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平安乡村建设是持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前提与关键,而平安乡村综合治理能力提升需要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基于平安乡村治理共同体的视角,依据全国11个省(区)农户问卷调查数据,考察了社会治理共同体对平安乡村建设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有效改善了乡村平安状况,减少了乡村纠纷和犯罪现象。其中,乡村数字技术应用发挥着调节作用,数字技术应用程度越高,社会治理共同体对乡村平安状况的影响效应越显著。机制分析表明,社会治理共同体主要通过纠纷调解机制、协同共治机制和三治融合机制,提升群防群治能力,改善平安乡村状况。进一步研究发现,社会治理共同体对不同类型村庄的平安乡村建设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治理共同体对高社会信任度村庄、宗族型村庄和东部地区村庄的平安建设影响效应更为明显。为此,需要进一步推动村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加强数字技术与共同体的有机结合;强化纠纷调解、协同治理和三治融合机制。  相似文献   

2.
以2018年江苏苏北地区十个县区480名大学生村官为研究对象,通过层级回归分析,发现角色社会化融入程度及动力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绩效有显著正面影响,角色社会化动力因子能够调节角色社会化融入程度与大学生村官工作绩效的关系。分类研究发现,乡村精英型大学生村官其角色社会化融入程度与工作绩效有更强的相关性,且其角色社会化动力因子对工作绩效调节效应也更强。研究结论对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管理提供了新思路,为创新性开展大学生村官工作,完善乡村治理结构提供了理论保障。  相似文献   

3.
乡村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村两委一肩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作为优化乡村治理体系的"村两委一肩挑"模式是村民自治实践中一种被越来越多村庄实践的模式。"一肩挑"模式的出现和推广有其深厚的现实基础,主要体现在能人治村的背景与农村人才外流现实的张力上、加强党的领导与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要求上、村庄合并与村民自治下沉的现实上以及村"两委"交叉任职的前期准备与治理"村官"腐败的要求上。通过村庄内部加强党的领导、理顺"两委"关系、提高自治效率以及规范权力运行,"一肩挑"模式促进了乡村治理现代化,但这一模式在实践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如"一肩挑"干部的权力集中、职责"超载"以及模式的适应性等问题有可能抑制乡村治理现代化。因此,对待"村两委一肩挑"需要我们保持审慎的态度,使其真正做到促进乡村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福建省建瓯市大学生村官的调研,了解了大学生村官的生活工作状况.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积极效应主要体现在农村发展和个人发展方面,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其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提出大学生村官计划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1)确立选聘大学生村官的正确理念;(2)持续下派大学生村官,争取一村一名大学生;(3)适当提高大学生村官生活补贴;(4)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动态管理;(5)重点考虑解决大学生村官的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5.
实施大学生村官政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国家政权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对待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这一问题上,从基层领导干部到农村普通群众,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通过在南京江宁地区开展的调研发现,人们对这一政策的认识程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村官能否下得去、干得好、流得动。大学生村官政策从其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景来看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应当加强管理考核,加强机制的改革、创新和完善,不断健全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从而促进大学生村官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是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本文通过对湖北省黄石市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情况的调研,发现大学生"村官"对新农村建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仍存在大学生"村官"角色定位模糊、职责不明,知识能力有限、难以融入农村,归属感不强、对未来充满忧虑,乡镇及村"两委"对大学生"村官"培养不够等问题,并提出了从完善大学生"村官"的选聘机制、保障机制、教育培训机制、有序流动机制等方面健全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从治理动机、工具、治理绩效三个层面对江苏省S市男女大学生村官的乡村治理能力进行调查,研究显示,较之男性大学生村官,女大学生村官在发挥其独特的以人为本为核心的乡村治理能力优势的同时,也同样遭遇到当代女性参政所面临的结构不合理、晋升渠道狭窄、职务性别化、参与村级事务的深度和广度有限等问题.择业动机认知偏差、社会资本存量较少以及传统性别角色的限制,是导致女大学生村官无法更好地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只有从解决这些根本问题入手,才能切实提高女大学生村官的乡村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基层组织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不同于中农治村、能人治村、富人治村等,乡贤治村在治理现代化进程中重构了双轨治理的结构和机制,既能够回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求,也能够嵌入乡村社会激活乡村社会内生性活力。通过考察赣南农村的乡贤治村实践,探讨了乡贤治村的制度建设与实践机制。研究发现,村庄熟人社会是乡贤主体角色与乡村治理相适应的内部调适器,以乡贤为首的村庄精英群体结构再生产在村庄治理中动员群众、发动群众,激活乡村社会内部资源。村庄内生需求与乡贤组织建设是乡贤参与基层治理的关键因素,村庄公共事务是新时代乡贤参与基层事务的载体,政府积极引导乡贤组织自我建设保证了乡贤治村的正规性和规范性。乡贤参与基层治理是完善基层组织建设,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治理有效"目标进一步增强了学界对乡村治理研究的关注。改革开放40年来,乡村治理一直受到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不同定位和改革措施的影响。通过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理解乡村治理,是现有文献中初露端倪但仍需加强的积极取向。集体产权改革的不同历史阶段,及其在不同村庄的不同措施引发的不同制度绩效,加上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性和协同性,都说明了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治理效应应该被着重研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影响乡村治理,是通过治理主体效应、治理资源效应和治理机制效应等三种路径实现的。对治理主体效应、治理资源效应和治理体制机制效应的重点分析,揭示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影响乡村治理的不同路径。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村官政策及有效实施,是新时期党和政府做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旨在破解农村地区发展难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巩固基层民主政权、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在分析大学生政治参与中政治功能的基础上,从政府、社会、乡村和个体四个维度提出新时期完善大学生政治参与路径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出台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它的实施对大学生就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其实施的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和相应的就业指导体系,以便促进大学生的就业。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村官制度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措施,大学生村官在服务地区的生存状况对村官政策长效机制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大学生村官的服务地区为乡镇政府机关,处于权力核心的边缘地带;村官收入的地区差异较大,影响大学生村官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是大学生村官个人的成就感及获得的支持程度;未来的发展出路是大学生村官关注的重点。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公务员考取、扎根基层以及创业方面的制度政策支持是构建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出台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它的实施对大学生就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其实施的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和相应的就业指导体系,以便促进大学生的就业。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背景下中西部农业型村庄出现新一轮村治主体缺位困境,表现为“无人治村”和“治村无方”的难题,潜藏着多层面的治理危机。在村庄内生乏力的情况下,行政供给思路具有可行性,但要解决村治主体与村庄社会对接的问题。洋县的选派干部制度在行政选拔和行政输入之间插入村主职干部助理环节,通过松紧有度的筛选机制、通才导向的培养机制、因能而异的流动机制建立了以组织培养为前提的村治主体再造办法。村庄社会结构的弱化和裂化、群众路线中的规则嵌入、扩大的熟人社会与关系嵌入三者共同保证了选派干部与村庄社会的有效对接。通过调动村庄内生资源、优化干群关系、改变治理方式、转换治理目标,选派干部在实现治理有效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村庄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制度的后续运行需要保证村主职干部助理的锻炼学习力度、提高产业发展的规划研判力度、强化县乡政府的统筹协调力度。  相似文献   

