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  要:本文利用1997年、2002年的投入产出表,定量的分析了各部门的生产结构、需求结构、进出口结构的变化情况,包括各部门经济规模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魏作磊  胡霞 《统计研究》2005,22(5):32-5
20世纪 60年代以来 ,服务业异军突起 ,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日趋重要。目前 ,无论从就业比重还是产值比重来看 ,服务业在世界经济中总体上都已超过工农业之和。服务业的发展已成为影响一国经济增长、吸纳就业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与此同时 ,经济学对服务业的关注也与日俱增 ,其中对影响服务业迅速崛起原因的探讨是理论研究的焦点之一。从需求角度解释服务业崛起的原因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最终消费需求增长是服务业崛起的主要因素 ,这一观点源自克拉克。克拉克认为服务业比重的上升主要是由于人们的消费需求引起的 ,因为相对…  相似文献   

3.
基于最终需求的研究视角,运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居民消费、资本形成和出口所导致的碳排放.结果表明,2007年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存货增加、出口所导致的碳排放量分别占各行业碳排放总量的5.29%、17.08%、5.51%、38.39%、1.83%和31.91%.平均而言,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每1元的消费支出分别导致所有行业总计排放0.18和0.196千克的CO2;每1元的固定资本形成导致所有行业总计排放0.3千克的CO2;每1元的出口导致所有行业总计排放0.28千克的CO2.  相似文献   

4.
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就业效应的测算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剑 《统计研究》2005,22(3):29-4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STIRPAT模型和投入产出模型,提出直接碳排放效应和间接碳排放效应用来测算综合碳排放效应.通过行业的碳排放量和行业增加值之间的回归分析测算出直接碳排放系数,再利用投入产出表计算出的完全消耗系数乘以行业的直接碳排放系数,两者相加得到综合碳排放效应,此种方法成功的回避了投入产出表编制量少及以往研究中缺少对二氧化碳吸收方面的弊端.并且通过2004-2012年碳排放量和人均产业增加值及投入产出表的相关数据得出实证结论:2005年、2007年及2012年中由于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的作用使得建筑业人均产业增加值每变化一个百分点就会综合引起碳排放量变化了21.29、25.80及25.69百分点;建筑业间接碳排放量占总碳排放量较大;并且农林牧渔业消减了总效应的30.57%、8.19%和9.44%.  相似文献   

6.
金勇进 《统计研究》1988,5(4):51-54
居民基本消费需要,指为了保证劳动力的再生产,居民对物质产品和劳务所必需的最低消费量。为满足这个最低消费量所具有的货币支付能力可称为居民基本消费需求。对居民基本消费需要的数量研究,不仅可以从一个角度上反映居民消费的基本水平和变化状况,还可以为进一步研究居民的生活承受能力,为国家确定扶贫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8.
张友国 《统计研究》2009,26(7):34-36
 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和Dietzenbacher和Los提出的完全结构分解方法建立了最终需求模式变化及其环境影响的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评价了中国最终需求模式变化对SO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987-2006年,中国的最终需求模式变化整体上是不利于减少SO2排放的,这一方面是因为最终需求中出口的份额大幅上升而消费的份额明显下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SO2排放强度高的产品或服务在整个最终需求中的份额有所上升。不过,相对于需求总量和技术变化的影响而言,需求模式变化对SO2排放的影响很小。因此,未来中国要通过税收等灵活有效的激励措施加强或进一步推动需求管理,形成更具有可持续性的需求模式。  相似文献   

9.
文章使用投入产出分析法,从产业链的角度对基于服务业最终需求的能源消费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不考虑服务业内部的行业差异就将服务业定义为环境友好产业的观点是武断的,并且服务业的发展也并不必然会导致节能减排的后果,主要结论如下:(1)在2010年中国生产用能源消费当中,用于满足服务业最终需求的能源总量为64698.2万吨标准煤,比重高达25.91%,远高于普通方法计算的服务生产中直接能源消费量;(2)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能源消费呈现出较大差异,其中公共服务部门和传统服务业部门的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强度都比较大,而新兴的生产性服务业则比较低.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服务业实现绿色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居民社会安全感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社会安全感研究综述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社会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人们心态的变化。社会的有序变迁、平稳运转、稳定发展是人们的共同愿望 ,社会的安全感是对这种愿望满足程度的反映。了解当前社会安全感的现状 ,对于党和国家制定政策、发现和解决问题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社会安全感是人们对社会安全与否的认识的整体的反映 ,它是由社会中个体的安全感来体现的。因此 ,调查个体的安全感是了解社会安全状况的有效途径。安全感是反映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 ,也是衡量社会运行机制和人们生活安定程度的标志。人们的经济状况的…  相似文献   

