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在世界范围内减少CO2排放,控制全球气候变暖不仅是环境与生态问题,更是关乎各国未来经济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碳排放权与发展权的紧密关系促使着每个国家都尽可能多地争取CO2的排放权,从而享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作为已经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达国家,理应为其对能源的超前消费行为买单,率先进行减排,履行在国际气候谈判中所做出的减排承诺,而不是利用其政治与经济上的强势地位,在国际碳博弈中设置有利于自身的规则。针对发达国家推卸减排责任的霸权主义行为,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必须积极维护发展中国家应当享有的发展权,从碳排放空间、碳排放权以及碳排放交易等多方面入手,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进行碳博弈,争取更长的排放时间与更大的排放空间。  相似文献   

2.
碳治权作为全球环境治理的新型权力,其权力建构经历了从社会运动到全球政治共识,再到生产性权力转化的复杂建构过程。传统国际关系理论对碳治理的研究,包括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由于缺乏对全球经济基础分析框架的运用,难以对碳治权这一权力新形态进行有力的解释。随着低碳发展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各国围绕碳治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推动了相应的政治经济议程,彰显了碳治权作为国际关系领域上层建筑构建与全球经济基础变化间的互动。虽然世界各国在碳治理上存在着合作与对话空间,但全球各主要国家依然会围绕碳治权中的规则制定、碳金融、贸易标准和低碳技术展开激烈的竞争与博弈,尤其在新能源汽车等关键产业领域更为显著。大国博弈不仅对碳治权的权力塑造结构产生深远影响,同时大国基于产业与技术融合的竞争将进一步强化碳治权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在复杂多元的全球发展格局下,作为碳排放大国,我国需要根据世界发展格局和态势不断作出战略调整。关于“双碳”战略目标,存在着一些前置性的认识误区,如对于“双碳”战略的基本概念界定不清,温室气体法律治理缺乏体系化以及“双碳”依托的相关环境标准缺失等。对此,法律治理的进路需考虑推进污染防治法制部门的体系化,在“双碳”战略的立法中采用“统分结合”的立法模式,发挥立法智慧,借鉴发达国家立法经验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法”,推进碳排放监管系统化、科学化,化解“双碳”目标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诸多风险,达到整体性治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及中国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知识信息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全球气候变暖、环境的日益恶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可以预见,生态资源必将成为人类社会中宝贵的资源,低碳经济也必然会极大地改变人类的生活、生产、消费习惯。与此同时,绿色技术将使经济结构产生根本性的变革,能源结构将告别高碳时代,从而国际间、区域间的贸易与碳博弈将改变世界的格局。而目前,在发达国家一直掌握着气候与环保的国际话语权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面临着资金、技术、经济发展与降低碳排放矛盾问题,节能减排的道路将任重而道远。由此,中国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低碳经济发展,构建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机制;加强国际间的碳博弈,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保持积极应对的态度,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发展碳金融,探索低碳经济的合作机制;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5.
金砖国家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正从被动、跟从地位向主动、参与地位转变,从边缘向中心靠拢。随着地位提升、作用扩大,金砖国家不仅提高了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而且通过参与、创新、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全球治理向公正公平、分散有效和更加包容方向发展,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参与全球治理的经验和榜样。金砖国家要加强沟通交流、增进合作共识,协同推进南南合作;中国要积极地参与全球治理体系,阐明中国立场,推动全球治理变革;金砖各国要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沟通、交流和磋商、争取主动权。  相似文献   

6.
全球气候变暖,减排势在必行。个人碳排放虽然在我国碳排放总量中所占比重不大,但鉴于耗散结构的作用和间接排放的影响,个人减排对我国减排目标的实现具有关键意义。在低碳城市建设的背景下,应厘清碳中和理念的内涵,在借鉴国外碳中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我国个人碳排放的法律规制路径,逐步建立包含信息披露、补贴和标准制度在内的碳中和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7.
碳基金是《京都议定书》三个灵活履约机制框架下的一种金融工具,有利于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实现.文章分析了碳基金设立的法学基础,界定了碳基金的涵义.通过对世界银行托管的碳基金、日本温室气体减排基金、英国排放贸易基金、欧洲投资银行管理的碳基金运行模式的分析,认为碳基金在法律上的定位应当是投资基金,在设立和运行中运用了信托原理,但是与一般的信托相比,碳基金在投资目标、投资主体、投资领域、投资收益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4,(9):64-68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一方面,构建一个自由、高效、透明的碳市场将有利于促进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进行低碳技术的改进,从而实现"绿色经济"的发展模式。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各国对气候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碳"已经成为重要的国际战略性资源。我国碳市场体系存在的本质问题是缺乏"自上而下"的监管制度,完善我国碳市场体系需要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建设方法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碳标签是低碳时代科学新颖的理念,也是节能减排行之有效的方式。2007年以来,碳标签运动在英、美等国纷纷展开,并逐渐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主流。这将给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贸易出口国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严峻的挑战。本文综述了碳标签的含义、碳标签在各国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碳标签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和中国的应对之道,以期找出中国如何面对碳标签、维持其出口地位、保持经济稳健增长、成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10.
碳金融(Carbon Finance),其主要是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和金融交易活动,碳金融一词的兴起主要是源于国际气候政策的变化,它涉及到两个非常重要的国际公约,其分别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碳金融目前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较为缓慢,而且我国的碳金融市场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碳金融的发展,我们也在不断进行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11.
碳关税贸易壁垒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关税贸易壁垒具有经济惩罚性、征税标准的不公平性、制约性和相对性等特点,在国际贸易中碳关税的征收与WTO贸易规则的冲突与协调也反映了在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博弈中难以找到准确的平衡点,但这并不能回避征收碳关税将成为一种趋势的事实,征收碳关税将对中国产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文章从提高低碳经济的衡量标准体系、规制碳排放交易市场秩序、建立我国碳税法律制度、履行国际减排义务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以消除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征收碳关税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贸易保护主义出现抬头迹象,一些发达国家纷纷表明,今后很有可能对进口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征收碳关税。碳关税的征收将会对我国的出口贸易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假定两种不同的碳关税征收政策,通过投入产出模型,利用MATLAB软件估计了实施不同碳关税规则下我国相关部门的产品价格的变化。结果表明,若发达国家实施碳关税政策,使我国受影响较大的并不是传统的直接碳排放高的行业,而是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显然,出口竞争力的降低使低技术行业迫切需要提高相应的技术水平,并控制其所需的环境成本,提高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凸显,国际气候博弈在全球治理中日渐活跃.一些国家以中国不参与温室气体减排承诺为由,在国际上制造"中国气候威胁论".导入"内涵能源"概念这一分析变量不难发现,中国是内涵能源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净出口国,中国在存在巨大贸易顺差的同时,却存在着巨大的"生态逆差",所谓的中国气候威胁论存在着深层悖论.为此,中国要在国际层次上积极开展全球气候外交,在国内层次上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赵敏娟  石锐 《社会科学辑刊》2024,(2):162-171+239+241
“双碳”目标的提出赋予了农业绿色发展新内容、新要求,也带来了新挑战。分析不同发展阶段农业绿色发展的特征可以揭示农业绿色发展的现实基础。农业绿色发展与减排固碳存在理论和改革实践两方面的逻辑关联。“双碳”目标指明了农业绿色发展的重点领域;减排固碳和低碳转型是当前引领农业绿色发展的抓手;在相关重点领域更需注重低碳与绿色协同发展。“双碳”目标下的农业绿色发展面临多目标协同性不足、多主体治理格局未形成、低碳科技水平较低以及配套制度不完善等挑战,需将“双碳”目标下的农业绿色发展嵌入社会—生态系统,遵循问题导向原则,探索相应的转型路径。  相似文献   