15.
合村并组不仅是村庄建制的调整,也是现代化中的乡村社会变迁,重塑着村民的生活半径。村民生活边界的开放与再塑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边界调整期的村民对合并村集体的认同感较低,公共事务的合意较难达成,致使村庄秩序分化。重构村庄治理共同体,是合村并组的重点工作。整体性治理的思路对于建设新型村庄治理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供给通过发挥协调、整合、信任这三个机制的作用,能够激发村民的主体意识、培育他们的公共精神和提高他们的责任感,进而提升村庄治理效能。因此,应优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以有效回应合村并组带来的治理碎片化难题,实现社会安定和谐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文章对常州工学院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影响大学生村官任职能力的因素,提出了提升大学生村官任职能力的建议,希望能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实现阶段的村庄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发挥村庄主体性是有序推进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的机制保障。基于一个中西部亮点村的个案考察,发现激活村庄主体性需要乡村建设实现从行政本位向村庄本位的逻辑转换。行政本位下,政府以呈现政绩为目标主导乡村建设,通过制度内激励、利益让渡、利益交换等策略整合村级组织、市场和社会资源打造政绩亮点,乡村建设因村庄参与形式化和回应农民需求能力弱化陷入供需错位、村际差距扩大化困境。村庄本位的发展逻辑则从“过程-结果”双重维度确立了村庄社会在乡村建设中的主体性地位,村庄、政府和市场主体基于优势互补结成“治理共同体”,通过需求表达机制、资源供给机制、民主协商机制实现协同参与和共建共治共享,既保障了村庄主体的参与权和受益权,也提高了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的回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促进乡村治理有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湖南鹊村土地合作经营模式为例,探讨农地“三权分置”改革重构乡村治理的实践过程及其内在机理。农地“两权分离”的制度安排造成村治主体能力不足、村庄治理资源匮乏和治理规则失效等乡村治理困境。农地“三权分置”改革是对乡村治理困境的积极回应,其促进了村治主体能力提升、治理资源集聚和治理规则重塑,从而实现了乡村治理有效。研究发现,乡村治理重构的关键是再造集体治理能力,这涉及资源配置能力和组织动员能力两个方面。“三权分置”改革通过产权结构调整提升集体的资源配置能力,通过激活村庄利益关联和政治关联强化集体的组织动员能力,实现了集体治理能力再造。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老龄化现象呈递增式上升的背景下,中国未富先老的国情和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决定了老年人参与积分制治理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探究影响低龄老年人参与积分制意愿的影响因素以及效应,以晋江市H村实施“乡村治理积分制”为研究背景,从农村社区治理责任感知、面子观念和积分制政策感知3个维度来探究决定低龄老年人参与积分制意愿的因素。结果证明:“农村社区治理责任感知”不仅对“参与意愿”有直接效应,还可以通过间接影响“积分制政策感知”对低龄老年人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起推动作用。据此,提出完善政策公开公示机制、深入宣传政策细则以及构建村务民主协商制度等措施,以此来激励低龄老年人参与积分制的意愿。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探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村官"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国家政权制度创新建设的重要内容.江苏自1995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实施大学生村官选聘,坚持大学生到村任职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择优选聘与跟踪培养相结合、政策引导与项目带动相结合、组织引导与典型示范相结合、强化保障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在实践中积累了大学生村官模式的经验,但也还存在利益价值取向偏差、知识技能偏离、服务管理欠通畅、配套政策缺失、法规层面困惑、发展出路存疑惑等问题.因此,必须在机制创新的基础上,从宏观领导体系、政策导向体系、作用发挥体系和保障流动体系这四方面入手,建成"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