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台资本主义作为资本应对自身危机的当代形式,既是资本寻求出路,又是技术寻求依靠的产物。平台由于技术集成度高、开放性强而深受资本喜爱与追逐,既表征了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社会生产的深刻变化,又表征了资本在人工智能时代遭遇的最重大的增殖危机。平台资本主义宣扬技术的中立性、数据的开放性,弱化占有权和直接支配权,本质上就是以技术逻辑重建了资本的政治本性,建构了"平台生命政治"的监控与宰制体系。因此,仅以技术的方式来修正平台、以不反思平台资本主义政治本性的外在策略改变平台,根本无法真正扬弃平台资本主义的新异化。要想使"共享经济""自营经济""居家经济"等平台经济形式服务于现代人生活的顺达、生命的丰满,就必须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对平台资本主义进行深层次的前提性批判。  相似文献   

2.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本质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外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其实质和根源并没有超越马克思的逻辑,根源仍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认为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质,是以金融危机为突出表现的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是实体经济严重过剩、资本的逐利本性引起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越来越脱离,造成投机过度从而失控、爆发危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进一步演绎出各种新老危机,这充分说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危机终究会发展到在资本主义框架内无法调节和缓解的地步.  相似文献   

3.
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引申至空间维度,是大卫·哈维体认当前社会政治症候的理论手段。哈维由此归纳出现代资本体系无法规避的三个悖论:其一,罔顾个体实际需要的商品生产机制,存在价值过度积累同市场消费不足的矛盾,以及资本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彼此让渡的二律背反。其二,缓解资本"滞胀"或贬值的资本"时间修复"与"空间修复"策略,因资本地缘格局的间歇性破坏与全球金融体系区域性剥削的形式,表征出实体资本与虚拟资本在时空上的紧张关系。其三,确保剩余价值持续积累的资本地理性不平衡发展,促使空间单位间的协作关系被剥削和竞争所取代,从而在资本循环内部形成瓦解资本逻辑的力量。三者在资本生产、循环和积累层面,描绘出资本主义在面临危机与解决危机之间徘徊的辩证运动轨迹。而它身后的空间非正义政治景观,又佐证了资本逻辑的空间辩证法不过是资本主义制度异化属性的地理学隐喻。  相似文献   

4.
持续演进的技术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断扩张.新古典经济学利用要素禀赋和需求的转变来解释这种技术革新.但是,新古典经济学的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因为没有能够透过事物的表象揭示资本推动技术创新的本质而成为庸俗的、辩护的理论.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视野中,技术创新本质上不过是资本控制劳动的一种工具而已.资本试图通过技术变革控制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实现过程,以最大化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持续演进的技术变革以提升效率和福利为标榜,行资本控制劳动之实.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均面临"新常态"现象,但二者有本质的区别。西方国家的"新常态"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金融资本时代的集中表现。而中国经济"新常态"则是国际资本主义危机和中国自身资本逻辑运动的结果,同时也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用社会主义力量克服资本主义矛盾的过程,并以"转型"与"换档"作为标志。与资本主义国家无力克服资本矛盾不同,社会主义中国可以充分发挥制度的优越性,用公有制经济力量和国家政治力量来引导资本、驾驭资本,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开拓经济发展新空间,避免资本扩张悖论在中国发生,探索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的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资本主导的以全球市场为目标的资本对外扩张过程.新自由主义通过一系列政策为资本自由扩张创造条件,致使全球到处都陷入两极分化.欧美国家为应对两极分化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采取向中下阶层发债和实行高福利等措施,最终导致美国次贷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当前西方国家发生的危机是一次典型的资本主义危机,其根源仍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的一次全面危机.  相似文献   

