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卫.哈维在转向马克思主义以后开启了空间视域的资本批判并将这一批判思想不断推进着。列斐伏尔空间哲学思想传统和马克思资本批判思想传统是其思想渊源。哈维通过空间视域的资本批判,论述了后现代发展状况的时空背景与资本主义的时空经验的新形式、资本的过度积累与新自由主义欲求通过剥夺性积累实现空间修复、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空间修复的失败及希望的空间的可能性的未来愿景等问题。哈维空间视域的资本批判理论对我们来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它也具有一定的理论局限。  相似文献   

2.
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引申至空间维度,是大卫·哈维体认当前社会政治症候的理论手段。哈维由此归纳出现代资本体系无法规避的三个悖论:其一,罔顾个体实际需要的商品生产机制,存在价值过度积累同市场消费不足的矛盾,以及资本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彼此让渡的二律背反。其二,缓解资本"滞胀"或贬值的资本"时间修复"与"空间修复"策略,因资本地缘格局的间歇性破坏与全球金融体系区域性剥削的形式,表征出实体资本与虚拟资本在时空上的紧张关系。其三,确保剩余价值持续积累的资本地理性不平衡发展,促使空间单位间的协作关系被剥削和竞争所取代,从而在资本循环内部形成瓦解资本逻辑的力量。三者在资本生产、循环和积累层面,描绘出资本主义在面临危机与解决危机之间徘徊的辩证运动轨迹。而它身后的空间非正义政治景观,又佐证了资本逻辑的空间辩证法不过是资本主义制度异化属性的地理学隐喻。  相似文献   

3.
在大卫·哈维的时空修复理论中,特定地域系统中过度积累的劳动盈余与资本盈余的转移方式成为主要考察的对象。当通过时间转移与空间地理扩张的方式使资本从二级和三级循环最终回流到资本的初级循环时,经济危机仍然不可避免,"时空修复"恰恰是普遍危机的导火索。哈维的理论展示了空间多向度的丰富性价值,他的思想成为当代哲学新的理论增长点。  相似文献   

4.
张佳 《江汉论坛》2012,(2):57-61
大卫.哈维的空间批判理论着力分析了全球化时代时空的变化,从政治经济批判入手对资本主义空间生产、新自由主义体制和后现代主义文化进行了批判。哈维以其独特的"历史——地理唯物主义"视角为分析当代资本主义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他的空间批判理论对丰富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全球资本主义的发展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使之呈现出不平衡地理发展的面貌.面对全球化所带来的各种地理转型,哈维从地理空间角度积极寻求无产阶级实现自身解放的道路.批判资本全球化、寻找替代性方案、建立辩证时空乌托邦构成了哈维空间政治理论的主题.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哈维的空间政治理论虽然为我们摆脱生存困境带来了新的希望,但也还面临着诸多不可克服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佳 《东岳论丛》2022,(1):128-135
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学者聚焦于城市空间生产和现代性危机的内在关系,展开了对现代性的空间批判.他们指出,资本主义城市空间生产和空间规划导致了空间生产的同质化、空间结构的碎片化、空间功能的消费主义倾向以及强烈的"时空压缩"体验,使现代性的悖论和矛盾在城市空间集中爆发.针对都市生存困境,列斐伏尔从技术官僚体制、哈维及卡斯特尔从城市空间生产的内在矛盾、索亚从空间正义的角度分别探讨了其实质和根源,并积极探寻拯救现代性危机的都市革命道路.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对我国超越西方现代化道路,重建和书写中国特色的现代性具有积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卫·哈维开创性地运用历史一地理唯物主义原理,提出时空修复理论,为解密当代资本主义世界复苏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野。当国际资本主义体系进入全球金融资本主义时代之后,资本主义制度运行方式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金融资本运用更为先进的理性工具,使时空修复更为便捷、强势和隐秘,由金融资本主导的时空修复虽然带来资本主义短期强势复苏,但世界格局却呈现出深度的背反属性,要言之,一是公平与效率的矛盾;二是私向化与社会化的对立;三是金融理性与政治理性的冲突。由此可见,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呈现进一步加深态势。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辩证批判是一种矛盾分析方法指导下的"内在批判"。辩证地把握现代性的内在矛盾,说到底是要把握住资本逻辑及其二重性。内在批判的根据和立足点都内在于现代性的社会历史进程,都根植于现代性自我扬弃的矛盾本性特别是资本逻辑的二重性之中。现代性的内在批判指向了现代性的"内在超越",超越的前提和路径也是内在于历史过程的,其实质是资本逻辑的自我扬弃趋势。批判与超越的内在性质,决定了社会批判中始终蕴含着社会建构的指向。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内在批判对于引导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外在化"局限的当代矫正、重建工具理性批判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基础具有显著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9.
<资本论>是马克思重要的经济学和哲学著作,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只是重视其在经济学上的贡献,而忽略了其在哲学上的重要价值.正是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进一步深化了自己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从而把对一般人类历史的考察转向对现实历史,即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的总过程及其历史发展的考察.同时,也彻底地把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变革为资本辩证法,从而揭示了资本的内在矛盾、资本与生产的矛盾以及资本总积累的矛盾,进而使批判的、革命的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内在地统一起来.这一统一集中地体现为资本的内涵逻辑.正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批判,马克思哲学瓦解了资本同一性逻辑,把资本的独立性和个性变革为个人的独立性和个性,从而为实现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做出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张润坤 《理论界》2020,(3):26-33
罗莎·卢森堡对资本主义的批判集中于她对于资本主义不能单独存在的判定,她强调资本主义的积累需要其他经济形态作为传导体和滋生的场所,即需要某种"外部"的支撑。这一判断可以说是根据帝国主义时代的状况对于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做了一定的补充。然而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转型,资本主义的"外部"和积累的方式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这一点被大卫·哈维所明确地把握到了,并且具体地体现在他关于资本主义的历史地理学理论当中,尤其是他在关于新自由主义条件下"剥夺性积累"的阐释当中。本文以卢森堡与哈维关于资本积累的理论为线索,试图根据资本主义的转型,解析在这一条线索当中资本积累的方式以及资本积累的"外部"的变化,探究卢森堡和哈维所分别提交的理论贡献,提出在这一问题上进一步的理论期待。  相似文献   

