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潘敏  张依茹 《统计研究》2012,29(4):51-57
财政政策的目标是在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促进国民收入分配的均等化,以实现社会资源的公平和有效配置。本文运用马尔科夫区制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对1994年1季度至2010年3季度我国财政支出的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机制是时变的,并且财政政策的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效应的区制转换与不同财政政策下的政府支出结构的变化紧密相关。当财政支出中社会性支出的增速高于经济性支出的增速时,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而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紧缩性或稳健性财政政策时期。反之则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导致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  相似文献   

2.
孙巍等 《统计研究》2020,37(9):44-55
在我国即将完成脱贫攻坚背景下,异质性在居民减贫并防返贫进程中逐渐起到关键作用。本文通过反事实分析法将收入分布变迁分解为均值、方差以及残差三种变化,进而将其引入贫困分解中,对我国农村及区域贫困进行分解。研究表明,引入收入分布变迁贫困分解结果具有稳健性,且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效应与离散效应存在非对称性,提高收入已不足以弥补收入差距扩大带来的贫困加深效应,而异质效应和离散效应间存在对称性,居民异质性在减贫进程中逐渐起到关键作用。同时从区域视角看,东部区域异质效应减贫效果明显高于增长效应;中部区域增长效应和异质效应均具有显著减贫效果;而西南区域增长效应的减贫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3.
基于核密度估计方法,给出居民收入分布变迁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解的相对收入分布方法。使用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的微观居民收入数据,实证分析中国居民收入分布及其变迁的特征、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居民收入分布变迁的速度与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相对应;经济增长因素是引起居民收入分布变迁的主要因素,在提高总体居民收入水平的同时加剧了居民收入分布的极化程度;收入分配因素对居民收入分布变迁的作用相对较弱,但有一定的减贫或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丹 《统计教育》2008,(6):13-18,36
本文基于北京市城镇居民收入分组资料,采用GQ Model和Beta Model拟合收入分布函数并计算了北京市城镇居民贫困规模;采用最新的Shapely分解方法将贫困变动分解为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贫困线变动三部分效应之和;在此基础上构造了三因素亲贫困增长判定方法。得到的结论是:1986~2006年间,北京市城镇居民的贫困率呈现出了下降趋势,其中经济增长是减贫的绝对因素,收入差距和贫困线变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贫困率的上升,但总体上增长还是亲贫困的。  相似文献   

5.
对北京市居民收入及其主观感知状况等系列问题进行微观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居民家庭年收入呈右偏分布,而居民收入主观感知状况呈左偏分布,近五成居民认为自己属于低收入或贫困收入群体。运用多项定序logistic回归模型对居民收入主观感知的影响因素进行测度,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因素能够提升居民的收入主观感知状况;劳动密集型行业居民的收入主观感知状况相对较低;收入、房产、私家车等因素是影响居民收入主观感知状况的重要客观因素;居民对宏观经济运行、收入差距问题的看法与其对收入主观感知状况之间存在联动效应。  相似文献   

