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项村治 《决策》2014,(9):42-44
虽然之前的调研中一再遇到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案例,也听说了很多关于贿选的信息,但到浙江绍南镇调研,看到贿选之普遍,还是相当吃惊。 大吃一惊背后 据绍南镇的工作人员介绍,绍南镇在选举中出现贿选的苗头是1995年,2005年贿选即已十分普遍,那时绍南镇的行政村还没有合并,每个村的规模只有几百人,贿选金额一般只有几万,十几万元,额度比较小,且只限于村委会选举。  相似文献   

2.
《领导决策信息》2012,(7):17-I0001
“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大目标之一,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处于最基层的村干部的作用举足轻重。但一些地方在农村基层换届选举中,存在违反规定,不正当竞争,贿选或以暴力相威胁,“拳头”选举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3.
在干部任用中产生了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现象之后,又出现了拉票、贿选问题,这成为用人腐败的一对孪生兄弟,对干部工作的民主化建设造成极大的干扰。对于应该怎样认识和整治拉票现象,笔者试谈如下几点体会。一、拉票、贿选的产生和蔓延应当说,拉票和贿选既相同,又不同。拉票拉的可能是选票,也可能是评议票或测评票。贿选是参选人在选举过程中以物质的或金钱的投入(包括承诺)拉选票。贿选在其能动性的表现程度上,较之拉票更为强烈、更为功利。所以,将拉票和贿选分开表述可能更为严谨。  相似文献   

4.
王琴 《经营管理者》2013,(20):36-36
随着对村委会选举贿选现象研究的不断深入,村委会换届选举中的贿选特征也变得清晰。村级选举中的贿选特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贿选现象屡见不鲜;第二,贿选形式多种多样;第三,贿选主体纷繁复杂;第三,贿选的投资逐渐增加;第五,贿选与其他违法形式并存。认清村委会换届选举中的贿选的特征,对村委会换届选举贿选的治理有十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贿选伴随着选举制度而生,是选举制度内的非正当竞争手段。贿选是政治的毒瘤,阻碍民主政治的良性发展。选举制度的发展过程就是防范贿选思路措施的不断成熟过程。考察英、法、美、德、澳大利亚等民主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民国时期选举之现象看我国近代选举制度中的宪政思想成分。是以将民国时期的三次国会之选举过程作一比较,以此为论。通过对三次国会的选民情况、选举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到从西方移植而来之选举制度在我国的发展为我国政治建设带来了效用,为全民及政府提供了接受民主与宪政理念的机会。但是亦要看到制度的移植所不可避免的受到的制约:除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制约,社会因素及党国政治、军绅政权体制亦是宪政发展的阻碍因素,军政一体的现实需要使得宪政无法再如此短暂的时间和环境下开花结果,亦属无可奈何之事。  相似文献   

7.
《领导决策信息》2008,(43):26-26
贿选成村民自治一大难题目前,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贿选"现象有增多的趋势,贿选已成为影响村民自治的一大难题,2005~2007年有8个省份认为选举中存在着贿选情况,较2001-2003年增加了6个省份。  相似文献   

8.
法治民主:后发国家的政治选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法治民主”与“自由民主”现代西方学者关于民主政体的判断标准有三次演变:20世纪中期以“政府权威的来源、政府服务的目的和组成政府的程序”三者并重;此后熊彼特批判了“来源”和“目的”的含糊不清而认定“程序”具有决定意义,即“个人通过竞取人民手中的选票而得到作出决定的权力”;此后,亨廷顿认为“选举民主”还有疏漏,主张以“自由民主”来为“民主”作更准确的定义,当然,“自由民主”的核心还是选举[1]。不知他们是否注意到,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手抓民主,一手抓法制,勾画出一个“法制民主”…  相似文献   

