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突发性事件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网络空间的群体仪式,它是一场集体参与的仪式狂欢,在其中中心得到消解,权威逐渐丧失,但其承担的道德精神和价值理念却对现实生活产生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网络突发性事件的产生表明网络媒介的功能正由浅层面的娱乐交往转向深层次的社会建构,其闻交织着主流与草根两种话语主体的沟通与互动.网络突发性事件中平衡个体自由与社会控制二者之间的张力关系不仅会促进社会结构的内在整合,也对于现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提升和网络空间伦理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史梁  汤书昆  赵丽 《江淮论坛》2014,(2):139-142,162
近年来,微博在公共事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文章借鉴"公共能量场"理论来分析微博在公共事件中的作用,结合微博传播特性和当代中国社会背景,提出构建微博的公共能量场。文章选取了近年来中国微博的部分公共事件,分析微博公共能量场上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提出政府应该通过后现代话语理论来构建微博的公共能量场,避免有悖话语原则的误区,通过多元价值观念的碰撞和多方的民主参与,促进公共事件的解决和公共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中国迅猛发展的微博不仅成为个人表达和展现的平台,也成为公众舆论和公民参与的重要渠道。尽管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社会资本和政治效能感对于公民参与和政治参与有所影响,但鲜有实证研究从个体用户层面探讨中国微博用户自身的政治效能感和线下线上社会资本与其公共事件参与之间的关系。研究通过对329位微博用户的问卷调查发现,中国大陆微博用户在现实生活中的公共事件参与程度颇低,而在微博上参与公共事件的程度则相对较高。内部效能感与线下的官方交涉性参与、传播与动员,以及微博上的行动式参与、话语式参与呈正相关;外部效能感对参与行为的正向影响则主要集中于线下的官方交涉性参与和微博上的行动式参与。相对于桥梁型资本,粘结型资本对于线上和线下公共事件参与的预测力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东岳论丛》2021,(2):128-141
为进一步理解社交网络环境下新闻媒体的“社会性”问题,通过对媒体社会网络的实证分析,揭示新闻媒体的社会关系和互动机制如何影响热点新闻事件的传播过程。结合“互定向”概念与“扩散”理论,以700余家新闻媒体的微博文本及其关系为研究对象,以热点新闻事件为例,考察媒体属性(如“定位”)以及网络结构(即“互定向”关系)对其报道特定新闻事件的预测效果。研究发现,不同的媒体角色或定位显著影响其对时政、社会和突发事件类新闻的关注;在控制媒体属性变量不变的条件下,媒体的感染性或敏感性,以及结构凝聚性和结构对等性等变量对社会和突发新闻事件扩散产生显著且正向影响,但并没有对政治新闻事件产生同样效果。该结论有助于改进对社交媒体中新闻报道的社会影响及规约的认识,提升新闻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中国迅猛发展的微博不仅成为个人表达和展现的平台,也成为公众舆论和公民参与的重要渠道。尽管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社会资本和政治效能感对于公民参与和政治参与有所影响,但鲜有实证研究从个体用户层面探讨中国微博用户自身的政治效能感和线下线上社会资本与其公共事件参与之间的关系。研究通过对329位微博用户的问卷调查发现,中国大陆微博用户在现实生活中的公共事件参与程度颇低,而在微博上参与公共事件的程度则相对较高。内部效能感与线下的官方交涉性参与、传播与动员,以及微博上的行动式参与、话语式参与呈正相关;外部效能感对参与行为的正向影响则主要集中于线下的官方交涉性参与和微博上的行动式参与。相对于桥梁型资本,粘结型资本对于线上和线下公共事件参与的预测力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田林楠 《天府新论》2020,(3):127-133
社会团结既是社会学经典议题也是个体化时代的紧迫问题。在人类日益移居赛博空间的背景下,本文探讨了社交媒体对社会团结的可能作用机制。就技术架构而言,社交媒体恰好构成了导致社会性终结的大众媒体的反题,带来了相互孤立的个体间的连接和互动,而个体间的交相互动以及这一过程所产生的感激和信义等社会情感有助于社会团结的建立。但社交媒体中的过量刺激、人际关系压力以及对暴力情感和话语的限制的降低则可能弱化社会团结,同时,作为一种“通过仪式”的社交媒体还可能创造一种新型的社会团结。  相似文献   

