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解放思想,树立开放的人才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家、地区、企业之间的竞争 ,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根本是人的“贡献”的竞争。一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 ,除了受其自身的素质 (如知识、能力 )外 ,还与其心态、工作条件、环境等因素息息相关。具体来说 ,一个人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 ,他的知识和能力才能转化为“贡献”。首先 ,他要有“能够做事”的素质。其次 ,要安排他“做适合的事”。全才是很少的 ,大部分人都是专才 ,因此 ,要安排他们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 ,否则 ,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第三 ,要使他有“愿意做事”的良好心态。第四 ,要使他有“敢于做事”的勇…  相似文献   

2.
一个来自贫寒之家的少年,因一时冲动持刀抢劫后被抓入狱。经过5年的改造,翻然悔悟的他出狱后决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可是,因为他曾是“劳改犯”,处处遭到白眼和冷遇:不但曾经相爱的女友离他而去,认识他的人对他避而远之,就连去找工作,也连连碰壁……由此,他开始痛恨自己那张“穷凶极恶”的脸,并决定借钱去整容,以此把自己改变得“善良”一点。  相似文献   

3.
其实和你一样:他出身卑微,却心怀远大理想。多年前,他在1983年版的《射雕英雄传》中扮演那个宋兵乙,为增添一点点戏份,他请求导演安排“梅超风”用两掌打死他,结果被告之“只能被一掌打死”。这个年轻时被称作“死跑龙套”的卑微小人物,第一次当着导演的面谈到演技的时候,在场的人无一例外都哄堂大笑,但他依然不断思索。不断向导演“进谏”,直至2002年自己当一回导演。那年,他获得了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相似文献   

4.
南雁北驼     
(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区)2004年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一个富人去请教一位哲学家,为什么自己有钱以后很多人不喜欢他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说:“向外看,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外面有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白银。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请以“看到自己与看别人”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  相似文献   

5.
输的艺术     
有则笑话说,一位自负棋名者与人弈棋,连负三局。却对别人讲:“头一局我不曾赢他;第二局他不曾输我;最后一局我要和他不肯。”躲来闪去就是不承认自己的输。这臭棋篓子的自欺欺人诚然可哂,却也反映了竞技比赛争胜怕输的普遍心态。喜剧演员陈佩  相似文献   

6.
有一个人身高2米7,生活很不方便,于是他找到医生,希望自己能变矮一点。医生说:“对不起,我真的是爱莫能助。不过我认识一个巫师,他或许能够帮助你。”这个人按照医生提供的地址找到了巫师。“巫师,我身高2米7,你能帮助我变得矮一点吗?你是我唯一的希望了。”巫师挠了挠头皮,然后答道:“办法倒是有一个。你走进森林,会看到一  相似文献   

7.
李贺诗歌具有很浓的“富贵气”,他长于描写贵族的用香生活、宴饮生活、情爱生活和贵族妇女的生活场景。从温庭筠的词反观李贺诗歌.发现他们在具有“富贵气”这一点上是相通的。李贺诗歌的富贵气带给人一种瑰丽博艳的视觉冲击,却也有雕琢过甚的瑕疵。他笔下的富贵是一种金玉锦绣式的故作富贵,而非风神兼各的真富贵。  相似文献   

8.
论苏轼的诗歌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在对诗歌的社会功能和审美特性的认识上,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渊源:首先,他强调“诗须要有为而作”,这是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在他文艺观中的反映;其次,他主张诗贵传神,不仅要传客观物象之神,而且要在“超以象外”的远韵,诗歌创作要有“空静”的心态;再次,他崇尚“天工与清新”,认为诗要有率真的感情、清新的意境,这一审美原则的渊源是庄子“法天贵真”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社区》2009,(30):11-11
你要相信一点,你的邻居绝大多数都是正常人,如果你的“融合度”较高,总能和他们处得来。如果你在与邻居相处的时候,因为偶然的一些小事引起了不快,那么你事后要分析一下,为什么他会这样对你,如果是邻居“好心办了坏事”,冤枉或误会了你,你应该原谅他;抑或你自己也有失当之处,招致了邻居的“反击”,那么你要吸取教训,宽以待人,吞下这小小的不平。  相似文献   

10.
庾信42岁出使北朝后,便羁留下来,从此再也没有回去。北朝的人文、社会及自然环境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至于后人评价“庾信文章老更成”、“暮年诗赋动江东”。从他的心态变化原因分析,我们可以对其诗赋有更深入的理解,也可以体会出整个由南入北的士人适应北朝生活环境的心态变化。  相似文献   

