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及推进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第三次分配必不可少。国家为实现社会共同富裕的目标追求,以法律和政策的双重手段调整复杂多元的分配关系,通过建立稳定长效的第三次分配激励机制,解决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冲突。我国已逐步形成以促进慈善事业、慈善组织治理与监管、慈善资源分配为基本维度的第三次分配政策框架,具体政策的落实有赖法治充分发挥其促进、激励和保障作用。第三次分配发展面临治理范式与分配内容不适配导致治理失灵、分配方式存在缺陷导致分配效率不足、法律激励偏重外在致使分配效果不佳等现实挑战。在法治层面激励第三次分配发展,需要各类法律制度的综合调整,构建适应第三次分配发展的多重治理体系、优化适应第三次分配发展的慈善资源结构、拓展适应第三次分配发展的激励相容机制。  相似文献   

2.
司法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型的信任机制,在推进诉源治理、提升审判效率、实现司法便民、深化司法公开、强化监督管理等方面,已展现出独特的应用价值。司法区块链作为智慧司法的重要环节,必须秉承传统司法的人文底蕴,坚守司法的本质属性,以实现数字正义为建设目标。从应用价值、建设目标、必要性三个维度,可对司法区块链的具体应用场景进行检验,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与风险。例如,系统安全风险,可能造成新的诉讼负担,在一定程度上“重复建设”“建用脱节”,部分应用场景不利于权利保障,与司法被动中立的属性存在一定冲突,部分应用可为其他信任机制所替代,等。唯有坚持去中心、开放式的架构设计,以人的权利保护为中心,规范限制司法区块链的多维应用,形成司法区块链与其他信任机制之间的良性协同,方可最终实现司法区块链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3.
司法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型的信任机制,在推进诉源治理、提升审判效率、实现司法便民、深化司法公开、强化监督管理等方面,已展现出独特的应用价值。司法区块链作为智慧司法的重要环节,必须秉承传统司法的人文底蕴,坚守司法的本质属性,以实现数字正义为建设目标。从应用价值、建设目标、必要性三个维度,可对司法区块链的具体应用场景进行检验,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与风险。例如,系统安全风险,可能造成新的诉讼负担,在一定程度上“重复建设”“建用脱节”,部分应用场景不利于权利保障,与司法被动中立的属性存在一定冲突,部分应用可为其他信任机制所替代,等。唯有坚持去中心、开放式的架构设计,以人的权利保护为中心,规范限制司法区块链的多维应用,形成司法区块链与其他信任机制之间的良性协同,方可最终实现司法区块链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4.
慈善事业是一种慈心善行的社会行动,是以人道主义为行动依据、以弱势群体为服务对象、以社会动员为基本形式、以增强社会公平正义为目标的行动体系。慈善事业作为正式的国家福利与服务体系的有效补充,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力量,也是社会力量参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中介和桥梁,更是立足于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机制。慈善事业的发展拥有坚实的社会基础和积极的社会建设、扁平而非金字塔型的社会结构、均等化的国家福利和服务、“去市场化”或“去商业化”的慈善行业以及特定的慈善文化,这些要素分别构成了慈善事业何以可能的社会价值基础、结构性基础、制度性基础、内在品质基础和思想道德基础。米尔斯关于“社会学的想象力”的论述、鲍曼的个体化理论与共同体建设思想以及中国传统慈善文化可为理解利他即利己的慈善行动提供理论依据。总体而言,慈善事业未来发展的理想走向应是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募款规模稳步提升、日益多元化的服务项目,在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慈善事业不能缺位。  相似文献   

5.
慈善组织是慈善事业发展的主导者,而管理能力是影响慈善组织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情心、社会志愿捐助、公信力分别构成了慈善组织管理的道德要素、物质要素和文化要素。我国慈善组织在人力资源的管理、慈善资源的募集与使用、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等方面的现实不足构成了其管理能力提升的桎梏。因此,应从合理化慈善组织的治理结构,拓展慈善资源的运营方式,形成慈善组织的社会资本三个方面进行突破。  相似文献   

