵循的艺术规律,以启示当代中国电影的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7.
《小时代》电影的成功并非无法复制,也是有迹可循。它宣告国内从出版市场到电影市场,已经成为由中学生到年轻白领为主导的“小”时代。在“小”时代里,粉丝电影需要对年轻观众的精准定位,才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功。“小”时代的小妞电影也不再是围绕成熟女性的题材展开,《小时代》也成功填补了国内小妞电影的类型范式空白。  相似文献   

8.
2009贺岁档电影日前落下帷幕,一部部影片都赚得盆满钵满,加上贺岁话剧《鹿鼎记》频频复演、贺岁小品《不差钱》让“小沈阳”一夜爆红……一个个与喜剧结缘、与贺岁沾边的“笑”果似乎正在证明——在这个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大年里,人们比往常更需要找乐。  相似文献   

9.
周小平 《北京纪事》2011,(6):100-101
大概没有哪一个故事能像“白毛女”那样,从1945年创作至今被改编成话剧、歌剧、京剧、舞剧,并拍成黑白电影和彩色电影芭蕾舞剧,并一直被人们喜爱。也没有哪一部电影像《白毛女》那样与我的生命轨迹不断交错着……  相似文献   

10.
鲨鱼破案     
《阅读与作文》2009,(1):15-15
古往今来,鲨鱼一向以凶狠残暴著称,但是人们往往不知道它还有一种奇特的本领,那就是食物可以在肚子里存放十几天甚至半个月,也不会消化掉。 鲨鱼在吃食物时,只是一个劲儿地猛咬和猛吞,它的胃口大得惊人,而且在很长时间内不会消化。可是谁能想到这一奇特的本领,竟然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帮助大洋洲当局破获了一起惊人的“鲨鱼人臂谋杀案”。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与作文》2011,(2):55-55
电影《盗梦空间》再次掀起观影狂潮。这部电影主要赢在口碑,很多观众都说“这是近年少见的尊重观众智力的电影”。《盗梦空间》“尊重智力”主要体现在巧妙的情节安排上,而这些情节安排又和所谓的“梦的特性”有很大的关系,比如梦中的时间会很长,梦中还会做梦,在梦中还会知道自己在做梦……这些听似有理的做梦的事儿都有科学依据吗?  相似文献   

12.
鲨鱼的弱点     
鲨鱼的攻击性极强,只要被鲨鱼发现,很少有人能够逃生。不过,奇怪的是,海洋生物学家罗福特对鲨鱼研究了多年,经常穿着潜水衣游到鲨鱼的身边,与鲨鱼近距离接触,可鲨鱼好像并不介意他的存在。罗福特介绍说:“鲨鱼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一见到鲨鱼,自己就先害怕了。”  相似文献   

13.
法国电影理论家马尔丹说得好:“由于电影画面含有各种言外之意,又有各种思想延伸,因此我们倒是更应该将电影语言同诗的语言相比”(《电影语言》)。元人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正是可与电影画面相颉颃的形象具体、画面感极强的优美诗章。元人周德清谓之为“秋思之祖”;明代王世贞说它是“景中雅语”(《曲  相似文献   

14.
从中枢神经系统延伸的由来、有关“真实性”、实现和未来四个方面论述在电影《黑客帝国》中涉及的数字技术对人类未来社会将可能产生的影响。沃卓斯基兄弟通过电影媒介形式的《黑客帝国》传递了关于未来的讯息:人们正在被深深地卷入一个数字化的世界,人们的选择将决定自己未来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5.
看过梦工厂出品的《鲨鱼故事》(Shark Tale,2004)的人肯定不会忘记影片中那条“素食鲨”兰尼一这条不吃荤的鲨鱼与海中的其它鱼类和睦相处。这听起来似乎荒谬,可又让人不得不停下来思考:  相似文献   

16.
电影《花样年华》和《外出》同为婚外恋题材电影,虽拍摄时间和国籍不同,但从诸多艺术手法上都突出呈现了婚姻中的“受害者”面对爱人背叛所表现的极度压抑节制的心理特征,显示出“异曲同工”的艺术相似性。  相似文献   

17.
许亚洲 《金陵瞭望》2006,(21):48-50
今年随着“俄罗斯年”活动在国内不断走向深入,使我想起了许多曾经在中国盛极一时的俄苏老电影和老歌曲。电影《夏伯阳》、《彼得大帝》、《列宁在一九一八》、〈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这里黎明静悄悄》,电影插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莓花儿》,民歌如《三套车》、《伏尔加船夫曲》,把人门带入了如歌的岁月。  相似文献   

18.
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在他的《结构人类学》中提到过一种“拆半表现”的艺术规律。他的意思是,一个动物从正面看去未必能够看全他的双眼及其身体的两个侧面。若沿其尾部向上剖,一直剖到鼻嘴,再将剖开的两身体侧面“一”字形展开,那么就可看清其全部了。比如弗·博厄斯《原始艺术》一书中搜集的熊画即是如此犤1犦。但是如果被表现的动物是鱼蛇类的纵长身体,剖开展现后就往往形成“一头双身”的视觉效果。列维·斯特劳斯举证了一副海达人的鲨鱼画。鱼头呈正视图,显出鲨鱼的特征。鱼身分剖拉开,平置在头的左右两侧,乍一看去像是一条“一…  相似文献   

19.
电影《小时代》系列以进行时的方式讲述了四个少女的青春、梦想,体现了小时代视阈下的“中国梦”叙述。与宏大叙事相反,它是一种“小”叙述,是后现代主义文化中的“小”叙述,它并不反抗体制,甚至某种程度上,不自觉与体制达成共谋。它也是消费时代的小叙述。《小时代》的成功,让人们看到了选择“郭敬明”为经典的青少年群体在消费文化浪潮中的主体地位和话语诉求;郭敬明的小说和电影,成为了这群青少年最佳的自我替代性叙述文本。电影《小时代》的粉丝中,以女性青少年居多,某种意义上,《小时代》是中小城市爱做梦的女性青少年的欲望替代叙述,它通过人物形象塑造、城市形象建构、镜像语言风格与“酷”行为模式四个方面,塑造了当下女性青少年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20.
周小平 《北京纪事》2011,(10):102-104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文革”时公开放映的电影很少,除了8个样板戏,就是革命斗争的“老三战”:《地道站》《地雷站》《南征北战》,真正的文化沙漠。到70年代末,政治气氛松动,北京的一些部队大院、政府机关悄悄放“内部电影”。电影票严格控制,有的还与级别挂钩,能搞到电影票的属于路子宽、关系硬、有本事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