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扬雄模拟<论语>创作<法言>,高举承继儒学道统的旗帜,号召学者从章句之学和谶纬迷信中解放出来,重新回到孔子儒学本身,对于西汉末期的儒学走向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边家珍 《东岳论丛》2002,23(6):93-96
扬雄在西汉新儒学的重构中 ,从学理上批判了今文经学 ,客观上为古文经学的兴起作了一定的理论准备 ;他融合《易》、《老》 ,交通儒、道 ,对于魏晋玄学具有开启门径的意义 ;他在儒学的指向上突出“内圣”的一面 ,可以说起到了从孟子到宋明理学之间桥梁式的先导作用。对于扬雄在中国古代思想演变史上的地位 ,有必要予以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3.
关于《法言》、《扬雄集》的语言风格,历来有一些评价,但都是模糊和抽象的,本文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来比较《法言》和《扬雄集》,发现两者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法言》的语言是拟古文的风格,而《扬雄集》则是文人书面语的典型代表。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与扬雄的话语策略和创作意旨密切相关。由此进一步提出:语言运用是文学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中应该将文本当做语料,从具体的语言运用入手研究语言风格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4.
蜀学自文翁化蜀以来,呈现出儒道融合、诸学共治、开放包容的学术特色,对中国学术史有着重要影响。扬雄追慕蜀地汉赋名家司马相如、王褒,师承巴蜀著名学者林闾翁孺与严遵,其学术成就与蜀学有着密切联系。扬雄继承和发展了蜀学中的文学、语言学、经学、史学、子学等传统,融汇先秦两汉百家之学,精研辞赋创作,融通《易》 《老》思想,结合天文历法,首创拟经体例,开创中国方言学,对蜀学与中国学术发展有较大贡献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余亚斐 《殷都学刊》2011,32(2):120-123
继孔、孟之后,荀子着重对善的现实化和普遍化问题进行了探讨,重视善得以实现的外在力量,开创了经世儒学的路向,对西汉儒学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荀学与西汉儒学之趋向分别体现在性命观、儒士道统与政统精神和礼法观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东岳论丛》2016,(12):76-81
扬雄志在成为孔子道统的传承者,致力于恢复先秦孔孟儒学的人文理性传统。他生平受儒家文化影响熏陶很深,又得道家思想浸润,以儒家思想为基质、为主体的同时,儒道互补倾向非常鲜明。他对尧舜、孔子等儒家所尊崇圣人的高度评价,实际已开阐论儒家道统之先声,对孔子、孟子、荀子的评判,对五经的褒扬,对诸子的评判,都反映了西汉学者的学术态度,映射着当时学术发展趋势;由对儒学与诸子尤其是道家的基本认识,扬雄在其思想体系的理论构建上则呈现以儒学为主体、以道家之学辅之的面貌,其天道观、仁义观、人性理论、修身思想无不如此。  相似文献   

7.
李春青 《河北学刊》2012,32(4):84-91
中国古代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概念,与之相近的是“文”.“文”在中国古代主流话语系统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其含义极为丰富,不仅包含着诗词歌赋之类属于现代“文学”范畴的文类形式,也包含着中国古代典章制度与文化符号体系,而且还是古代知识阶层价值取向、精神旨趣、审美趣味的话语表征.“文”的历史源远流长,原本为西周贵族阶层所建构并极力推崇,但是在春秋战国乃至西汉前期,“文”一直受到来自儒家之外的诸子百家以及执政者的轻视、遮蔽与质疑.到了西汉后期,在主流话语中这一概念才渐渐获得正当性乃至神圣性.  相似文献   

8.
9.
陈殿 《云梦学刊》2010,31(1):89-91
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儒学的玄学化特征明显,其表现为两方面:一是,易学被玄理化,并且在经典系统中地位突出;二是,强调义理《易》学特征的圣人伏羲、孔子的地位,圣人形象玄学化。这些都与早期强调礼乐的儒学有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
传统上,人们往往视《易》为卜筮或哲学著作,《文心雕龙》却鲜明地揭示和剖析了《易》的文学特点及其文学性意义,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第一次,因此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文心雕龙》尊《易》为最能体现宇宙天地精神之经典,为"哲人之骊渊也"。在此基础上,《文心雕龙》取法《易》之"大衍之数",确立了其《文心雕龙》的体制;本乎《周易》的自然之道来建构《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文心雕龙》还第一次精辟地阐释了《易》的丽辞范式,及《易》旨远辞文、言中事隐的美学特征,充分肯定了《易》对规范文章创作的巨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世说新语>可补六朝秀句创作与批评之史缺,从<世说新语>还可见出六朝秀句标准的变迁是由志而情、由学而文、由理语到景语、由佳句到美句的交互而错综的过程.六朝秀句创作与批评兴起的原因,从<世说新语>来看,一在人物品评对秀出人才的欣赏,二在清谈的审美倾向,三在晋人对山水美的发现.  相似文献   