6.
从慈善组织公信力维度论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国慈善事业面临着公众冷漠对待特别是富人不愿捐款的窘境。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不足。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就是指慈善组织获取公众信任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如何将从根本上决定着慈善事业的发展程度。为了促进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努力提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力。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一是要加强慈善组织的自身建设,二是要正确发挥政府与媒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优化分配制度安排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性和基础性措施。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首要的问题就是处理好分配制度安排中效率和公平的辩证关系,通过与时俱进地改进分配制度来推进共同富裕。在深刻认识和把握共同富裕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促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等措施,着力优化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相互协调的制度安排,促进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慈善事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取得了新成就。然而,慈善组织公信力的缺失对慈善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成为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障碍,应分析原因并找到解决途径,以提升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  相似文献   

9.
区块链作为数字时代的底层支撑和关键技术,不仅能为营商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在营商治理上也有助于推动信任模式与管理机制的重构与优化。在区块链赋能的技术诠释与功能识别基础上,从区块链多中心属性促进营商政务环境的秩序重构、共享属性促进营商政务环境的理性进化、信用属性实现营商政务环境的法治规范以及数据整合属性推动营商政务环境的治理协同等四个方面,阐释和梳理区块链在营商政务环境建设中的先导性价值,明确区块链在营商政务环境中的场景建构逻辑,即内外协调一致的底层逻辑、资源利用的效率逻辑和风险控制的监管逻辑。从理念与实践的双重角度出发,提出达成跨层级的区块链共识性意见、建立多元参与的区块链合作治理机制、加快区块链技术标准化建设的速率演进、释放区块链赋能相关制度体系的创新供给等区块链赋能营商政务环境的可行进路,以期推动政府角色和职能在营商政务环境中的转变,促进营商治理结构扁平化改革,提升营商政务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10.
如何实现统计数据有效采集和充分共享是长期困扰统计部门的难题,区块链作为新一代信任体系,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新思路.为此,本文以统计数据采集共享为中心,梳理当前我国统计数据采集共享过程中存在的困境,结合区块链关键技术,以及去中心化、去信任等特性,具体分析将区块链应用于数据采集共享的优越性,提出一种基于联盟区块链的统计数据采集共享系统,并阐述其系统框架、分层模型及运行流程.该系统的构建将有助于实现统计数据实时采集、安全共享和协同服务,促进"数字政府"建设,提升政府统计公信力.  相似文献   

