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多样化途径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全体农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和根本保证。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是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济理论中国化的继承与创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业农村全面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艰辛探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诉求。面对近年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自身发展及其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应依循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凝聚内生发展动力、夯实人才队伍力量提升农民发展信心、完善保障机制和治理机制等有效路径持续推进,最终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促进全体农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部分,与共同富裕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是实现农民共同致富的重要保证和必由之路。然而,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壮大中还存在着整体基础薄弱、区域发展失衡、发展动力不足、治理结构不合理等现实困境,难以对共同富裕发挥有效的促进作用。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应持续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大资金政策支持力度、探索多元化的发展路径、不断优化治理体系,从而实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3.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改革开放后以多种经济要素合作为基础的、与市场经济和农业现代化相适应的经济形式,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减少社会问题、提供公共服务、培育集体观念、巩固我党在农村的执政合法性基础方面彰显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新时期,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需要保持理性的态度:纠正"四种错误论调",科学进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功能定位,正确认识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历史必然性,防范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对农民根本利益的侵蚀,才能把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变为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现实。  相似文献   

4.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乡村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与核心载体。基于“组织统筹、制度驱动、市场经营”的三维分析框架,对战旗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驱动乡村共同富裕的运作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组织统筹维度,基层党组织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共同富裕的组织轴心,承担着政治引领与利益协调的角色,有利于促进实质意义上的分配正义;在制度驱动维度,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股份合作赋予了村社集体与村社成员边界明晰、权责明确的财产权利,有利于促进集体资产的优化配置和保值增值,并从制度和程序上保障资源的分配正义;在市场经营维度,利用管理赋能和产业融合的方式拓展了市场需求,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为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和乡村共同富裕创设了可持续的发展动能。因此,要通过完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体系、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构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机制等方面促进新型集体经济发展,以驱动乡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5.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研究显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与共同富裕的多元化目标具有内在逻辑的关联性,有助于补齐共同富裕的乡村短板,是引领农民跨越贫困、迈向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而拘囿于发展的非均衡性突出、资源有效供给不足、产权结构封闭和治理结构失范等因素的制约,当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整体发展仍较为薄弱。面向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共同富裕的远景目标,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要以“飞地经济”为抓手,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持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着重盘活集体“三资”和扩大产权开放性,加速推动“政经分离”,促进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6.
伴随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持续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愈加凸显。在阐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带动农民共富的内在关联的基础上,总结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共富的主要途径。基于全国总量数据分析发现,我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着集体经济基础薄弱、集体资产分布不均衡、集体经济发展能力弱、经营管理型人才匮乏、集体资产管理相关制度与法律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应通过拓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发展多种形式股份合作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政府财政政策扶持、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立法进程等途径来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我国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内在要求.秦巴山区城口县在家庭承包制下,不断探索和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建立起以"农户入社、社企合作"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双层股份合作制.通过对双层股份合作制模式的分析,认为它是一种既实现效率又兼顾公平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对国家实现扶贫攻坚和地区脱贫致富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的战略选择.笔者认为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进行农民综合教育培训的最佳载体,是实现和维护农民利益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是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之一.笔者通过分析其发展面临的思想困境、人才困境、法律困境和制度困境,指出了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有效途径、必要条件和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9.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该如何更好地作用于乡村振兴战略,促进203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分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俱乐部属性,集体成员社区封闭性和实现路径多元化的基础上,构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逻辑图,重点剖析发展中政府强势干预与市场自由运作的博弈、内部资产经营方式与外部要素管理机制的结合以及收益分配与集体积累中长短期利益的平衡。认为面向2035年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将呈现出开放包容、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融合、互利共赢的发展路径以及动态演变、与时俱进的发展形态。对此提出应制定发展远景规划,构建风险防范机制,科学确定收益分配政策以满足发展新要求。  相似文献   

10.
实现共同富裕,最艰巨、最迫切的任务在农村。乡村产业振兴是农村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基础与前提,与共同富裕有着多维度的价值耦合与趋同的底线思维。基于三个乡村产业发展从滞缓到初见成效的变迁历程,分析多个农业经营主体的制约型性因素,我国乡村产业振兴面临农民主体性活力不足,农业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村集体分配机制不够完善,不良企业投机土地等问题。针对现实困境,提出强化组织,夯实农民主体性地位;立足县域,加快城乡产业融合;注重分配,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当前,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新发展阶段,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已经具备了较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基础条件,但是也面临着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低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等制约因素。新发展阶段,扎实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需要解决好富裕和共享两个方面的问题。具体来讲需要把握五个方面的实现路径: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战略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构建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充分释放农村生产要素的活力,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渐促成“橄榄型”分配结构。  相似文献   