7.
与居于现代主流经济学地位、以强调技术分析为核心的新古典理论不同,马克思经济学基于市场经济或资本主义经济竞争的博弈规则,确立了以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为基础的宏观经济体系,其基于再生产理论的扩大再生产图式更是现代宏观体系描述增长与结构问题的雏形。通过对现实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剖析,马克思指出了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即在于获取按货币价值计算的利润或货币增殖,从而有效需求问题也就来自于资本家阶级对剩余价值即货币利润的追逐,由此联系到资本主义的经济周期与危机。显然,这对于我们解决当前宏观经济中的有效需求问题和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胡莹 《天府新论》2010,(1):55-58
当前美国金融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是过剩危机出现的动因,信用制度的发展和商业过度投机是促成过剩危机的重要推动力,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引发危机的根本原因。经济全球化使得资本主义的发展走进一个“二律背反”的空间,即,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也会加速减少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外部化成本的释放空间。  相似文献   

9.
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剖析是马克思经济学完整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马克思对商品过剩、资本过剩和信用制度下隐蔽的生产过剩的分析,揭示了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发生机制,阐明了信用制度下的货币扩张对资本主义危机的影响。这一分析工具在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仍然有效。在此基础上,本文总结了其对中国现实经济发展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0.
孟捷 《学术月刊》2012,(9):65-77
自1979年以来,发达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所谓新自由主义阶段。1979年至今的资本积累可以看作一个持续的长期衰退阶段。在此过程中,新自由主义积累体制的内在矛盾,通过全球化、金融化、技术革命、资产泡沫和过度消费,不断地得到暂时性"修复",但这些形形色色的"修复"只是为资本积累的基本矛盾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并决定了危机爆发的最终形式。与剩余价值率的增长相伴随的过度投资和过剩产能,作为全球资本积累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自1970年代危机以来一直像幽灵一般时隐时现。在未来的地平线上,若无一场大规模的新技术革命甚或帝国主义的战争,发达资本主义经济的确有可能像垄断资本学派所预言的那样,在最近这次危机后步入一段长期停滞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作为经济范畴的积累的概念积累这个词,在汉语中有两个用法:一是作为一般用语,表示事物的逐渐积聚和增加;一是作为经济范畴,具有特定的经济含义。经济学中所讲的积累,是经济范畴,而不是一般用语。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下,积累的形式和本质是不同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积累是资本的职能,它采取资本积累的形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积累的经济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他说:“把剩余价值当作资本使用,或者说,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叫做资本积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  相似文献   

