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规范化与个别化:机构养老的艰难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提出加快以改进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老有所养"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我国政府提出构建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照料为补偿的养老服务体系.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趋势日益加深,有机构养老需求的老年人数量逐渐增加,养老服务体系中机构养老重要性越渐明显.如何实现机构照料补偿功能,笔者认为机构养老中规范化和个别化有效结合既是其艰难抉择,也是其重要功能发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社区服务型居家养老:当前我国农村养老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服务型居家养老是一种“家庭供养 居住在家 社区服务”的局部社会化养老方式。其中,家庭供养是核心,居住在家是表现形式,社区服务是关键。在农村,发展社区服务型居家养老不仅具有现实基础,而且有利于形成农村社区管理和农村养老相互促进的机制,因而是解决当前我国农村养老需求和供给矛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城市老人居家养老的社会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人口规模日益扩大."老有所养"成为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加快推进以改进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内容之一.因此,加强老龄工作成为时代急需的要求.如何实现老年人居家养老过程中的经济需求、社会生活照料需求及精神慰藉需求,目前政府和学界关于老年养老已经达成共识: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和机构照料为补充的三位一体模式.本文旨在探索实现这种三位一体模式的社会支持体系及建立相应专业化、职业化的为老服务队伍.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备受关注,而中国的老年人大多在农村,所以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尤为重要。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从家庭规模和农村人口劳动力外流两方面分析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2 1世纪人口老龄化与高龄化发展迅速 ,家庭进一步小型化和核心化 ,养老功能逐步弱化与外移 ,社会保障对象要与企业事业单位脱钩 ,由社区组织统一管理。因此 ,必须大力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社区服务的功能。南京市是社区服务开展较早、较好的一个城市 ,认真总结它们的经验 ,对今后老年事业的发展 ,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老龄化程度城乡倒置现象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发展综合作用的结果,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有其自身的特点。以城市到农村为主体的城乡间人口迁移流动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的根本原因。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视角下,我国农村养老面临诸多问题,为此,应建立多层次的城乡养老保障体系;提高农村非农产业就业吸纳能力;加快完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促进农村社区为老服务业发展;制定实施人口均衡型社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的日益严峻,养老问题将成为我国发展中应被长期重点关注的问题,而起源于英国的社区照顾养老模式特别契合我国的国情,应该借鉴该模式,发展我国以养老机构为依托的社区照顾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需求侧管理的协同运用,在此背景下,社会养老服务供给与人口老龄化最理想的状态应是协调发展。本文试图从供需平衡的视角,以日本为例,运用协调发展系数指标的方法来判断养老服务供给与人口老龄化协调发展的演进逻辑,并在实证检验我国养老服务供给随人口老龄化变化的基础之上,提出二者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以期为相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社会成本的视角,运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对居家养老与社区服务进行简要分析,重点讨论居家养老与社区服务的社会成本应该如何分担的问题,可以加深对居家养老与社区服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家庭养老是我国最主要的养老方式,但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的家庭结构开始步入小型化,家庭养老功能随之弱化。福建省社会化养老服务事业由于起步较晚,相对于数量日益增大的老年群体以及快速推进的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滞后。台湾地区早于福建省进入老龄化社会,旨在缓解家庭赡养压力并逐步解决老年养老保障的社会化养老政策与实践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市场效益。比较两岸在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的异同,汲取各自的经验与优势,对建构闽台养老产业合作与交流机制,具有良好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日渐明显,原有的养老保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养老需求。农村养老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要保证老年人安度晚年,政府责无旁贷。因此,在我国如何深化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来迎接人口老龄化对农村养老保险的挑战,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未富先老"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状况下,社区居家养老被认为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方式。各地经过近十年的实践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面临诸如资金供给不足、社会保障不到位、服务人员素质低、服务内容形式化、运行机制不健全等方面的困境,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的发展。因此,社区居家养老实行市场化运作,多渠道筹集资金;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加强职业培训;改善社区服务实施;加强服务质量监督是走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困境的出路。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伴随着生育率下降和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显露,呈现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速快、老年抚养比上升、城乡发展不平衡等特征。虽然各地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进行了诸多积极的探索,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养老设施较差、社会养老支撑能力弱、法规政策滞后和养老服务质量低等问题依然存在。未来应从四个维度积极探寻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策略:第一,深刻把握新时代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大意义;第二,推动制度改革和创新,促使社会保障支出效用最大化;第三,重视老年人健康和精神文化生活,支持其积极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第四,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立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4.
顾立 《南方论刊》2010,(8):35-36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该问题迫在眉睫。本文从传统文化、养老设施、资金保障等方面分析了社区养老在我国的可行性,认为社区养老是我国养老方式的一个新选择。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及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我国农村已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对农村的养老保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它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更关系到中国社会经济的总体发展。因此,应充分认识人口老龄化条件下农村养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积极更新养老观念,建立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模式,发展多种社会力量,使其参与到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中,大力发展农村老年福利事业。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养老方式的现状与前瞻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养老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针对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并结 合我国社会经济条件,就目前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探讨。作者提出,未来我国 农村应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主体,社会救助、社会照料和 社会福利服务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冯臻  国云丹 《兰州学刊》2014,(9):122-128
伴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而产生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通过我国目前养老问题以及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的分析,基于对长三角地区养老需求的调查和数据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养老方式正在发生改变,以养老公寓为代表的养老地产市场需求逐渐显现.据此提出了养老地产未来发展的定位、产品设计以及可持续发展运营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社区照顾养老的必然性及其中国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韦克难 《天府新论》2007,(1):102-105
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照顾养老是各个国家养老的三种模式。由于我国家庭规模日益缩小,使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同时,经济状况和传统的观念也制约了机构养老的发展。因此,社区照顾养老是我国社会现实及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情和社区建设有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我国社区照顾养老必须体现中国化,即在供养方式上坚持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社会福利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9.
社会化养老:中国的大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核心是老年人口的赡养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和在养老方面所面临的日趋沉重的压力;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家庭养老的社会经济根源和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提出以自我养老为基础的社会化养老是中国下世纪养老发展的大趋势,并对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化养老事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尤其是不能自理生活的老年人的照料问题越来越突出。广东省的相关调查对不能自理老年人照顾方式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应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不能自理老年人的养老服务,即在加强家庭养老功能的同时,积极推广以社区为主的居家养老体系,并以正式照顾为补充,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化养老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