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樊文军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45-50
梦是一种个体主体经验,一种意象语言。本文以李后主和晏几道两位词人的梦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二人梦词内容比较、秉性和生平遭际与梦词创作异同点、梦词结构与审美情趣比较探究二人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人生体验。 相似文献
2.
王慧刚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7,26(1):5-9
晏几道是北宋著名的小令词人,他的《小山词》情感真挚,感人腑肺,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作为一位“古之伤心人”,他的词中有很深的“悲苦”情结,通读其词,可以发现一组组的感伤词语和意象。文章中选取了《小山词》中几组重复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词语意象,从这些词语意象的分析来看晏几道是如何在词中构筑自己的苦情世界。 相似文献
3.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
《小山词》典雅蕴籍,隽丽俊秀,特别是蕴含于其中的那些幽微飘渺的意境,使人流连忘返,对宋词发展影响很大。不能因为其人“追步花间”、混迹青楼而废其词。《小山词》在宋词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应该予以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4.
韩玺吾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5)
独特的人生经历与特殊的性格,使得晏几道的时间意识指向对往昔的留恋。这样一种滞后的或后向式的生活方式与态度,决定了小山词的发展方向。时间意识的滞后,使得晏几道于现实全然采取了逃避的策略;时间的后向,使得晏几道专注于内心世界的冥想与开掘。小山词时空交错与逆挽式的表现手法、梦境的着力营构、凄迷感伤的抒情基调,莫不由此而奠定。 相似文献
5.
伤事怀人 哀语痴情──论《小山词》的“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传武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1996,(2)
本文深刻分析了小山记“梦”词的内容、风格和审美特质。首先从内容上可分为思念、回忆和自慰三种类型,并联系小山身世,剖析了隐藏在词作之中的感伤情绪;接着从前人的种种评价入手,通过与其他词人的比较,揭示出小山与众不同的风格、艺术特点;最后对小山梦词的思想、艺术价值进行评价,认为它们对构成小山独特风格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蔡雯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3):42-46
词和童话虽然是两种相去较远的文体,但是宋代词人晏几道的词却有较为鲜明的童话意境:在内容上,拥有赤子之心的晏几道以建构梦境的方式问离现实;在形式上,晏几道的词设色斑斓,视角特异纯稚,想象瑰丽,语言浅白,词境轻盈;在审美上,则又体现出强烈的耽溺于美的审美取向,具有鲜明的和谐美的特征。这些都和童话的个性精神趋于一致。以童话的视角来看待晏几道的词,可更好理解和概括其个性精神和独特意境。 相似文献
7.
王慧刚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1):55-57
晏几道是北宋著名的小令词人,在他的《小山词》中使用了非常丰富的色彩字眼,尤其是"红"与"绿,"这些色彩词的使用不仅仅是客观的事物再现,更多的是和词人的主观情绪相联系,特别是在表现词人的悲苦和凄凉情绪方面,因此,研究词中的色彩艺术,可以更好地了解晏几道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在词中的情感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8.
孟祥君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30(3)
雁意象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它可以用来寄托相思之情,喻指男女恋情,也可以用来表达人们的离别怀旧之情,还可以用来表现古人的时间意识,甚至是边塞风情等种种情思.叔原亦不例外,而喜用雁意象,来展现自己深层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9.
唐红卫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3(6)
晏几道的<小山词>中梦词数量约占四分之一,根据内容可以划分为倾诉悲凉失意之感和抒发相思苦恋之情两方面.这些数量颇多、质量上乘的梦词的出现既与当时激烈党争的社会环境相关,也与晏几道生平个性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邹自振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1995,(4)
在中国词史上,相隔600余年,均以小令独擅胜场的晏几道与纳兰性德相似多于相异。他们性格一致,多情而笃于友谊,真挚而忠于爱情,词作凄清委婉,“绮梦”含蓄。《小山词》和《饮水词》好象两个才华横溢、多愁善感的灵魂。本文试从作家所处的时代和他们的生平、思想以及作品的实际出发,对两位词人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11.
高国藩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1997,(4)
北宋词人晏几道的词主体风格是痴情二字.包括痴爱、痴怜、痴怨三种因素。在痴爱中将女孩名字前加一"小"字.体现宋人民俗:在痴怜中词是以一个"怜"贯穿;在痴怨中词总是化为各种角度的"怨"字流露出来。《红楼梦》中林黛玉的痴情与《小山词》对比,她多少有晏几道痴情的因素,众多二者相似的词语可见,曹雪芹或多或少得灵感于《小山词》,黛玉是曹雪芹部分揉合进晏几道性格的女子。 相似文献
12.
北宋晏几道和清代纳兰性德前后相互辉映,均擅长以小令写爱情,以爱情中为寄托,对婉约词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两人爱情词的表现对象、艺术手法、身世之感等方面着手,探讨两人“伤心词”的异同,并结合两人的词学思想,进一步探讨两人词作的内涵和时代意义。通过对两人词作的比较,可以凸显词体在其自身发展历程中的功能转变。 相似文献
13.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5,(2):78-83
《小山词》书写女性形象,除了晏几道因个人性格、人生际遇等带来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鸣而产生的情深、情痴外,词作中还呈现出对女子外在美的关注。晏几道在描摹时流露出一种体物倾向,即带着一种观赏性的态度去品鉴作为他生命过客的歌儿舞女们,对她们的容貌、服饰等都有着精雕细琢的描写,真实地再现了女子们的外在形象。这使《小山词》女性形象的书写除却缘情的一面,在表现手法上具有体物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张治国 《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1(4):13-18
晏殊晏几道父子都工小今,大量写闺情,词风委婉。大晏是北宋初期的“太平宰相”,词中多反映上层士大夫的生活情调和思想;小晏是落拓公子,词中多表现下层知识分子的苦闷和抑郁之情,特别是以歌妓为题材的作品,使小晏词在思想内容上达到令词的高峰。 相似文献
15.
赵灵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9(4):84-88
晏几道的《小山词》大多书写歌儿舞女的音容笑貌、深婉情思和人生际遇,这些女性原本是词人可以亲近的对象,可是词人家道中落、辗转飘零的人生经历拉开了他们之间的距离,使女性仅仅停留在他对往昔的追忆和留恋中。由于花与人类的文化精神之间存在着同构关系,因此晏几道便用花衬托或比喻女性的美好,以花联结自己对女性的记忆,既赋予了女性美深刻的内涵,又展现了他和女性在叶底花间的情爱体验。所有的书写均由晏几道的视点出发,他将女性作为自身情感的载体,颠覆了将歌女视为遣兴娱宾的工具、忽视女性主体经验的创作范式,赋予词作思想情感的超越性和艺术上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6.
17.
唐红卫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6):130-134
晏殊、晏几道作为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词人,有关他们生平思想研究的论文虽数量众多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和漏洞,因此文中从晏殊与欧阳修的关系,晏几道与新党的关系及《小山词》的结集等几个方面对前人的研究进行补充和辩正。 相似文献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