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红二、六军团的长征同中央红军一样,是在无法粉碎敌人“围剿”的情况下,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其转移的战略目的是寻找机会和条件,建立新的更大的革命根据地。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的,红二、六军团长征经过四个阶段,于1936年10月胜利完成长征。 相似文献
2.
论长征胜利的深层原因及其启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 7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工农红军之所以能取得“三军大会师”的伟大胜利,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深层主因是什么,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恩格斯曾说,历史的发展是各种力量“融成合力的结果”。本文认为,红军长征胜利有诸多方面的原因,而深层主因是中共中央领导集体“融成合力的结果”,具体来说,是“毛张周”领导体制的构建及其卓绝领导所致。 相似文献
3.
4.
2006年10月20日,自治区社科联和新疆社科院联合主办的自治区社科界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学术报告会在新疆社科院学术报告厅举行。自治区社科界100余人出席。12位专家学者围绕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长征胜利的经验总结,长征西路军进入新疆的过程与意义,弘扬长征精神,创新兵团屯垦戍边事业及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左支队在新疆的革命活动,长征精神的形成、丰富内涵和内在逻辑,长征精神与民族精神、党的先进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疆的构建、中国现代化建设等作了交流发言。自治区社科界召开纪念中… 相似文献
5.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开始在全国“凯歌行进”,远东地区也汇入到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中。在苏(俄)中央委员会的领导下,远东各地至1918年5月,经过四个发展阶段,普遍建立苏维埃政权,确立了十月革命在苏(俄)的全面胜利。远东苏维埃政权是在严酷的国内外环境下建立起来的,有效的斗争策略保证了革命逐步推进,但是,苏维埃和地方自治管理局两个政权并存、苏维埃政权建设实行“一刀切”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远东地区苏维埃政权的稳固。 相似文献
6.
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前,派出红六军团作为先遣队进行西征,红六军团于1934年10月与红二军团会师,会师后,红二、六军团创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在此期间,红二、六军团的行动得到中央的及时指示,特别是遵义会议后,在遵义会议精神指导下,中央对红二、六军团的正确领导,使红二、六军团胜利完成长征。 相似文献
7.
1934年5月红三军在贵州东北部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1934年10月24日在黔东印江木黄红三军与红六军团胜利会师,会师后,红二、六军团发起湘西攻势,开辟和发展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策应中央红军长征,在遵义会议精神指引下,又取得反“围剿”的胜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