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社区教育是理论圈和实务界热衷探索的社区工作新模式,其目标在于完善市民、强化机构和发展社区.作为一个系统,社区教育可以直接刺激工作对象的成长,间接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根据不同要素,社区教育的内容可以划分为相应类型.社区教育正是由实施主体、服务对象、居民需要、工作目标、教育内容、实务手法、干预效果等要素按照一定逻辑合成的系统.由于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的双重不足,社区教育值得有兴趣人士进行专门探索.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区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近郊的村庄因"撤村改制"、"撤村建居"和"撤村并镇"等,农民变成居民,回迁新建社区既为"村改居"社区.回迁新建社区涉及一个社区及其居民多层面转变,如:身份制"农民"到"居民"的转变;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需求:社区居民服务需求和文化需求的转变等方面.本文拟就呼和浩特市回迁新建社区居民文化需求,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对社区居民文化需求的满足状况予以探讨,以期为"回迁新建"社区文化建设与发展探索路径.  相似文献   

3.
人类学的中国乡村社区研究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中国进入"现代"以来,"乡土中国"便凸显在人们的面前.社会人类学通过村落社区研究来体现其"乡土关怀",形成了中国乡村社区研究的学术传统.这一传统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历过反思之后,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学者们为实现研究村落、认识中国的学术追求,在突破功能主义的"封闭性社区整体论"和"无历史"局限的努力中,造就了中国乡村社区研究的新特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4.
加强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是加强学生社区建设关键.当前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着不少问题,只有加强社区的环境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开展对学生的闲暇教育和社区文化研究等,才能保证大学生社区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回族社区与回族的形成、发展息息相关,浓缩着回族兴衰起落的历史变迁,烙刻着本民族的文化性格.回族社区不仅是回族精神世界的物质存在形式,还是孕育回族的“母体”,是大分散的回族立足中国社会的根底.回族社区作为文化的载体发挥着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对青少年进行社会化、规范其行为,加强本民族的文化认同与社会凝聚力等教育功能.深刻领会回族社区文化性格和教育功能,对回族社区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藏传佛教影响着藏族社会的各个方面,当前藏族农村社区的治理就与藏传佛教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在赴金川县腾龙寺田野调查基础上,通过对腾龙寺宗教活动影响社区生活的观察与访谈,从教育、医疗、文化交流和风俗四个方面分析当前藏传佛教在农村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期望此个案对农村社区治理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7.
《民族论坛》2014,(7):21-21
正通道民政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通道特色,取长补短,努力创新,使全县民政工作亮点纷呈,跨越发展。1.创造全国农村社区建设的"通道模式"。积极探索民族地区发展农村社区建设的新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整合资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世界文化和经济发展对汉语和英语的倚重程度越来越高,母语为非拉萨语的康巴和安多方言区的双语教育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文章通过对康巴方言区的丹巴县语言的使用情况以及藏汉、汉英双语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后,认为:有效地实施双语教育,不仅需要学校教育在现有基础上做出一定的调整,还需要社区的配合.学校与社区一旦形成教育互动,双语教育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湘西"苗疆"屯政与乡村社区新阶层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乾嘉苗民起义之后,清政府为了稳定当地社会,在湘西"苗疆"开办屯政.屯政对"苗疆"多民族社区的社会流动模式、社会阶层结构、社区权力结构、民族文化等,均产生深层次影响.本文主要讨论在屯政中成长起来的半职业化管理阶层、知识分子阶层等新兴阶层的规模、特征及其活动的社会后果.  相似文献   

10.
甘南藏族自治州霍尔藏部落普遍存在一种特有的民间社区制度"戎亢".它是当地藏族群众开展日常宗教活动的辅助地点,也是节日庆典娱乐的场所,更是解决社区纠纷的中心.本文通过对"戎亢"运作模式的透视,分析其性质和功能,探讨这一少数民族民间社区制度所承载的现实意义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西北弓村"转灯"仪式的实地研究与描述,分析了仪 式在社区社会资本创建中的意义,认为社区民间仪式促进了居民之间的交往与沟通,有利于提高居民的参与、合作水平和自组织能力.文章同时指出,社区仪式的衰退会造成社区社会资本的缺失,只有通过仪式创新或创建其他形式的组织或活动,才能从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缺失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民族·族群·社群·社区·社会共同体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族群和社群在某个特定空间范围按照不同的方式组合成了不同的社会共同体.但是,不同社会共同体的活动空间范围需要位于该空间(或社区)中的人们的集体建构与有效维护.社会共同体的存续、发展抑或散失、瓦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构成该共同体的民族、族群或社群的意识消长、竞争力大小以及国家的政策支持.民族与社群在不同的情境下会形成不同的共同体,并有可能朝着"民族主义"和"社群主义"的方向发展.族群的认同虽然也会随着情境变化而产生不同的认同,但它基本上是"文化"层面的,而且往往是运用这种"文化"上的认同去谋求利益或效益,亦即它更多地表现为"工具性"的生存策略.但是,在民族认同与族群认同重合和民族社区、族群社区与社群社区趋于一致的情况下,族群的"文化"认同亦有可能转化为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3.