11.
唐君毅认为 ,由于人的出生和死亡都是未经人自己同意的 ,所以人生是一绝对的孤独寂寞 ,是绝对虚“无”中的一点“有”。但是 ,就是这一点“有” ,也充满着无限艰难 ,如求生存、求爱情、求名位的艰难。由此 ,现实人生总是哀乐相生的  相似文献   

12.
抗金名将岳飞,他率领“岳家军”将士,南征北战,平息游寇、镇压义军、北伐伪齐、抗击金兵,并“大小数百战,未尝败北”。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较为重要的一点是和岳飞这位“致远之材”善为将、善用人分不开的。他要善用人,善知才,用什么样的人?怎样用人?岳飞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高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周一海 《社区》2013,(24):53-53
微信中有一则转载的小故事。说有一次林肯亲自面试一位应聘者,后来他没录用那个人。幕僚问他原因,他说:“我不喜欢他的长相!”幕僚非常不解地问道:“难道一个人天生长得不好看,也是他的错吗?”林肯回答说:“一个人40岁以前的脸是父母决定的,但40岁以后的脸却是自己决定的。一个人要为自己40岁以后的长相负责。”俗话谢‘相由心生”,是不是心情不好,脸部肌肉就会僵硬,长期下来变得脸色阴暗,而乐观的人看上去脸部更柔和?如果希望自己不要老得太快太难看,那么从现在开始,就天天像个开心果,说不定将来就会更好看昵,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这种认识有道理吗?  相似文献   

14.
“中庸”心态,是周作人早期心态的核心内容之一。周作人最早公开承认自己是一个“中庸”主义者,大概要算写于一九二六年的《上海气》一文,他说:“我终于是一个中庸主义的人,”一九二七年写的《谈龙集·谈虎集·序》中又说:“我的绅士气(我原是一个中庸主义者)到底还颇深……”,  相似文献   

15.
骆统     
骆统小时候,有一年闹饥荒,乡里的和逃难的人没粮食吃,饿得浑身无力。骆统见了,吃得也一天比一天少。姐姐见他总是难过的样子,就问他有什么心事。他说:“看到大家连糟糠都吃不上,我怎么能只顾自己吃饱呢?”姐姐说:“你为什么不跟我说,自己一个人吃苦呀!”于是,她拿出自家的粮食交给骆统,又告诉了母亲。  相似文献   

16.
任蔷羽 《社区》2012,(35):10-10
我一直以为杜甫是一个死板的人,起因是听过有关他的一个故事,说他作诗时想不出好句子就拔自己的胡子。想象一下,一位衣衫破旧的老头,拄着拐杖站在自家的草房子前,抱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信条一根根拔着自己的胡子。这形象当然不如“散发弄扁舟”的李白潮,也不如持大铁板高唱“大江东去”的苏轼酷啊!  相似文献   

17.
珍言 《社区》2009,(8):22-23
几米的个性害羞内向,不擅长用言语表达,身形瘦小的他,讲话有时嗲声嗲气,让人常常忘记他的年纪。一次几米走在大街上,有个小孩对自己的妈妈说:“妈妈,那个人用的手机跟‘阿公’一样耶。”一想到自己被视为“阿公”,几米不由得呵呵笑出来,他的独生女还在念小学呢。  相似文献   

18.
挑战极限,成就精彩 1、这是一道黑色的“闪电”,这是一道最引人注目的风景。“鸟巢”内他一次次引领人们惊喜到几乎疯犴,他游刃有余的冲刺和轻松愉悦的心态,将体育的力量与快乐演绎到极致。他一旦起跑,世界便远远落在后面,除了风驰电掣的时间,谁也不是他的对手。没错,他就是牙买加“飞人”博尔特,一个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  相似文献   

19.
从陶渊明早期的作品中人们可以解读到他“仕而达,济天下”的理想。入桓玄幕及弃桓仕刘,都是对这一理想的执着追求,这正是他仕与隐矛盾心态的根源。正因为追求的执着,他的作品在荡漾着田园的清新的同时,更渗透着沉郁愤懑之气。只有承认这一点,才能感受到他比其他田园诗人的伟大。  相似文献   

20.
天有黄昏,人有暮年,这是不可改变的自然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高,人体各器官的机能不断衰退,表现为体力减退,视力与听力降低,行动迟缓,牙齿脱落等。这本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常常会引起老人的不安感、衰老感等自卑心理。也有些人一过“花甲之年”就哀叹自己是“日落西山”了,不中用了。这种坐待人生结束的自卑心态,会给自己的身心健康笼罩上一层阴影。自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它是人类感情堤坝上的一个蚁穴,需知:千里堤坝,毁于蚁穴呵。自卑,就是自己轻视自己,自己看不起自己,他们不愿与人往来,缺少知心朋友,伴随之的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