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高娴 《江汉论坛》2022,(8):78-84
本文从童谣这一民间文化精微处入手,通过分析社会大风气与文化小细节之间的关联,反思当下文化发展之道。论文梳理了我国历史上童谣观念的演进过程,分析不同历史环境下童谣社会功能及文化价值的变迁,揭示童谣在政治、历史、社会、文化和童年生活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的发展、传播与变异,认为童谣具有传播媒介、社会意识形态表征、代际文化传承和儿童教育路径等多重功能。在童谣式微的时代研究、传承童谣的意义尤显突出。  相似文献   

2.
民间童谣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神秘,作为瓯越文化的温州童谣既是当地社会生活的镜像,又是当地人情感化与人格化的乡土文本载体之一.本文通过对温州童谣中展现的温州地方民俗风情、文化历史的探究,不仅展示了温州童谣厚重的地域文化特色,也体现了温州童谣独特的审美功能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3.
赵瑶丹  陈敏思 《东岳论丛》2023,(3):61-71+191+2
在中国古代,常以“童谣”指称政治化的谣谚,在正史中又冠以“诗妖”“妖言”之名。童谣神秘化不仅体现于称呼,还集中体现在“童谣荧惑说”的演变与发展中。探析童谣创作者,揭示童谣被称为“诗妖”的历史,阐析“童谣荧惑说”的形成、发展与演变,构成讨论中国古代童谣神秘化问题的几个侧面。中国古代童谣与中国古代政治相交织,其神秘化的过程,不仅与政治相互影响,亦构成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无法回避的一类重要现象。童谣神秘化问题的讨论,对推进中国古代谣谚向纵深发展,对丰富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理解,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喜忧参半的童谣——论当代中小学生的仿拟童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泉兰 《云梦学刊》2010,31(3):139-141
当代中小学生中传诵着大量的仿拟童谣。良莠不齐,喜忧参半。引导童谣的健康发展,阻止“灰色童谣”误人子弟,教师、家庭、传媒、社会四方合力。人人有责。  相似文献   

5.
"康衢童谣""卜偃引童谣"都是我国较早产生的政治童谣,从内容表达看,古代政治童谣可分为品评类、断言类、预言类三种类型,主要涉及对政治人物的评价、对政治局势的判断以及对政治局势的预测。古代政治童谣的社会功能主要有二,即佐证史实的补史功能,引导舆论的宣传功能。古代政治童谣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研究与创新性继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童谣考释     
王科 《社会科学论坛》2008,(10):114-116
童谣是儿童文学与民间文学的边缘性体裁,它有自己独特的文体特征,主要表现为:历史的悠久性、多元的价值取向性、读者对象的模糊性、呈现方式的特殊性、结构的短小与完整性、语言的适龄性。  相似文献   

7.
童谣考释     
王科 《社会科学论坛》2008,(20):114-116
童谣是儿童文学与民问文学的边缘性体裁,它有自己独特的文体特征,主要表现为:历史的悠久性、多元的价值取向性、读者对象的模糊性、呈现方式的特殊性、结构的短小与完整性、语言的适龄性.  相似文献   

8.
《理论界》2015,(10)
食物在童谣文本中呈现出鲜活立体的情状,发挥不同的表达功能。本文在借鉴外域饮食文化学和儿童文学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以吉林等五省市的童谣为文本依据,通过文本分析,认为在童谣中食物既是无实在意义的语音符号,又是重要的文学表达媒介。食物作为童谣文本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线索,增强了文本的表现力;也被用作符号来衡量民众的物质生活水平的高低和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并被赋予了一定的伦理内涵、象征人的德行。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部地方性民间童谣的编选集,山曼先生的新著《山东民间童谣》一书(明天出版社,1990)给长期薄弱的民间儿童文学研究领域及其资料整理工作带来了一声新的响亮,这是十分令人欣喜、赞叹的。而且当你开始读这部书、并把它读完之后,我敢说,你将和我一样获得一种很少有过的学术启迪和艺术激动。这里的“艺术”,既包括书中编选的山东民间童谣作品本身的艺术性,也包括山曼先生于书中著述行文的艺术性,甚至可以说是二者水乳交融、精妙地构为一体的艺术性。因而,这部书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越了作为一部地方性民间童谣的编选集本身,具有了民间文艺学、民俗学和作家文学三位一体的意义。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以局部带全  相似文献   