社区护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别于医院护理的恢复健康为主,是要用健康促进、健康维护和健康教育的方式,直接对社区内的个体、家庭和群体提供协调连续的护理,使全民达到健康.就此笔者对护理人员应有的素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建国后的60年里,我国草原牧区的各项制度和政策先后经历了多次重大变化,影响了内蒙古牧区"移民-本地居民"关系和蒙汉关系的走向.本文以一个典型性蒙古族草原牧业社区作为分析个案,通过"解剖麻雀"的人类学社区调查方法揭示牧区蒙古族基层社区的体制、结构和蒙汉关系的演变.在当年插队经历和近期实地调查资料基础上,文章详细介绍了这个牧业嘎查的行政沿革和不同体制下人口迁移模式的变化,并对草原牧区蒙汉交往的基本类型及蒙汉交往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一个典型布努瑶村寨--加文村--的田野调查,描述、探究布努瑶民间法的表现形式、调解方式及在社区秩序构筑中的和谐运作.文章认为民间法作为一种与村民生活十分贴近的"准法规范"在乡村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基层社会稳定与繁荣的润滑剂,延续着国家权力对社区的控制.因此,重视来自民间法在农村社区稳定和法治建设中的建构力量,对构筑平安新农村的法治秩序无疑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民族旅游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可是许多少数民族社区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出现了一些消极后果,甚至威胁到社区本身的存在.有人认为少数民族淳朴的民风被经济发展破坏了,有人批判少数民族的商品化实际上是"出卖"了自己的文化.本文从Cudeman 经济人类学的视角分析了这一问题,将社区和市场看作经济的两方面,它们并不是相互对立的,只是侧重点不同,并且市场依赖于社区.对少数民族来说,社区根基是它们能够存在的基石,也是其发展旅游业的根本资源,因而其根本问题就是要维护和扩大社区的根基.最后,借鉴Gudeman书中的两个案例为民族旅游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区是旅游资源的重要载体,是发展民族旅游的基础.民族地区社区文化特色是民族旅游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最大"卖点".本文就民族地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民族地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8.
周泓 《民族论坛》2012,(2):21-28,37
庄孔韶延承林耀华,扩展了文化相对主义为原则的族体制度与生态研究、美国历史与文化理论、英国的社区方法以及教育的人类学领域,并与后结构主义一同形成了自己"不浪费的人类学"、汉人乡村人类学之实践主张、风格与脉络。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区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近郊的村庄因"撤村改制"、"撤村建居"和"撤村并镇"等,农民变成居民,回迁新建社区既为"村改居"社区。回迁新建社区涉及一个社区及其居民多层面转变,如:身份制"农民"到"居民"的转变;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需求:社区居民服务需求和文化需求的转变等方面。本文拟就呼和浩特市回迁新建社区居民文化需求,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对社区居民文化需求的满足状况予以探讨,以期为"回迁新建"社区文化建设与发展探索路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美国华人中文学校和华裔辅助性教育体系的研究,论述族裔特性如何创造社会资本,使族群在一个有利的环境中形成积极的态度、采取有效的策略对抗不利的社会环境,并解释族裔特性以及由此派生的社区力、社会资本对华人移民的社会适应及后代教育的影响方式和溢出效应.本文的重点在于揭示族裔组织对华人移民后代教育的功能,这种功能不但在于推崇教育价值观,还在于使这种价值观得以实现.笔者认为对族裔特性不应只从结构或文化方面去探讨,而应围绕族裔特性、族裔社区的内在因素以及主流社会的结构性因素之间的互动过程和结果去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