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工作理论经历了由单元决定论、多元决定论、心理-社会方法、环境中的人向生态系统模式发展的过程。在生态系统模式当中,社会工作者关注案主的整个生态系统以及系统中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社会工作理论主要应用于日常实务和预防实务之中。  相似文献   

2.
社交媒体是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社会工作转型的关键性变量。通过社交媒体激活潜在联系或加强弱联系,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创建了可及性的助人空间;社交媒体和相关在线平台为改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关系中的权力失衡,切实增强青少年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和行动效能感,以及提升服务的可近性提供了契机;利用社交媒体的可供性进行脚本生产、专业倡导和社群构建,改变了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社会生态系统。但与此同时,嵌染也使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在运用社交媒体时面临四种张力:一是具有情感共鸣的赋权式沟通交流与专业规范性和科学性之间的张力;二是知情同意及妥善维护案主资料的服务标准与远程服务难以确认意愿、身份和所有权之间的张力;三是可及性与数字鸿沟和技术黑箱之间的张力;四是数据信息共享与保护案主隐私及保密义务之间的张力。未来需要通过逐步建构社交媒体使用伦理指南,培育青少年社会工作者的数字职业精神,加强社交媒体的实务应用研究等调适,才能实现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智能化、高效化和精准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优势视角改变传统问题视角的工作模式,以积极的态度看待案主及其问题,成为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优势视角有自己的源起、理论基础和核心概念,逐渐发展成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在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实践中,寻求残疾人家庭个案社会工作之本土化的实践逻辑和路径,实现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合作并服务于案主,利用充满资源的环境,注重照顾、关怀和脉络,以优势激发案主和社会工作者的乐观情绪及希望,这是本土化的中国社会工作之介入所在.  相似文献   

4.
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伦理运用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区矫正实务工作中,社区矫正过程与社会工作的过程具有一致性,二者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作为社会工作特殊的专业实务领域之一,社区矫正社会工作中的价值理念有相对的独特性和特殊性,主要包括:接纳、承认和尊重矫正对象的潜能、个别化、保密、自决.在整个社区矫正工作的实务过程中,社会工作价值伦理运用问题贯穿始终.社区矫正的成效如何,不只取决于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技巧,更多取决于工作者处理伦理问题的能力如何.社会工作伦理运用的恰当与否,决定着社区矫正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工作目标是否顺利实现,同时还影响到社会工作专业和社会工作者的声誉和地位.  相似文献   

