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民族民间舞蹈在整个中国的舞蹈文化构建中占有独特地位,纵观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经历了非常曲折、漫长的发展过程,从早期技术的规范打磨,到对不同民族舞蹈文化的探索分析,再到进一步对传统民族精神文化层面的求索,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一直以曲折中稳步向前的姿态不断发展。这一探索过程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舞者们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技术与艺术的夯实过程,更是提炼民族民间舞蹈元素基础上实现舞蹈艺术审美走向自觉的过程。文章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技术与情感规律把握到艺术美学原则几个方面探索民族民间舞蹈“技艺”融合的美学规律,证实其具有民族情怀的隐秘悬置。  相似文献   

2.
古典舞身韵发展到今日,已经衍生为中国当代舞蹈中一个重要的艺术实体,在传承中富有研究价值、彰显民族个性的审美特征。今天人们对舞蹈的审美需求和价值取向,认真体察、把握并发展中国古典舞身韵是完全有必要的。古代文化起源诗乐舞纷繁的楚和具有高度文明的汉两个时代,剖析楚辞和汉赋文化作为起点,深入探索中国古典舞身韵发展历史和文化内涵,有利于中国古典舞身韵继续深化。  相似文献   

3.
朝鲜民族能歌善舞,其舞蹈分外绚丽而又历史悠久。自从朝鲜半岛分成南北两半,朝鲜民族又散居于世界各地以来,不仅南北朝鲜的舞蹈渐渐各异其趣,散居世界各地的朝鲜族舞蹈也各具特色。尤其是我国延边朝鲜族的舞蹈,更是以其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审美追求和特征而获得了有口皆碑的艺术效果。(一) 众所周知,任何民族的舞蹈艺术要想得到发展,首先都得以发扬固有的舞蹈传统为前提,然后才谈得上吸取其他民族舞蹈的精华化为已有。延边朝鲜族舞蹈也是如此。优  相似文献   

4.
审美文化生态和审美文化史研究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审美文化生态是指审美文化赖以生成、发展、变化的环境总和或有机完整系统.它的研究任务是深入把握审美文化与其生存环境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为准确揭示特定时代审美文化的审美理想和基本特征,全面分析审美文化的本体内容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基础.而审美文化史研究可以在更为广阔的视野中认识中国古代美学、审美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中国当代美学和审美文化研究的发展建构,提供坚实的历史支撑和自觉的理论导引;对挖掘民族文化精华,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解决新世纪全球性的诸多普遍问题,开掘丰富的思想资源,奉献有益的行为参照.  相似文献   

5.
以北京舞蹈学院为代表的"学院派"作为整个中国舞蹈界难得保有的相对纯粹的学术与研究阵地,作为中国舞蹈教育与科研的重要场所,它代表了高层次的文化品位和审美价值观,担负着承前启后的舞蹈艺术创造者和传播者的职责,分析"学院派"舞蹈创作的审美特征,旨在通过"学院派"自身创作所具有的文化含量与艺术品格去引导和提升非"学院派"舞蹈创作,以至带动中国舞蹈艺术创作的整体水平,提高中国舞蹈创作的总体文化含量和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6.
红水河流域一带流传着许多关于青蛙的故事传说和舞蹈等艺术形式,说明青蛙对壮族先民曾经有过的心理价值和审美价值比其实用价值更大。红水河乃至整个壮族地区对蛙的崇拜其实是壮民族生存文化的具象性思维,而舞蹈、铜鼓艺术形式则是壮民族对生存文化的审美体现。  相似文献   