12.
汉魏易代之际,社会思想也随之变迁,在动荡的年代面对社会的种种混乱现象,汉魏诸子通过著书立文对社会风尚和人物品评各抒高见,王符、仲长统、荀悦、徐干等人的论述,是推动汉魏之际思想轨迹变迁的重要人物。他们的社会风尚批评,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坚守;“崇真求实”的人物批评也开启了汉魏“名实”思潮。  相似文献   

13.
扬雄思想是一个庞杂的体系,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他推崇正统儒学,而他的思想正源是儒和道,另外还吸收了阴阳家的说法。  相似文献   

14.
《海狼》的女性人物与杰克·伦敦的性别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杰克·伦敦长篇小说<海浪>中唯一女性人物的分析,揭示作家的人物设计意图在写作过程、故事发展中逐渐被自己修正改变,最终将一个希望歌颂的"新女性"形象送进了传统社会角色的老套中.文章将小说置入女权主义运动第一次浪潮的历史语境中,讨论这种意图与结果的不一致性所反映的当时知识分子对妇女解放运动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15.
"新文化运动"时期,围绕儒学与孔子的价值评议,学界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尊孔"与"倒孔"针锋相对。作为直接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材料——《论语》,在这种辩论与交锋中也倍受各方重视,被不同的眼光、观点分析评价,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儒学与《论语》研究现象。  相似文献   

16.
班固《汉书》的思想倾向及价值取向较之司马迁《史记》所表现出的差异,映射出时代精神、社会思潮、文化格局、学术积累等深厚而丰富的背景内容。班固对儒学立场的坚持固守最直接地决定了他对古今人物、社会发展以及汉代史事的记叙和评判,规定和制约着《汉书》的价值取向。首先,《汉书》所用以品评古今人物及诸子学派的唯一标准便是儒家思想学说,孔子及其弟子真正被置于“独尊”的地位,儒家经典被奉为至尊,评判诸子优劣短长实以儒家思想为取舍的根据。其次,班固对儒学的执著理念,主导、支配着他在《汉书》中所寄寓的政治理想,仁义德政构成其政治理想的主体内容。另外,重视礼制对国家政治的作用、强烈的教化民众理念等,都影响着其历史叙述及评判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汉书》采摭西汉文章研究的情况分为两个历史时期进行了回顾,撮述了古代《汉书》采摭西汉文章研究的概况,简述了现代《汉书》采摭西汉文章研究的历史,认为此项研究还有《汉书》采摭西汉文章的主要方法及选编倾向等方面需要作进一步的开拓。  相似文献   

18.
一、《中国儒学年鉴》创办的积极意义 创刊《中国儒学年鉴》,是一项继承和光大我国文化传统的开创性的事业,不但填补了出版领域的一个空白,也是儒学研究领域的一个创举。创刊《中国儒学年鉴》意义深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自《创业史》出版以来,对这部小说的批评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有些批评观点甚至截然相反。不同时期对《创业史》的评价和接受有着非常大的落差。在泛政治化的年代,政治标准成为评价这部作品的主要尺度;在百废待兴的新时期,人们更多地从人文视角对其进行重新审视;而新世纪以来,艺术眼光又投射到了这部红色经典之上。政治话语、人文话语以及艺术话语的角逐以及批评范式的嬗变成为《创业史》的批评史中的重要景观。而这种角逐的内在动力某种程度上源于对当代文学的不同预设和期待。这种评价体系的变化具体细致地表现了中国当代文学观念的发展历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创业史》的评价和接受可以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20.
张竹坡评点、刊刻了《第一奇书<金瓶梅>》,写下了十几万字的评论,肯定了《金瓶梅》的写实成就,总结了《金瓶梅》的艺术经验,给这部巨著以很高的评价。在中国的小说批评史中,形成了理论体系,填补了一个空白。认为《金》只不过是细细摹仿了诗经而已,肯定了它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认为《金》书“乃作者一腔炎凉痛恨发于笔端”,借以发泄对当时社会现实之不满;肯定其“画像”本领,“描神追影”,人物形象,历历在目。个性突出;其结构“枝枝叶叶,皆脉脉相通,却又一丝不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