15.
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地缘政治力量分化重组,中美俄在立场和战略上各有不同,三者间的能源博弈推动国际能源秩序深刻演变。美国和俄罗斯是此番能源博弈的主要利益攸关方,中国则是中美俄三边关系中的关键角色,并在国际能源治理中占据重要地位。当前,国际能源市场价格动荡,新一轮能源危机在世界蔓延,全球能源格局转型重塑,中国必须加快健全现代化能源供给体系,积极推进全球能源转型重塑。  相似文献   

16.
碳中和目标已成为全球各国、主要城市的普遍共识,碳中和目标下的城市全面绿色转型也成为城市应对气候变化、寻求绿色增长的重要战略选择。通过阐述碳中和目标下城市绿色转型的理论内涵,分析其动力机制、支持机制与保障机制,总结全球城市绿色转型的主要特征,我们可以从能源供给端、能源消费端以及低碳技术、生活消费、城市空间格局等方面认识中国城市全面绿色转型面临的问题。碳中和目标下,中国城市应从能源供应体系低碳化、能源终端消费电气化、城市空间设计近自然化与空间利用高效化、城市碳中和治理协同化等方面推进城市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动、全球贸易治理规则遭到破坏的背景下,中国同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国家在全球贸易治理中的合作体现出南南合作的韧性以及发展中国家团结一致参与公共产品供给的贸易治理观。中国和拉美国家在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现实支撑下,积极开展自由贸易谈判,充分利用服务贸易、产能合作、数字贸易等新模式维持合作基础,共同推进互利共赢的多边议程。面对新一轮的保护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压力,中国和拉美国家应摒弃带倾向性的多边合作,强化发展中国家身份认同,维护多边规则,促进自由贸易制度这一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8.
《巴黎协定》开启了全球气候治理的新进程,进一步明确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和目标要求。对中国来说,如何尽快推动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脱钩,不仅是实现应对气候变化中长期目标战略的核心任务,更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基于1.5℃温控目标的背景,本文通过梳理近年来关于碳排放脱钩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从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和对外开放三个维度对促进碳脱钩的现实和困境进行总结和分析。同时,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加强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完善生态环境体制,建立低碳能源体系等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钟晓君  吴建新 《学术探索》2023,(12):124-128
作为一种新型绿色贸易壁垒,碳关税的实施将给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带来全新挑战。文章深度剖析碳关税的起源与本质,揭示碳关税本质是欧美发达国家试图维持产业国际竞争力,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争夺国际贸易霸权,并对发展中国家实行贸易挤压的重要战略武器;碳关税是欧美发达国家“借环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的重要伎俩;碳关税是欧美国家制衡中国,削弱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贸易政策工具。碳关税将增加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的出口成本,恶化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贸易条件,并严重挤压中国中小型制造出口企业的生存空间。为了有效应对碳关税的挑战,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必须拓宽出口市场广度,走出口市场多样化贸易路线;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促进企业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积极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进程;加大企业研发投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充分发挥企业数字化转型优势,促进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碳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20.
从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至今,人类社会与气候变化的斗争已经历了30年,但全球气候治理还难言成功。一些国家间的能源博弈与政治斗争等因素对国际气候合作的制约明显。美国等国在这方面表现突出。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气候危机愈加明显,国际气候合作越来越迫切。但是,国家间能源博弈与政治斗争对气候治理的拖累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有所增强。为了持续推进碳减排并尽早实现碳中和,世界各国尤其是各大国必须彻底重塑其能源安全观和气候合作观,完善其气候战略,有效消除拖累国际气候合作的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