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核心员工的忠诚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深化经济体制和加入WTO的背景下,我国企业人才的流动性大大提高。一方面,员工的合理流动可以促进社会和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员工尤其是核心员工的高流失率往往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直接与间接成本,极大地影响企业员工的士气,降低企业的整体绩效水平。为此,企业都试图加强对核心员工的忠诚管理。核心员工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创造、发展企业的核心技术;建立和推动企业的技术和管理升级;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务实、忠诚、积极和有牺牲精神。核心员工的确定可以采用“因素综合法”(又称…  相似文献   

2.
吴强 《职业时空》2002,(6):40-42
“顾客第一”在中国工商企业早已深入人心,然而“顾客第一”理念的背后却是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条件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把“顾客第一”修改为“员工第一”。企业要赢得自己的陔心竞争力,必须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重视,转变观念,实施“员工第一”的人才理念是必然之势。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稳定的客户群已经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谁拥有了客户,谁就获得了市场,赢得了利润。二八法则告诉我们,忠诚客户是多么的重要。我也曾与很多企业谈及过这个话题,企业都认为,现在的顾客普遍没有忠诚度。  相似文献   

4.
书香寻踪     
《现代交际》2005,(11):53-53
26策略留住核心员工贝弗利·凯 沙伦·乔丹-埃文斯中信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29.00元【评分星级】★★★★☆“核心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正是他们对公司的忠诚和奉献,构筑了成功的脊梁,打造了财富的大厦。留住他们的唯一方式,就是爱他们。那么,怎样去“爱”?如何更好地发挥“核心员工”的作用?在其他企业试图“挖墙角”的时候,  相似文献   

5.
王运启 《职业》2013,(22):38-39
随着近两年人力资源市场发生的较大变化,许多企业明显且深刻地感受到了“招人难、用工荒”的问题。而现实是80后、90后员工在企业中的比例日趋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这些“新生代”将要或已经成为企业的主力军。谁赢得了“新生代”员工,谁就有发言权,就能够在激烈竞争中掌控主动。  相似文献   

6.
麦当劳的学校观念麦当劳的管理者认为,企业首先应该是培养的学校,其次才是快餐店,因为麦当劳是服务性行业,有优良职业道德的人,才堪称为一流的员工。所以他们着力于寻求相貌平平、但具有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的人,并以公司自身的经验和“麦当劳精神”来培训自己的员工。这种极有主见的管理为麦当劳赢得了很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弓刚强 《现代妇女》2013,(11):48-48
国有企业要落实十八大对组织工作的新要求,找准组织工作同企业发展的结合点,需要组工干部细心、有爱心、有恒心、有平常心、有正直心、有责任心,用“心”去实践,用“心”去探索,用“心”去传递,用“心”去引领组织工作,实现组织工作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8.
刘鹏 《职业》2014,(19):31-31
人往高处走,出于待遇、发展和工作环境等多方面考虑,不少员工跳槽、离职。用什么牵住员工的人?用什么留住员工的心?是靠高工资还是靠严制度?山东威海一个小老板用他的办法给员工吃了“定心丸”,开店十几年,他的小店无人离职。  相似文献   

9.
麦肯锡公司的一项调查表明:很多企业出现发展乏力,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而有的公司就能保持持续发展和改革,达到更高的业绩。造成这两种不同结果的关键因素不在于高层管理者,而在于一批具有才能的中层管理者。他们不同于企业一般员工,他们在企业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其个人能力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般员工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许圣义  许昌浩 《职业》2013,(28):70-71
近日笔者去郑州市一家民营企业采访,正在与企业法律专员交谈之时,几位员工大踏步跨进办公室,他们是来咨询法律问题的。虽然员工从外表上与其他人并无差别,但彼此之间的称呼着实让人感到惊异:“刘律师”“陈高工”“方技师”“王首席”“王主编”……  相似文献   

11.
周斌 《职业》2008,(3):32-33
近日,广州市越秀区环卫工人被要求与一家保洁公司签约,部分在企业工作了十多年的老员工“工龄归零”,没有任何补偿。此前深圳华为公司出资10个亿“买断工龄”,动员有8年以上工龄的老员工“先辞职再上岗”。不少企业要求原来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改签“劳务合同”,试图让公司员工变身为劳务公司派遣的“劳务工”,让他们在原企业的“工龄归零”。还有的企业打算先宣布“停产”,工人放大假,两个月后“重新开张”,届时再签劳动合同,当然员工的工龄也从零开始计算……对于以上种种现象,全国人大法工委负责人明确表示:“这些把劳动者在本单位连续工作的工龄‘归零’的做法违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影响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然而这些企业的行为,也向社会发出了一个信号:工龄—这个一度被边缘化的记录符号,又变得重要起来了。  相似文献   

