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领导决策信息》2008,(15):28-29
公祭的潮流始于1980年前后,2003年以来,已经有数十个地方的政府直接介入了类似的"公祭"活动。2004年,陕西黄帝公祭被认定为"国家级祭祀活动"。之后,各地借助文化历史名人  相似文献   

2.
《领导决策信息》2008,(13):10-10
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四海为家,诸葛到处显灵,女娲遍地开花。针对近年来盛行于各地公祭之风,4月1日的《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公祭之风越刮越热"的文化观察。文章指出,据不完全统计,  相似文献   

3.
美国复印机市场的"超级巨人"--施乐公司崛起于20世纪60年代.但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营陷入低谷.从1980年开始,施乐新总裁大卫·柯恩斯祭起"全面品质管理"及"塑造团队精神"两大法宝全面改造公司,至1989年终于扭亏为盈,并开始"重霸天下",市场占有率恢复到鼎盛时期的80%,在全世界140多个国家建立了分公司.  相似文献   

4.
踏进豫东平原,历史名城淮阳县就像一副舒展的画卷尽现眼前.这里是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建都并长眠之地,拥有"天下第一陵"太昊伏羲陵,"华夏第一城"平粮台和被誉为"内奇观"、"中原奇葩"的万亩龙湖等独特风景.  相似文献   

5.
正舜王禅让"三作"指的是什么呢?据说,舜王传位给大禹时,他向大禹提出了三点要求,被称为"三作",即"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时间在历史的长河里流逝了近五千年,但这"三作"的内涵、要求、意义,在今日并未过时。重提"三作",在于它的政治性。著名历史学家南怀瑾在"什么叫政治"的文章中开宗明义地讲,政治就是"正己而后正人",而这里的"三作",可以当成是领导干  相似文献   

6.
<正>自古以来,领导总是很忙的。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留下了千古美名;雍正皇帝十几年如一日,每天批奏折到深夜,造就了大唐伟业;南唐后主李煜沉湎词学,不治国事,留下了"问君能有几多愁,却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哀叹;宋徽宗赵佶醉心书画,对国事漠不关心,步李煜后尘,丧身丧国。由于忙的形式内  相似文献   

7.
告别强制     
改革以来,对“乌托邦”的批判已持续了十几年,从“乌托邦祭”到“走出乌托邦”、“告别乌托邦”的提法至今不衰。这一批判是有功的,但未免简单化。它给人的印象是:过去的灾难全是人们太善良太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周朝能兴近八百年的肇端是因为文王慧眼识才任用了八十多岁的姜子牙,齐国能成为春秋首霸是因为桓公不计前嫌任用了管仲为相,东吴之所以能有"赤壁"、"彝陵"两战的辉煌是因为孙权不拘一格重用了周瑜、陆逊两名  相似文献   

9.
马武  姚岗 《决策探索》2001,(2):19-20
根据史书记载,宝丰酒史最早可追溯到4100多年前的夏初,仪狄始作,至唐而盛,一直绵延发展至今,历史人物大禹、李白、元好问、李自成等均与宝丰酒有直接的故事,甚至传说八仙中的铁拐李、吕洞宾也与之结缘.  相似文献   

10.
崔大雄(雅)在翰苑,夜直(值)玉堂,忽有内降撰文字,秉烛视之,乃撰《祭床婆子文》。恍然不知格式,又无旧案底可据,甚以为窘。忽思周丞相为翰长,来早有朝见,使人邀过院中请问,云:"亦有故事,但如常式:‘皇帝遣某人致祭于床婆子之神,汝典司床箦,云云。’"然则床婆子名字与世俗同而不改也。(《说郛》卷十九《因话录》,北京  相似文献   

11.
古往今来,关于文学家与酒的故事可谓汗牛充栋。我国至唐宋时期已形成了高度发达的“酒文化”。到明代袁宏道,甚至把孔子称为“饮宗”。他在《觞政·八之祭》中说:“凡饮必祭所始,礼也。今祀宣父曰酒圣。夫无量不及乱,觞之祖也,是为饮宗。”意思是说,孔子饮酒控制酒量而不乱酒德,因此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旅游一体化中,保定须找到自身优势,在竞争中求合作。在保定旅游业SWOT分析、京、津、保旅游资源特色分析、保主要景区经营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保定"一水两园三山"生态氧吧游品牌、"一府两陵三红"古城文化游品牌,建设红色旅游、古城文化旅游、生态旅游、购物旅游节庆旅游五大类旅游品牌群,并从完善城市旅游硬件环境、塑造整体旅游形象、品牌传播措施、参与区域旅游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像大禹那样下学期,罗荣桓读高小。一次老师出了个《论大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的作文题。别的同学都以“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为据,认为禹王功劳很大,世间少有,可望而不可及。唯独罗荣桓的作文立意新颖,志向远大。文章开头说,大禹的父亲鲧的治水所以失败,在于“治水以湮”;禹的治水所以成功,在  相似文献   

14.
李颖杰 《领导科学》2007,(21):48-49
1944年3月,郭沫若在重庆《新华日报》发表了著名的《甲申三百年祭》,此文一刊发便引起毛泽东的高度重视.毛泽东亲自致函郭沫若,与其共商党在即将胜利后的戒骄和防腐问题.毛泽东在信中说:"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5.
读书之乐     
我15岁时离开学校到俄勒冈州沙陵地方一家商行当练习生。一天,办公室来了一位格蕾小姐,她是一位身材颀长的女士,约30来岁,态度亲切,面目和善,笑得十分动  相似文献   

16.
祭文,文体名,顾名思义是祭祀时所诵读的文章。祭文在古代颇为盛行,历代文人都有名作传世。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的《文选》中收有祭文多篇,如颜延年的《祭屈原文》、王僧达的《祭颜光禄文》;清代姚鼐所编的《古文辞类纂》中收祭文二十余篇,著名的有韩愈的《祭柳子厚文》、欧阳修的《祭石曼卿文》、  相似文献   

17.
“一票否决”倒逼节能减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敏 《决策》2007,(12):1-1
11月17日,国务院批转了6份文件,祭起了节能减排"一票否决"大旗.在这一套涵盖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三大政策体系中,《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和《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无疑成为重中之重的两大刚性文件.  相似文献   

18.
踏进豫东平原,历史名城淮阳县就像一副舒展的画卷尽现眼前。这里是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建都并长眠之地,拥有天下第一陵太昊伏羲陵,华夏第一城平粮台和被誉为内陆奇观、中原奇葩的万亩龙湖等独特风景。  相似文献   

19.
<正>三星堆的发现改写了中华文明史特别是古蜀历史,但对其形成和消失的研究还比较初浅,特别是对这些遗物为什么多有火烧和损毁的痕迹,更没有很好的解释。我们应用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和"还原法"对三星堆进行再思考,提出"三星堆起源于大禹,损毁于雷击"的观点,希望有关研究者批评和指教。"雷击说"是我们第一次提出,依据在于古代没有接闪杆即避雷针(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之前,1752年),古蜀盆地是雷电频发地区,许多建筑、森林、动物、船只等经常被雷击烧毁,因此三  相似文献   

20.
禹城,位于广阔而平坦的鲁西北平原,是一个仅有50万人口的县级市。它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小城,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久远的历史沉淀;据传四千多年前,大禹曾在城西十里处“具丘为山,登高望远,察看水势”,城西环城而流的徒骇河即是大禹当年引河入海疏通的九条大河之一。后人在具丘山上为他修亭立碑,纪念他的功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