7.
话题标签是网络社交平台用来标记话题和组织话题讨论的一种形式,由话题标记“#”和话题组成,如“#我支持XX#”。话题标签既是一种言语行为,也是一种言语事件。作为言语行为的话题标签,其言后之力具有媒介化功能,能够通过标签行为的方式、内容和网民之间的互动来推动标签行为动态发展,并促使话题标签从言语行为发展为媒介事件。话题标签作为一种话语实践具有群体属性。在具体的言说情境中,话题标签的行为内容可以在事件认知域模型中确定;在媒介语境中,标签行为的言后之力受到媒介化影响,表现为身份构建和互动关系规约;在社会文化语境中,标签行为的动因受到群体意向规约和再情景化机制的影响。话题标签可以应用于二语教学,围绕话题在教学工具、教学语境和教学内容方面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以整合教学资源,建构教学语境,增强学习者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款应用广泛的社会网络服务(SNS)产品,微博以碎片化内容、即时点对面传播、多互动手段与多终端兼容构建了一个基于网络关系的社交平台.微博传播力主要源于其革新性结构,即微博所构建的“内容-关系的组合界面”.在这一传播界面上,热节点议题产生与扩散的便捷性和广泛性表明微博内容依然具有重要地位,但是微博差序关系格局中的强关系和弱关系成为维系内容和影响用户关注与被关注的显著力量.  相似文献   

9.
轻逸与期许——微博文学的写作特征探析及发展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博文学作为一种新型文学形态,有着不同于传统文学的写作特征:碎片化的文本结构,表现为碎片化的书写方式和碎片化的阅读模式;自恋化的情感表达,表现为个性化书写塑造自我镜像,与粉丝互动完成情感倾诉;大众化的写作景观,表现为庞大的参与群体和娱乐化的写作旨归.微博文学是传统文学的有益补充和延伸,但在走向繁盛的道路上,微博文学的发展还需要文学批评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0.
社会化媒介的某些特征有着左右人类情感的特殊效应。以媒介可供性为理论路径的粉丝文化研究旨在以一种“技术—文化共生论”视角探讨社交媒体平台以何种途径和方式赋权粉丝社群的情感表达、培养作为准社会互动的粉丝实践的情感效应,以及如何将算法逻辑融入粉丝社群的情感形成机制之中。以微博为例,粉丝被微博平台进行自我赋权、社群赋权的同时,平台深度介入社会化媒介语境下粉丝群体情感氛围与情感结构的构建过程,迎合并放大了粉丝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社交平台通过算法传播背后的数据行为主义与新自由主义逻辑,使粉丝的情感表达成为娱乐工业、平台及背后的互联网资本量化的数据,当数据成为衡量粉丝与明星之间情感纽带的价值尺度,数字资本也随之加快了对社会文化的渗透。  相似文献   

11.
微博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体传播方式,在我国己逐渐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和应用。微博以更为开放、平民化的传播方式,赋予了大众更多的发言权和言论自由,让每一个微博博主都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自由言论中。微博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和人际关系交往,表现出公平、自由与共享的微博精神,展现出人们对社会发展的关注。本文通过举例分析近三年的3起微博案例,说明了微博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正效作用。  相似文献   

12.
周海红 《中文信息》2013,(8):153-153
微博这个新事物在自身发展以及和媒体互动的过程中,为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在新闻工作者在发现、选择和报道中,有了与以往不一样的变化。同时传统媒体的内容也让微博有了更有生命力的话题。相得益彰中,二者无时不刻不在进行着互动,生生不息。一、微博使新闻报道的速度、深度得到极大的提升来自普通知情公众和事件当事人的线索,记者第一时间转发,形成新闻快讯。有人说,打开电视是一个中国,打开微博是另外一个中国。这句话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微博作为一种社会化媒体提供了有别于传统媒体的信息。有位学者说过,新闻自由就像天空,也许我们不能改变高度,但是如果不试着撑一撑,天空会降到你的头顶甚至会把你压跨。  相似文献   

