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罗妞牛 《南方论刊》2013,(6):93-94,58
通过凉山彝族传统文献和民间故事中对蛙的阐释的概述,展现蛙在凉山彝族人们心中由来已久的崇敬;通过凉山彝族生活中的蛙符号的概述,展现蛙符号在彝民族文化生活中的广泛运用;通过凉山彝族现实生活中涉及到蛙的习俗的概述,展现凉山彝族现实生活中体现出对蛙的认识。通过文章的论述,让凉山彝族人们能够了解彝族传统文化对蛙的阐释,了解现实生活中彝族涉及到蛙的习俗文化内涵,传承和发扬彝族的传统文化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彝族及东南亚各国倮倮族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各国倮倮的调查 ,与中国彝族在语言文字、社会生活、文学艺术、宗教信仰、服饰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比较可以看出 ,中国彝族与东南亚各国倮倮族的历史渊源 ,中国彝族与越南、老挝等国倮倮族 ,是一个有着共同习俗、文化、信仰的同一族群群体。  相似文献   

3.
彝族叙事诗表现出了彝族民众的人性美和人情美,这成为彝族叙事诗显示的一个重要的审美价值。彝族的许多叙事诗通过描写被剥削者被压迫者同剥削者压迫者的对抗,并通过描写被奴投被迫害的民众同代表奴隶主和封建领主利益的吃人制度和习俗的对抗,预示着民众的这种反抗斗争所能通向的某种平等和自由的前景,因此,作品里呈现于反抗性斗争性之中的民众的人性和人情,就具有很强的艺术典型性和艺术魅力,也就具有突出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4.
《中文信息》2007,(12):86-91
紧密地伴随着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形成和发展着其中有不少习俗,是与我国长期的农业社会紧密相系着的。农业生产的季节及时节气,每年都周而复始地进行着,人们对它有着深刻的观察与感受。随着一年到头的气候变化,农作物的种檀收获及人民生活,生产的需要,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民俗习惯,这些习俗,关系到农时、种植、天文、气象、水利、作物保护、占候、卜丰、祈发展等一系列民俗现象。岁时节令习俗,在少数民族中,多表现为各种习惯性的节日。如壮族的三月三、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泼水节、藏族的藏历年,苗族的苗年、赶秋节、水族的端节、瑶族的达努节、侗族的花炮节、彝族的火把节、高山族的丰年祭等。表现形式各有不同,但大多都是以喜庆欢跃为特点。这些民俗活动,也是重要的岁时节令习俗,它们以生动的生活情趣吸引着青年男女,比那些严肃的带有礼仪和宗教性的年节活动更活泼而有生气,并体现出各民族的特有生活内容和特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居住在云南省南部地区的彝族,保存着许多独特的民族风俗,对本民族的生存和繁衍起了重大作用。但有的习俗对社会的发展也起了消极作用,其中彝族的丧葬习俗就是如此。每当死了人,都要请贝玛念经颂文,送灵消灾;家人杀猪宰牛,大宴宾客;亲友赴吊送礼,载歌载舞,葬礼十分热烈隆重,仪式十分繁杂,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这种葬俗实不可取,应在遵重本民族传统风俗的基础上,对具体礼仪进行改革,以  相似文献   

6.
葬礼作为一种民族的习俗,包含着极其丰富多采的社会内容。近几年来笔者通过对小凉山彝族社会的实地调查,发现小凉山彝族葬礼就是其社会面貌的一个缩影。为此,本文试图从民族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对小凉山彝族葬礼所体现的社会特征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这些特征对当今社会的影响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对待这一民族的传统文化的问题。这是通过葬礼分析民族社会的一个初步的尝试,其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理论中的瑞典学派(亦称北欧学派)发源于上世纪末,至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了较为完整、且独树一帜的理论体系、在人类经济学理论领域里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影响至今。从发展历程来看,瑞典学派分为两代学者,第一代是以维克塞尔为代表的“学派”奠基者,其中还有达卫逊和卡塞尔。第二代则是以米尔达尔、俄林、林达尔为代表的“学派”形成者,其他成员包括:哈马舒德、约翰逊、巴格、阿克曼、伦德保等。瑞典学派在理论上的贡献,其核心是将货币理论与实物经济理论联系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讲,瑞典学派理论的最大贡献者当属:维克塞…  相似文献   

8.
彝族古代哲学思想反映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彝族先民的哲学著作中,如云南楚雄、大理、红河一带的《查姆》、《阿细的先基》;贵州毕节一带的《宇宙人文论》、《西南天志》;四11凉山等地的《勒俄持依》、《玛牧持依》等。这些著作从不同角度论及了宇宙万物的产生、变化和发以.X人坤民族思维的特色。彝族先民的哲学思想,对彝族群众现实生活至今仍起看不可否代的指导作用。综观片地彝族古文献可知,彝族古代哲学思想既具有唯物主义本体论的朴素性,又具有动因论的辩证性。总体说来,它既从静态上考察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多样性,又从动态中…  相似文献   