9.
村民委员会选举是当前我国农村问题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复杂、敏感、涉及范围广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由于有关村民委员会选举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和村民的法律意识淡薄,当前我国村民委员会选举中存在贿选选民拉人情票、选前许诺开空头支票、宗族黑恶势力参与选举、个别领导干部干预选举和暗箱操作瞒天过海等严重问题,因此,解决当前我国村民委员会选举存在的问题将是理论界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总统是个难题 制宪会议达成“伟大的妥协”之后,1787年7月24日选举产生了详情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任务是将已经达成共识的条款整理成文,以供进一步讨论,最后弄出个宪法草案来。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1月27日,被台湾视为2012年"总统"选举前哨战的"五都"选举揭晓,国民党保住台北、新北和台中"三都",民进党在高雄、台南"二都”.民进党在高雄、台南“二都”大胜,总得票数比国民党多41万。客观分析选举结果及原因.对于正确分析台湾社情民意变化、把握两大党发展动向、判断2012年“大选”形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00年3月18日,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吕秀莲当选所谓“中华民国”第十届“总统”、“副总统”,实现所谓“政党轮替”。陈水扁随即强调“新政府‘外交’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要在既有的良好的基础上,加强与各‘邦交国’的双边和多边关系”。强调“改善与现有‘邦交国’的关系为第一要务”。[1]陈水扁及其“外交部长”田弘茂在各种场合重申:“我‘外交’政策系超脱党派之外,具有一致性与延续性,不因政权更迭而出现政策大转弯”,“我‘国’将持续履行所有对外签订之条约、协议或议定书”;“我‘国’所承诺之援赠及援外…  相似文献   

13.
经济学挑战什么“历史[学]”?罗志田最近看到盛洪先生的大作《经济学怎样挑战历史》(《东方》1996年1期),很受启发。除了文章中间时常过强的价值判断外,我个人对盛先生的主要观点和许多论证,都非常赞同。特别是盛先生关于中国在近代的军事失败“主要应归咎于...  相似文献   

14.
《领导决策信息》2011,(31):24-26
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总结近年来整治用人不正之风的实践经验,针对换届中容易出现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干扰换届秩序等问题,明确提出“5个严禁、17个不准、5个一律”的纪律要求,“用铁的纪律”确保换届风清气正。4月11日,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对有关地方查处的山西省太原市原市长张兵生违反选举纪律、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油洋乡干部严某贿选问题等两起违反选举纪律案件进行了通报。另外,各地结合本地实际,细化纪律要求,强化监督,多措并举,保障换届环境风清气正。  相似文献   

15.
"贿选"是村民自治进程中经常可见的现象。贿选的成因有许多,其危害是严重的,但并不是不可以治理的。治理"贿选",法律规制是社会治理的前提和基础,为社会治理提供法律依据,可以规范村委会选举,引导村民自治走上法治轨道。但是,从根本上治理"贿选"不能单纯依靠法律规制,只有从"贿选"现象背后充分发掘其产生的真实原因,多角度多层次进行社会治理,才能有效的解决贿选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40年代后期,国民政府在大陆召开过两次“国大”.1946年底,召开的国民代表大会,制定了采用议会制的宪法,1948年召开的国民代表大会,开始行使《中华民国宪法》,选举产生了总统与副总统.史上把1946年的国大称为“制宪国大”,把1948年的国大称为“行宪国大”,在行宪国大上,蒋介石成为近代中国根据正式制定的国家宪法选举产生的第一位“总统”(袁世凯当选正式总统时,没有制定宪法).  相似文献   

17.
龚炯 《经理人》2012,(7):82-83
法国社会党卷土重来,终于结束了自密特朗下台后17年的在野时代。社会党第一书记弗朗索瓦·奥朗德在第二轮总统选举投票中获得53%的选票当选新总统。2012年5月15日,奥朗德正式上任,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第t位总统。  相似文献   

18.
王琴 《经营管理者》2013,(20):202-202
屡禁不止的村委会选举贿选现象严重损坏了我国的村民自治,并且给民主政治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影响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第二,延缓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速度;第三,影响农村正常的生活秩序;第四;挫伤农民参与选举的热情;第五,威胁其他机构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9.
去年11月27日,台湾首届"五都"选举结果出炉,呈现"国三民二、蓝赢席次、绿赢票数"的局面。选后,国民党、民进党分别展开检讨,朝有利未来发展的方向解读选举结果,以巩固领导权威、鼓舞支持者士气。备战更为激烈的“立委”、“总统”选战。  相似文献   

20.
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通知》5月30日公布,首次对贿选的概念作出界定。次日,中组部、民政部召开全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座谈会,对贯彻《通知》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