13.
以用户使用微博时感知有用性及感知易用性功能认知、信任社会认知为中间变量,探究用户微博互动对其网络购买态度的影响,最终构建微博互动与网络购买态度研究模型.通过定量分析得出用户利用微博进行互动的过程中有助于促进其形成良好的网络购买态度,与此同时用户使用微博时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正向显著影响其网络购买的态度、信任社会认知会正向显著影响用户网络购买的态度,并且感知易用性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4.
"五四"时期一直是我国近代研究的一个热点,然而,纵观当前研究重点,主要还是集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哪些影响,对怎样产生影响,即产生影响的具体过程和机制的研究还鲜有关注。本文根据詹姆斯.W.凯瑞传播仪式的观点,将广告活动影响消费者观念和行为的过程看做一种消费仪式的构建,并以这种消费仪式的构建为线索,论述当时的国货广告如何通过爱国主义消费仪式的构建来影响消费者的爱国情感,使消费国货成为爱国的象征,并变成一种时尚和潮流,最终使其成为当时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实现爱国主义的大众化和世俗化过程,以期为探寻全球化背景下,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大众化的新途径与新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转型期社会冲突的主要表现是群体性事件,政府与社会合法有序的互动机制的缺位与失灵是当前社会冲突的强度和烈度加剧的主要原因。社会学理论认为,社会转型必须通过长期的、广泛的社会互动来实现。建立和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改革信访制度,规范听证制度,加快培育社会中介组织,搭建多样化的互动平台,通过政府与社会的多维有效互动,构建“参与社会”,是实现善治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服务仪式作为规范性、表演性和文化性的互动形式之一,对加强品牌建设和客户关系管理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方面,消费者期望品牌不仅满足自身功能需求,更看重服务互动过程中如仪式化场景等带来的精神和情感的慰藉;另一方面,我国品牌的服务流程设计由传统的服务提供模式转向服务价值共创模式,服务仪式通过仪式场景互动可有效传递品牌理念。研究表明,服务仪式通过感官印记和会话价值的链式中介作用正向影响消费者的品牌体验。同时,服务类型和消费者角色发挥调节作用,也即当消费者作为参与者体验享乐型服务或消费者作为观察者体验功能型服务时,服务仪式正向影响品牌体验。研究拓展了仪式在营销领域的应用范围,为企业利用仪式要素进行服务设计提供了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把"双刃剑",既可能引发破坏社会秩序的集体行动,也可能成为网民和政府沟通的桥梁。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不应带有贬义,笔者客观界定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概念,说明其宏观意义上的本质是社会监督形式,微观意义上则是公民表达权的形式。网络群体性事件在参与主体、关注事件、参与方式、产生影响等方面具有特殊性。所以,网络群体性事件应通过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途径加以疏导。在此重点探讨疏导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法律路径。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具身理论为理论框架,对旅游者在拉萨玛吉阿米餐厅留言本中的留言和深度访谈进行定量和质性的分析后发现:(1)西藏之所以成为旅游者心中"梦想的远方"是西藏的神圣化、旅游者的仪式态度、空间距离和文化距离相互作用的结果;(2)旅游者的身体与西藏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相互作用,具身地体验西藏,感受着西藏与故乡的差异;(3)西藏旅游体验的重要意义在于成己,旅游者通过与他人、事件的互动调整着个体的情感能量,进而本文提出情感能量的聚集模型;(4)旅游者对西藏的情感体验可以分为即刻的情感体验和延迟的情感体验两种类型,后者对旅游者的影响更大。本文从理论上深化了对西藏旅游体验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为目的地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设计、优化西藏旅游路线和产品设计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9.
微博是随着科学技术与网络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流行的社交媒体,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不断受到教育者们的重视。本研究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对一名日本外教及其学生在微博环境下的交流互动活动进行分析与研究,探讨了在微博环境下,师生是如何进行交流互动的,又是如何促进日语的教与学的。文章首先采用质性研究,对课程期间外教微博上师生的交流内容进行内容分析,发现通过微博,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工具性(学业)和情感性的支持,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激发,能够从认知、情感等多方面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构建亲密友好的师生关系。然后使用问卷对学生使用微博与教师进行互动的情况及感受(主要包括"微博对课程的益处的感受"及"个人投入和满意度"两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在"微博给课程所带来的益处的感受"和"个人投入及满意度"上的得分在中等偏上,但是通过微博与教师进行过互动的学生比没有互动过的学生在两个方面上具有显著差异,互动过的学生报告受益更多,个人投入和满意度更高。同时还发现,大二学生比起大三学生在这两个方面的感受更积极。总之,将微博作为传统课堂的辅助工具,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有助于相关课程及语言的学习。  相似文献   

20.
微博,即微型博客,是一类新兴起开放互联网社交服务和交流方式,其最大特点是便捷性和原创性。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微博潮词不断涌现,许多社会热点事件通过微博迅速传播。搞好微博热点事件和微博潮词英译对于网络文化建设和社会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