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 目前,农村妇女的早婚早育及多胎生育巳成为决定我国人口控制工作成败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因此,对我国农村妇女的早婚早育及多胎生育状况的研究,是一个具有很大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利用1988年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所提供的资料,就我国农村妇女早婚早育及多胎生育的发展变化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正> 近几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大幅度回升,农村早婚早育和多胎生育则是形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就如何控制农村早育多育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在一般情况下,结婚是生育的前提,男女两性的结合就孕育着第二代的出生。早婚必然带来早育,缩短两代人的时间间隔,加速人口的增长。因此,对我国育龄妇女早婚状况进行归因分析,对于计划生育工作,保证人口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一、我国妇女早婚概况  相似文献   

4.
当前学术界一致认为多孩生育、早婚早育是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两大难题.然而,在研究多孩生育、早婚早育的同时,人们似乎对计划生育工作中另一个重要问题——节育效果问题尚未引起高度的重视.早婚早育、多孩生育、节育效果三者是紧密联系的.节育有效率除直接影响多孩率外,还通过影响早育率间接影响多孩率.节育效果的好坏是解决早婚早育、多孩生育的关键之一.为此,在我国人口控制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节育有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以往相关研究认为,“不落夫家”习俗可以起到抑制生育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立坡屯这个“不落夫家”壮族社区的原始人口资料发现,该地区妇女的生育状况与其他地区相比确有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妇女虽早婚,但早育者较少;妇女多孩生育问隔期比较长,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及生育孩子数量的增加而缩短;总和生育率与人口出生率也处于较低的水平。这可能是“不落夫家”习俗及地理条件、食物结构、经济水平和社会环境等多因素综合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新余市为检查农村早婚早育密育多育情况,1988年进行了一次5%生育节育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1988年人口出生率为14.19‰、自增率为8.89‰。一孩率为68.25%、多孩率为6.48%。女性早婚率为2.36%、晚婚率为28.8%。可以看出:当前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中早婚,早育、密育、多育还较多。这将严重影响着人口数量的控制,是完成年度人口计划的主要障碍。只有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个问题,控制人口数量的目的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7.
<正> 目前,人口控制的任务十分艰巨,我省早婚早育现象近几年有所抬头,特别是农村地区较为严重。它直接影响着人口控制目标的完成和妇女、儿童身心健康。各级政府部门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近年来女性早婚状况女性早婚,是指不到法定婚龄(20周岁)而结婚。据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汇总结果,我省早婚现象具有如下特征:(一)早婚人数逐渐增多,早婚率有所回升。30多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和妇女地位的提高,女性婚龄经历了20多年自发提高阶段。七十年代大力提倡晚婚、晚育,平均婚龄升至历史最高点。但是进入八十年代以后,平均婚龄开始下降,早婚现象有回升趋势。据1987年7月1日调查:每100名已婚妇女中早婚的25~29岁组为6.9人,而20~24岁  相似文献   

8.
中国80年代的早婚早育状况及其对人口控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对早婚早育问题的关心归根到底是出于对我国人口数量控制问题的关心,但是,由于早婚早育问题从现象看并不是数量问题,而是个时间性问题,因此,这个问题并不象计划外生育、多胎生育等问题那样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今天,许多人仍旧以“反正都是生一个,早生晚生都一样”为借口,对早婚早育问题漠不关心。其实,生育的时间性和生育的数量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对人口控制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人们之所以对这个问题产生模糊的认识,一方面是因为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另一方面也因为学术界过去对早婚早育问题研究不够。近…  相似文献   

9.
近年的人口发展形势表明,早育、多胎生育是我国高出生率人口回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它加剧了当前人口生育高峰期的拥挤现象。1987年全国有610多万人未到法定年龄就结婚,在一些农村,早婚、早育、非法同居、非婚生育的情况十分严重。如河南省浚县城关乡1987年1月到1988年2月间共结婚808对,其中249对女方不到法定结婚年龄,早婚率为30.82%,晚婚率仅13.86%。山东省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人口出生高峰,各地都加强了对婚育人群的生育管理,特别是加强了人口计划的管理,不少地方在年度人口计划中,还实行“双轨”控制,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年度人口计划还是时有突破,究其原因主要是早婚早育的冲击和影响。早婚早育的治理问题长期进展不大,甚至陷入当前困境,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婚姻管理措施软化,婚姻管理同控制人口增长的措施不配套,致  相似文献   

