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晋时期,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移民分外迁与内迁两种。外迁移民类型主要有躲避战乱、灾害型和政府强制型。外迁关中移民结局大多悲惨,或被杀、被掠,鲜有光鲜于世者。关中移民内迁亦有两种类型:一是统治者为充实长安,维持政权与发展经济而进行掠夺性移民;二是周边地区人口主动迁至关中。内迁移民从不同方向而来,具有多方向性、民族复杂性、多元性的特点。内迁移民对关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恢复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由于迁出地与迁入地的差异性,移民的社会关系将发生变化,原有的社会关系正逐步瓦解,新的社会关系还尚未建立。因此,研究移民的社会角色定位及其社会关系的适应性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对甘肃H村的移民社会关系适应性的因素分析及现状阐释,得出多数移民在迁入地的人际关系、干群关系和邻里关系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由于移民属于整体近迁,原有的部分社会网络关系延伸到迁入地,对迁入地原始的社会关系网络冲击较小。  相似文献   

3.
楚灵王迁国移民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灵王在位期间(公元前541——前529年)曾进行过三次大规模的迁国移民。本文拟对这三次迁移活动作一综合考察。为了讨论的方便,现将有关文献抄录于首。《左传》昭公四年(灵王三年,公元前538年): “遂以诸侯灭赖。……迁赖于鄢。楚子欲迁许于赖,使斗韦龟与公子弃疾城之而还。”《左传》昭公九年: “二月庚申,楚公子弃疾迁许于夷,实城父,取州来淮北之田以益之。伍举授许男田。然丹迁城父人于城,以夷濮西田益之。迁方城外人于许。”  相似文献   

4.
唐宋时期的湖南迁出移民较少,且主要集中于唐末五代与南宋中后期,五代末马氏迁南唐是唐宋时期湖南最大的一支外迁移民。就移民原因来说,以唐五代而论,唐末五代时段以战乱与政治移民为主,其余时段则主要是宦游移民;宋代则以开垦移民为多,还有部分宦游、战乱和被掠卖移民。  相似文献   

5.
海外新移民是山区侨乡村庄教育变迁背后的重要推手:一方面,海外就业的经历和收入促成村庄的海外新移民家庭将子女送到村外更好的学校就读,另一方面他们也带动了非移民家庭作出同样的选择.当以海外新移民为主的山区村庄人口不断外迁却又无法吸引外来人口迁入时,村庄教育陷入发展的困境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6.
汪涛  梁萧 《船山学刊》2007,63(1):109-111
秦移民自身经历了一个变迁的过程:襄公立国至商鞅变法,以输入性、经济性移民为主;商鞅变法至嬴政即位,以输出性移民为主,经济性、军事性兼而有之,传统民众观开始发生变化;嬴政即位至天下一统,以输入性、政治性移民为主,新的民众观确立;天下一统至二世亡国,移民范围和规模空前,内迁以政治性、经济性为主,外迁则以军事性为主。  相似文献   

7.
三江源藏族生态移民工程自2004年实施以来,已近十四年,取得了一些成效和经验,但实践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在此背景下,梳理和研究后移民时代移民生活重建的现实困境和解决思路,用系统思维审视问题,使移民生活重建工作建立在合理和接地气的规划和构想之上。通过保障、整合和激励机制引导移民从"迁得出""稳得住"到"逐步能致富"成为当前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宋代珠玑巷移民对珠江三角洲的开发曾昭璇曾宪珊(华南师范大学)宋代有大批北方移民经由梅岭驿道南下到珠江三角洲地区。今天,珠江三角洲仍有不少族姓认为其先人是珠玑巷移民。宋代珠玑巷迁到珠江三角洲的移民有以下几种类型:1、据族谱记载,南下迁民不少是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9.
当前,随着三峡库区移民迁建安置规划的有序实施,城镇迁建工作的全面开展,库岸防护问题尤其是城镇库岸防护问题开始日益突出,已成为一个影响制约城镇迁  相似文献   

10.
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中国水资源配置的生命线,事关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长远利益,对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移民征迁安置工作是确保工程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是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举措。现阶段,我国移民在权利保障机制、补偿机制及后期安置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河南省焦作市在征迁实践中,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基于和谐征迁、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走制度化、公开化、公平、可持续的道路。既发挥了政府的主导作用,又调动了移民的积极性,建立起移民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保障移民征迁安置工作和谐推进。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移民史上,麻城孝感乡是一个内涵相当深厚的地理概念.关于麻城孝感乡的口碑传说,在四川绵延不断.本文具体考证了麻城孝感乡的建置沿革,认为其存在于明代中期,1472年方撤销建置;"麻城孝感乡现象"的产生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具有麻城孝感乡作为元末明初移民迁川中心,以及清初以来以湖广籍为主的外省移民,动辄称祖籍麻城县孝感乡两个层面的意义;并以实际案例从冒籍角度探讨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心态调查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心态调查与对策研究李炯光三峡库区的移民迁建是世界水库工程建设史上的一项史无前例的移民工程,而库区的农村移民则又是其中的一个难点。关于库区的农村移民迁建安置,众多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分析、论证,提出了不少具有创见性的建议和对策。但是,...  相似文献   