10.
新校园童谣已成为当下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刻有大众文化深深的烙印:叛逆性、流行性、娱乐性和庸俗性。它的出现有社会发展、教育滞后、儿童社会化步伐加快等诸种原因,但是大众文化的影响是最为关键的因素。新校园童谣容易使孩子混淆是非,影响身心健康,应采取有效的对策:规范大众文化的发展,以正确的价值方向引导大众文化;丰富学生生活,提高社会认知水平;创设宽松的教育气氛,养成愉快的心境。  相似文献   

11.
叙事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基本的人性冲动,它的历史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叙事的范围并不囿于狭隘的小说领域,它的根茎伸向了人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一首童谣、一段历史、一组漫画、一部电影,实际上都在叙写某个事件;一段对话、一阵独白、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实际上都  相似文献   

12.
童谣本质上是一种传播现象。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显性传播者的儿童被作为隐性传播者的成人利用成为童谣传播的主体与受众,而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决定了此阶段童谣多是对黑暗社会的揭露和对统治阶级的批判而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亦决定了该时期的隐性传播者为保全自我和达致预期效果而刻意采用双关语、比兴、谐音、拆字等诸多传播语言与技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政治童谣的本质,是建立在常识理性基础上的政治判断,指引人们的政治选择,然而它常以神秘怪异的形式出现,这使它成为强大的政治工具,服务于自己的目的:或攻击政敌,或自造舆论.时对政治童谣的是否真伪的辨别,也就有了生死存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关于五言诗起源的问题,向来聚讼纷纭。有的推原于汉代以前,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云:“《召南·行露》,始肇半章;孺子沧浪,亦有全曲;暇豫优歌,远见春秋;邪径童谣,近在成世。阅时取证,则五言久矣。”钟嵘《诗品序》云:“夏歌曰‘郁陶乎予心’,楚谣曰‘名余曰正则’,虽诗体未全,然是五言之滥觞也。”这里所列举的,或仅为单句,或只是半章,或除兮字不计,或杂以四言,惟邪径童谣,纯乎五言。但童谣出现于汉成帝时代,非五言诗之先见者。其余既非全篇,自不当以五言诗论。  相似文献   

15.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包头民间童谣,是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承载体。真实地记录了包头地区的方言俗语、生活民俗、事物名称等,直观具体地反映了本地区人民的表达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等,是地域文化研究的极好佐证资料,在语言学、民俗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亟待抢救整理。  相似文献   

16.
关于民谣的社会评价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民谣的社会评价论思考陈新汉上海财经大学教授民谣是民间的天籁,因此人们往往从民间艺术的角度研究之;民谣更是群众社会评价活动的形式,因此更需要从社会评价论的角度研究它。一、谣和民谣在中国语言上,"谣"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民间流行的歌,如童谣、歌谣...  相似文献   

17.
闽南童谣源于民间,与闽南文化密切相关,是透视闽南文化的一个别致而重要的窗口,其传承、演变和发展从一个侧面映衬出闽南文化的当代变迁.在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我们应更好地认识闽南童谣独特的文化价值,在政府与民间的互动保护中寻求合适有效的传承方式.  相似文献   

18.
桂林童谣是一种流传久远的民间艺术,也是一种民族文化的缩影,它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浓缩着风土民俗,展示道德风范,传递智慧信息,开拓了一条情系少儿心灵的音乐通道.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的高等师范院校,与当地的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桂林传统童谣音乐纳入广西高师音乐教学体系,在办学思路、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中融入民族音乐,有利于民族音乐资源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9.
涂明求 《学术界》2012,(6):95-103,284
关于中国儿童文学发轫期,学界主要有三派观点:“古已有之说”、二十世纪初叶“外国移植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稻草人》说”.本文以童谣为中心,针对儿童文学理论家朱自强先生认为中国儿童文学就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中国古代没有儿童文学的观点,详细考察此观点的具体出处及其论证过程,反证中国古代儿童文学的悠久存在.  相似文献   

20.
科学的研究是建立在对大量客观事实进行比较、概括和分析的基础上的。通过比较发现异和同,然后研究其原因,这是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历史研究也是如此。所谓比较研究,并不是历史研究的特殊方法。在历史研究的领域里其特殊性在于比较研究的范围。使用的方法,用通俗的名称叫十字座标法。在研究一个历史事件或一个历史人物时,以事件或人物为中心,以空间为经,以时间为纬,进行逐步扩展的比较研究。在同一时代,人们发现真理具有相对性,即使是敌对的政派往往都掌握一部分真理,胜利的派系所掌握的真理,也只是相对地优胜而已。不同派系的人所掌握的真理是互补的。就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客观历史作用的功过是非而言,也具有相对性,有其功必有其过,有其过必有其功。相反相成,相辅相成。因此,应该对历史的前进运动进行具体的分析,避免绝对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