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落地》是美国华人作家哈金的一部短篇小说集。作家从多元视角,以纽约新中国城法拉盛为背景,用十二个短篇故事展现了底层美国华人生活的各种经历,贯穿全书的是美国华人的离散情结和挣扎着追求美国梦的迷失与希望。  相似文献   

2.
《阅读与作文》2010,(2):19-21
玛莉莲是美国一位专门研究爬行类动物的科学家,她长年生活在条件艰苦的亚马孙河流域,掌握了许多有关美洲鳄、蜥蜴、蛇等爬行动物的第一手资料。然而,近日,玛莉莲在美国《自然探秘》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并不是介绍她的研究成果和科学发现,而是讲述她在一条人迹罕至的河流上与凶猛的美洲鳄为邻两昼夜的惊险故事。  相似文献   

3.
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乔伊斯·卡洛尔·欧茨擅长描写暴力和女性,其获奖短篇小说《你去向哪里,你来自何方?》讲述了一个迷失了生活方向的少女康妮在童话的梦幻中找寻自我身份的悲剧历程的故事。本文旨在通过对小说中童话元素的分析,揭示康妮迷失人生方向及造成她最终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艾丽斯.沃克的《紫颜色》讲述了美国南方黑人妇女西丽的故事。西丽在给上帝的信中诉说了自己的生活。小说展现了西丽寻求并确立自我的过程,即她从一个天真的女孩成长为独立的妇女,从迷失自我到解放自我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日前,美国《旅游休闲》杂志评出了全球最惊险的10条飞机跑道,起飞时让你心惊肉跳,降落时让你毛骨悚然,除了系好安全带之外,你只能祈求好运。  相似文献   

6.
美国作家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是20世纪美国文学的“现代经典”。主人公霍尔顿是文学史上一个典型的叛逆者的代表,他试图逃离虚伪、冷漠的成人世界,寻求自我的出路,然而这段流浪的经历却成为一段迷失自我的旅程,在这个孤独的逃离故事背后,更多的是无法诉说的绝望和无可奈何的妥协。  相似文献   

7.
噩梦营之旅     
R.L.斯坦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惊险小说作家。斯坦出生于1943年,他9岁开始为小伙伴们编写故事,大学毕业后长期担任一家儿童幽默杂志的编辑和主笔,创作了许多颇受小读者欢迎的儿童幽默作品。此后他成为专业作家,其代表作就是由130多部作品组成的“鸡皮疙瘩系列丛书”。该丛书自1992年起陆续问世,至今已被译成31种文字,全球销量近2.2亿册,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评为历史上销量最大的儿童系列图书。斯坦本人则于1994-1996连续三年被《今日美国》评为作品最畅销的作家,1999年又被评为英国最受儿童欢迎的作家。斯坦的作品往往将传统幻想和惊险手法与当代科幻相结合,以情节结构奇特著称。《噩梦营之旅》是该丛书中的一部,上述写作特点也同样在这部小说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8.
《米米朵拉》是虹影继《奥当女孩》《里娅传奇》《新月当空》之后的又一部童话力作。在这部作品中,虹影以长篇小说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十岁小女孩米米朵拉上天入地寻找失踪妈妈的故事。小女孩寻母的过程,也是一场奇幻的旅程,这场旅程有趣又惊险,体现了浓厚的游戏精神。众多中国元素的运用使得《米米朵拉》具有了强烈的民族性和本土性。但是《米米朵拉》又不仅仅是一部童话,它在一个好看有趣、曲折离奇的故事之下,传达出虹影对于时代、社会、人性、历史、自然等的深切思考,体现出虹影对人类未来发展走向的焦虑以及对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2003年她被美国女性杂志《PLAT-INUM》评为美国企业界的6名女强人之一,2004年被美国《女性企业家》杂志(FEMPRENEUR)选为全美30名最杰出女性之一。她成为各种企业高峰会的主持人或演讲人,一年要在世界各地作几十场演说。美国广播公司(ABC)、CNN广播电台、《商业周刊》、《财富》杂志等40多家美国媒体报道过她的故事……她就是谭熙烈,一个誉满美国商界的华人女性!  相似文献   

10.
海明成曾写到:“所有的现代美国文学,都起自马克·吐温的一本叫做《哈克贝利·费思历险记》的书……这是我们中间最好的一本书。”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评价,也许只有象《哈克贝利·费思历险记》这样的书方能受之无愧。马克·吐温是十九世纪后期美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幽批家和讽刺家。《哈》书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也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这部小说所描写的故事虽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前的50年代,但却写于种族歧视仍然极为严重存在的80年代。作者通过一个名叫哈克的白人孩子帮助黑奴吉姆逃亡的故事,描绘了十九世纪中期美国中…  相似文献   

