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保安处分作为预防犯罪的一种有力措施,在司法实践中拥有强劲的生命力。保安处分的理论根基在于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刑罚的结构缺陷为保安处分提供了现实空间,保安处分措施的广泛使用是其可行性依据。从刑事法的发展方向来看,二元论的保安处分是其最终归属。  相似文献   

2.
论保安处分制度移植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强  金荣 《理论界》2005,(7):84-85
保安处分制度与保安处分措施有着严格区别,我国应在移植保安处分制度的同时,也要对其改进以适应中国的实际;保安处分所针对的主体对象部分应严格限制在自然犯范围内;建构我国保安处分诉讼制度及赔偿制度对保安处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起着重要作用,以期达到保安处分制度在我国法律实施中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违法行为矫治法》具有西方典型的保安处分特征.关于《违法行为矫治法》部门法属性的争论,实质上即是对保安处分部门法归属的争论.作为一种制裁性手段,保安处分既不属于行政强制措施,也不属于行政处罚手段,因此,保安处分不可能被归属于行政法部门.理论分析和当今世界实践态势昭示着同一个事实,将保安处分归属于刑法是一种社会共识.理性地对待保安处分制度,就必须首先确立保安处分的刑法属性.  相似文献   

4.
保卫社会安全的保安处分理论虽适应资产阶级的统治需要产生,并为法西斯国家恶为利用,但其在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完善法律制裁体系中的合理成份应为我国刑法所吸收。我国刑法中的保安处分应注意适用对象的多样性,适用机关的双重性,适用条件的危险性和适用方法的灵活性。我国保安处分种类的设置则需兼顾改善与教育的适用目的和可能的客观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5.
文章解释了保安处分的概念,分析了保安处分的特征,阐述了我国建立保安处分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了建立我国保安处分制度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6.
论澳门刑法中的保安处分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安处分作为一种补充或替代刑罚的刑事法律制度 ,在澳门刑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澳门刑法详细规定了保安处分的原则、种类及其与刑罚的关系 ,从预防犯罪和人权保障的角度来看 ,保安处分有其合理的理论基础 ,大陆地区刑法中也应建立保安处分制度 ,这是完善刑罚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7.
在风险社会中,社会制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对社会风险需要建立并完善保安处分制度.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根据实际情况,保安处分制度都应该建立在行政法领域中,保安处分制度不应该被刑法化,更不能分别规定在行政法和刑法之中.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在推动人类社会智能化变革的同时,其不确定性(自动性)所衍生的侵害人类法益的刑事风险是亟待认真对待的"真问题",绝非凭空臆造、危言耸听的"伪问题".对人工智能体被滥用于实施犯罪的刑事风险,应根据现有刑事归责原理,按照具体行为方式以及主观罪过形式,分别追究人工智能体背后的算法设计者、产品制造者与使用者(管理者)故意或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对人工智能体脱离人类控制侵害法益的刑事风险,赋予人工智能体以刑事责任主体地位的肯定论归责方案,存在持论依据及论证路径方面的诸多误区.以刑罚规制人工智能体刑事风险缺乏适宜性,应当借鉴"科技社会防卫论",通过建构保安处分机制,由司法机关在参考专业技术意见的基础上,对严重侵害人类利益的人工智能体适用以技术性危险消除措施为内容的对物保安处分,回避以刑罚规制人工智能体刑事风险必须具备可非难性的局限,进而为人工智能的发展预留必要的法律空间.  相似文献   

9.
新社会防卫论是社会防卫论发展中所出现的刑事政策运动,是建立在过去社会防卫论基础上的新主张。 “社会防卫”一词的本义,是指保护社会免受犯罪侵犯。传统的社会防卫思想最早是由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的。柏拉图主张将可能改造的犯罪人收容于“悔悟之家”。在这里不仅对犯罪人进行教育和改造,而且在进行危险性思想预测的同时,还给予医学性的治疗处遇,其目的在于保卫社会。后来,这一思想被沿袭下来。不过,19世纪以前这种社会防卫思想一直是建立在严厉打击犯罪的刑法制度基础之上的。19世纪末,随着人文科学的发展、犯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6,(5):153-159
部分国际组织和海运大国支持国际海运船舶配备私人武装保安,防卫近年多发的海上暴力行为,弥补军队护航的局限性。我国"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海运安全问题愈发重要,海上私人武装保安护航制度必要性凸显,但我国私人武装保安实践的空间非常有限。2015年,我国海事局出台《私人武装保安在船护航证明签发管理办法》,允许我国国际海运船舶配备私人武装保安,这是一个新的契机。下一步应当通过制定海上私人武装保安使用规范、完善船长管理制度等措施解决该《办法》的不足,同时应处理好使用海上私人武装与维护国际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曹波 《江西社会科学》2019,39(11):143-153
刑事职业禁止法律性质具有语境敏感性和语境依赖性,其辨析应立足我国现行刑事制裁体系的特定语境,避免突破特定语境限制随意植入新概念,或者径直援用域外刑法的相关概念。我国现行刑事制裁体系属于"体系性刑罚方法-散在性非刑罚方法"的特殊双轨制,没有保安处分制度的栖身之地,缺乏将刑事职业禁止归入保安处分的制度空间。刑罚之外的"散在性非刑罚方法"与保安处分存有属种之别,不是所谓的非此即彼的二元平行对立关系,保安处分之外尚有兼具保安处分与刑罚特征但又无法归入保安处分的特殊非刑罚方法。刑事职业禁止同时以(对行为无价值)报应责任以及人身危险性作为积极适用依据,否定其刑罚性质后,仍无法肯定其保安处分性质,唯将其认定为补强职业犯罪刑罚执行效果的"散在性非刑罚方法",始能契合我国刑事制裁体系的具体语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分析了一般防卫的限度和特殊防卫的限度,以及特殊防卫权确立的理念。认为大幅度放宽防卫的必要限度,未必能极大地调动群众与犯罪分子作斗争的积极性,而且特殊防卫权的确立,不利于对不法侵害人的利益保护。本文还认为,特殊防卫权中,在防卫人防卫之前就唤起公民使用极端的手段进行防卫的意识,这在当今文明社会中,从理论角度上讲是不道德的。  相似文献   