11.
在马克思哲学的当代发展中,一个核心的问题是如何看待马克思生产理论的当代地位和作用。在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建构中,从市场交换体系走向资本的生产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透视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内在关系,揭示生产过程中的内在矛盾及其文化意象,构成了他批判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文化逻辑的现实基础。因此,生产理论不只是指经济学意义上的物质生产,而且是对资本主义社会总体性的哲学透视,是马克思哲学批判维度的逻辑基础。只有从生产理论出发建构哲学的批判维度,才能真正地深入到全球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处。否则,批判理论的建构就只能陷入到文化意象中,最后只能达到一种伦理的或审美化的激进思路,而这正是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所要扬弃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江西社会科学》2016,(5):10-17
当代资本主义的核心矛盾是什么?对此,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从生态危机、消费社会、空间生产等多个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从"统计数据分析"这一独特视角出发,指出"贫富分化"在21世纪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并成为当代社会的主要问题。据此,他探究当代资本的内驱力,并力图寻找到解决当代贫富分化的有效途径。但是,皮凯蒂仍然是在资本主义制度的范围内寻找解决方案,因而他的"21世纪资本论"无法超越马克思的资本理论,不过,他的一些想法对当代资本问题的分析无疑具有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奥康纳认为资本主义存在着两重矛盾: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力、生产关系与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之间的矛盾.这两重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双重危机,即生产过剩的危机与生产不足的危机.奥康纳认为这两种矛盾和两种危机总是内在地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从而产生一种恶性循环,成为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两种障碍,资本有自毁根基的倾向.  相似文献   

14.
“空间生产”思想:从马克思经列斐伏尔到哈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空间视角对资本主义发展进行批判研究,不能忽视马克思空间思想。理解马克思地理学和社会关系重组意义上的空间生产思想,把握列斐伏尔的空间三元辩证法和哈维的空间三类型,不断推动社会空间理论发展,深入分析当代资本主义,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理论界》2016,(3)
弗洛姆具有浓厚的人道主义情怀,他通过对资本主义危机的批判建构起自己的理论体系。其批判方法的特质通过从个体异化的生存方式考察危机、从个体心理意识的变异解读危机、从个体进行道德革命扬弃危机得以展现。社会心理批判构成了弗洛姆研究资本主义危机的方法论特色。弗洛姆关注社会个体,侧重于对资本主义危机进行微观解说,微观视角促成了弗洛姆批判资本主义危机的理论贡献,但他又过分强调微观革命,由此亦决定了其理论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有些人总看不到当今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性地阐述了当代西方学界对资本主义危机与矛盾的分析,主要集中讨论了对资本主义问题的分析立场,资本利益全球化是否有利于世界各地经济的发展,全球化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的危机,"新美国模式"资本主义的危机等问题,揭示了在"普遍价值"掩护下的"新帝国主义"反人类的实质及当今资本主义的真实矛盾与危机所在。  相似文献   

17.
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奥康纳一方面指责马克思站在前人类学的意义上来谈论"历史",另一方面又指责马克思站在前生态学的意义上来谈论"唯物",因而在他看来,历史唯物主义在"历史"与"唯物"两个方面都是不彻底的.以此为基础,奥康纳认为,必须把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观从第一重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推进到第二重矛盾,即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条件之间的矛盾,才能真正解读当代资本主义的危机.在当代西方左派学者所构建出的资本批判的理论谱系中,奥康纳的观点明显具有放弃本质矛盾观的方法论倾向.  相似文献   

18.
所谓资本逻辑实际上是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的内在统一,换言之,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逻辑和资本逻辑是同一生产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过程.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全面揭示了资本逻辑所具有的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系统阐述了资本在再生产过程中所遭遇到的社会和自然界限.资本逻辑内在地指向了资本的自我扬弃与内在超越,只有从马克思的资本逻辑出发,才能真正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内在危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资本逻辑是我们重新理解《资本论》哲学意义及其当代价值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象征交换是鲍德里亚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概念,也是他在《象征交换与死亡》之后,在拟真的理论框架内展开资本主义批判的逻辑基点.在拟真批判中,鲍德里亚以象征交换的本真内涵来取代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中的社会历史维度,以符号代码的超真实建构来否定价值的理性言说,进而对现代性批判的话语体系进行了彻底颠覆.鲍德里亚在象征交换本真规定与后工业社会的拟真形态之间重新建构了资本批判的逻辑张力,他以抽象的方式阐述拟真社会中的资本再生产过程,批判超真实社会场景中象征暴力的意识形态统治.鲍德里亚的拟真批判理论中带有浓厚的虚无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20.
以资本为主导的全球化过程并没有传播资本主义制度的"福音",而是把西方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经济危机、生态危机以及集中体现为人的"物化"的人类生存性危机扩散到全世界.全球化发展所面临的现代性问题充分地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所决定的人的生存方式的局限性与片面性,也越来越凸显出马克思批判精神的时代价值.而西方左翼学者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批判精神的吁求则是时代精神的曲折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