12.
创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有利于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利于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有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利于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目前达州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具备了一定的政策基础、产业基础与成效基础,但还面临着严峻的缺资金、缺人才、缺资源、缺激励等现实困境,大大制约了达州市乡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此,需要积极探索筹资渠道、多举措吸引各类人才、积极挖掘资源性资产、适当设计激励机制、稳步推进多产业发展,以破解达州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3.
数字经济发展可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对生产力的提振效能,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形塑新优势。选取2010-2021年国内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其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延展农业全产业链路、推动农村服务业融合发展、以技术演进布局新业态以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数字经济影响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传导路径。数字经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三者间具有突出的非线性门槛关系,即数字经济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积极作用的发挥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制约。耦合协调检验发现,数字经济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耦合协调度越高,越会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带来利好。因此,地方政府应深入实践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发展;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强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演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最终助力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4.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既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也是农民和农村发展的内在需求。农村集体经济在实践中面临产业发展的经济制约和政治考核的行政制约,容易出现实践运作与制度目标脱节、集体经济名实分离的发展悖论。具体表现为:发展集体经济被“任务化、指标化”,行政压力加剧基层的形式主义;集体经济外部依赖性强,自我持续发展能力不足;集体经济“有收入、无带动”,农民参与感、获得感不强。学界在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进行政策解读和制度诠释的同时,更应正视基层现实中的难点问题,在对现实的理解和反思中完善政策设计与实践路径,适度、客观地引导集体经济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径,也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但要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还必须有良好的制度保障和环境保障作为支撑。本文通过对陕西省袁家村走向共同富裕的案例进行解剖,讨论在共同富裕的微观实践中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推动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研究表明:(1)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但这并不构成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条件,要想实现“村庄强”和“农民富”的双重目标,还必须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前提下,构建科学的分配机制与治理环境;(2)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受乡土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影响,因而在进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分配时必须充分吸收乡土社会运行规则,通过逆市场化的方式来推动分配机制创新,促进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在村域内实现公平分配;(3)良好的村庄治理生态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集体成果公平分配的保障,因而在推动经济发展和集体收益分配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改善村庄治理生态,以此构建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共同富裕和村庄实现善治的良好格局。  相似文献   

16.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引领村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是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为探索政府、村干部、村民和企业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机制,选取湖南省8个村为研究对象,基于扎根理论展开多案例研究,归纳出发展动力、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发展瓶颈、资源整合、集体经济发展5个核心范畴,进而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过程机制与协同机制,阐释政府、村干部、村民和企业在动力驱使下相互协商、共同协作,通过资源整合破除发展瓶颈,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逻辑过程。  相似文献   

17.
搞社会主义,在农民占多数的、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广大农村,必须发展集体经济、走合作化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发展集体经济,坚持集体道路,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真正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道路,也是全面建设小康农村、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在我国的广大农村,没有集体经济的家庭承包经营,只能是“农户小规模经营”,实质上是小农个体经济。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小农个体经济是没有出路的。  相似文献   

18.
2021年我国正式迈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面临着逐步实现现代化这一新的历史课题,在实际运行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综观这些问题,其背后的一大背景性与根源性因素则是传统血缘理性法则对其内部治理的渗透式影响。之所以称为渗透式影响,是因为这种影响不是在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运行的各类规则中明文规定的,而是潜移默化式的影响集体经济组织运行且真实存在的,并在这种渗透中血缘理性法则自身也演化出新的变化形态。其所带来的影响在某些方面是与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相背离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正式制度效能的发挥,进而阻碍着其向现代化方向的发展。若能厘清这一认识,进而有效革除血缘理性中的不利因素,则可以更好地解决集体经济现代化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实现集体经济向现代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19.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乡村治理具有内在关联性。当前,农村呈现出空心化、空巢化和老龄化等困境,农民难以被有效组织动员,农村共同体面临消解。本文基于皖南多个村庄的实地调研,结合农村集体经济的演进逻辑,提出农村集体经济的三种类型,即外生型、合作型和内生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集体所有,能够再造村庄共同体,形成利益共同体、组织共同体和生活共同体的新型村庄共同体。农村集体经济有利于改变村级组织治理弱化的现状,通过治理权威形塑、治理资源强化和治理形式多样,增强治理主体的治理能力,促进村民自治在广度和深度方面发展,从而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张言庆  马波 《东方论坛》2023,(1):135-145
乡村旅游是新时期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在实现农业多功能性、促进农民增收、改善乡村治理方面作用显著;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容易出现社区参与不足、利益分配不均、土地供应紧缺、产品业态滞后等问题,亟待通过组织模式优化、制度创新等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文章从组织模式优化角度,提出了以新型集体化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命题,在归纳总结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内涵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分析阐释了新型集体化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在逻辑和现实困境,并从增加制度供给、增加财政投入、增强农民主体性、优化组织形态等方面提出了新型集体化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