13.
论法律上的防卫权——人权角度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将“法律上的防卫权”界定为“通过法律实现防卫的权利”和“在法律上防卫的权利” ,认为法律上的防卫权由获得公正的公开的和及时的审判的权利、对席辩论权、程序抗辩权、获得法律帮助权和获得国家赔偿权组成 ,阐述了法律上的防卫权与个人在政治国家中的自主性的关系 ,并就法律上的防卫权分析了中国法的现行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4.
包涵 《江西社会科学》2023,(10):145-155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戒毒措施,社区康复并未获得应有的关注。理论界将社区康复与社区戒毒措施等同视之,对其法律定位和制度内涵缺少关切;而在实务领域,既有措施和手段无法突破规范的抽象性规定,难以在实践中合理发挥社区康复的制度价值。在制度建构层面,社区康复应当回归保安处分的框架之下,将预防戒毒者复吸和搭建“机构—社区”过渡机制作为制度特征,强化其社会内矫正和促使吸毒者复归的法律定位,同时适当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评估,保障社区康复决定和执行的中立化。而在实践中,则应当通过“有限限制—适度宽松”扩张其适用空间,在强化社区康复的“去机构化”特征的基础上明确执行条件,从而彰显社区康复的独特价值,解决实践中社区康复制度几近于虚置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5.
古代复仇、中世纪峻刑、近代博爱与科学、当代折衷是刑法嬗变的不同时代。古代刑法以神意、复仇、酷刑为特征 ;中世纪刑法以神学、罪刑擅断、峻刑为特征 ;近代刑法又分为博爱时代、科学时代 ,分别以罪刑法定、刑罚人道和刑罚救治、预防犯罪为特征。当代刑法以个人与社会并重、相对罪刑法定、刑罚与保安处分并存为特征 ,规范责任、新社会防卫论、人格责任论、报应主义与目的主义相结合等思想理论居主导地位。未来的刑法将趋于犯罪化与非犯罪化并存、刑罚更为轻缓、刑法刑事政策化。  相似文献   

16.
尹江海 《理论界》2005,(12):18-19
控制犯罪的使命要求刑事制裁的多样化。本文分析了刑罚的社会根据、刑罚理论及我国的刑事立法,探讨性地提出了保安处分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7.
从报应主义转向教育主义是刑罚理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为顺应此种发展趋势,社区矫正这一保安处分应运而生。在我国,社区矫正从部分地区试点到全国推行已十载有余,而适用社区矫正之前的社会调查工作仍鲜为人知。目前,部分地区已尝试推行了诉前社会调查制度,该制度肇始于美国的“缓刑资格调查制度”,其理论支撑为“犯罪三因素论”和“刑罚个别化”理论。然而,司法实践中,这一制度在顺应刑罚执行轻缓化、人道化、矫正教育化趋势的同时,仍面临着异地社会调查难以执行、调查评估人员专业化程度低、民众的配合力度不足、调查方式过于单一化、调查流于形式以及因调查评估报告可能涉及品格证据而不被采纳等问题,此类问题严重阻碍了诉前社会调查制度应有价值之实现。因此,有必要从建立跨区域社会调查协作机制、对调查评估队伍进行专业化建设、加强制度宣传、植入回避规定等方面出发,构建一条完善该制度的最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8.
整体地、有效地提高农民素质,是一项艰苦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谁是这一工程的行为主体呢?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农民在生产活动的实践中,素质总在不断提高的,但是提出“提高农民素质”这一命题,本身就是指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手段来促进农民素质的提高,而不是仅靠农民自身的缓慢积累,所以这一工程的行为主体不是农民自身。“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有人认为,提高农民素质主要是教育部门,是农业科技推广部门,但他们只是社会的一个部门或一个行业,作为执行者,可以具体完成提高农民素质的某一方面的具体任务,但不能担当这一巨大工…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和尼赫鲁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代中国孙中山和近现代印度赫鲁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作了对比研究,认为:尼赫鲁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与孙中山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基本上是一致的;从而说明孙中山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并不是“主观”与“空想”的,相反能够成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本国社会经济的一种通用模式,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思想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这使得孙中山的研究带有突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只又渴又累的狐狸停留在一棵葡萄树下——熟透的葡萄挂满了枝头。狐狸想:“这葡萄一定很甜!”它一连蹦了数次,却没有摘到一颗葡萄,它累得气喘嘘嘘,无力再蹦了,最后无可奈何地自语道:“这葡萄一定很酸!” 当遇到挫折时,人们往往会产生一种受挫感。要消除或减轻心理上的压力,较典型和常用的心理防卫方式是“酸葡萄心理”,就像狐狸吃不到葡萄而说葡萄是酸的一样,即丑化得不到的东西。这种防卫的实质,是因为自己真正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并产生受挫感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