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资本论》方法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以后,人们就很关注《资本论》中所应用的方法,短短几年,就已发表了“各种互相矛盾的评论”,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中对此作了详细的评析。一百多年来,关于《资本论》方法的争论一直绵延不绝,我国学术界也存在多种歧见。下面笔者扼要介绍国内学术界关于《资本论》方法论的若干观点,并谈谈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看法,以就教于学术界方家。究竟什么是《资本论》的方法?我国学术界大体上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认为《资本论》的方法是唯物辩证法。中山大学的刘景象教授早在六十年代初就提出:“如果…  相似文献   

2.
《资本论》的方法,最根本的是唯物辩证法。但唯物辩证法不只是《资本论》的基本方法,也是一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对于任何一门科学的方法论的研究,不应该只是停留在唯物辩证法这一作为指导的、基本的、一般的方法论上。因为各门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从而有其特殊的方法。对于以研究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关系为对象的《资本论》来说,有其特殊的科学抽象法。此外,还有历史的方法、归纳法、演绎法,甚至采用一定程度的数学方法、图表方法,不过这些方法均受唯物辩证法统率。可以说,《资本论》中存在着以唯物辩证法为“纲”,以科学的抽象为主干,以其他的方法为“目”的方法论体系。这个完备的方法论体系是与《资本论》的包罗无遗的、庞大的理论体系相适应的。本文不拟论述《资本论》中的辩证方法,而只是对它的科学抽象法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由南开大学经济系、中国社科院经济所、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天津市社联和天津市《资本论》研究会联合主办的“批判以保罗·萨缪尔森为代表的西方某些资产阶级学者对马克思转形理论(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理论)的攻击”专题讨论会于1984年2月10日至16日在南开大学举行。这是我国经济理论界第一次就马克思的“转形理论”进行专题讨论。来自全国12所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教授、专家和后起之秀,以及新闻出版单位的代表共31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对《资木论》中范畴的逻辑顺序和历史顺序问题,人们的看法是有分歧的.一种认为,逻辑和历史相一致是贯串《资本论》首尾的一个原则.另一种认为,逻辑和历史不相一致才是《资木论》方法中的一个原则;逻辑和历史相一致的观点,实质上就是逻辑等于历史,是对马克思的方法作了黑格尔主义的歪曲。《中国社会科学》一九八一年第二期发表的沈佩林的《〈资本论〉中范畴的逻辑顺序和历史顺序问题》一文,就是后一种观点的最新论著。笔者对沈文的基本观点是不赞成的,特作此文与沈佩林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5.
有的同志认为“异化”不仅是马克思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广泛使用的基本概念,而且在其成熟的科学著作《资本论》中亦未放弃这个思想,并且马克思按照劳动异化这一条思路,研究政治经济学,写了《资本论》。因此,异化在《资本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个基本经济范畴。为了辨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将《资本论》中使用“异化”概念的地方一一列出,加以分析,然后再得出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对《资本论》诸范畴矛盾性质的不同类别进行深入辨析,构成了马克思辩证法研究论域的一项前提性反省。总体来看,《资本论》通篇贯穿着以人的历史活动为“谜底”解答各个范畴矛盾“谜面”的实践辩证法,从而与流俗见解意义上的“矛盾公式先验演绎”“辩证法就是认识论”等辩证法观区别开来。具体来看,《资本论》可以划分出三种基本的矛盾部类:一是人的历史实践造成的经济生活范畴矛盾部类,以“商品二因素的矛盾”及其发展为典型代表;二是人的认识过程造成的经济生活范畴矛盾部类,以“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为典型代表;三是人的阶级立场造成的经济生活范畴矛盾部类,以“剩余价值本质与利润现象的矛盾”为典型代表。三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关联。而这又意味着,以往许多人在默认马克思辩证法的矛盾所指具有“标准答案”的前提下所进行的文本阐释和理论阐释,是部分地偏离马克思思想原貌的。毋宁说,马克思所使用的诸矛盾范畴,是“现实的人及其历史活动”这一主旋律统御下的多重变奏。  相似文献   

7.
《资本论》常常被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列宁指出:《资本论》、是“用唯物主义的方法科学地分析一种(而且是最复杂的一种)社会形态的模范”。它不仅是“现代最伟大的政治经济学文献”,而且把“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应用于同一门科学。”显然,在人类思想史逶迤延伸的山脉中,《资本论》是无可比肩而立的群山之巅。《资本论》问世之后,介绍这部科学巨著的各种读物,诸如《通俗资本论》、《资本论概要》、《资本论浅说》、《资本论大纲》等等,也相继出现。  相似文献   