6.
中国居民收入再分配过程中的“逆向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天宇 《统计研究》2009,26(4):19-24
 本文采用GE指数及其区域分解、收入来源分解方法,对中国居民收入再分配过程中的“逆向转移”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表明:我国现阶段的转移性收入不仅没有起到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反而扩大了全国、农村内部和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转移性收入扩大居民收入差距的程度在某些方面有所下降,但并未改变“逆向转移”的大趋势。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所导致的转移性收入差距,以及城乡分割的收入再分配制度导致的城乡转移性收入分配不平等,是造成居民收入再分配中出现“逆向转移”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王卫  汪锋  张宗益 《统计研究》2007,24(3):62-67
 摘  要:本文使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重庆市的抽样调查数据,同时采用基于人口特征的收入群体分解和基于回归方程的收入来源分解二种方法考察了重庆市居民的各种人口特征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乡差异是现阶段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偏大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城乡居民之间受教育机会、职业选择上巨大的机会不平等将对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产生长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2005年社会核算矩阵的构建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在构建中国2005年宏观及居民账户细分的社会核算矩阵的基础上,利用SAM乘数模型,考察了各类产业的产出及居民收入效应以及外生冲击和转移支付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结果显示,产出和居民收入乘数较高的行业分别是那些与其他行业具有较高关联度的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改善当前城镇收入差距过大的现状,但不利于缩小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转移支付时改善当前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现实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改善力度不大,而转移支付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没有起到明显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0-2009年新疆农村收入分组数据,首先计算历年新疆农村FGT贫困指数,分析新疆农村贫困程度的变化情况;其次对新疆农村FGT贫困指数进行分解,探讨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贫困线变动对新疆农村贫困程度的影响;最后模拟分析各个贫困指标对贫困线变动的敏感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新千年开始后新疆农村贫困程度变化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点,大体经历了大幅下降、平缓变动、小幅上扬三个阶段;FGT贫困指数分解后发现,各期影响因素作用不一,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最为明显,收入分配状况的改善或者恶化产生了不一样的减贫作用,贫困线上调最明显的效应是新疆农村贫困面扩大;模拟贫困线上调后发现各贫困指标对贫困线较小幅度的变动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新疆农村的贫困问题比较复杂,最近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尤其是最贫困人口的境况需要获得更多的关注,基于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雷欣等 《统计研究》2018,35(4):73-85
本文在考虑不可测环境和努力变量的影响,以及处理环境和努力变量相关性的基础上,改进机会不平等的参数测度法,并运用这一方法对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的机会不平等程度进行数量测度。结果显示:样本期间,机会不平等占收入不平等的比例平均达到29%左右;分解结果显示,可测环境变量导致的机会不平等占收入不平等的比重维持在27%左右,不可测环境变量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平均而言只有2%左右。此外,家庭教育背景差异、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和性别歧视构成了现阶段中国居民机会不平等的主要来源。本文认为,为降低中国居民收入的机会不平等程度,政府应对因外部环境不利而陷入贫困的居民进行救济和补偿,为弱势群体依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创造条件和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11.
Quarterly data for the period 1960:1 to 1997:2, conventional tests, a bootstrap simulation approach and a multivariate Rao's F-test have been used to investigate if the causality between government spending and revenue in Finland was changed at the beginning of 1990 due to future plans to create the European Monetary Union (EMU).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uring the period before 1990, the government revenue Granger-caused spending, while the opposite happened after 1990, which agrees better with Barro's tax smoothing hypothesis. However, when using monthly data instead of quarterly data for almost the same sample period, totally different results have been noted. The general conclusion is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nding and revenue in Finland is still not completely understood. The ambiguity of these results may well be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re are several time scales involved in the relationship, and that the conventional analyses may be inadequate to separate out the time scale structur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se variables. Therefore, to investigate empirically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se variables we attempt to use the wavelets analysis that enables us to separate out different time scales of variation in the data. We find that time scale decomposition is important for analysing these economic variables.  相似文献   