5.
二战后,社区矫正在许多西方国家得到认可并广为推行。它不仅可以弥补监禁矫正的不足,而且还可以推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社会工作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具有其他学科所没有的优越性,实践证明个案社会工作方法在社区矫正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在我国,社会工作方法在运用于社区矫正实践中还存在一定的限制因素。应当遵循接纳、尊重、案主自决、保密性和个别化等个案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原则,逐步解决个案等社会工作方法在我国社区矫正实践中面临的问题,使社区矫正在我国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并收到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的社会理论与后现代之下的社会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主义自产生后尤其是晚近时期对诸多学科的发展、社会生活 (常人世界 )的变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本身亦是社会生活变迁的影射 )。作为一种专业助人活动的社会工作日益受到后现代的社会思想的启发 ,触动了传统社会工作的理念、价值观、社会工作过程的更新和发展。美国、加拿大、香港等国家或地区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已在社会工作事务中自觉运用后现代理念从事助人活动。应从后现代主义及其社会理论出发 ,探讨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社会工作 ,分析后现代主义对传统社会工作理念与价值、案主理解和社会工作过程的批判 ,并相应地提出后现代社会工作的理论和社会工作范围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 ,尤其是从事个案社会工作的工作者 ,他所服务的对象是形形色色具有各种性格、不同特征的个人。因此 ,了解特定案主的特殊性格、行为偏好、思维方式等以区别与其他个体的特征 ,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些特征就是所谓人格。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是个案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同时也是个案社会工作的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8.
煤矿工人生态意识薄弱,需要社会工作者运用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以及综合社会工作模式介入以提升其生态意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专业社会工作者严重匮乏、矿工对社会工作者缺乏了解以及煤矿工人的高流动性导致社会工作介入的非持续性等困境,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以推动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社会工作在基层治理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已经注意到了社会工作的情感治理价值,然而,关于社会工作发挥情感治理效能的内在逻辑和优化路径还没有引起学者们的高度关注。本文认为,社会工作通过积极的情感实践,激发个人情感、促进人际情感和凝聚群体情感,从而在国家治理中凸显出了治理效能。在新时代,要把坚持党建引领作为重要方向,提升社会工作者专业水平,并增强服务国家意识,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从而切实回应社会需求,为推进社会工作本土化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论社会工作中的社区保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保障和社会工作都是近、现代工业社会解决社会问题的举措。前者是以国家和政府为运作主体、建立在普遍性和强制性原则基础上的社会政策和社会制度 ;后者是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互为主体 ,建立在“助人自助”理念基础上的专业性和职业化助人活动。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 ,把社会工作和社区保障结合起来 ,开展社会工作中的社区保障 ,编织一张社会安全网 ,对于有效地解决社区问题是一项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工作。为此 ,必须加快社会工作的学科建设和实务介入 ,推动社会工作中的社区保障之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1.
情感劳动是一种投入情感的工作过程,它具有价值性、公用性、社会性、相对性和潜在性等重要特征。本文在追溯"情感劳动"有关社会学家观点的同时,比较分析了被广泛认同的服务行业情感劳动与社会工作情感劳动之间的异同;并以互动论为理论框架,运用个案社会工作方法试着探讨社会工作者要如何进行情感劳动。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社会工作是适应工业化、社会转型、市场经济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在日常的点滴专业工作中,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构建显得刻不容缓.伦理道德作为社会生活秩序和自我表现人生规范的自觉理性约定,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成分.因此,整理和开掘中国古代伦理道德,把它和社会工作伦理原则结合起来,对于中国的社会工作者更好的遵守专业伦理,完成工作,充实自我,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困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困境”是当专业核心价值中对专业人员要求的责任与义务发生相互冲突的情形 ;而社会工作者必须决定何种价值要优先考量。伦理困境起因于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观冲突、道德特质、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并且贯穿社会工作实务过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14.
社会工作证照制度是社会工作者获得职业身份和专业能力鉴定的保障机制,为了促进社会工作者的就业利益、专业技术水准以及服务质量等各方面的提升,英美等国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社会工作证照管理制度,本文通过对美国、英国、新西兰社会工作证照制度比较,为我国的社会工作证照制度完善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中心主义思维支配下,中国社工界在一种西方与本土的二元对立语境中设想社会工作本土化路径,亦在西方先进与本土落后的两相对比中表达与国际接轨的愿景,更是在现代专业标准与传统助人惯习的优胜劣汰中择定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和行业标准.中国社会工作最突出的问题在于如何面对多种助人系统并存的悖论实际以及它们之间的交接、矛盾和互动,而不是单向的"化".只有坚持实践本位,在选择、融合与超越之中突破"一个中心"和"三种主义"的桎梏,才能避免抽象理念化和意识形态化建构的误导,真正建立不同于现有理论框架并具有鲜明自主性的社会工作本土化模式.  相似文献   

16.
社会工作者是从事社会工作的专门人员,在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安定有序、促进社会进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胜任素质模型是一项能够推进社会工作者能力建设的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本文根据国内外胜任素质的建模经验与成果,通过对社会工作者特质的分析,从理论范式上构建出我国社会工作者的宏观和微观胜任素质模型框架,可为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与社会工作的推进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做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7.
社会工作就是以利他为行为动机,通过运用专业的知识、技巧和方法,达到解决社会问题、增强案主的社会功能之效果的一种助人服务活动.不管是从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来看,还是从社会工作对象、社会工作功能上来讲,在山西煤炭污染防治的过程中,社会工作的介入都是具有可能性的.  相似文献   

18.
小组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三大核心方法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我们在实践产生于西方土壤中的小组社会工作理念、方法和技巧时,遇到了很多的困境。本文主要从小组组员招募的困难性,案主自决权原则实践的困难性、专业关系的界限不明和小组分享的困难性等四个方面提出小组工作本土化困境的表现形式和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19.
社会工作作为人际互动型职业,情感乃其内在构成。科技—理性范式对社会工作的主宰持续激荡起社会工作对情感的想象,并生产出关系—情感的反思性路径。在社会工作视野中,情感呈现出多元化的意象,隐喻多重感性的力量。作为治疗实践的关系底蕴,情感表征社会工作实践的“动力”;作为社会工作教育与学习过程的反思性载体,情感承载着行动者的专业能力;作为劳动过程背后的意识形态与劳动者的主体策略,情感意味着制度性的“迫力”与主体性的“权力”。多重感性之“力”的意象背后融合了情感与专业、情感与主体、情感与体制之间的争论与辩证关系。西方社会工作视野中的情感想象打开了本土社会工作理论想象力的“情感”之窗,进一步拓展了本土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更丰富多元的面向。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529名广州社会工作者的截面数据进行样本分析,发现社会工作人才的职业教育与高质量社会治理影响密切关联。以高质量社会治理为被解释变量,以社会工作专业及其在职培训为解释变量,以职业认同为中介变量,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稳健性检验等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表明职业教育对社会工作者的高质量社会治理和职业认同产生较强的推动作用,进而提升和重塑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创新教育模式和内容、提高社会工作者在参与高质量社会治理中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