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水墨动画是最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动画片,其创作的形式充满诗情画意。水墨动画的视觉语言来源于我国千年来历史的传统水墨画艺术形式。传统的题材和审美意境,必然会作为视听的艺术形式介入水墨动画中来,作为最具本土特色的动画艺术形式的水墨动画它是我国传统文化同外来动画艺术相结合的产物,研究水墨动画必须研究它与中国传统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
虚拟古迹漫游动画场景设计同属艺术范畴,具有审美特性,在设计制作中需要有美学知识做支撑。美学学科产生已久,以儒道两家思想作为中国审美文化源泉的中国传统美学,在不同时代有其不同的特征,其“整体意识、生态意识、尚清意识、创新意识、多元论”的美学特征,一直影响着中国艺术创作。虚拟古迹漫游动画的场景设计一定要遵循古迹所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3.
凤翔木版年画所运用的造型语言背后承载着中国人特有的审美理念。这些艺术造型构成了民族、地域认同的符号体系,具有相当强大的文化接受背景,是创造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动画形象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4.
中国动画曾因纯粹的模仿和简单的挪用一度迷失方向,探寻并回归自身的语境成为中国动画发展的必经之路。中国文化符号为动画角色设计提供了不竭的话语源。从意象审美范畴入手探讨中国文化符号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不仅要注重"象",即外在造型、色彩、服饰等纯视觉方面的显性表达,更要注意"意",即内在的中国哲学思想、思维方法及审美观念等隐性的精神文化内涵,最终达成意与象的契合交融的审美意象构建。  相似文献   

5.
变形艺术是动画创作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当今社会里,动漫产业迅速发展,动画艺术水平不断提高,动画变形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动画变形艺术研究中,我们应该特别关注动画的变形性审美问题、动画变形与夸张的联系和区别问题以及动画变形与常态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6.
靳夕是我国著名的木偶动画片导演,是我国木偶动画片的奠基人。本文在简述靳夕木偶动画艺术成就的基础上,从艺术表现、技术创新和理论研究等三个方面对靳夕木偶动画艺术的价值进行了探讨,指出正是其对木偶动画在题材选择、角色塑造、创作手法、艺术风格、制偶技术、特技效果和动画理论上的探索,推动着中国木偶动画艺术的发展,并使靳夕木偶动画作品保持了经久不衰的魅力。这对我们深入了解中国老一辈动画艺术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泛动画概念的出现是数字时代的产物.它突破了传统动画的艺术范畴,向社会应用实践领域延伸.动画的这种机制变化,使得现实世界具有了应用性审美的价值维度.在这过程中,仿像危机的出现则对动画的泛审美合法性提出了挑战.随着社会化媒体在数字时代的范式转变,泛动画的现实建构危机得以解除,并且具有了人本回归的价值.它表明,泛动画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文化概念.对泛动画的研究直接关联着我们对数字时代社会生态的意义确认.  相似文献   

8.
还动画于儿童本真——当代中国动画艺术文本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画片的剧本创作在动画片的生产制作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成为制约当前动画发展的关键性环节.动画剧本创作必须符合儿童特殊的欣赏要求、审美心理和接受能力,力争拓宽题材范围、张扬人文关怀、追求游戏精神、强化叙事节奏,推动动画片进入一个良性的发展阶段,以此获得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9.
日本动画风靡我国青少年群体,开设日本动画赏析公选课对提升大学生动画审美鉴赏能力、开阔文化视野、提高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内容方面可将动画研究理论引入教学,达到化繁就简的效果;在教学形式上力求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营造生动、活泼、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氛围;在考核方面可通过综合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给出成绩,以期引发授课教师们的探讨与思考,共同提升该门课程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0.
动画不是中国本土产生的艺术样式。狭隘地解释动画是什么,视野易局限在已有的技术手段和风格样式之中。本文依据柏拉图的哲学观,将动画回归到对艺术本体的思考,确认艺术的标准、意义和价值,建立艺术审美公式;再以公式作为观察工具,分析经典动画作品的构成,验证出在艺术创作上内在规律的永恒性,从而将动画认识引向美学的理性之路。  相似文献   