12.
方东 《公共关系》2001,(5):42-42
近来,“顾客忠诚度”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常用以衡量品牌及企业在顾客心目中的地位和价值;不少企业也对顾客的忠诚度津津乐道,乐于用来表现自己品牌在市场上的畅销程度。然而,在已跨入21世纪的今天,企业能否要求顾客对自己忠诚?我们究竟应当讲对谁的忠诚度?这不能不说是个值得重新思考的问题。十分明显,忠诚一词带有非对等色彩,表明施受双方在地位上存在或多或少的不平等。或许“顾客忠诚度”的使用者在主观上并不想凌驾于顾客,但在客观上.轻则会引起顾客及社会公众的误解.重则会误导企业的经营观念和行为,直接影响对顾客在市场中重要意义的正确认识.使企业失去顾客的支持和信赖。我以为,顾客忠诚度的提法缺乏科学性,用来表达顾客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多有不妥。  相似文献   

13.
在人才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面临着优秀员工不断流失的困惑,优秀员工的流失不仅加大企业管理成本,降低企业运营效率,还会导致客户甚至是忠诚客户的流失。如何防止优秀员工流失,赢得员工忠诚已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重要挑战。  相似文献   

14.
政治忠诚是新时期加强党性修养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是执政条件下党性修养的根本要求。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既是其阶级性的集中体现,也突出地表现为对党的政治忠诚,对党的组织和党的事业的强烈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政治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政治伦理,是党性修养的根本要求和重要内容.是对党员最基本的要求,是党员应尽的义务。为此,党性教育要以政治忠诚教育为首,以政治忠诚教育引领其他各项教育。当前.应当对政治忠诚教育进行规划,构建政治忠诚教育体系,贯穿于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并把政治忠诚作为党性分析的重要内容列入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考核范围,把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创新制胜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依靠员工的忠诚奉献已成为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密歇根大学著名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家Daveulrich认为,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水平取决于员工能力和员工投入程度两方面的因素,即人力资源=能力水平×投入程度,而投入程度是由忠诚程度决定的。因此,拥有一支忠诚、高效的员工队伍是所有企业所希冀和追求的。员工忠诚是指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和竭  相似文献   

16.
当今职场竞争十分激烈,员工面临着个人利益、职业长远计划和企业忠诚等多重权衡与选择,越来越倾向于改变职业以求得实现职业目标的机会。而雇员的高流动性无疑会增加企业选拔、培训、保险等一系列人力成本支出,并可能对员工绩效和企业忠诚度等造成损害。因此,了解员工是否愿意稳定地从事现有职业对企业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美国心理学家Holland通过对职业人格和工作环境的研究,编制了职业态度与策略量表(CASI),该量表是区分稳定职业的从业者和寻求职业变换的从业者的重要测量工具,为企业甄别稳定一的职业从业者和预测员工的职业动向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著名品牌策略大师艾·里斯说过这样一句话:“实际上被灌输到顾客心中的本不是产品,而只是产品的名称,它成了潜在顾客亲近产品的挂钩”。无疑,这在向我们暗示,消费者忠诚的不是产品或服务,而是品牌。  相似文献   

18.
当今职场竞争十分激烈,员工面临着个人利益、职业长远计划和企业忠诚等多重权衡与选择,越来越倾向于改变职业以求得实现职业目标的机会.而雇员的高流动性无疑会增加企业选拔、培训、保险等一系列人力成本支出,并可能对员工绩效和企业忠诚度等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19.
Anna Mo 《职业》2003,(1):39-40
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资产,吸引和留用具有一技之长的员工已经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为此,著名的全球HR管理咨询公司———翰威特咨询公司在2001年推出了“亚洲最佳雇主”调研活动,2002年他们再次进行了评选活动。争当“最佳雇主”成为企业竞争的一个大方向。如何才能成为“最佳雇主”?这个评选是怎么进行的?评选活动对现实有什么意义?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翰威特公司北京地区负责人林靖小姐及其资询顾问。记:据了解,翰威特2001年在中国开展“最佳雇主”的调研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20.
梁春生 《公关世界》2008,(12):40-42
企业文化一词来源于美国英文“Corporatecultures”,是上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学者首先提出来的。企业文化,又称公司文化、组织文化或管理文化。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一定价值体系指导下所选择的那些普通的、稳定的、一贯的行为方式的总和。企业文化一般包括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文化仪式和文化网络五个要素。在企业文化这一概念没有明确提出来之前,诸如松下公司也在对自己的员工进行“生产报国、光明正大、亲爱忠诚、奋斗向上、遵守礼节、顺应同化、感恩图报”等“松下七精神”训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