13.
光绪中叶山东黄河南岸黄泛区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官方组织的后撤型迁村活动。但不数年 ,所迁村民大部分又返回了迁出地。笔者认为 ,通过绅士这一特殊阶层 ,迁民才得以顺利实施。后来随着科举制的消亡 ,绅士阶层出现了分化 ,绅士原来所提供的社会整合作用丧失 ,遂造成移民多数返迁。这表明 ,迁民时政府与农民之间并没有直接的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当然后来这种控制有所加强 ,但还没有达到一个比较高的程度。文章最后认为 ,清末政府没有有效控制农民 ,实质是没有有效控制土地。  相似文献   

14.
明代永乐年间移民政策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永乐年间(1402-1424)移民的主要目的是为恢复靖难之役战火波及地区的经济,以狭乡之民垦荒于宽乡,其中以山西移民到北京地区与山东为主。而迁满罪犯于山东、山西、湖广移民,前往隆庆、保安州等边塞地区,也是为了巩固北京地区的国防。此种移民政策相当成功。本文旨在分析该项移民政策背景与目的,说明其种类、规模和路线,探讨其成效和影响。(一)靖难之役持续四年,主要战场在北平与山东布政司境内,其中天津以南、济南以北及河间以西的保定、真定一路,战火所及,为害最烈,较洪武初年北伐蒙古之役尤有过之。洪武初年,元朝大势已…  相似文献   

15.
一、移民社区政治文明建设基本情况调查  “移民社区建设与当地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于 2 0 0 4年2~ 3月份 ,对永州市冷水滩区蔡市镇的两个三峡移民安置点就如何建设政治文明展开了典型的调查研究。这两个移民安置点位于连接冷水滩与芝山区的冷芝公路两旁 ,全部来自重庆市中县宝石镇 ,共有农村居民 84户 ,人口 31 2人 ;每个移民安置点为一个居民小组。我们在调查中发现 ,移民社区的政治文明建设状况不很理想 :一是移民远离当地政治中心 ,30 0多移民 ,在所属的行政村里 ,没有一个村级干部 (包括村委会、村支部成员 ) ,更不用说进入乡镇及…  相似文献   

16.
隋唐时期内地与突厥的人口迁移比较频繁,数量规模较大,人口迁徙的引发因素较多,主要有战争、政治、自然灾荒等原因。突厥移民主要分布在北部沿边地带,在长期的民族融合中已经成为当地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互迁,文化互化,突厥移民的衣食住行及婚丧习俗也在潜移默化。人口迁徙过程中,人作为文化符号的载体,促进了文化信息的传播,有利于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迁界期间位于界外的福建晋江浔美盐场为例,通过分析其在迁界前、迁界中、复界后三个时间段的运作模式、组织结构及各种势力在盐场上的活动,探讨迁界对地方社会结构的影响:迁界不仅造成地方势力兴衰更替,而且改变了盐场的运作方式、破坏了盐场组织;复界后不同势力争夺地方控制权及王朝赋役调整等多种因素结合,促使盐场地方社会发生结构性转变;同时,动乱后士绅并不都是重建地方社会的主导力量,在有些地方,军功豪族才真正把握了建设地方社会秩序的权力.  相似文献   

18.
有明一代,中国西南边陲的乌江流域因人口密度相对较小而成为封建王朝移迁中土人口的目标之选。在明廷带有强制性质的大军留镇、引民屯种等规模性移民活动的带动之下,各种民间自发的商贾、饥民等外来中土移民于是大量陆续进驻此地。他们通过与世居少数民族的不断交流碰撞,共同推动了乌江流域地区的生产技术和经济文化改造,大力促成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与互动,并深刻影响了当地民族关系的发展和走向。  相似文献   

19.
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水文化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我国塔吉克族世代居住在帕米尔高原这一特殊的生态环境中,文章依据历史文献和田野调查资料对塔吉克族生活、生产、文学和观念中的水文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试图梳理塔吉克族长期存在的水文化现象,并对塔吉克族移民搬迁后水文化的适应做了深入的访谈和调查,从中可以看出塔吉克族传统水文化的积淀与移民后水文化的适应情况.  相似文献   

20.
广东三峡移民语言使用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移民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社会群体,三峡移民的语言使用状况值得语言学界关注。三峡移民语言由于安置地和安置方式的不同,呈多样性发展态势。对广东肇庆市两个移民点带有个案性的调查显示,三峡移民在母方言的保持和转用、第二语言(普通话、新方言)的使用,以及移民社区通用语言的使用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年龄分化。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三峡移民语言使用走向做了初步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