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内蕴着丰富的承认哲学意涵,尤其在共同体立场、平等原则、差异性逻辑以及对话协商式路径等方面与承认哲学形成了理论上的共契。以承认哲学的视角来理解和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并不是为创新而创新的理论独白,而是为我们如何在迈向自由人联合体这一远景目标的过程中,提供阶段性的近景规划和方法论借鉴。因此,中国马克思主义承认哲学方案的建构,有助于深刻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社会主义立场及其中国的本土特色,有助于总结和凝练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探索的成功经验,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如何包容文化差异,寻求共同价值,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是所有多民族国家在推进政治认同时必须面对的问题。查尔斯·泰勒立足于加拿大的政治实践,敏感于认同与承认的关系,剖析了平等承认的政治的两条进路及其政治认同危机,进而在完整刻画自我认同的基础上,回答了"国家是为了什么/为了谁"的问题,确立了他独特的政治认同理论:一方面,国家被视为一种集体能动性,其成员把它认同为自由得以辩护和实现、共同的文化认同及共同善得以表达的地方;另一方面,与之相应,成员既达成自由共识(国家容许"第一层次的多样性"),又以多元的归属方式获得政治身份(国家容许"第二层次或深度的多样性")——或直接作为个人权利的载体或作为民族共同体的成员而成为加拿大人。泰勒的政治认同理论为我国广泛凝聚共识,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论转型期的政治认同危机与危机性认同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转型的中国不仅存在政治认同危机,而且存在危机性认同,二者的相互纠合成为中国政治发展的一大障碍,具有极端的危害性,在此认识基础上,从改革,制度和道德建设三个方面对这一现象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4.
5.
在转型期的中国不仅存在政治认同危机,而且存在危机性认同,二者的相互纠合成为中国政治发展的一大障碍,具有极端的危害性。在此认识基础上,从改革、制度和道德建设三个方面对这一现象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6.
从"认同"到"承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同"概念主要可以追溯到三个来源:美国心理学传统的"认同"研究,符号互动论,以及欧陆社会心理学为基础的社会认同理论.虽然它影响广泛,却存在原子主义、分裂主义等问题.承认理论可以看作是对其的修正.在当代,承认理论的代表是霍耐特,他区分了三种承认的政治,把理论来源上溯到黑格尔的"承认"概念.与"认同"概念不同,承认理论把目标直接指向共同体的团结,并把团结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克服了"认同"概念的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7.
青年农民工的社会认同危机主要表现为身份认同危机、制度认同危机、文化认同危机和心理认同危机.消除制度性障碍、重塑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保障青年农民工权益、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加强对青年农民工的教育和引导以提高其城市适应能力是化解青年农民工社会认同危机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霍耐特沿着黑格尔提出的一种"为承认而斗争"的观念,从黑格尔、米德、哈贝马斯等人那里汲取重要思想源流,从承认领域、承认模式、承认原则等方面阐明一种具有规范内容的社会理论,形成了极具后形而上学语境的承认理论。霍耐特承认理论以实践的自我关系为中介,通过一种未被扭曲的自我关系,建构了基于爱、法律和团结三种形式的承认道德观,很好地处理了同一性与差异性、共同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为道德信仰提供了"从自我认同到对等认同再到群体认同"的认同逻辑支撑和"由可信之信到确信之信再到信信与共"道德理论关照,对于社会道德秩序建构和人们追求美好生活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认同危机已经成为一个具有浓厚现代色彩的论题。现代社会中孕育出来的消费文化无疑对当代认同危机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消费文化的几个显著特点 ,并试图探讨消费文化对当代认同危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化解中国哲学合法性危机之道——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对西方的影响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学西渐”研究在我国的逐渐展开和结果表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对西方的影响涉及从器物层面到社会制度形成与变革直至哲学观念等各个层次。中西哲学文化的互补性及所遵循的共同发展规律说明,无论是西方哲学文化还是中国哲学文化都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在全球化时代取代、更新、补缺是正确处理中西哲学文化之间关系的基本方法,这才是我们化解中国哲学合法性危机之道。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中后叶,西方学者对黑格尔承认哲学的重新发现和全新诠释,不仅颠覆了黑格尔作为主体性哲学集大成者的传统形象,而且发掘出黑格尔内蕴的一种后现代主义的激进色彩.一般来说,黑格尔承认哲学的提出主要缘于对启蒙所倡导的主体性立场的反思,黑格尔主张从个体的“我”走向交互承认的“我们”,这是他对启蒙现代性规划开出的一剂“主体间性”药方.黑格尔推崇在思想深处爆发革命,而不是引向现实的实践,因而无论语调如何激进,他的理论基点就决定了其承认哲学本质上的保守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13.
走向“沉沦”的哲学精神——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合法性危机”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传今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6)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两种倾向———"教科书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学术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遮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性质和精神面临挑战,从而导致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合法性危机"。弘扬批判精神,恢复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实的真实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克服"危机"、走出困境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中国不断经历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在亡国灭种之严峻局势的威胁下,知识分子的国家意识逐渐萌生。在他们的构思中,为挽救国族危亡,亟需打造一个新的民族国家以应付内忧外患,而落脚点则在于塑造出理想的现代国民。然而,在这个重塑国家主体的过程中,代表着过去与传统的成年人被视为已经失去了参与再造国家未来的可能与资格,承载着民族希望的是拥有素质可塑性与无限未来的青少年们。这种"少年论述"自晚清以来逐步形成并流传甚广,到民国时期已成为社会舆论中的主流话语模式。利用从晚清至民国的一些时人言论可以分析这类话语模式的缘起、内涵及其与近代国家认同危机之间的关系,从而展现类似于中国这样的后发现代化国家在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崇新重少"倾向。 相似文献
15.
16.
全球化进程中身份认同的问题早在五四时期已有突出呈现,其时的知识分子遭遇了民族、国家、文化乃至自我各方面认同的危机.五四新文学中弥漫着种种危机的体验.正是这些危机感受形成了五四新文学在理论主张上偏至、在风格上具有飘零感与分裂感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认同危机已经成为一个具有浓厚现代色彩的论题。消费文化这种在现代社会中孕育出来的现象无疑对当代认同危机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论述了消费文化的几个显著特点 ,及其对当代认同危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不同的实践方式产生了不同的思维范式。一种实践方式的消亡和另一更高实践方式的降临 ,必然给人类的哲学思维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和震荡 ,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哲学危机。哲学的出路不是在思想意识和语言游戏里绕圈子 ,那并不是根治“哲学病”的灵丹妙药。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转向新的实践 ,回到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二者相互交融、相辅相成。各族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源自于它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普遍利益的代表性、“以党建国”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搭建了政治屋顶、通过“组织革命”凝聚各民族、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取得的执政绩效。而各族人民所形成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又使得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目标追求更为清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行动路径更为规范、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部整合更为有效,中华民族共同体延续的物质保障更为雄厚。这为我们认识政党认同和国族建构之间相互塑造的关系,以及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方向、规律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国家认同的角度看,苏丹持续多年的内战是国家的认同危机,是北方的阿拉伯主义与南方的非洲主义之间的对抗.北方人的阿拉伯主义认同源于殖民统治时代,是苏丹实现国家独立的武器.苏丹独立后,这种认同被政治化,并且被当政者强化,施于全国.南苏丹人一直遭到排斥、歧视、忽略.共同的处境导致南方非洲主义认同的出现,他们要求南方建立独立的国家.两种认同之间的斗争导致国内战乱不断.苏丹一直缺乏它真正的认同,真正的灵魂.如何使苏丹成为所有苏丹人认同的终极共同体仍然是当政者面临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