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完美结局(《哈利·波特与死圣》于7月21日隆重面世,一切终于尘埃落定。而小说中的神奇魔法,相信依然是大人和孩子们脑中拂不去的惊叹。[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罗琳在塑造《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主要人物时表现出了哲学家的睿智,而萨特的存在主义可以对罗琳的哲学思想进行深度解读。伏地魔和哈利·波特的出生背景相似,之后却形成了迥异的性格。根据萨特的观点,出生以自在的形式存在,而品质却由自为所决定;通过选择,自为不断地否定自身,逐步形成特定的品质。伏地魔的残忍、诡秘、霸道,哈利·波特的勇敢、爱和责任心都是通过一次次的选择而逐渐定型并得到强化的。人物的选择造就了其性格品质,这恰好印证了萨特的哲学思想:存在先于本质。  相似文献   

3.
学生每日上课的时间都不长,他们还有长达10周的暑假。 在英语课上,课本是多余的,其他课程的情况也是如此。学生伊内兹·卡科兰塔喜欢电影和表演,她正在看卓别林的《大独裁者》。维克托·桑德则是狂热的哈利.波特迷,正在看厚厚的英文版《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芬兰在阅读能力方面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4.
几年来,<哈利·波特>在风行世界、好评如潮的同时,也受到了如禁止出版等不公正的待遇.其不公正的待遇与其小说或是童话的文体界定密切相关.从审美品格来区分,魔幻小说是小说,具有写实性;而童话具有非写实性.从人物形象塑造上区分,小说要求塑造典型人物、圆形人物;而童话偏于类型人物、扁形人物的塑造.考察<哈利·波特>的非写实性与人物形象的类型化特征,我们不难界定<哈利·波特>的文体本质为中国的童话,英国的Fairy Tale.  相似文献   

5.
众多关于《哈利&#183;波特》的争议与评说显示了《哈利&#183;波特》内涵的丰富性与多元性,而这种丰富多元性正是主体间性哲学的具体体现。儿童与成人、童话与小说、“复魅”与“祛魅”各个方面的间性表现,为中国当代童话创作中一些时刻困扰着创作者和研究者的诸如儿童与成人的关系问题,童话体裁如何适应时代的问题,启蒙与儿童本位的问题,儿童化与成人化等等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剖析《哈利&#183;波特与凤凰社》中哈利内心黑暗的一面和所经历的痛苦挣扎。虽然作者罗琳将哈利内心黑暗的一面归结于伏地魔的控制,其实真正的黑暗源于人物内心,人人内心都有黑暗一面,都有“本我”的欲望,而这种欲望的控制需要“超我”监督和指挥“自我”来控制和约束。  相似文献   

7.
《阅读与作文》2008,(12):12-12,19
“我当时在洗澡。”拉德克利夫说,“然后我爸爸冲进屋来说道,‘你猜他们让谁来扮演哈利&#183;波特?接着我便大叫起来。那很可能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  相似文献   

8.
安&#183;波特的短篇小说一向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见长。以《被遗弃的老祖母》为例,她的创作手法师法沃尔芙和乔伊斯的意识流,同时又糅合进狄金森想象的弥留之际的体验和弗罗斯特的人生观。也许是巧合,也可能是有意,海明威在《乞力马扎罗的雪》中将安&#183;波特的这种融各家所长于一炉的创作手法推向了另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9.
褒姒的命运     
在新电影《哈利&#183;波特与火焰杯》中,许多神秘的问题震撼了巫师的世界。哈利能从危险的“巫师三强争霸赛”里全身而退吗?邪恶的伏地魔又回来了吗?哈利能否设法对自己心爱的女孩张秋说出一句完整的话呢?在霍格伍茨魔法学校有大多的虚幻,哈利一定希望能够用幻影移形的法术(对于你们这些不会法术的“麻瓜”来说,就是使身体魔幻般出现在任何你要去的地方)回到德思礼的家里!  相似文献   

10.
开眼     
《人生与伴侣》2007,(8):62-62
回应“侯家私生子”传言谢东:我只有一个父亲;侯耀文猝然逝世无遗嘱身后留数千万遗产;网上流传不同版本《哈利&#183;波特7》结局有多离谱;张纪中欲重拍《西游记》怒斥六小龄童霸道;  相似文献   

11.
驻足街头,放眼人海,一股“哈利·波特”潮正悄然涌起:各大书店门口的巨型条幅上大写着“哈利·波特”的名字;畅销书排行榜上《哈利·波特》高高在上;各大报刊纷纷大篇幅介绍《哈利·波特》;全国知名电视台几乎都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玩具商店内“光轮2000”销售一空,其受欢迎程度是显而易见了。也许你不禁要问是什么使《哈利·波特》如此走红,是它的文学地位?是商家炒作?还是流行时尚?几乎都不足以说明问题。这也不难回答,咱们还是先看一下往日在“儿童书籍”的名目下的书籍吧:《十万个为什么》、《儿童必背古诗》、《儿童英语》、《作文选》…  相似文献   