12.
中国代际收入传递趋势及教育在传递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亓寿伟 《统计研究》2016,33(5):77-86
本文利用中国健康营养调查(CHNS)数据,实证检验了出生于1949-1990年男性是否存在代际收入传递,并分析了其变化趋势和教育在代际收入传递中的作用机制。估计结果表明,1949- 1990年代际收入传递程度总体上不断加强,其中60年代初期和80年代初期出现两次传递高峰。中等收入水平者受父辈的影响及加强趋势均最高,呈现双倒“U”特征。城镇传递加强趋势约是农村2倍,城镇高收入水平者受父辈的影响更强,农村则低收入水平者所受影响更强。对教育作用机制分解发现,教育对代际收入传递的解释程度在农村达到26%,城镇则达到36%。家庭环境导致的子女教育机会不平等是影响代际收入传递趋势变化的最主要原因。随着国民教育水平提高,在中国教育的作用也出现了”组合效应”特征。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98-2005年中国部分研究所的均衡面板数据,本文对始于1999年的中国政府对研究所改制的政策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文中创新性地采用了IVE、PSA、分位数等多种计量方法估计改制对研究所绩效的影响,以达到控制潜在的内生性和选择性偏误的目的。研究发现,改制达到了预期的基本目标,与没有改制的研究所进行比较,改制为科技型企业和非盈利的研究型研究所(NPR)的产出效率明显提高。具体来说,改制增强了科技型企业的商业化导向,增加了总收入;NPR的科技收入得到大幅提升,政府资助也得到了加强,有利于其开展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4.
The economic reforms in China since 1979 and consequent increases in disposable income have caused total gasoline consumption to soar nearly 240% between 1980 and 1999. As the growth rate of gasoline consumption is expected to be high due to the increased economic activity resulting from China's re-accession to the WTO, the government must underst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conomic growth and balance of payments. Using cointegration techniques, it was found that, between 1980 and 1999, demand for gasoline was relatively inelastic to price changes, both in the short and long terms. The long-run income elasticity was 0.97, implying that the future growth rate of gasoline consumption will be close to the growth rate of the economy, which is predicted to be about 7% per annum from 2001 to 2005, and 5-6% over the decade thereafter.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uses Danish register data to explain the retirement decision of workers in 1990 and 1998. Many variables might be conjectured to influence this decision such as demographic, socioeconomic, financial, and health related variables as well as all the same factors for the spouse in case the individual is married. In total, we have access to 399 individual specific variables that all could potentially impact the retirement decision. We use variants of the 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Lasso) and the adaptive Lasso applied to logistic regression in order to uncover determinants of the retirement decision.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application of these estimators in microeconometrics to a problem of this type and scale. Furthermore, we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retirement decision are stable over time, gender, and marital status. It is found that this is the case for core variables such as age, income, wealth, and general health. We also point out the most import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groups and explain why these might be present.  相似文献   

16.
工资收入差异的解释:基于分位数回归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CHNS2006年的数据,通过分位数回归方法从教育回报率、性别和工作部门的差异三个方面对中国工资收入差异进行研究,得出与以往研究不同的结论。结果表明:教育回报率在工资收入分布上的变动趋势是不定的。在工资收入分布的两端,大专以上学历对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相对较大。对不同性别间工资收入差异的分解表明劳动力市场上存在明显的性别歧视,而对部门间工资差异的分解表明在整个工资分布区间,这种差异呈倒"U"型走势。  相似文献   

17.
基于北京市城镇住户调查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与分解技术,结合核密度估计方法,定量考察了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工作经验等因素对城镇家庭收入差异及其演变的贡献。研究表明:不同收入群体并没有均等地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城镇家庭收入差异是"回报效应"和"变量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历史时期两种效应的重要性有所不同;教育机会不均等是导致城镇家庭收入差异的关键因素;就业性质的差异助长了城镇家庭收入差距;不同收入群体间自身素质的差异是影响城镇家庭收入差异的重要因素;工作年限、工作经验、年龄、性别及家庭规模等因素影响力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江等 《统计研究》2018,35(8):94-103
本文基于2012和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采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考察劳动力跨方言区流动对收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与在同一方言区流动的个体相比,跨方言区流动收入要高31.9%;对于跨方言区流动的劳动力而言,跨方言区流动对收入的平均处理效应为30.5%,如果在同一方言区流动的劳动力选择跨方言区流动,其收入反而会减少3.9%,说明不同个体在流入地的选择上是基于其比较优势做出的决策。进一步,本文还发现跨方言区流动的劳动力无论选择在同一方言区流动还是跨方言区流动,均能获得较高的收入,在流动决策上具有绝对优势。在考虑了测量误差和极端值以及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后,上述结论依然稳健。  相似文献   

19.
段志民  郝枫 《统计研究》2019,36(7):65-76
家庭在福利分析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家庭收入如何受最低工资政策影响却很少得到关注。本文采用2005-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利用多时期双重差分和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方法实证考察了最低工资政策对我国城镇家庭收入及其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①最低工资标准上涨显著提升了处于贫困标准1~2倍家庭的收入水平,对贫困标准以下或高于贫困标准2倍以上的家庭收入没有影响;②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可有效减缓城镇家庭收入不平等,尤其对家庭收入分布较低分位部分的不平等程度有明显改善;③最低工资政策对家庭收入的最终影响取决于工资溢出效应和就业挤出效应的比较,且其对不同收入等级家庭中成员的收入和就业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政府在制定最低工资政策时,应针对低收入女性劳动力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以保证各类低收入家庭均能从最低工资标准提升中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