11.
<正> 吉林省通榆县人口出生率在1982——1990年间巳降至12—16‰之间,并且在大多数年份低于全省水平,但是近年来该县的人口形势却不容乐观。人口的计划外生育主要是早育和多胎生育问题比较严重,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很大困准,而解决好早婚早育这个难题又是脱贫致富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正> 婚育管理,包括婚姻管理和生育管理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从部门的职责分工来看,婚姻管理属民政部门,生育管理属计划生育部门。但是从婚姻与生育的内在联系来看,人们的生育行为,又是通过婚姻形式实现的。不管是合法的婚姻,还是事实婚姻,两性之间这种关系一旦缔结,就为生育造成了前提条件。要抓好人口的计划管理,只控制计划外二胎、多胎是不够的,还必须把一胎纳入计划管理的范畴。而要抓好一胎的计划管理,必须把管理的范围,由生育环节延伸到婚姻环节。这就需要我们打破部门分工的壁垒,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组织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猎切配合,协同动作,把婚姻管理与生育管理结合起来抓。在当前人口出生高峰和早婚早育严重冲击人口计划的情况下,强调抓好婚育管理,解决早婚早育问题,对于平抑人口出生高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新形势下,要稳定来之不易的低生育水平,高质量地解决人口问题,就必须进一步探索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综合管理新机制。河南省原阳县计生委的做法如下:  一是实行结婚登记三家联合办公,严把男女青年结婚登记年龄关。针对农村个别地区早婚早育问题,该县从1996年起,在全县推行结婚登记实行乡(镇)民政所、计生办、派出所三家联合办公制度,三方共同审查男女双方的年龄,杜绝了由于不到法定年龄结婚而出现的早婚早育现象,并有效地杜绝了计划外生育。二是实行“婴儿出生证明卡”,严把二孩生育证发放关。1998年初,该县实行了“婴儿出生证…  相似文献   

14.
1994年以来,新乐市狠下功夫从抓早婚入手来防早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到目前已办早婚学习班4期,890人次,签定晚育合同340份,为全年人口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基础。具体作法是: 一、宣传教育造声势。新乐市委、市政府责成民政局、计生委、公安局联合发出《关于坚决治理早婚私婚早育的紧急通告》,并通过电视台黄金时间每晚播出两遍,先后播放一个多月。二是实行电视追踪曝光。计生委和广播局组成巡回报导小组,对不到法定婚龄举行婚礼者,追踪录像,现场以采访形式让其当众承认错误并作检查,而后在电视台公开曝光。三是各村利用广播喇  相似文献   

15.
江苏农村外来女的婚育管理与教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人口流动和迁移是当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农村外来女的婚育管理又是热点中的难点。本文针对她们当中非感情因素促成的婚姻、未婚同居、早婚早育和无证生育的负面效应,提出了以教育为先导,把握管理重点环节,充分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的婚育管理教育思路。  相似文献   

16.
2、人口预测世界人口趋势和预测莱昂·塔巴著 杨魁信译 人口研究1981·增刊·3人口预测方法述评舒宝刚 科研中的方法1981.1 .40“晚婚、晚育”与“早婚、早育”对今后人口增长影响的比较—据广东省未来100年人口发展趋势预测朱云成等 人口与经济1981.2 .26对浙江省三个县的人口预测庄炳瑾等 人口研究1981.3 .32.人口与未来杨家良 人口学刊1981.3 .38一个有较大差异的人口在形成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编辑部著 朱纯译 人口学刊1981 .3 .78世界人口趋势预测中文江 未来与发展1981.4 .32人口预测方法暴奉贤 未来与发展1981.4 .35利用指数、函…  相似文献   

17.
周长洪 《人口研究》2001,25(4):35-37
1生育文化的决定因素 生育文化在本质上是由经济、社会、政治、科技等因素决定的.首先,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方式,以及与此相应的经济、社会制度,是决定社会群体主流生育文化的基础.封建社会中较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科学技术水平,分散的以农耕劳作为主的生产方式,按家庭人头摊派的劳役、兵役与赋税征收制度,连绵不断的战争、饥荒、不能控制的温疫等导致较高死亡率的现实等,都必然诱导人们形成崇尚多子女、偏好男性、喜欢早婚早育、追求多代同堂大家庭的生育观念,并由此演进出封建社会的传统生育文化.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来,早婚早育、未婚先育及非法婚姻等现象,在全国各地比较普遍。这对计划育政策的顺利实施是个不容忽视的干拢。各级计划生育部门和有关部门对此极感棘手。公主岭市十屋乡为控制早婚早育所采取的措施,虽非尽善尽美,但在制止乃至消除这一现象所作的努力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这篇调查报告,总结了十屋乡严格控制早婚早育的经验,现将它介绍给读者。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生育行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准则下进行的,而这种文化准则又是在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道德等背景下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和习俗。在诸多文化准则中,生育文化对生育行为的影响最为直接和强烈,成为当前人口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早婚早育、多子多福、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等为  相似文献   

20.
<正> 早婚现象作为封建社会的陋习,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与发展,在我省一度大幅度减少。但据1988年生育节育抽样调查,进入80年代以来.我省早婚迅速回升,早婚现象呈重新抬头之势。现结合河南省1988年生育节育抽样调查资料,对河南80年代以来早婚现象回升的特点、原因及后果进行简单的分析,从婚姻管理的角度,探讨一条降低妇女生育水平、控制人口增长的途径。一、八十年代河南省早婚的特点80年代,河南省早婚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 1.早婚率急剧回升。而男性回升速度远高于女性。我省1980年早婚率为10.45%,1988年则为24.77%,八年间上升了14.32个百分点。其间。男性早婚率由12.45%上升到36.83%,女性早婚率由8.44%上升到12.69%,因此,男性回升幅度大大高于女性(详见下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