12.
西方女权运动促进了西方女性主义文学与批评的产生和发展,在众多女性主义作家当中,凯瑟琳&#183;安&#183;波特是其中非常有特点的一位。在安&#183;波特的短篇小说《偷窃》中,作者将主人公置于一种相对平等的前提下,以一种自然的手法展现出了一种超越时代的女性立场,这种立场体现了女性对于社会地位的最高追求。与此同时,安-波特作为一名女性主义作家本身所体现出的独特女性主义立场也具有一定的时代先进性。这种女性主义的全新标识,超越了其所处的时代,为我们分析20世纪西方女性主义文学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切人点。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又将全世界引爆,其中各种法术让人惊叹。然而,这些魔幻场景与现实世界相距并不远,  相似文献   

14.
杰弗里&#183;哈利、雨果&#183;雷斯多尔、林馥等发表的三篇文章分别显示了马英九上台后美国军方、西方媒体和台湾青年对当前两岸关系的不同审视角度。剖析这些文章,可以得到若干关于当前两岸关系现状和走势的启示,特别是要高度重视正处于上升阶段的“台湾人认同”意识对和平发展新局面的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   

15.
《哈利&#183;波特》在全球范围内大肆流行,其意义已远非一部文学作品的内涵可以诠释。它所呈现的是古老的西方巫师文化与现代美国流行文化的奇妙混合;也是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与现代商业营销手段在互联网时代全球一体化背景下的完美结合。文中试图从文学、文化、商业及心理等诸多方面解析这一奇特现象,从而揭示当代此类通俗小说流行的深层根源。  相似文献   

16.
路德维希&#183;范&#183;贝多芬(Ludwin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贝多芬一生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17.
福克纳作品的三个主要女性人物的比较分析,三位女性人物是《喧嚣与骚动》中的凯蒂&#183;康普生(Caddy Compson)、《在我弥留之际》中的艾迪&#183;本德仑(Addie Bundren)和《圣殿》中的坦普尔&#183;德莱克(Temple Drake)。试图诠释福克纳的作品中表现出的作家对妇女的社会地位和悲惨境遇的深切的同情,体现出作者的人道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18.
图形与背景理论是认知文体学中的重要内容。图形指某一认知概念或感知中突出的部分,背景则为突出图形而衬托的部分,两者不可同时被感知。认知文体学中,图形与背景理论不仅可以对语法现象进行详细的分析,也可以对语篇的内容进行探究。运用这一理论对近年来颇为畅销的《哈利&#183;波特》系列小说进行认知解读,为赏析该小说开辟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9.
聚焦1:2005年10月15日6时30分,北京西单图书大厦准备《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中文简体字版销售开市,东门、南门共设置12个销售柜台,200名保安受命维持秩序。7时半正式开市, 赶来购书的“哈迷”,穿着自己购买的“哈利·波特魔法袍”,佩带着哈利·波特饰品,与图书大厦安排的8位“哈利·波特真人秀”相映成趣。到8时,仅半个小时,就售出800多册。聚焦2:同日的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离《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首发时间还有半个小时, 就有200多位读者挤在书店门外排队准备购买。在售书的头一个来小时,以每30秒一本的速度被“哈迷”们疯狂抢购。聚焦3:《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首发当天,再创单种单日销售新记录。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24个城市30家书店,销售突破5万册,加上未作活动也在销售未作统计的数字,总数突破10万册。其中,北京西单图书大厦8085册,王府并新华书店3150册,中关村图书大厦1512册; 上海书城2012册;广州新华书店1700册;四川新华书店2889册;深圳发行集团2330册。“当当网”、“卓越网”定单不断,送书部门应接不暇,当日销售都近万册。  相似文献   

20.
《豪门春秋》是美国现代女作家伊迪丝&#183;华顿发表于1905的一部长篇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后纽约上层社会为主要背景,描述了一位年轻女子——丽莉&#183;巴特的种种遭遇。犹太富商西姆&#183;罗西德虽然只是一个次要角色,但由于其身份和民族的特殊性,在小说中却是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从历史、文化和社会这三个角度出发来探讨罗西德作为一个犹太人在当时的境遇,并将其与同为犹太民族的、处于16世纪末的另一个文学人物夏洛克作一比较。西姆&#183;罗西德是继夏洛克后又一个犹太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