11.
水墨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对艺术精神的感悟。水墨动画作为传统水墨艺术与现代动画技术结合的产物,承载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传承和发展的重任。对水墨动画的解读,离不开对民族审美意象的分析,也离不开对水墨艺术精神的解读。通过对水墨动画的艺术形式与内在人文精神进行分析,希望立足传统文化,力求运用现代技术推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以进一步挖掘和推广本民族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动画艺术与传统元素在新世纪的发展是和谐相生的.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大众的审美心理和精神需求,对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进行深入研究,探寻适合动画创作的艺术语言符号,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先进技术结合起来进行动画创作.  相似文献   

13.
对美国和日本动画音乐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发现具有民族风格的动画音乐与精致唯美的画面完美融合是其影视动画迅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对我国传统动画音乐的辉煌成就和目前动画音乐发展过度模仿、缺乏民族特色的状况进行分析,提出了中国动画音乐民族化发展的具体策略和设想,主要体现在汲取民乐之精华、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多元化发展几方面,为新时期中国影视动画音乐创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从而促进中国动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皮影艺术是民间视觉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本文从中国传统皮影艺术特点、皮影艺术对动画产业的国际化的影响、皮影艺术对中国动画产业化价值进行了探讨,旨在借助传统民族艺术推动动画产业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5.
在日本动漫创作过程中,动漫编剧承担着解决"大众丰厚观影体验"和"动画编剧创作相对趋于固定模式"之间矛盾的重要角色。该论文以《战国鬼才传》为例,通过归纳日本动漫编剧技巧发展的三个方向:故事本体的深度发展,讲故事的方法多样变化,提升观众在动画观影审美过程中的附加体验,为中国动漫编剧工作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6.
动画角色是整个动画剧情的直接叙述者和表演者,是具有民族精神内涵的文化形象。动画角色设计是创作动画作品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优秀的角色设计能给动画作品增添更多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提升作品隐性价值。中国早期动画影片因传统装饰元素的加入而变得异常炫目。文章以研究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为出发点,从理论分析、案例研究以及实践验证等方法入手,着重探析在全球化语境下如何将中国传统元素运用到动画角色设计中,以便更好地体现国产动画作品的民族艺术风格,丰富角色表现形式,提升作品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的中国动画以其鲜明的民族风格特征在国际动画界享有"中国学派"的美誉。从传统的艺术宝库中挖掘有用的动画元素,并在制作中加以诠释,是当今中国动画创作体现民族特征的重要手法。大量优秀的动画作品都借鉴和应用了图案这种艺术形式,本土图案元素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对中国动画的创作发挥了重要作用。继续发掘、借鉴中国传统纹样、戏曲脸谱图案和石窟壁画图案等本土艺术形式,张扬民族风格,是中国动画创作发展与繁荣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朦胧诗是当代诗歌发展历程中最引人瞩目的成就,是文革后中国新文学崛起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朦胧诗群中,舒婷无疑具有审美典范的意义.其诗作具有共同人性审美趋向的丰厚内涵,体现了人本主义哲理、女性主义意识和理想主义精神的艺术融合,从而进入了中国诗歌的经典行列.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迪斯尼的经典动画长片,发现由经典文学、民间传说、童话故事等改编的作品占大多数,且有其常用的改编策略。从具体的动画案例中分析受众心理、动画自身需要和时代观念,提出了其改编的策略,主要体现在情节的简化、动画主题跟随时代主题、注重塑造辅助形象、添加生活细节以及健康圆满的故事内容等方面。这些改编策略对中国动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万氏兄弟早年创作的动画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在中国动画史上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及其历史意义,它标志着中国动画事业开始从探索阶段进入试制阶段。关于它的创作时间,历来说法不一。本文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查证及对比分析,推翻了目前中国动画学界公认的《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创作于1922年的说法,确证其创作时间为1925年下半年,并指出这部动画广告片并没有摄制成功,是一部失败的作品。而杨左匋在1920年创作的《暂停》及《过年》两部动画短片是中国最早的动画片,中国动画诞生于1923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