7.
藏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宗教在其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同时藏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以歌舞为载体表达本民族对神的敬畏和民族信仰。因此,对藏族宗教舞蹈的功能性和审美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藏族宗教舞蹈的艺术性和宗教功能,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宗教舞蹈的精髓,从而进一步保护和发扬西藏民族文化,更好地引导藏族宗教舞蹈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以女性主义思潮在中国的发展为背景,解读了《云南映象》的美学价值成因,发掘了中国地域舞蹈在创编艺术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女性文化内涵、表达方式及时代审美标准。女性主义在中国具有“本土化、东方化”的特点。时代背景上体现了女性艺术家独立思考的深度和对生命价值的追寻,作品主题上表达了“真、善、美”的追求,创作灵感上表达了内心鲜明而深切的感受。在女性美的展现上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和表达方式。最后提出了关于当代中国舞蹈创新发展之举的思考,舞蹈创作要“真”“善”“美”,要依托于本民族的文化,实现女性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维吾尔族在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维吾尔族舞蹈在艺术和文化上都有着较高的美学价值,探讨维吾尔族舞蹈的美学价值,对于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维吾尔族舞蹈的美学价值首先表现为,它是维吾尔族人民生活方式、生存方式、民族情感和文化心理的艺术再现;其次,维吾尔族舞蹈还表现为一种文化价值;再次,维吾尔族舞蹈表现了它的自身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扎鲁特版画是内蒙古美术领域的一朵奇葩,以造型艺术的形式展现了马背民族游牧文化的神韵,表达了蒙古族敬畏自然、爱护自然、顺应自然、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是蒙古族生态文化独特性的艺术体现。生态文化是以崇尚自然、保护环境、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文化,由人统治自然的文化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是人类认识和探索自然界的高级形式的体现。扎鲁特版画取得的成就与它表现出的草原生态文化观密不可分,符合草原人民将人与自然视为生命共同体的价值观,是生态文化的审美观照。研究扎鲁特版画的生态审美文化,对传承草原生态观、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舞剧作为一种独立的表演艺术,是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并综合了音乐、舞台美术等表现一定戏剧内容的舞蹈作品,其总体结构和表现手段都是共同的。但是审美特征却有着明显的差别,中国和西方的舞蹈都呈现出不同的美。这种差别是由于所置身的地域生态各异和不同的文化背景影响,故其形式和内容无疑会反映出各自的特质。而这种异同完美地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使人们对舞蹈与哲学这两个完全不相干的领域进行关联性思考,从而发现二者之间的联系,并达到契舍。  相似文献   

12.
东巴舞蕴涵着丰富的图腾文化、巫术文化、神话文化,欲寻找其源头,不应仅仅局限于其"近亲"——民间舞蹈和其"近邻"——本教、佛教、道教等宗教舞蹈,而应该走得更深更远,到先民们朦胧的意识深处去寻找。因此,运用文化人类学、审美人类学、美学等方法,从图腾文化的视阈探寻蕴涵丰富的东巴舞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从共时和历时两个维度探寻它的起源并探究它如何从实际活动的、文化的舞蹈转化成神性的、审美的舞蹈,也将对我们窥视纳西先民的心灵世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舞蹈不仅带给人们最直率、最完美的审美感受,同样也蕴含着社会伦理道德方面的深刻内涵。中国古典舞追求中国传统伦理"和为贵"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和而不同"的价值标准,达到了"天人合一"的价值理想,它承载着中国古代思想的核心和中国伦理道德的基本精神——"和"。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舞的文化内涵与审美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舞的艺术境界是形神合一,这就是所谓形神兼备,以形寓神,以神化形,重在展神.中国古典舞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审美理念.  相似文献   

15.
芦笙舞是苗族人民祭祖或节日、喜庆的主要舞蹈之一,芦笙与芦笙舞在苗族地区的历史源远流长、积淀深厚并独具特色。苗族芦笙舞具有专业性、审美性、艺术性等特点,应当注意保护、抢救濒危的苗族芦笙舞。  相似文献   

16.
瑶族长鼓舞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鼓舞是瑶族的民间舞蹈,是瑶族人古老的原生态艺术表演形式,它融歌、舞为一体,反映了瑶族独特的文化内容与特征,是瑶族民族历史、情感、精神与价值观的再现与记忆,反映出瑶族人民的民族心理、审美情趣、风俗习惯和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民族民间舞蹈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质朴性、简练性、形象性、欢快性、集美性;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细胞是民族文化心理的结晶,舞蹈语汇质朴生动、形象简练,与大学生接受期待心理有天然亲近性、吻合性、相关性。民族民间舞蹈具有明德、益智、乐心、健体的美育功能;民族民间舞蹈活动有效地开展,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是促进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 是培养身心健康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吴地剑舞考     
作为吴地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剑舞具有其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论述了吴文化背景推动下吴地剑舞的产生过程及其与吴文化的历史关联,阐述了剑舞在平稳发展期、鼎盛时期、多元融合期以及当代发展时期的不同状态,详细论述了剑舞在唐代的表演形式和表演风格,总结了剑舞的文化特色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9.
从审美教育的本质入手,采用理论和实例相结合的方式以及依托个人在亲身工作体验中的感受,阐述了舞蹈教育中所体现的审美教育以及怎样在舞蹈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等几方面的问题,说明了舞蹈教育在审美教育中所占有的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兵团舞蹈是民族文化整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多元舞蹈文化特征——"军旅舞蹈"、"屯垦舞蹈"、"丝路舞蹈"、"民俗舞蹈"、"中原舞蹈"、"江海舞蹈"等,是由兵团历史发展而来。其特有的社会功能以及蕴含的深刻内容,丰富了民族文化。这项独具魅力的文化资源为兵团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