12.
此次全球性经济衰退由美国"次贷"引发并最终演化为全球性经济危机,大多数主流经济学者仅从"监管缺失"的层面对危机进行解读。笔者认为,虽然此次危机的表现形式有其特殊性,资本主义体系内的"消费不足"已通过异化的形式体现为"过度消费",但危机的制度根源在于资本主义体系内部劳动和资本二者的矛盾。新自由主义从制度设计上激化了资本和劳动二者的固有矛盾,导致资本强势条件下劳动和资本利益格局的失衡。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20,(2):64-70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是对生产力达到普遍发展程度阶段后的资本主义制度有原则高度的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开辟的世界历史的一般规律。当代资本主义的危机集中体现为现代性的危机,本质上是当代资本在世界历史范围内异化扩张的危机。当代资本的扩张是资本的人格化即资产阶级对世界范围内无产阶级劳动成果的占有,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是资本扩张在当代世界历史中最突出的体现。当代资本的扩张方式使债务危机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典型样式,而通过加强对国内、发展中国家和相对落后国家劳动人民的财富掠夺来度过危机的方式,必然会加剧资产者与无产者在世界历史范围内的对抗。因此,在新时期,正确认识并思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任务与命运成为重要的时代话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数据逐渐成为社会化生产的核心要素.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推动数据成为商品,生产数据商品的劳动包括雇佣和非雇佣两种形式,雇佣数字劳动主要在雇佣体系内生产"生产经营数据",非雇佣数字劳动则主要在雇佣体系外生产"个人数据""中间数据"和"公共数据",资本家能够同时占有这两种劳动的成果及其剩余价值;为极大地拓展剩余价值来源,资本势力凭借技术进步偏向性从生产领域向生活领域入侵,将大量数字活动转化为非雇佣数字劳动,从事非雇佣数字劳动的劳动者被抽象为一条条数据从而成为"数字化个体";"数字化个体"突破了传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劳动时间、劳动人群和劳动空间等方面的限制,但其并不拥有关键性数字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成为被资本家剥削的对象,而资本为"数字化个体"再生产支付的代价大为降低,劳动对资本的依附性则进一步增强.可见,数字资本主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但拓展了剥削范围、提高了剥削强度、增强了剥削隐蔽性.因此,我国在积极发展数字经济的过程中,不能任由私人资本尤其是外国资本控制和垄断数字平台,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5.
金融风暴是资本扩张悖论在金融系统的必然结果,它最终必然表现为实体经济的危机。如何深刻地理解这场风暴的深层原因?马克思的《资本论》再次彰显其强大的理论生命力。金融风暴的基本对策是实施科学发展观,将剩余价值投入到实体经济,强化实体经济力量,进行科技创新,扩大民众消费,开拓产业资本的扩张空间,而引导金融系统为实体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16.
西方平台资本主义是数字技术和金融资本携手以平台装置实现资本根茎式布展,它以数据为生产要素通过技治手段以时空塌缩形式实现精益高效的交互活动。平台资本主义的兴起带来社会结构重大重组,也为《资本论》开启了亟须回应的当代空间。尽管19世纪的马克思没有也不可能看到数字资本主义,但是《资本论》关于机器、科技、资本的本质维度探讨和“人的现代性”根本追求在世界历史发展中具有理论和原则高度的指导意义。《资本论》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和工艺学理论有助于理解技术事实、技术权力和科技风险,资本二重性及其权力批判理论提供揭穿平台资本主义政治叙事的本质原则,资本主义总体危机和未来走向理论是把握平台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7.
杨俊 《北方论丛》2017,(6):123-127
《资本论》是以资本为核心的经济权力来源及其结构的理论.在来源上,社会剩余劳动的物化所具有的依赖性、稀缺性与占有性共同决定着经济权力的实践生成;在结构上,以金融资本为轴心,经过实体资本,以劳动者创造剩余价值为基础,通过由内而外的市场化与全球化过程,进而支配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从而展现与衍生为五种层面的经济权力结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需要在《资本论》经济权力思想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科学而合理的经济制度优化经济权力结构进行空间再生产,克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经济权力结构的优劣是破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在政治经济学史上,马克思是科学分析剩余价值生产形式的第一人。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即使如李嘉图,在剩余价值理论上,也“只知道相对剩余价值”,不知道绝对剩余价值。因为李嘉图从来没有考虑到剩余价值的起源。他把剩余价值看作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东西,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他看来是社会生产的自然形式。”“马克思还进一步研究了剩余价值本身,发现了它的两种形式,即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并且证明这两种形式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发展中起了不同的然而都是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经济理论最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最强大的理论武器,这一切都源于马克思实现了重大的理论创新。哲学观的改造是马克思经济理论形成的逻辑前提,马克思首先确立了客观科学地分析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唯物史观,把资本主义社会看作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形态,而非终极形态,这为其分析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术语革命"是马克思经济理论形成的逻辑核心,通过剩余价值概念,马克思揭示出了资本的本质和资本的逻辑,发现资本对剩余价值的追求不仅会产生严重的两极分化并激起无产阶级的反抗,而且还会引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形成逻辑,为构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重要启示。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现实,同时也需要努力实现一些"术语革命"。  相似文献   

20.
林烨 《天府新论》2021,(2):6-12
大卫·哈维时空修复理论探究了时空修复化解当代资本主义过度积累危机的具体机制及其局限性。在时空修复理论中,哈维对国家、信用和危机的论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他对城市化和全球化的探究更是阐述了资本积累与空间生产的关系。从时空修复理论可窥探出哈维理论研究的某些偏好,如重视使用价值的生产过于剩余价值的生产、重视资本的流通过程过于资本的生产过程,以及以价值生产与价值实现的矛盾淡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根本性矛盾。这样的认识导致他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只能是一种表面的、非本质的批判,而非历史的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