9.
清代武定彝族那氏土司概述──兼评《清代武定彝族那氏土司档案史料校编》黄修义云南武定彝族土司制,是彝族地区两种土司制类型之一的乌蒙地区封建领主土司制的典型代表。[1]其土司是宋代罗婺部酋长的后裔,元明时为凤氏,势力强大,明隆庆元年(1567年)实行“改...  相似文献   

10.
巍山彝族土主崇拜是彝族祖先崇拜中的宗族崇拜。它诞生于南诏以前,在巍宝山南诏土主庙建立之后进入了繁荣时期。在巍山,土主神是人们最受尊敬的神,每到祭祀日人们都会举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巍山土主崇拜仪式是当地彝族宗教信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着寓教于乐、人神亲善、趋吉避凶等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世界各民族的文学史,都是在不断的继承与创新的对立统一律中,随着不同时代人文精神和审美趣尚的不同而不断变革发展的。本文拟从艺术文化学的角度,将彝族文学的历史性变革,即由原有的母语叙事模式全面转向汉语写作模式这一文化变迁现象,作为彝族文学继承与创新的根本命题加以透视。同时,分析和揭示彝族文学变革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底蕴、当代形态、时代背景及未来走势。一、烙印:由母语叙事转向汉语写作的初期现实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都要经历这样一个历史的转型过程,彝族文学同样顺应这一历史发展主流,较早地由原有民族母语文学形态踏上…  相似文献   

12.
习俗与市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认为,市场规范和制度的建构除理性的设计以外,还包含着许多复杂的非理性的社会因素,其中习俗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视点。文章追溯了西方理论界特别是以康芒斯为代表的制度经济学派对市场习俗的研究,归纳出了市场习俗对市场行为和市场制度发生作用的方法论前提,以及市场习俗的类型、标准和强迫性原则,进而从经济行为的本质、市场习俗对市场行为的控制、习俗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等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了习俗与市场的内生关系  相似文献   

13.
位于中国西南部的云南是个多民族的省份,归纳人类学的研究成果,云南省的种稻民族在婚姻家庭方面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普遍盛行“不落夫家”的习俗,第二,家庭规模不大。第三,虽然是父系社会,但妇女在家庭中仍有相当地位。这些民族是傣族、水族、布依族、哈尼族等。居住在山区、半山区的彝族、纳西族、藏族、景颇族等畜牧或半农半牧的民族却有另外的特征,主要是:第一,家庭规模较大,第二,父系血缘的家族、宗教相当发达。另外,居住在永宁的纳西族还残留着母系大家庭。根据以上特征,笔者选择三个有代表性的民族为例来研究其婚姻家庭…  相似文献   

14.
南方巫盅习俗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隋唐以后,巫蛊主要在我国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中流传,并深刻影响着当地人们的生活及宗教活动,同时也产生了大量与巫蛊有关的习俗.至明清以后,由于巫蛊的持续猖獗和医药的进步,民间中与放蛊、解蛊有关的习俗,才在医乃至药的观念下,渐渐获得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试析殷人的祭日习俗及文化传承功能陈智勇殷人的祭日习俗作为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现象,反映了殷人特定的社会心态。透过这种社会心态,我们可以识别出当时祭日习俗的真正底蕴。即我们不能仅仅置祭日习俗于宗教迷信这一认识层面上,而应当深入挖掘该习俗在历史的流变中所具...  相似文献   

16.
一个世纪以来 ,彝族史研究一直是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领域 ,也是国际学术界重视的热点。彝族史研究及彝族史编撰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在彝族族源、彝族文字起源等方面仍存有争议。彝族史研究要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尚需在拓展研究领域、扩大国际影响以及学科体系与学科梯队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7.
作者通过田野调查和查阅有关彝族历史文献资料,对石林彝族密枝节作了全面的考察,证明密枝节是彝族十月太阳历的新年,指出它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8.
西南彝族传统婚姻形态的宗法性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法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西南彝族传统婚姻形态缔结的原则和表现形式体现了彝族族权、父权、夫权的宗法性特征,分析西南彝族传统婚姻形态的宗法性,有益于彝族历史文化研究的拓展和深入。  相似文献   

19.
彝族的土掌房李永生彝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我省各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共有400多万人。集中分布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滇南哀牢山和滇西北小凉山一带,省内其余多数县也有分布,总的来讲,呈现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特点。作为红土高原上的土...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入室脱鞋的习俗历史久远,这既是出于居室卫生的考虑,更重要的是它也已经成为礼教化的组成部分。入室脱鞋习俗的形成后绵延至今,并深远影响到亚洲其他国家,成为汉化圈化习俗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