11.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二氧化碳(CO2)排放与减排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作为全球最大CO2排放量的中国,尤其值得研究。本文运用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因素分解法对中国1997-2007年CO2排放强度进行了因素分析。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既测度了直接CO2排放,也测度了间接CO2排放;并考虑了各类不同种类能源的碳排放因子的差别,因此更具准确性和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模式的转变是CO2排放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能源强度;而需求模式的作用较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在未来发展中不仅要注重生产领域的减排,更应重视培养清洁需求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征收碳税对二氧化碳减排及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超  王锋  门明 《统计研究》2011,28(7):45-54
 征收碳税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措施。深入研究碳税税制的设计、最优税率的选择及征收碳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07年投入产出表,采用动态碳税调整机制构建多目标最优碳税投入产出模型,以总产出减少幅度与CPI上涨幅度为约束条件,模拟实现CO2减排量最大化及政府消费净额最大化时应选择的最优碳税税率,并分析征收碳税对宏观经济中CO2排放量、化石能源消费量、总产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以及对各部门CO2排放量、产出、产品价格指数的影响。主要结论表明:在第一组约束条件下,应该选择的最优碳税定额税率为8.84元/吨CO2,以此税率征收,可获得CO2减排3.92%的环境收益,但需付出总产出下降0.99%和CPI上涨2.96%的经济成本;在第二组约束条件下,应选择的最优碳税税率为17.99元/吨CO2,以此税率征收,可获得CO2减排7.67%的环境收益,但需付出总产出下降1.96%和CPI上涨5.99%的经济成本。此外,两组约束条件下的其余模拟结果,也为政府相关部门平衡节能减排与经济冲击提供了更多参考,有助于碳税政策的稳步实施。  相似文献   

13.
碳排放的结构影响与效应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碳排放系数的角度推导了总量变化的SDA分解模型,从社会经济发展视角构建了LMDI分解公式,从而讨论不同时期碳排放量变化的影响因素。文章以云南省为例,运用云南省分行业能源消费数据以及 4个年份的投入产出表进行实证分析。SDA计算结果表明:消费与投资扩张效应是碳排放增长的贡献源泉,碳排放强度变动效应是节能减排的源动力;LMDI分解结果表明:人均GDP 增长是拉动云南省CO2排放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而能耗强度下降是抑制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根据计算结果,文章提出了低碳经济条件下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盛来运等 《统计研究》2021,38(11):35-46
居民消费与家庭人口结构密切相关,本文基于2018年和2019年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数据,构建基于微观家庭的平衡面板数据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模型,结合我国人口未来变动趋势,从家庭人口年龄结构、城镇化属性、受教育水平三个维度着手,就家庭人口结构变动对家庭平均消费率和消费收入弹性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率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提升以及居民受教育水平提高有助于提高家庭平均消费率和消费收入弹性,人口老龄化对家庭平均消费率具有负面效应,更为积极的生育政策能够促进居民消费。本文建议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持续优化生育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挖掘老年人口消费潜力,推动建设高水平国内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15.
董直庆  王辉 《统计研究》2021,38(10):48-61
本文基于我国2005—2017年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为准自然试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空间计量方法,检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有效性、影响机制和“两难问题”。结果发现:市场型环境政策有效且存在跨界减排效应,即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可以降低本地碳排放,其碳减排效应逐年增强,而且同期本地碳交易政策实施可以形成邻地示范效应,推动相邻地区碳减排。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主要通过调整能源结构,提高地区技术水平,推动地区绿色技术发展,实现地区碳减排,且当前阶段能源结构调整的碳减排效应最强,约占总体减排效应的36.9%,而绿色技术进步的贡献仅为11.6%。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可以有效克服环境与经济的“两难问题”,同步实现碳减排和提高经济效率的双重目标,实现经济与环境相容发展。  相似文献   

16.
周国富  朱倩 《统计研究》2014,31(10):21-28
文章依据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在剔除进口中间投入所节省的能耗和碳排放的基础上,对2002-2011年各产业出口隐含的CO2排放量重新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出口隐含的国内碳排放量比同类文献的测算结果要低;而且,某些碳排放强度高的产业其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占比并不高,相反,某些碳排放强度低的产业其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占比却较高。这种反差主要是由于不同产业的出口规模不同造成的。因此,要减少出口隐含的碳排放量,不仅要鼓励节能和清洁技术的研发,降低各产业的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还应逐步压缩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产能和出口规模,不断优化出口结构。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地区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华军  赵浩 《统计研究》2012,29(6):46-50
 本文采用IPCC的方法测算了1995-2009年中国省际层面二氧化碳排放量,并根据Dagum(1997)提出的基尼系数及其按子群分解方法实证研究了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地区差异及其演变态势。实证结果显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在地区分布上呈现明显的非均衡特征;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地区差异呈增大趋势,但并不明显;利用基尼系数及其子群分解方法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进行了地区分解,结果表明地区间差距对地区差异贡献率增加,地区内差距贡献率变化不明显,超变密度贡献率呈下降态势。  相似文献   

18.
中国制造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及脱钩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运用改进的拉氏因素分解法,对中国制造业1995-2007年碳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基于DPSIR框架构建了碳排放脱钩指数,对制造业部门碳排放的脱钩效应进行了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有着较强的阶段性特点;产出效应为主要的正向驱动因素,能源强度效应为主要的负向驱动因素;制造业部门碳排放存在一定的脱钩效应,但强脱钩年份较少;在强脱钩向弱脱钩的转变过程中,经济结构效应起着关键作用。本文据此给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存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济增长与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直接推动了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的研究。本文基于1995-2009年中国省际碳排放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动态固定效应下的面板误差修正模型最优,碳排放与经济增长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倒U型关系,拐点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9847.29元,且存在短期误差修正机制;与权威机构时序数据回归结果比较,动态面板模型结果具有稳健性。  相似文献   

20.
田成诗  亓伟 《统计研究》2014,31(8):31-38
本文分析了社会福利的两个主要因素—收入和二氧化碳排放。在收入和二氧化碳排放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马尔科夫链分析了收入-二氧化碳排放的联合状态转移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收入是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因素,高收入对应着高排放。低收入水平地区倾向于通过增加排放来带动经济发展。目前,高收入-高排放处于稳定状态,但从长期看,该状态的地区比重很小。我国没有进入低收入-高排放的收入环境陷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