11.
《聊斋志异·成仙》故事源于宋萧德藻寓言小说《吴五百》以及明耿定向《彻蔀篇》。《吴五百》与《彻蔀篇》着重表现人于世间追逐名利,执著于得失荣悴,最后迷失自我的愚蠢行为,哲理意味较强。《成仙》承袭了这一主旨,和《吴五百》与《彻蔀篇》二者相比较,《聊斋志异·成仙》故事情节更加曲折、精彩迭出,人物关系更为复杂,性格形象更为丰满。而故事主旨中训诫世人、柄道觉世的意味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在这一主旨的贯串下,小说反映出蒲松龄重视友情道义和对现实的关怀,也体现了蒲松龄改造旧素材、创造新作品的高超能力。  相似文献   

12.
华裔美国作家任璧莲的《典型的美国人》描写了华人拉尔夫一家移民美国,逐渐被美国主流社会同化,最后成为“典型的美国人”的故事。《典型的美国人》的同化模式就像一杯由“烈性”的美国文化和“调味”的中国文化调制而成的马提尼鸡尾酒,散发出独特的味道。  相似文献   

13.
海明威的小说中,有被誉为“美国短篇小说经典的《杀人者)”①,也有被称为海明威一生中最优秀的短篇《弗朗西斯·麦康伯幸福却短暂的一生》和《乞力马扎罗的雪》。而《一个干净的明亮的地方》尽管在国内提及它相对较少,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却是美国评论界经常讨论的话题。不少评论家将它列为海明威短篇小说杰出的代表作之一。本文拟从该馆的艺术特点和主题两方面浅析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既没有中国读者所熟知的海明威笔下带有“重压下优雅风度”的“硬汉形象”(codehero),也没有描写战争和暴力的惊险场面,更没有…  相似文献   

14.
在著名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童年篇的三个故事《姐妹们》、《遭遇》和《阿拉比》中,乔伊斯基于儿童视角,用精湛的语言和独特的结构展示了其别具风格的叙事策略。其中,以第一人称内聚焦叙事策略、话语空间及故事空间交替的双空间叙事策略最为突出,它们对童年篇故事的发展和推进起到了重要作用。基于这些叙事策略,结合叙事者的精神顿悟,乔伊斯在童年篇中生动展现了都柏林人宗教信仰的迷失、教学的无助和情感的未果,极好地契合了整个小说集的"瘫痪"主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美国女作家雪莉·杰克逊的短篇小说《摸彩》故事文本的研究,重点讨论故事的叙事手法产生的种种悬念,及其对故事主题,即对人性阴暗面的揭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唐代佛经翻译小说《猛光王传奇》的主要思想是否定爱情、情欲和色欲,展现怨怨相报为祸之烈,抨击四种姓制度和理论.其主要情节为喜剧情节和惊险情节.其结构为发展了的故事累积型.  相似文献   

17.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身份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析福克纳的著名短篇《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入手,论证了主人公在自我身份探寻中的悲剧性迷失,其实也是美国内战后南方人心态的真实写照,更是整个西方社会在经历一战、陷入精神荒原后的普遍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8.
惊险片,是指以情节的紧张,惊险为其主要特征的故事片的统称。也因为如此,它一般都有曲折、离奇和惊险的故事情节,编导者往往运用大量悬念或表现种种惊险的场面来获得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特殊艺术效果。惊险片从题材上区分,大致又有反特片、战争片、地下斗争片、案件片、以及诸如灾难片和历险、探险片等等。例如我国的《天罗地网》、《国庆十点钟》、《羊城暗哨》、《秘密图纸》、《智取华山》、《平原游击队》、《渡江侦察记》、《永不消逝的电波》、《在烈火中永生》、《徐秋影案件》、  相似文献   

19.
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是一位基督徒,其成长经历深受《圣经》的影响,作品《红字》中流露出了作者的《圣经》情结,在故事的人物形象和性格塑造方面借鉴了《圣经》原型,故事情节方面也巧妙化用了《圣经》典故,并将《圣经》中的U型叙事模式予以灵活展现,整个故事无疑体现了《圣经》文学元素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王一珂 《社区》2008,(8):11-11
或许至今,许多读者尚未从《一只绣花鞋》那惊险奇绝的氛围中走出,还在回味那似断非断,似续非续的结尾。“一朵金色的梅花。飘然而落……”,她落到了哪里.白薇的结局到底如何?当你手持《龙飞三下江南》的时候,一切都有了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