11.
关于区块链技术如何提升数字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普遍存在过于乐观的看法,反而不利于其应用。本文以制度经济学范畴展开分析。区块链的确具有外部性内在化、降低交易费用的制度功能,有助于构建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府。但将区块链技术置入制度环境中进一步审视发现,其应用存在边界,与之相关的“去中心化”、共识、信任等概念也都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现有治理结构,因此对治理结构的变革存在局限性。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数字政府的实施过程中,还会遭遇价值认同问题、资源浪费风险和晋升博弈困境等障碍,可能使得区块链逃脱不开传统府际协同技术的命运。为此可通过加快技术研发和标准建设、加强“高位推动”、优化晋升竞争机制和开展扎根研究来加快区块链在政府治理中的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依然存在治理主体的角色模糊、社区居民参与度低等问题。区块链与社区治理创新理念有着高度的耦合性,把区块链思维引入城市社区治理,有助于破解信任困境、凝聚社区共识、推进共享共治,提高管理服务效率。区块链赋能社区治理,必须发挥政策优势,完善区块链治理架构。“链上社区”凝聚共识,推进城市社区善治;智“链”百姓,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增信助力筑“心桥”,增强社区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3.
共同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和必经之路,为进一步探讨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对共同富裕的内涵和历史演进进行分析,研究共同富裕目标下公平与效率均衡问题。研究发现,共同富裕具有以人民为中心、共享互助和全面发展的深刻内涵,公平与效率的均衡是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共同富裕目标的演进经历了由效率优先到侧重公平的转变过程; 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公平与效率均衡会受到资源要素、产业集聚、技术因素、社会秩序产业转移、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研究认为,应在准确识别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促进以公平目标为主导的有效发展,发挥第三次分配的补充作用,解决收入差距问题; 积极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发展、转型升级,解决人民关切的实际问题; 发挥数字经济开放互通特性,促进价值链供求信息匹配和要素资源流动通畅,提升人民生活便利化程度; 利用科技创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保障人民生活质量,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4.
慈善事业是弘扬互助友爱精神、建设积极向上的伦理道德的有效途径。然而,近年来在一片慈善繁荣背后,"慈善丑闻"层出不穷,致使慈善事业公信力大为下降。本文以反思近年来慈善事业失范现象为切入点,提出造成我国慈善事业失范现象频发的主要原因在于法律体系与监督机制的缺失、政府的全面渗透与定位不清、慈善文化与慈善公信力不足、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治理慈善事业失范现象的途径可归纳为完善法律监督体系、明确政府定位、营造慈善文化、促进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的缺失严重阻碍了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缺失的主要原因包括慈善组织内部的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外部的诚信监督,没有实现完全独立以及完全非营利性,社会信任危机严重.应从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入手,加强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自2008年中国经历"慈善元年"以来,慈善组织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之而来的的慈善组织管理混乱、官办色彩浓厚等致使慈善组织面临严峻的公信力缺失问题,慈善组织的生存发展受到威胁。慈善组织公信力问题已然成为慈善组织乃至慈善事业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对目前国内对慈善组织公信力问题现状及原因分析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试图找出解决慈善组织公信力问题的关键环节,从而为更好地解决公信力问题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7.
慈善公信力是慈善组织的生命线,"郭美美事件""嫣然基金丑闻"成为引发慈善信用风暴蝴蝶效应的那只翅膀,慈善组织公信力受到了空前的质疑与考验,导致慈善组织公信力陷入危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网络媒体的普及,人们对慈善事业的参与度大大提高,对慈善组织的公开度、透明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慈善模式的出现则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以电子技术平台为中介,将有关慈善的所有环节都置于阳光之下,不仅有助于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建设与维护,还能进一步提高慈善组织工作效率,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如何把握中国当代慈善事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是当前慈善研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从1993—2019年中国知网收录的慈善研究论文的关键词,可以总结出我国慈善事业和慈善研究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3—2007年),研究重点在于慈善事业的恢复和发展问题;第二阶段(2008—2015年),研究议题扩展到组织公信力与制度建设等焦点问题上;而在现阶段(2016年以来),慈善研究侧重于慈善法、互联网公益和社会治理等新的议题。这一发展过程反映了不断演化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对中国慈善事业的影响,也展示了慈善事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下一阶段慈善研究的焦点在于个人捐助行为和网络慈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作为新型网络底层架构技术的区块链已经开始应用于社会治理领域,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新的着力点。人类面对灾疫的实践活动既是社会非常状态下的治理活动,又是道德意志驱动的伦理实践。区块链技术因其具有多维价值特征与灾疫治理的伦理目标高度契合,有望为现有灾疫治理体系进行赋能。同时,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手段和灾疫治理架构,区块链赋能灾疫治理的伦理风险在于其可能超越了治理活动的边界。因此,需要警惕区块链技术对灾疫治理可能存在的价值偏离。  相似文献   

20.
智能时代不仅对传统的社会信任体系产生了严重的冲击,也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区块链技术的产生,本质上来说解决了在零信任基础的互联网中实现信息交换过程中的辨伪。以区块链为代表的智能技术在实践中成为了一种具有可替代性、便捷性、安全性的新型防伪验证与授权应用技术,这种技术的运用与发展为社会治理特别是民事领域的信用制度实践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从而将解决传统社会中合约制度的风险。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型数据技术,具有分布式去中心化、无需信用系统、不可篡改和数据加密安全的技术特征,可以在社会信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对智慧时代的法治发展产生积极影响。面对社会发展中的信任危机,探究区块链技术驱动的智能合约技术运用的优势对于推广新兴技术的实践化应用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但是,在区块链技术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个人权利保障的不确定性、社会经济秩序的不稳定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负面效应挑战,其原因在于区块链应用存在私钥安全性风险、算法风险、基础支撑的局限性等技术因素隐患。面对区块链的应用风险,传统以硬性法规作为核心的规制路径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和局限性,缺乏监管的新兴技术因其技术逻辑的缺陷,将会对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