8.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但它首先是一部开创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伟大经典著作。《资本论》内容浩繁,理论精深,方法辩证,令人体味无穷。就其主要研究对象来说,《资本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本论》作为马克思用以毕生精力而论著的代表著作,在深刻揭示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规律的同时,也顺理成章地叙述了他的“社会主义观点的基础”。所以,列宁曾经也把《资本论》称之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可见,马克思的《资本论》,对于我们今天研究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它不仅在立场、观点和方法上,给我们启迪和教诲,而且在许多基本理论方面,给我们以明确的指导。正如斯大林所说,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不仅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有效的,而且任何一个社会主义社会在计划国民经济时,不运用这些原理也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国内外经济学界都有人对马克思的《资本论》提出问题,其中有的并涉及到对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评价问题。例如,有的人认为马立思在《资本论》中所指出的资本越是积累、工人越是贫困的两极发展规律,在今天的资本主义世界已不符合实际;而马克思所得出的这个结论基本上又是根据“麻布=上衣”、“v+m=国民收入常数”这样一些公式推导出来的,这些公式只是一些静态的分析方法,于是便认为马克思所得出的结论和所运用的方法都是有问题的。这样的看法已在一定的范围里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0.
《资本论》的方法是什么?张薰华和洪远朋同志说:“《资本论》的分析方法首先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方法。”随后又说:“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资本论》还有特殊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这就是说,除了唯物辩证法,还有其他的方法。他们没有把《资本论》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看作是唯物辩证法在不同方面的体现或贯彻,而是唯物辩证法之外的方法。这种看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1.
由具体上升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体是思维的辩证方法,这本来是不成问题的。可是,有些同志却断定,只有由抽象上升到具体才是科学的方法,而由具体上升到抽象则是不可能的。理由是:具体(对事实的表象的具体)是多种关系、属性的规定(即混沌的表象),思维不能从这种具体出发,而只能从简单关系(即抽象关系)开始,一步一步地走向思维具体……等等。并且认为这是符合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关于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原意的。吴传启同志就是抱着这种看法来解释《资本论》中的范畴上升的过程的。我认为这是片面性的看法,是不完全符合马克思原意的。又因为这种思维方法是辩证逻辑中极为重要的内容,所  相似文献   

12.
陈征教授的《<资本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研究》一书已由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这部著作是1996年6月出版的《陈征选集》的续编,主要收录了作者近十年来发表的论文52篇。该书是陈征教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对《资本论》研究的最新成果,集中反映了这位年逾古稀的《资本论》研究专家的经济思想的新发展。一、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研究马克思《资本论》最重要的结论,就是要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从而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怎样正确地理解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1857年8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中论述了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同年11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中提出了从一般到特殊、再到个别的方法,1872年在《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二版第一章中阐明了从形式到内容、又从内容到形式的方法。这三个方法是马克思用来建立《资本论》结构的基本方法。《资本论》的逻辑结构和方法是哲学社会科学的辉煌成就,是马克思留给世界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一项宝贵遗产。研究《资本论》的逻辑结构及其方法,对于开掘《资本论》的伟大理论宝库,对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资本论》的方法论,是无产阶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集中体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创立的新哲学和辩证逻辑,在《资本论》中达到了自己发展的高度水平。深入研究《资本论》的方法论,具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抽象到具体,是《资本论》的重要方法,形成《资本论》的基本逻辑结构。这里,对它作一扼要的论述。《资本论》全三卷自始至终贯穿着从抽象到具体《资本论》全三卷是运用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建立起来的四大范畴结构。第一卷第一篇考察头两个范畴——商品和货币。第一卷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到第三卷第五  相似文献   

15.
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的《〈资本论〉导读》(以下简称《导读》)是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肖殿荒博士在多年本科生和研究生《资本论》课程教学与潜心研究的基础上写成的,包括《资本论》解说和《资本论》研究两大部分。《资本论》解说部分对《资本论》第1、2、3卷的有关背景、结构与体系、基本内容顺次解说,分为12讲;《资本论》研究部分分析了《资本论》体系中最疑难、最重点的几个问题,分为8讲。该书具有作为一部好书的基本优点: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言简意赅,解说全面,重点突出等等。第一,解说部分简明扼要,忠实于原著,有利于有效学习和准确…  相似文献   

16.
《资本论》问世以后,恩格斯指出:“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16卷,第263页)《资本论》在工人中传播以后,立即被称颂为“工人阶级的圣经”。当前的世界同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期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上述对《资本论》评价的基本精神没有过时。作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百科全书”,《资本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今天仍然是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南。《资本论》具有多重的意义和伟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王福生 《东岳论丛》2022,(10):81-88+191-192
与通常在与《资本论》的比照中解读《大纲》不同,奈格里根据《大纲》本身来解读《大纲》。贯穿于《大纲》本身的客观性与主体性、理论与实践的整合是这种解读的基本特点。这既体现在《大纲》“对抗性趋势”的方法上,更体现在对共产主义的动态范围、对立面、基本规定及其实现的政治化阐释上。奈格里的这一阐释不仅为我们理解马克思,特别是《大纲》和《资本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而且也为他自己后来的理论创造提供了稳固的根基。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世的时候,曾经想写一本《辩证法》,但由于写作《资本论》的重担,没有时间做这项工作。不过,马克思虽然没有遗留下专著《辩证法》,但却遗留下《资本论》的辩证逻辑。《资本论》是第一次把辩证方法应用于政治经济学的典范。恩格斯曾指出:马克思的全部见解(Auffassungsweise),不是一种教义,而是一种方法。列宁也指出:“不钻研和不理解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而当我们弄清这种方法的时候,《资本  相似文献   

19.
《资本论》的基本方法或根本方法是唯物辩证法。但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经济现象极为错综复杂、变化多端,为了贯彻和利用这个基本方法,马克思还有针对性地运用了各种具体特殊的方法。这些具体的方法,是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在一定的特殊条件下的具体运用,是基本方法的具体化。本文仅就《资本论》第三卷中转化的分析方法,作一初步探讨。 《资本论》各卷的分析方法在贯彻和运用基本方法的过程中,各具有不同的特点。马克  相似文献   

20.
一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是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在创作《资本论》时所运用的总方法的不同方面。就它们都是辩证法的运用来说,这两种方法在本质上是同一的。正如列宁在论及《资本论》中的方法时所说的:“一般辩证法的阐述(以及研究)方法也应当如此。”这里用“以及”两字很好地把“阐述”方法即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